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家的故事,想自家的事
要说我个人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的感受是什么,我可以用三个词语来进行简单概括:恶心、闹心和揪心。
说到恶心,书中有太多的污言秽语,从一般性的詈词到不堪的辱骂,几乎可以构成了一部“谩骂用语手册”。而且书中所描绘的一些吸毒环境的肮脏和吸毒者内心的诡异,远远超出了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心理底线。而各位主人公所构成的群体状态的真实性,也让人有点儿措手不及,以至于很难招架。
而令人闹心的是,作者通过不同人物视角切换的手法所构筑起来的世界如此地真实。这些举止怪异、充满暴力行为、恬不知耻、嗑药吸毒滥交的人,他们虽然受到社会的歧视,远离正常的社会,但他们依然是人!他们的身上依然保留着人类的普遍情感和需求,彼此之间的同情,希望被他人关注,他们甚至用言不由衷的互相辱骂的方式,来进行沟通或维系情感的交流。他们是青年人,却早早地要面临死亡,他们放纵着自己的生命,挥霍着自己的青春,但他们却是无助的,是令人同情的。然而对这些早已迷失在毒品和欲海之中的人来说,外在的规劝与亲情的呼唤是那样的脆弱!
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然而当太阳变为黑色时,我们怎能还期望他们能散发正能量?小说中的青年人,他们成为吸毒者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环境使然,有的是主动沉沦,有的是由于好奇的尝试……但他们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虽然小说中所反映的是英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年人的生活,但却让我联想到了身边的学生。我在学校工作将近二十年,亲身感受到学生对生活价值的认识不清和缺乏较为长远的人生目的,亲耳听到中学生肆无忌惮地调笑和旁若无人地讲荤段子,亲眼看到随着物质的丰富,学生逐渐被网吧和手机游戏俘获,而产生了浮躁和冲动的个性……
我们现在的教育提倡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能够得到自由。但我们真了解“个性”的价值和危害吗?我们真的明白自由的含义吗?这两个问题恐怕不是我能够回答清楚的,不过这本《猜火车》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个性”和“自由”的认识——如果毫无顾忌的放纵个性和自由,那么所带来的往往是毁灭性的结果。正如英国哲人柏林曾说过的,消极的自由并不能促进积极自由,反而会限制人们对积极自由的选择。所以,在提倡个性与自由的今天,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个性和自由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