这不仅仅是一片湿地的故事

△ 飞抵东台条子泥湿地的候鸟。

清晨,阳光洒在一片泥泞的滩涂上。栖居在这里的鸟儿拍打着翅膀,五彩斑斓的羽毛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小巧的勺嘴鹬还站在原地,黑脸琵鹭已经开始在水中觅食,而小青脚鹬和大滨鹬正在整理翅膀,为接下来的飞行做着准备工作⋯⋯这是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东台条子泥湿地,向海而生,因鸟闻名。

这里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一部分,每年有超过10万只候鸟来此越冬,超过300万只候鸟在此过境停歇,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生态和物种保护意义。

从围垦手中“抢”回的世界遗产

△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条子泥湿地进行鸟类观测。

2019年7月,伴随着一声槌响,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4处世界遗产、首个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以及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这片世界遗产差点消失在江苏百万滩涂围垦计划中,保护湿地的过程可谓是在与时间赛跑。”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雷光春是盐城申遗工作首席支持专家,在回忆整个申遗的过程时感叹道,“盐城是全国罕见的同时具备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的地区,其辐射沙脊群和潮间带湿地都是独一无二的,盐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得非常好,这片地区在全球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盐城条子泥滩涂,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滨海滩涂湿地。雷光春介绍,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项目范围涉及我国黄(渤)海多个候鸟栖息地。本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期范围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江苏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江苏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等。其中,东台条子泥湿地是此次获批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鸟类监测数据表明其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2011年,为了补充因产业开发损失的耕地,盐城启动了百万滩涂围垦计划,第一期就是这个泥湿地,一期围垦超过10万亩已经用作海水养殖,二期又有12万亩,眼看着近一半条子泥湿地将变身养殖场。”雷光春表示,好在二期等待审批期间,中国生态文明保护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务院提出保护海岸线,将'生态文明’理念延续到了海域。条子泥湿地不再进行二期围垦计划,为百万鸟类留下了一方净土。”

位于迁飞区“心脏”位置的滩涂

△ 每年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都会迎来至少300万只候鸟,种类超过200种。

黄(渤)海区域拥有全球最大的连续分布泥质滩涂,其中盐城条子泥湿地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重要的潮间带滩涂。长江、黄河奔腾不息,源源不断地将远至青藏高原、中亚荒漠的泥沙与营养物质输送来形成肥沃的滩涂,又拥有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让这片看似不起眼的滩涂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每年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都会迎来至少300万只候鸟,种类超过200种。

“在世界九大候鸟迁飞区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是最繁忙、最重要的一个,也是濒危物种多、受威胁程度高的迁飞区,而条子泥湿地可以说就在这条路线上的心脏位置。”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科学家贾亦飞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条子泥湿地是迁徙候鸟的重要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鸟儿们经过长途飞行,需要在停歇地补充脂肪、养精蓄锐,为下一次飞行做好准备,尤其是需要中途换羽的鸟类所需要的能量则更多。应该说,条子泥就像一座加油站,为长途跋涉的鸟儿们提供了安全的落脚处与丰富的觅食处,对于这些候鸟来说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同时,这里也生活着许多濒危的鸟类。勺嘴鹬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种,全球记录只有600多只,属极度濒危物种。“这种鸟嘴巴形似汤勺,上灰下白,到了繁殖季节胸部羽毛会变成棕红色。它们每年3—5月从南方越冬地前往北方繁殖地,途经江苏沿海,在条子泥这里觅食、换羽,然后再次启程。去年我们在条子泥观测到超过110只勺嘴鹬,它们在这里停留了近3个月。”贾亦飞告诉记者。

小青脚鹬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的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全球估计仅有1000只左右,珍稀程度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鸟类中仅次于勺嘴鹬。2020年秋,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研究中心和红树林基金会联合调查队在条子泥湿地监测到小青脚鹬1150只。“这是至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的单群小青脚鹬,并且合理估计种群超过1500只。”贾亦飞表示,条子泥区域为相当大比例的小青脚鹬提供迁徙支撑,对这种全球濒危物种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小青脚鹬生死存亡的关键。

条子泥湿地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之所以说这里和世界相连,是因为鸟类的迁徙跨越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任何一个地理位置的环境发生细微的变化,都会对鸟类种群产生影响。而由于这里在迁飞区的特殊地位,所以使得生态保护和种群延续息息相关。一旦这里的生态环境被破坏,那对于像勺嘴鹬和小青脚鹬为代表的高度依赖滩涂的候鸟,可以说是关乎物种存亡的毁灭性打击。”贾亦飞说。

“保护与开发从来不是对立关系”

△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条子泥湿地进行鸟类观测。

为进一步加强条子泥湿地的保护与修复,营造优质的水鸟栖息地,建立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与申遗工作同步,东台市决定建设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探索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立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更有利于我们对鸟类的研究、观测和保护。我们可以从鸟类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需求进行生态修复,为鸟类营造更舒适安全的迁飞区。”贾亦飞对《中国报道》记者介绍,由于每逢涨潮时,海水会淹没滩涂,鸟儿们每天都需要在此期间寻找到一个露出水面的安全地带等待潮水退去。“考虑到一天两次高潮位会大量消耗候鸟的能量,我们就建议划定一个固定区域供候鸟涨潮时栖息。于是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诞生了。”

“我们为鸟儿们选取了距离觅食滩涂最近的地方进行了生态修复,通过水位调节、植被控制,变720亩的鱼池为湿地,重构浅水沙滩自然地貌。此后涨潮时,就能看到鸟儿们扑棱着翅膀从滩涂各个地方飞来这里'集合’,再也不用去费力寻找涨潮时的歇脚地了。”贾亦飞告诉记者,“由于有了这片固定的高潮位栖息地,我们就在周边设置了观鸟区域,让慕名而来的公园游客能更加集中地观赏到候鸟群,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保证候鸟的食物充足,不被人类干扰觅食,景区划定了固定区域供游客进行赶海和观鸟等活动,并严格禁止攻击鸟类动物等不良行为。“我觉得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理应能够找到一种人与自然平衡相处、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的模式。”贾亦飞进一步介绍,今年6月,《720亩高潮位栖息地管理实施细则》初步审定完成,涵盖高潮位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的各个层面,不仅包含水位水质、生态植被、地形地貌的科学管理,而且制定了巡护管护具体规范,以及应对盗猎、污染物、入侵物种等威胁的办法。

在各方的配合工作下,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两年来,来条子泥栖息的鸟类新增22个种类,累计达到41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1种。贾亦飞表示,由于全球沿海区域潮间带栖息地的消失和退化,每年鸻鹬类水鸟数量以6%~9%的速率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条子泥区域的候鸟种群数量还能不降反升,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

湿地保护重要性日益凸现

△ 勺嘴鹬在东台条子泥湿地觅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数字显示,现在我国湿地保护率达到52%以上,而在2013年只有43.51%。到2025年,我国湿地保护率将达到5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将超过18%。我国整体湿地保护情况改善迅速,湿地保护率的上升与全国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不可分割。

在雷光春看来,目前我国整体湿地保护意识提升、效果显著,但依然存在挑战,如城乡发展与湿地保护的矛盾,跨部门协调工作的困难等问题。“得益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自然遗产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较好保护。但是,各方仍需继续通力合作,树立保护优先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将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以及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李琰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全力推进湿地保护立法,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建设,并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做好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还将构建国家、省级和湿地地点的三级监测体系,不断加强湿地监督管理。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岩

图片提供:贾亦飞

责编:何晶

新刊推荐







▼ 我们的微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