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为何不愿撞击“赤城”舰?

上一回说到,因为试图撞击“扶桑”却没有成功,让刘步蟾对撞击战术是否还能奏效产生了疑虑。其实刘步蟾如果仔细研究一下1879年的伊基克海战,就能发现撞击是一件需要运气的事情

“艾丝美拉达”号

胡阿斯卡号铁甲舰

这次海战的第一对CP分别是秘鲁海军的“胡阿斯卡”号铁甲舰,排水量1180吨,时速可达11海里(20公里);智利海军的“艾丝美拉达”号木壳巡航舰,排水量854吨,由于老化和缺乏维护炸了一台锅炉,时速只有2海里(3.7公里)!而且其30磅炮根本无法击穿“胡阿斯卡”的装甲。这种飞龙骑脸的态势,让“胡阿斯卡”的舰长膨胀了:你告诉我怎么输?

于是“胡阿斯卡”向慢得像乌龟爬的“艾丝美拉达”全速撞了过去,但后者的舰长巧妙地利用转舵和关闭朝向“胡阿斯卡”一舷的发动机,居然躲过去了……躲过去了……躲过去了!

胡阿斯卡的第三次撞击

“胡阿斯卡”倒车,又来了一次,这次倒是撞上了,“艾丝美拉达”开始漏水,弹药库、锅炉舱沉入水中,完全失去了动力,但并没有要沉没的样子。于是20分钟后,“胡阿斯卡”发动了第三次撞击,锋利的撞角像切开热黄油的餐刀一样,丝滑地切入了“艾丝美拉达”的舯部,终于撞沉了看似脆弱的“艾丝美拉达”号。而作为撞击的代价,“胡阿斯卡”的舰艏舱室进水,唯一的主炮塔错位,暂时无法使用。

独立号铁甲舰

科瓦东加号

而就在同一场海战中,秘鲁海军的另一艘铁甲舰“独立”号追击智利海军的另一艘木壳巡航舰“科瓦东加”号。前者排水量3600吨,时速12海里(22公里);后者排水量630吨,最大时速只有7海里(13公里)。力量对比更加悬殊,结果则更加惊悚,狡诈的“科瓦东加”紧贴海岸线进行机动,成功地一连规避了两次“独立”号的撞击。

当“科瓦东加”的舰底擦过一块海图上未曾标明的暗礁时,舰长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陷阱,他立即操舰转舵,故意将宽大的侧舷暴露给“独立”号。大喜过望的“独立”号全速撞了过来,结果狠狠地撞上了……暗礁!

右为触礁的独立号铁甲舰,左为科瓦东加号

龙骨扭曲、舰底漏水的“独立”号完全失去了生还的可能,在“胡阿斯卡”赶来吓走“科瓦东加”后,“独立”只能选择自毁以免落入敌手。智利海军完成了一件奇迹,用一艘木壳小军舰干掉了一艘铁甲大战舰!

所以,撞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功率又低,还有极大的风险,随着舰队交火距离越来越大,军舰航速越来越快,已经是一种落后的战术。其实撞击只是刘步蟾个人的临机独断,其他的管带们并不是很清楚他的想法,这从“经远”面对“比叡”放弃撞击选择跳帮就可以看出。

像林永升这样想的管带并不止他一个。行文至此,不知列位看官可有发现,在北洋海军左翼的4艘军舰中,“经远”猛冲猛打,表现积极;“广甲”则暂时脱离左翼去追击“比叡”;“济远”继续躲在阵后当缩头乌龟;但“致远”呢?作者你是不是把以豪勇著称的邓世昌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邓世昌便装照

其实这并不是作者我的锅,“致远”之所以一直没有出场,一是该舰所处的位置尴尬,当联合舰队单纵阵从北洋海军横阵前驶过时,“致远”因位于北洋海军的最左端(“济远”、“广甲”小队躲在阵后),距敌较远,只能放炮遥击,未取得战果;二是邓世昌个人的性格所致。

今人对邓世昌的印象,实际上是来自于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老先生在电影《甲午风云》中所塑造的那个敢为人先、勇猛突前的形象,但真实的邓世昌,其实是个沉默寡言、循规蹈矩的人,颇类东汉末年小军阀吕布的手下大将高顺。

艺术作品中的邓世昌

高顺:“(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邓世昌:“不饮(酒)博(戏),不观剧,非时未尝登岸,众以其(标新)立异,益嫉视之。”

是不是神似?

