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短篇作品赏读:梦野久作《返老还童药》

致 幻想

嘿,你听说过——

“返老还童”的神秘药丸吗?

太郎和老乞丐的对话,

是真实还是虚妄……

作者介绍

梦野久作(1889~1936):本名杉山泰道,日本著名幻想文学作家、变格派推理大师,其笔名取自博多地区的方言,意指精神恍惚、成天做白日梦的人,有“妖怪作家”之称。1926年之前多创作童谣、童话,曾以杉山萌圆为笔名出版《白发小僧》长篇童话集。

       阅读小贴士

该篇故事最初发表于1923年(日本大正十二年)1月的《九州日报》上,使用笔名为海若蓝平。(资料来源:孔阳新照)

大正文学属于日本近代文学,受到明治维新时期文明开化等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时哲学上兴起了把人格价值视为伦理价值的人格主义思潮,具有人道主义色彩。与之同时期的芥川文学多为致力于剔除潜藏于人类内心的利己主义的“近代式寓言”。(参考《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陈多友等 著)

返老还童药

梦野久作 著 / 李日月 译

太郎从爸爸那里拿到一杆银光闪闪的气枪,整天兴高采烈地打麻雀,子弹打光了,却连一只麻雀也没打中过。

他请求爸爸再买些子弹,爸爸说商店这几天关门,没给他买。麻雀在门外叽叽喳喳地叫,有些嘲笑他的意味,太郎端着没有子弹的气枪泪水涟涟。太郎无意中想起爷爷的匣子里有一种小红药丸。正好爷爷出门在外,就偷偷到爷爷的房间,从放在壁龛处的匣子里偷出装有药丸的小袋子。

袋子里只有三粒红药丸,试着放进气枪里,大小刚好合适。太郎高兴地带上三粒红药丸走到院子里,瞄准屋脊上的麻雀放了一枪,没打中。再放,再放,终于把三粒红药丸都射了出去,还是没打中,麻雀们若无其事地依旧叽叽喳喳。

太郎忽然替药丸可惜起来。他想,也许药丸就落在前面,就走到大门外去看,却见一个老乞丐站在那里,又黑又脏的手拿着三粒红药丸,模样怪异地瞧着他。

太郎有点不痛快,说:“哎,那药丸是我的,快还给我。”

乞丐扬起满是胡须的脸,边盯着太郎阴笑,边攥紧手说:“公子哥儿,这药是从天而降,碰巧让我捡到的,不能给你。”

太郎生起气来,想,哪里来了这么个坏心眼的乞丐。他无论如何也要讨回红药丸,但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就如实把偷了爷爷的药丸的事说了。

乞丐显露出非常吃惊的表情:“我说大公子啊,这可大事不好了。这药丸吃一粒增寿一年 ,吃两粒多活十年,吃三粒延寿百年,吃四粒就延寿千年,吃五粒就万年不死。如果你爷爷今天得病想吃这药,怎么办?如果你爷爷因为没吃到药死了,怎么办?你用这样宝贵的药丸打麻雀简直是不知轻重呀。所以,我不会把药丸还给你的。”

太郎知道事情严重,忽地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恳求:“你让我干什么都行,就把药还给我吧。”

乞丐不怀好意地一个劲摇头:“不行,不行,我要吃掉它。”说着 ,就把一粒药咕噜一声吃进嘴里。一眨眼工夫,刚刚还一身肮脏的乞丐就变身为一个气派的旅行商人形象。看着太郎吃惊的样子,由乞丐变成的旅行商人嬉笑着说:“怎么样,想不到吧,太郎?一年前我就是这个样子,就这样整天四处卖药。我卖的药只有五粒,名字就叫返老还童药。我走街串巷卖药,可是没人相信我。只有你爷爷相信它是真的,问我多少钱。我说,一粒一元,二粒十元,三粒一百元,四粒一千元,五粒一万元。你爷爷说要全部 买下,但他要我先吃下一粒看看,尽管觉得可惜,我还是吃了一粒,立即就年轻了一岁。你爷爷说年轻一年不算什么你再吃一粒,让我看看年轻十岁是什么样子。你爷爷见我果然年轻十岁,高兴地拿出一万元买了剩下的一百年寿命,就把剩下的三粒药买走了。后来我挥金如土,一年里我把一万元花光了,就出来乞讨,当了乞丐。

