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共治法治精治
随着人口不断聚集和人民生活、工作和交流的不断升级,城市功能日益精致、综合、复杂和智能化,城市管理也日益社会化、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乃至智慧化。为此,要理顺城市管理各部门和社会各利益群体的管理服务责任及其相互关系,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和统筹城乡管理,扎实推进城市“共治、法治、精治”。
(流沙河畔的普宁市景)
一、先理顺关系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理顺城市管理各部门和社会各利益群体的管理服务责任及其相互关系,权衡城市发展活力、资源环境容量、机会可得性、公平性、秩序等因素,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包容发展,让城市成为人民心中美好生活的符号。具体讲,要理顺四个关系。
理顺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管理的任务和目的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设置可为与不可为边界,使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三者的交集最大化,使之围绕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最大化发展,打造洁雅宜居的城市环境、平安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和包容永续的城市发展。
理顺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当前一段时期内,城市管理应从公共设施建设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公共环境质量和公共秩序质量四个方面,坚持规划先行和建管并重,坚持创新、传承和保护相结合,坚持城市软实力发展和城市硬实力发展相匹配,提出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理顺部门间横向督政、部门内横向督导和纵向督办关系,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统筹协调,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理顺城市管理与执法、服务的关系。城市管理部门需要理顺管理、执法和服务之间的关系,让城市管理成为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的统称,克服职责边界不清、管理方式简单、执法行为粗放和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杜绝相互扯皮、乱作为、胡作为和不作为乱象。城市管理部门要通过法律和行政制度,对相关领域和专业行使好行政管理权和执法权,同时也要为社会生产、生活等活动提供参与、设施、质量、秩序、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产品,在管理、执法过程中体现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管理、执法的价值,激发社会活力,增加社会和谐互助的正能量。
理顺城市管理与城市治理的关系。推进依法治理城市、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市治理机制、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促进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从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变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除进一步完善国家和政府的管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外,还要强调引入社会力量,加强法治建设、道德建设、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化管理等,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即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工具民主化和利益人民化。
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
将改进城市管理工作上升到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的政治高度,提出了深入而具体的要求。
树立“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和助力城市发展。城市管理的目的是要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必须有助于提高城市人口质量、经济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等。因此,城市管理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就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城市管理的一切工作,包括内涵外延设置、职能机构设置、工作人事安排及主次矛盾处理等,都必须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融入和服务于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
当前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理顺城市管理职能。长期以来,城市管理被社会误读为“违建、流动商贩管理”和“城管执法”;城市管理职能碎片化且管理与执法分裂;城管执法属于规划等7部门的委托执法,承担着棘手、难啃、急茬和临时性执法任务。这种状况不改变,难以显著提升城市管理质量和改变城市管理形象。因此,急需整合相关职能,改进城市管理职能设置,提升城市管理的法律地位。
理顺城市管理职能,理顺影响城市管理质量的各种关系,尤其要界定政府、企业、市民的分工,加快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转型,形成政府、企业、市民共治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然而,理顺城市管理职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正视我国城市管理的发展历史,循序渐进,避免引发体制性混乱。为此,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遵循城市运行规律,建立健全以城市良性运行为核心,地上地下设施建设运行统筹协调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有条件的市和县应当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
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敢于实践创新。以理顺管理与执法关系、市与区街镇社区的关系以及综合执法与公安巡查、司法介入的关系为抓手,推进城市管理协同化;以推广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环卫保洁等公共服务公私合营、“互联网+”监督等为抓手,调动企业、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局面;以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环境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形成城市管理不出格的局面;以开发完善城市管理应急信息平台的预判预警预报功能为抓手,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用智能化强化精细化,用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应急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信息平台为抓手,推进城市管理应急工作机制化;以完善城市管理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依法行政为抓手,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
以提高业务能力为重点,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制定城市管理人才队伍发展战略,坚持德才双馨的选拔原则,持之以恒地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工作,推动城市管理实践、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育有机对接。要打造能文能武、能治理和实行治理的城市管理队伍,尤其要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打造能决策和实施决策的干部队伍,建设讲政治、懂规律、讲规矩、厚人德、有信用的城市管理部门,扭转“管理粗放”的城管形象,促进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从根本上保障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
三、统筹城乡管理
在城市和乡村同步实行简政,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梳理城市和乡村的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减少条例、规范标准和管理办法,去掉一些没必要和人为制造壁垒的限制,让规制部门瘦身,减少规制条目。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目前,消除城乡户籍制度、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体制和完善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方面有望实现。减少规制,就是减少城乡壁垒和提高城乡服务一致化程度,同时也减轻了一致化的困难。
放权精兵,提高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更好更快地发展乡村经济社会,加速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把更大权力下放给基层政府,建设精炼的行政管理队伍,改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提高基层政府的决策力、执行力和亲和力,鼓励基层政府因地施策、灵活施策和特事特办,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同时,借助电子政务进一步规范基层政府和村委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此外,吸收城乡居民、私有部门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促成基层政府和社会以更强的能力提供更优的公共服务。只有基层政府最熟悉基层情况,基层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的最方便对象也是基层政府,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管理作用,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简政、放权、精兵的基础上,实现乡村重点突破,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坚持陟遐自迩、化难为易和重点突破原则,有目的地逐次减少城乡之间的差异性和城乡壁垒,促进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等要素在城乡间良性流动,不求最优但须次优,甚至在乡村公共服务的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重点围绕事关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尤其农村垃圾处理)和农民救济、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方面,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管好、用好。
消除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让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振农民信心,增强乡村凝聚力,获得农民信任,吸引农民主动积极参与进来并成为乡村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