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赏花 | 百花仙子与花朝节
十二花神演义(一)
百花仙子与花朝节
作 者:付 丽
播 音:春 晓
编 辑:付 丽
冬天,带走了鲜花和树叶,带走色彩和温度,动物们开始冬眠了,人也变得有些懒懒的。
领略冬天,莫过于坐在山巅,感受大自然的粗犷与旷达;
体味冬天,莫过于守住冬的寂静,走进抒情诗的意境;
享受冬天,莫过于坐在火炉旁,倾听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随着季节时令的演替,各色的花朵以不同的容貌缤纷着大地,各色的花朵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无数的浪漫情趣。
人们爱花,赏花,玩味和吟咏百花。爱之深,情之切,以花为师,以花做友,而后便生出许多人与花儿的故事。
再然后,就造就了百花仙子和各花的司花之神。最后,人们又将农历中的十二月令的代表花封为了十二花神。
从百花仙子到各位司花之神,再到十二花神,这里蕴含着许多美丽而令人神往的故事。漫漫冬日,闲来无事,且听我讲讲十二花神的故事。
“演义”者,依傍史传,再现成之;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
故本系列取名《十二花神演义》,力图以十二花神为主线,访古问今,讲述人与花儿的那些事,借花传情,体味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达到悦目而赏心的快感,这正是中国传统花卉文化的精髓。
今日开书第一回,自然先要讲一讲统领百花的百花仙子。
百花仙子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仙,是天界的花神,担负着最美丽的任务:掌管着天上、地下和人间的花草,负责百花的开放、衰败、颜色、香味、生长地点等等各类百花相关的事物。被誉为“百花之主”。
古人将仲春月半(春季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视为百花仙子的生日,称为“花朝节”。
“花朝节”早在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中就已有记载。
唐武则天执政时期,“花朝节”在全国盛行,并与元宵节、中秋节并称为三个月半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到了宋代,“花朝节”就更被重视了,增添了许多节日的内容,节俗逐渐扩大至社会各个阶层。
明清时期,花朝节日趋完善,形成祭奠花神、游春踏青、赏红护花、挑菜尝鲜、花神庙会以及扑蝶会、簪花、花诗、花绘、对歌、蒸百花糕、饮百花酒等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
“花朝节”正是草木萌青、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根据各地花信的早与迟,花朝节的具体日期有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二月十八之别。但不论具体哪一天,大家都借以花神的生日,举行一次花香四溢、万般美好的聚会,开启赏春踏青模式。
历代得文人墨客都对花朝节青睐有加,吟唱歌咏,为花神祝寿,为生活添彩。清人张春华一首诗,道出花朝之日的情景:
“花朝节”在古代是一个高雅而美好的节日,并且是与中秋节并重的节日,合称为“花朝月夕”。
早在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就有:“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的记载。农历的二月、八月是春秋两季之中,又以二月之中为“花朝”,八月之中为“月夕”,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中秋节。
古人认为“花朝”和“中秋”是春秋两季里最美的日子,而将“花朝”与“月夕”并提,这才有了“花朝月夕”或“花朝月夜”的成语,借以指代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句“。
唐代诗人徐凝在《二月望日》中咏唱:“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可见古时仲春的花朝节,比起仲秋的仲秋节来,在人们心目中更胜一筹呢。
然而如此高雅美好的传统节日,为何如今却难觅芳踪?
有说是被二月二的龙头节和之后的清明节所替代,一些节俗活动也随之转移了过去。可好端端的花朝节,怎么就让龙头节给“吃掉”了,让清明节的雨水、泪水给“淹没”了呢?想来让人抱憾不已。
现在,花朝节仅仅保留在港澳台地区和云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内陆有些城市近年来虽然也举行美其名曰的花朝活动,但已然没有了原先的含意,而多以广告宣传、经贸往来为目的。
中国是花的国度,是世界上拥有花卉品种最多的国家,也是爱花、护花、尊敬生命、热爱生活的民族。古有花朝节,赏花、护花、乐花、祭奠百花,那是中国古人珍爱春天、崇尚自然、热爱美丽的象征。
又一个春天将要到来,那艳丽芬芳的花朝节,何时才能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