“那,你是怎么弄到这个药的呀?”太郎不由得问道。

旅行商人沉默不语,又咽下第二粒药。于是旅行商人一下变成一个非常年轻的绅士,连头发也是乌黑的。

用第二粒药丸把自己从旅行商人变成年轻绅士的乞丐,看着越发惊异的太郎继续说:“怎么样,这就是我十年前的样子,那时我是全国一流的医生。如果我老老实实地工作,我会干出一番事业的,可是我一心想过奢侈的生活,就从找我看病的病人下手,从他们每个人身上割下一年时间的寿命组织,积攒了一万份,集中起来炮制了返老还童药。没有人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会做。为了制作这种药,整整一万个人每人缩短了一年寿命。啊,太恐怖了。一个人的寿命就算平均50年,我就夺去了200个人的生命,想起这个,我就不想活下去。但你刚才用帮助人长寿的药去夺取麻雀的生命,和你相比,我也不算坏人。好人得到奖赏坏人受到报应,这是理所当然的,我做尽坏事就算现在立刻去死,也算是老天对我的拯救。你也要马上仿效我。再见了,太郎先生!”

说着,绅士把手里剩下的一粒药丸投进嘴里。说时迟,那时快,绅士顷刻无形无影,只有三粒红药丸在地上滚来滚去。

太郎惊恐万状,如在梦中。他愣愣地凝视着三粒药丸,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想到自己也要去死,吓得浑身颤抖。他战战兢兢地捡起药丸跑回家。看见爷爷不知何时回家了,正坐在火盆边烤火。

太郎把包在纸里的三粒红药丸递到爷爷面前,从头到尾讲他的所见所闻,一边打颤,一边哭着道歉。

太郎的爸爸妈妈听到太郎的哭声以为出了什么事,进房来看。爸爸妈妈听了太郎的讲述笑了起来,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说的都是哪儿的话呀,太郎!那药是你爷爷在街上买的感冒药,上次没吃完,剩下的。时间太久了可能都失效了。哪里有什么返老还童的药呀,你难道是中了邪?”说着就捧腹大笑起来。

可爷爷没有笑。他说:“太郎说的也许是真的。再怎么不起眼的东西,用错误方法使用它就可能导致很可怕的后果,真正知道这个道理的可能只有太郎一个人。就算别人都说是假的,只有太郎一个人认为是真的,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嘛!”

孔阳新照

梦野久作有一部很有名的长篇惊悚小说《脑髓地狱》,在资料中看到他受爱伦坡的影响很大,多写悬疑类的小说。这个故事虽然有悬疑性,但明显带着“教化”的特点。

如果太郎遇到的乞丐并不是因为他擅自拿了爷爷的药而不还给他(带有明显的训诫惩罚色彩),而是出于恶作剧或者其它原因,情节的戏剧性会更强一些。乞丐变回商人时,关于“多去了200人的生命”的反省也有很重的道德色彩,如果他是带着自豪的心情说这些话,从而让太郎对“返老还童药”生起恐惧,可能故事会更有趣。

这个故事比较早,读了一下日文原版,语言也是比较老,类似白话文,读起来文绉绉的。很多句子表现得有些不明不白,像是“太郎惊恐万状,如在梦中”,原文是“太郎像做了梦一样吃惊”(原文也没有特指噩梦)。

最后爷爷的话也云里雾里,我稍微改一下原文的翻译:“只有太郎知道,即使东西再不起眼,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发生多么严重的后果。”这句话和最后一句“即使其他人都说谎,只有太郎认为是真的,那不也挺好的”——这两句之间是怎样一种逻辑关系?看得一头雾水。

最后以大人的话(评论)作为结尾像是故事戛然而止,我认为以太郎的行为(事件)作为故事结尾,故事会更完整。

有一个点令我印象很深:故事中间的部分让我想到《聊斋》。太郎用药丸打麻雀,发现麻雀没事,转过墙角,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乞丐,并展开一段非现实色彩的对话。这种从日常过渡到非日常的方式,我觉得可以借鉴到童话或者幻想的写作当中。

