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同一样食物,吃前吃后,判若两鼻...
43分钟前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饥肠辘辘的时候,闻到什么食物都觉得“香”,哪怕是刚出锅的一盘普普通通的醋溜土豆丝,闻起来也如同“人间美味”。然而,在一碗米饭加一盘醋溜土豆丝喂饱了你之后,再给你来一盘同样的菜,“人间美味”闻起来似乎就不那么美好了。
事实证明,嗅觉的确是很善变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部因素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然而,还不清楚诸如饥饿和饱腹感等动机状态是否以及如何调节嗅觉的知觉决策。
近日,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当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嗅觉能力最强,但随着饥饿程度降低,对同一种食物的嗅觉能力也随之减弱。也就是说,人对食物气味的敏感度会因为刚刚吃过的同一食物而降低。这件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其实是告诉我们,正如气味调节我们进食行为一样,反过来,我们的进食行为也调节着我们的嗅觉。该研究结果表明,嗅觉感知决策以特定于气味的方式受到动机状态的影响,这种适应性行为背后或存在一种大脑机制。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能力可以帮助身体摄入更均衡的营养,因为我们的鼻子会试图寻找更多样化的食物。
想想当时我们的祖先,为了寻找食物在森林中到处游走。他们最先发现了野生果子并吃掉了它,随后对同类食物的气味变得不再那么敏感,但也许仍会对野生蘑菇的气味敏感。所以,从理论上说,这可能有助于促进食物和营养摄入多样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行为任务并结合脑成像来衡量动机状态对嗅觉知觉决策的影响。他们为30名参与者提供了食物与非实物混合物的组合,即“披萨和松树”或“肉桂面包和雪松”两两配对,这两种气味被认为是“最佳CP”,因为它们彼此非常不同。
参与者被要求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闻这些混合物,并分辨出哪一种气味占主导。第一次是在他们饥饿(禁食6小时后)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吃了同样的食物吃到饱后。研究人员在每位参与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过程中改变了闻到匹配食物的气味浓度。
结果表明,饥饿的参与者只需50%的肉桂面包气味就可以认为它是比雪松更占主导。然而,在吃完肉桂面包后,则需要80%的肉桂面包气味才能让大脑感知到它比雪松更多。
实验用肉桂面包
参与者报告说,进食成功诱导了饱腹感,进食过程让饥饿感显著降低。此外,与餐前相比,参与者认为餐后对闻到同一种食物的气味感到不太愉快。
在神经水平上,研究人员发现嗅觉/边缘大脑区域气味诱发的活动被食物摄入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改变了。具体而言,在饱腹状态下,对与食物相匹配气味的辨别能力比非匹配食物的能力要差得多,与匹配食物混合物的神经模式使之看起来更不像是食物。
研究人员强调,由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局限性,无法测量嗅球的神经活动。因此,尚不清楚在嗅觉/大脑边缘区域观察到的气味特异性变化是否有更早的起源。
此外,他们还发现,与非食物气味相比,嗅觉/边缘大脑区域和脑岛之间的功能连通性得到增强。与餐后相比,餐前的这种连通性差异更大,但这种影响并非特定于与食物匹配的气味。因此,这些结果可能是由时间或任务重复驱动的,而不是饱腹感。
总之,这项行为研究表明,嗅觉感知选择可以灵活改变,以适应当前的动机状态。此外,神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嗅觉/边缘区大脑活动的气味特异性调节,这种行为转变可能存在一种机制。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再需要适应狩猎和采集食物的生活,然而我们的嗅觉,以及闻到的食物之间的联系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你的嗅觉功能不正常,反馈回路可能会紊乱,导致你暴饮暴食变成一个胖子;甚至,它还有可能导致睡眠中断,让你彻夜难眠。这一联系也是该研究团队正在研究的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