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幕后英雄:18世纪法国中将格里博瓦尔的火炮改良

众所周知,拿破仑·波拿巴在传奇军事生涯中与火炮结下了不解之缘。1793年收复土伦之役,拿破仑提出集中运用火炮火力,率先拿下小直布罗陀,为整场战役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事后,他被破格提拔为法国炮兵准将,当时年仅24岁。1795年,巴黎保皇党人发动葡月政变,拿破仑奉命镇压。在巷战中,他调集炮兵轰击叛乱者,成功粉碎了对手,人称“用葡萄弹清理了街道”。从此,拿破仑成为了一颗政治明星,为他日后称帝铺平了道路。而在1804-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炮兵跟随皇帝东征西讨,令敌人闻风丧胆,立下了汗马功劳。毫不夸张地说,从法国大革命战争至拿破仑战争,法国的炮兵实力及运用堪称欧洲顶尖水准,这也是拿破仑取得一次次军事奇迹的重要保障。

耶拿会战中的拿破仑一世

奥斯特利茨战役会战中的拿破仑

然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拿破仑本人并不负责火炮的设计生产,也并未亲手制订法国炮兵的规格标准。他是运用火炮的大师,但不能算作一名武器工匠。让法国炮兵有了脱胎换骨的进化,为拿破仑留下一支虎狼之师的功劳,则非法国陆军中将、火炮专家让·巴蒂斯特·德·格里博瓦尔(Jean Baptiste de Gribeauval,1715-1789)莫属。很多读者恐怕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若单论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炮兵的贡献,他居功至伟,堪称幕后英雄。

让·巴蒂斯特·德·格里博瓦尔中将

让·巴蒂斯特·德·格里博瓦尔出生于法国亚眠一个地方法官家庭,17岁便加入了法国炮兵。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法国与传统对手奥地利结盟,对抗普鲁士和英国。战事旷日持久,并造成了上百万人伤亡。从1757年起,格里博瓦尔以法国炮兵中校的身份被借调至奥地利军队服役,其直接对手为腓特烈大帝麾下的普鲁士军。腓特烈大帝继位以来全面改良的普鲁士军队,他尤其重视炮兵的作用,早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便然奥地利尝到了苦头(奥地利战败,被迫割让富庶的西里西亚)。此后奥地利军队卧薪尝胆,也改良了自己的炮兵部队。奥军总体转为采用了更轻便的加农炮和新式的榴弹炮(包括新式榴霰弹),七年战争中战果卓著。格里博瓦尔在奥国军队服役了整整五年,亲眼目睹、操作了奥军火炮并多次与普鲁士对垒,积累了丰富第一手经验。回国后,他便开始推行法国火炮的全面改革。

普鲁士军队轻便灵活的3磅炮

在格里博瓦尔之前,法国陆军火炮采用的是弗洛朗-让-德·瓦利埃(Florent-Jean de Vallière,1667-1759)中将创立的瓦利埃体系。按照瓦利埃规格,法国陆军野战炮主要分为24磅、12磅、8磅、4磅四种加农炮外加3种臼炮。传统制式主要的问题在于火炮过大过重,机动性和地形适应能力较差。例如,24磅野战炮炮管长3.1米,重量达2.4吨。此外,瓦利埃规定不同类型火炮要对应不同种类的精美装饰(比如24磅炮采用鸡头,12磅炮猴头,等等),这让火炮变成了贵族精美的“高级玩具”,徒然增加呆重、成本并且延长了工期。与此同时,法军装备火炮种类过多,口径繁杂,许多零部件无法通用,也增加了后勤维护的成本。

瓦利埃体系下的24磅炮

24磅炮尾部的狮头装饰

针对上述弊端,再结合普鲁士、奥地利军队的先进经验,让·巴蒂斯特·德·格里博瓦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他废除了野战军中的24磅炮,将野战加农炮统一为12磅、8磅、4磅三种口径。利用铸炮技术和弹药技术的进步,在尽可能保障威力和有效射程的前提下,他大幅减轻了火炮的重量。

格里博瓦尔改革后的三种主要野战加农炮。

例如,新式12磅加农炮长2.3米,重985公斤,最大射程1.8公里,射速每分钟一发。作为对比,瓦利埃式12磅炮长3.1米,重达1.5吨。而最轻便的新式4磅炮长1.6米,重量仅为288.9 公斤(瓦利埃式4磅炮重650公斤),但最大射程仍有1.2公里,射速可达每分钟3发。三种加农炮都可根据需要切换霰弹。第四种野战炮为新装备的6寸榴弹炮,炮管长0.71米,重318公斤,最大射程1200米,由于其特殊的弹道特性,可以部分取代昔日臼炮的功能。从下图中各位读者应该不难发现其中明显区别。

瓦利埃旧式12磅炮

格里博瓦尔新式12磅炮

格里博瓦尔4磅炮

格里博瓦尔8磅炮

格里博瓦尔6寸榴弹炮

然而,格里博瓦尔的改革绝不仅局限于火炮本身——火炮、炮车、弹药箱、瞄准具乃至炮兵工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格里博瓦尔的改革已经隐约体现出“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的先进思路。它们至今仍然是现代工业信奉的原则。例如,改革之前,法国陆军野战炮车可谓五花八门;在格里博瓦尔改革后,法国野战炮车统一为两匹马拉(过去多为一匹马拉),轮距相同,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重量尺寸也进行了严格限定,由于火炮和炮车均大幅减重,炮兵的部署和机动更为灵活。炮车能够快速在发射模式(前置)和与行军模式(后置)之间切换。火炮、弹药和炮组成员可以搭载同一部炮车机动。此外,由于格里博瓦尔对“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的坚持,火炮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本降低,精度增加(改进了瞄准具和铸造技术),并且在野战状态下的保养、维修也变得更加容易(意味着火炮妥善率的提高),以上因素叠加,无形中便令法国炮兵的战斗力有了飞跃。

1805年左右的拿破仑近卫炮兵

1792年的瓦尔密战役被誉为挽救了法国革命政府的关键一战。此役法国革命军与普奥联军以炮战为主,法国炮兵笑到了最后。注意画面中正在实施机动的法国炮兵。

拿破仑时期法国野战榴弹炮炮组成员(模型)。

平心而论,18世纪后期法国炮兵的巨大进步不是让·巴蒂斯特·德·格里博瓦尔一人的功劳,其麾下诸多炮兵军官、军事专家和工匠也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但格里博瓦尔改革最初在军中曾遭到保守派的强烈抵制,直到1776年他升任法国炮兵总监,改革才得到了全面推行。因此,让·巴蒂斯特·德·格里博瓦尔功不可没。1789年5月5日,面对危机,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召开了三级会议,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4天后,格里博瓦尔中将便撒手人寰了。他无法看到自己打造的新法国炮兵,在随后的25年间叱咤风云,或许也是一桩幸事。这支技术先进,训练有素的炮兵,最终在拿破仑一世麾下发挥出了全部力量,被永远载入了史册。而格里博瓦尔作为幕后英雄,也应该被历史铭记。

2005年,为纪念奥斯特利茨会战200周年,现代历史爱好者扮演的拿破仑炮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