谢一榕

旧瓶装新酒

——简论《返老还童药》的悬疑策略

梦野久作是日本“变格派”推理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返老还童药》这篇童话小说中,他也运用了悬疑设置的策略来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关于珍爱每一个生命故事。由于篇幅限制,本文着重从悬疑设置的层面来评价《返老还童药》。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太郎热衷于用气枪打麻雀,但一时找不到子弹,就去爷爷的房间里找出了三颗红色的药丸,结果被一个又黑又脏的老乞丐捡了去,老乞丐一边解释着这是返老还童药,一边在太郎的面前三次变身,最终太郎捧着三颗红色药丸回到了家里,在亲人面前哭着诉说了这段故事。简单的情节背后孕育的主题也很明确:不要将用来拯救生命的东西拿来伤害生命。但有意思的是梦野久作通过悬疑氛围的堆叠将这个略显老套的故事和简单的说教变成了一种较为紧凑完整的讲述模式。

故事的开篇很平淡,通过打麻雀的情节可以看出太郎是一个贪玩、没有耐心且对待生命有些粗暴的小男孩。但是从老乞丐的出场,悬疑的氛围就开始层层递进。

第一层悬疑:这个老乞丐从何而来?返老还童药是真是假?

梦野久作将这个老乞丐的形象刻画地非常突出:又黑又脏的外貌、模样怪异地盯着他瞧、满是胡须、阴笑、不怀好意……而且这个老乞丐一出场就颠覆了太郎的认知,将不值一提,被太郎临时当作子弹的红色药丸称为返老还童药,而且拒不归还,还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惹得太郎大哭。这让已经与太郎建立共情的读者也开始反思:这个老乞丐是个骗子吗?他的目的是什么?紧接着,老乞丐服下了第一粒药丸,立刻在太郎面前变成了旅行商人,并且说出了跟太郎爷爷的渊源,完成了对第一重悬疑的解答。但是紧接着,太郎代替读者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第二层悬疑:这个返老还童药怎么来的?

商人先是服下了第二粒药丸,变成了一个年轻的绅士。紧接着他讲述了返老还童药的制作过程,为了名利将从一万个人身上割取了一年生命,换一个说法就是“夺去了200个人的生命”,但是老乞丐称跟太郎用救命的药伤害生命的行为比起来,自己的恶行不算什么。还不等太郎反应,就服下第三粒药从太郎面前消失了,只剩下三粒孤零零的药,让太郎怅然若失。现在太郎又面临第三个问题。

第三层悬疑:刚才发生的一切是真是假?

太郎回家后将一切如实的告诉了父母,太郎的父母告诉太郎受骗了,这只是感冒药,太郎的爷爷也认为即使其他人认为是假的,太郎认为是真的也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对刚刚经历过一切的太郎而言这是真的吗?对于阅读童话的小读者而言能够分辨真假吗?其实也是存疑的。

三层悬疑的功能非常明显,第一层主要是完成了情节、情绪的铺垫,引出“返老还童药”这一核心矛盾;第二层完成了解密功能和说理功能,回答了上一悬疑层留下的疑惑,同时引出童话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剥削生命,要尊重生命,不然太郎就会落得和老乞丐一样的下场。第三悬疑层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复沓,从成人读者的眼光来看,太郎无疑是遇到了智者或高人,给他了一个小小的教训,希望他可以尊重生命,但在太郎和文本外的小读者看来,答案是虚实交叠的,最终作者通过爷爷的口盖棺定论:“太郎说的也许是真的。再怎么不起眼的东西,用错误方法使用它就可能导致很可怕的后果,真正知道这个道理的可能只有太郎一个人。就算别人都说是假的,只有太郎一个人认为是真的,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嘛!”此时,真与假、虚与实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太郎笃定地经历了真个事情,了解了这个教训,从此尊重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这三层悬疑层层递进、彼此勾连,形成了较为牢固的叙述结构,将一个非常“老套”的故事换了一种呈现方式展现出来,形成了“旧瓶装新酒”的效果。