和高顺一样,为人正直到有些刻板、不同流合污的邓世昌作为主力军舰管带中唯一一个非闽籍人,在北洋海军中备受排挤,因此也愈发孤独落寞。因此在海战伊始,他严格遵守着战术原则,不争先,不落后,表现并不突出。直到联合舰队本队末尾的“比叡”、“扶桑”在“定远”、“经远”的追击下先后逃窜后,原本在其左侧处于非战斗序列的“赤城”号炮舰暴露出来,“致远”才开始有了用武之地。

赤城号

由小野浜造船厂于1890年建成的“赤城”是参战日舰中最小的一艘,排水量只有622吨,武器仅4门120毫米速射炮、4门47毫米速射炮和2门30毫米诺登菲尔德速射炮,最大时速也只有10.25海里,唯一值得舰员欣慰的就是该舰是同级姊妹舰中唯一采用钢制结构的(其他三艘为铁壳),相对比较耐操。而排水量2300吨的“致远”此时最大时速可达15海里以上,应该说只要想,撞沉“赤城”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但邓世昌并不想为了这么一艘小船付出太多代价,他打算用炮火击沉这个弱小的对手。

“致远”理论上的火力当然要强得多,但中国军舰在火力设计上的落后与不合理拉近了二者之间的差距。当时“致远”正跟随横阵右转,确保舰艏对准本队,同时“赤城”也在拼命追赶本队,因此二者形成了海战中罕见的侧舷对战态势。

致远模型,可见其火炮布置

“赤城”虽小,但其在侧舷对敌时,可同时使用4门120毫米炮、2门47毫米炮、1门30毫米炮;而“致远”能使用3门210毫米炮、1门152毫米炮、2门57毫米炮和2门37毫米炮,在数量上仅仅比“赤城”多了1门而已;而且其主炮虽然威力大,但发射速度慢,想击中“赤城”这样的小目标颇为不易。

13:15,“致远”左舷的57毫米速射炮首开纪录,1发炮弹命中“赤城”后部右舷第5号47毫米速射炮后部的挡板,击毁系缆桩后从左舷飞出,显然这是一发没有被引爆的穿甲弹,其造成的破碎铁片击伤了左舷第6号47毫米速射炮的炮手篠原左卫门。

疾驰的致远舰

13:20,“致远”前主炮齐射的两发210毫米开花弹在“赤城”右舷海面上爆炸,一部分弹片飞到“赤城”舰桥附近,造成分队长佐佐木广胜大尉、信号兵德永胜之进、第2号30毫米速射炮炮手松重幸七负伤;舰长坂元八郎太命令兼子昱海军少尉接替佐佐木大尉指挥前部炮位。

另一部分弹片从舯部第3号120毫米炮炮盾的缝隙飞入,击伤炮手冈村乙松。与此同时,一发57毫米穿甲弹命中第3号120毫米炮炮盾,在盾面上造成了深深的凹痕,盾后的加强角铁也弯曲变形。

经远舰接力致远舰,继续追杀赤城

这时随着日舰本队企图迂回北洋海军横阵右后,横阵不断右转,拼命追赶本队的“赤城”出现在“经远”的面前,双方的距离仅有800米;而“致远”的射界被“经远”所阻,不得不停止向“赤城”射击,避免误伤友舰。

13:22,“经远”的一发47米炮弹命中“赤城”前桅杆瞭望台,担任测距的少尉候补生桥口户次郎当即毙命,步枪手松尾雄吉负伤。

被击毙的桥口户次郎少尉候补生

被经远舰击毙的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

13:25,“经远”发射的一发150毫米开花弹从“赤城”舰尾射来,命中舰桥右舷的第1号30毫米速射炮的炮架而爆炸,弹片横飞,舰长坂元八郎太少佐、炮手宫本文太郎和椋木繁治等3人毙命,炮手加贺清吉、滨口增次郎、信号兵中川照雄等3人负伤;航海长佐藤铁太郎大尉挺身而出,代理舰长指挥“赤城”继续作战。

广甲舰

与此同时,另一发105毫米开花弹击中“赤城”前部右舷侧水线上约0.3米处,穿透没有装甲的船壳后爆炸,四散的弹片肆虐前部下甲板,在此待命的防火队员滨田松之助、安冈龟吉、渡边作治郎、马渊原三郎等4人被击毙,伊保为次郎负伤,锅炉舱送风机的蒸汽管被打得如蜂巢一般。这发炮弹是从“广甲”发射的,原来该舰正在追击从北洋海军横阵穿出的“比叡”,见“赤城”迎面驶来,遂以左舷炮火击之。

这样,“经远”和“广甲”就对“赤城”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形势对中方非常有利,看上去小小的“赤城”就如风中之烛一般,是在劫难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