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美文】红薯记忆
红薯记忆
文/胡桃夹子
偶然走过镇子上的街道,闻到一股烤红薯的“香味”。 原来前边有一个卖烤红薯的摊点。
红薯在我们这叫“白芋”。我对“白芋”的记忆可谓是深刻了。
从记事起都是与它“为伍”。一日三餐“不见不散”。因为当时"白芋"是家里的主粮。
我这多年来是从不吃那东西的,家里即便是买点,也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味口。他们稀罕着呐!我可是看到就“心酸”,闻到就想跑。只为小时候吃“伤”了!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水平不是一个"穷"字能完全形容的。真的是平常端“白碗”,(没菜的饭称端白碗)炒菜不放油。小麦面只有逢年过节或来客人才能吃上一顿,也只是擀顿面条吃而已。平常是不敢想的;所以那时的小孩都特别喜欢走亲戚,这可以能吃到白面啊。尽管当年的物质极度匮乏,却没有影响父母们对生活的热爱。虽然粮食单一,可母亲给我们做出了花样;让我们享用了那个时代的“美味”。
单说“白芋”吧!从栽下地不久,我们就从它长出的秧子上采下带叶子的梗,回到家里,把叶子摘下,梗就是一道菜了。配以辣椒炒上,真的辣脆可口。至今记忆犹新呢。一个夏秋季节,这一直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就饭"菜。
秋天是“白芋”收获的季节。这时候真可谓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了。满湖里全是人。男人负责扶犁,把白芋耕出来,女人在后把“白芋”捡成堆,年龄大的老人,则清理“白芋”上面的泥土和摘掉上边的秧子。孩子们也是边玩耍边帮助捡拾“白芋”,一片热闹的丰收景象。这“白芋”不仅要留种,还是一冬的口粮。所以家家都要挖窖储藏。"白芋"的储藏是要有一定的技术的,挖窖的选址,“白芋”的放置,干沙土放多少,多长时间开窖通一次风,都有讲究。
现在我要说的是“白芋”在当时的吃法。将“白芋”洗净直接放锅里加适量水煮熟了是谓"烀白芋"。如果洗净去皮,切成段放于锅中加水烧开,再放上面水谓之"白芋稀饭"。如果切成片,(一般半公分左右厚)放在“列子”上蒸熟,谓之蒸“白芋片”。把生白芋片切成条,佐上酱醋盐放锅一炒(很多时候是没油放的),就是一碟白芋丝了。如果把晒干的“白芋片”,弄成小块放于锅中加水烧开谓之白干子稀饭。哈哈……吃法丰富不?还有呐!把晒干的白芋干子磨成粉就成了“白干面”了。这“白干面”现在我听着头都疼,因为它伴我十几年,实在是吃够了。当时这可是我们过冬的粮食呢!如果从用白芋做食品的角度来说,当时的家庭主妇人人都是美食能手。把"白干面"用开水烫熟,擀成皮,切成面条,这种面条是不能下锅煮的。因为缺少筋,一煮就成面糊糊了。怎么办呢?只有放在“列子”上蒸了。这就是"白干面条"的做法。白干面做饼、做窝头、白干面做煎饼、做包子……
回想往事,真的佩服那时的妈妈们!起早摸黑的田间劳动回来,还要挖空心思用仅有的物质条件,尽可能让全家人吃的有滋有味。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真的是不堪回首,不愿回首,不忍回首!有时给孩子讲这往事,孩子们都笑着说:白芋多好吃啊!我只有苦笑:是的,是好吃。当年不吃不行啊,肚子饿呐。哈哈……笑得满脸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