吴陈颖

在儿童本位角度的教育

读故事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故事显性的教育意味,如何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包住道理,是本文可以学习的点。
       首先,从儿童本位出发,了解孩子的审美情趣,把握孩子的心理。故事发展进程具有不可预测性,当乞丐出现,到变成富商,再到年轻的绅士,其中身份的突转说不上有什么逻辑,但这种突变对孩子来说依然是有趣的,好玩的。融合了“返老还童”和“变身”元素的奇幻故事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
       现实层面,作者对孩子真实心理的把握比较准确。爸爸没有给他买气枪子弹,孩子因愿望落空而泪水涟涟,此处写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带着“嘲笑”意味,是对孩子自尊受损时心理状态的一种体现。文中也表现了孩子纯真心理,对乞丐如实交代偷爷爷的药,当乞丐恐吓会感到内疚和恐惧,都可以看出太郎是一个诚实、单纯的小孩。我觉得孩子遇到这样外貌吓人,态度强硬的乞丐,肯定是有些害怕的,甚至可能会逃跑。太郎见到乞丐第一反应是“不痛快”,让我不是很能相信。

林辛格

非常原始的童话,不论是语言还是内容,又因为带有“恐吓”“教育”的意味,功能性稍强,有点类似于《狼来了》,不知道能不能用古老的口传童话来定义。“返老还童”的确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模型,除去情节中的魔幻色彩,文章里涉及到的教育元素也很多,生命、善恶、救赎……但总体而言,还是一则精炼的小故事,在简单直白的语言中,具有使人心灵震颤的作用。关于“梦境”和“现实”交织的问题,谁说“梦境”就不是真实呢?这使我想到了最近读的一首格丽克写的《卡斯提尔》的诗歌:

橙子花在卡斯提尔上空随风起舞

孩子们在乞讨硬币

我曾经遇到我爱的人,在橙子树下

难道那是金合欢树

难道他不是我爱的人?

我曾经读着这些,也曾经梦见这些:

醒着,能唤回曾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吗

……

我曾经梦见这些,

这就意味着它不曾发生过吗?

必须在这世界上发生过,才成为真实吗?

我曾经梦见一切,这个故事

就成了我的故事

……

在这首诗歌中,梦境反复进入(呈现)——消失(退出),具有极强的回旋效果,而在《返老还童药》中,显然也具有这种意识,但因为只运用了一次,所以读来,会稍显单薄,缺少了一种参与感。

安琪

文章从“平常”走向“奇妙的想象”再走回“平常”。就好像一个有意味的梦境,而梦境消失,却依然令人回味。

三粒红色的药丸,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治病、延长人的寿命本来是药丸的使命,而现在,药丸竟然可以“返老还童”,故事更加吸引人了。当我读到,返老还童药是医生利用病人的寿命制成的,确实感到震撼。救死扶伤的医者在金钱的诱惑下,去残害病人的生命,是可怖又讽刺的。而孩子用药丸去击杀小鸟,延年益寿的药物成为了夺取生命的武器,是令人唏嘘的。

这个关于返老还童药的故事,似乎就是一个梦境。可是就像爷爷说的:“就算别人都说是假的,只有太郎一个人认为是真的,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嘛!”一些有意味的东西也许不必过分考究其真实性,而是贵在体悟似幻似真的梦境,有所收获,有所启迪。

吴璐瑶

返老还童药在现实中穿插童话的形式新颖,像是突然走进桃花源,结局也很出人意料。返老还童药本身的制作也相对不那么梦幻,并且更多地联系到平衡,不管是寿命的平衡还是正邪的平衡,会更加引人深思。乞丐的言行让太郎对生命也有了新的感悟,对他来说,或许更深的不是人的长短寿命,而是他拿气枪夺取的麻雀的生命。爷爷面对太郎的观点十分包容,私以为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从不那么真切的故事中能够学到一些道理,那也不是什么坏事。不是一味地批判指责一刀切。(捉虫:用错误方法)

但是我有点抠逻辑,这个乞丐吃下太郎打出的第一粒药时实际上已经是他吃的第三颗药,为什么还是只年轻了一岁?既然吃一颗药变年轻一岁,那连续吃四颗、五颗,这个乞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也许可以自行构建一个规律,但的确给我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金越阳

