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唐山

说起“ 唐山”一名的由来,不得不提到唐太宗李世民。这位与唐山的得名有着密切关系的唐朝皇帝与唐山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我们在学生时期的历史课本中就已经有所了解,他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598 年——649 年在世,626 年——649 年在位,年号贞观。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成安),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

据史料记载,贞观十九年(645 年)二月,李世民统兵亲征高丽(朝鲜半岛北部和辽河以东地区)。经过半年多的苦战,虽然夺取了十几座城池,但在攻打安市城时,遇到了高丽军队的顽强抵抗,久攻不克,粮草将尽。辽东早寒,草枯水冻,当年九月,他便下令班师回朝。李世民先后于四月和十月往返两次途径今唐山地区,期间唐军曾在今唐山市内大城山屯驻,以后此山遂名“ 唐山”。龙鲜水(今陡河)遂名“ 唐溪”,意为唐山脚下的溪水。在进市区陡河钢厂桥至华新桥之间建桥,名“唐山桥”(毁于明末清初)。桥头有一村庄,遂名“ 桥头屯”,后简称“ 桥屯”,又演变为“ 乔屯”,即今市区乔屯。清朝光绪年间,直隶总督李鸿章命唐延枢建开平矿务局,在乔屯凿井。以后乔屯这个荒村逐渐发展起来,改称乔屯镇。因乔屯北有“ 唐山”(即现在的大城山),遂改名唐山镇,时在清朝末年。1938 年建唐山市。之后,为区分唐山(山名)与唐山( 地名),于是将山名改称大城山,缘山上曾筑有石城而得名。然而,不仅唐山的得名与李世民有密切关系,今唐山境内还有许多地名和古迹都与他有关。比如钓鱼台,传说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曾到今大城山北侧河岸边观赏风景,放线垂钓河中鲤鱼。以后他垂钓过的地方称为钓鱼台,直到如今。还有晾甲山,相传李世民率将士行军,适值大雨滂沱,将士铠甲尽湿,在今大城山东1 公里处山丘晒晾铠甲。后人遂将该山称作晾甲山(晾甲坨)。以后演变成亮甲山(晾甲坨)。今天称为贾家山,在唐山钢铁公司院内。

此外,李世民东征高丽,所经之地多留庙宇碑碣。唐山市区有唐代修建的三大寺庙:兴唐寺、兴国寺、皇姑庵,前面一座民国初年被毁,后两座则毁于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除寺庙外,在今迁安市东15 公里处的万军城、三跳涧,滦县的擂鼓台、谎粮坨,丰润县的挡驾庄、挡驾山(党家山),遵化市的安乐庄、马棚峪,曹妃甸等地的得名和“ 对虾”的得名等等都与李世民有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