“梦野久作”是博多地区的方言,意指精神恍惚、成天做白日梦的人。文如其名,梦野久作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日本童话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亦真亦幻的技巧,让人觉得诡异、害怕、又心潮澎湃。文中的许多细节极尽体现真实性,比如“返老还童药是提取人体组织做的”,使一切显得合情合理,但又巧妙地渲染魔幻色彩,如“返老还童药不止改变容颜,同时还像变戏法一样改变着装身份”等。幻觉与现实交织,充满了瑰丽的白日梦色彩。

返老还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奇妙幻想,而本文中的老乞丐因为“年轻一百岁”反而“消失”了,或许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生与死不是对立的,我们活过的这一刹那,前后皆是暗夜。追求长生不老,违背自然规律,或许是加速了死亡的到来。
       这篇文章正是汤汤老师所说的“能支撑得起说理” 的有趣故事。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沉浸其中,把宏阔的内涵都包裹进了丰富的故事中,令人耳目一新。

郑宇彬

故事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作者对乞丐一生的描绘是以药丸这种实物为依托的,乞丐由于自身的贪婪和对生命的不敬造成了他从一流医生到旅行商人再到乞丐的波折一生。这个乞丐的出现对于太郎来说是一个启蒙者的角色,但这个启蒙者颠覆了我们印象中威严长者的形象。“公子哥儿”、不怀好意,这些描写把乞丐塑造成了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物,但他最后以讲述亲身经历完成了对太郎的生命教育。不过这也许并非乞丐本意,也许他只是想尽情地嘲弄天真无知的太郎。

此外,我总觉得故事最后爷爷讲的话让人有些不明所以,我是看了前几位同学的解读才明白的。最后,同学说的从平常走向魔幻再走向平常的写作模式也非常值得借鉴。

郑逸群

读完这篇《返老还童药》,我的感受是这篇故事以寓言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有关生命的某些真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返老还童”是人人希冀的理想状态,它意味着人可以永远年轻并保持着生命最初的活力,但是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却看到的是“返老还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首先,太郎所遇见的乞丐,他的落魄境遇是由于他从医和经商时期的欺骗和非法谋取等一系列行径所造成的。他的出现更像是给太郎的一种警醒,即亲自告知他返老还童这件事的错误;其次,“返老还童”本身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一种现象,这使我想起《不老泉》这本书,人人都渴望喝到不老泉的泉水,还有人想通过这口泉来牟取暴利,但是结局都很不幸,这也间接说明了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可行性;最后,结尾有一处非常耐人寻味,当太郎哭着跟家里人说自己偷拿药丸这件事时,家人的反应却很平静,他们都说这只是爷爷过期的感冒药丸。我觉得这里不排除是一种敷衍太郎的话语策略,因为太郎是个小孩子,让他知道太多并不好。而爷爷的回答其实更加深了我的猜测,因为爷爷并未一口否认太郎的想法,只是采用了一种迂回的策略来加以回应。所以此处作家为我们留下了似真似假的效果和朦胧的悬念,这就有点像是开放式结局,读者可以进行多种推测和判断。

刘玫妤

在读这篇童话之前,我对“返老还童”这个题目印象深刻。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应该也算是童话,其内容大致是小孩想要快快长大,不喜欢学习和读书,他碰到一位坐在学校门口花坛上的老人,老人知晓他的想法后给他吃了一种药。结果小孩立马变成了大人。但他发现没有任何学识的他长大之后根本无法养活自己,变成乞丐后后悔莫及。这时他又碰到了老人,老人给他吃了一种药。于是小孩又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了。

这篇童话也是一样。它通过三个吃药的变化,类似伊索寓言的方式讲述道理。让我觉得眼前一新的是童话的魔幻变化,一粒一粒地吃,从死到生再到死,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和规律。同时文中的夸张手法也很让人吃惊,一万个每人一年的寿命组织。不知道这个故事有没有涉及到“孩子的恶”,生命和错误联系在一起,体现珍惜和悔改?
       关于说教这一点确实痕迹比较重,也没有感受到有趣的地方,反而恐吓的意味很浓。

本期编辑 | 周洋洋、李明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