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辈出内史第

夏季的一个阴雨天。我一早坐地铁来到张江站。党派同仁老顾已经在站外的停车场等我。听说我这次主要是了解川沙的人文历史,他显得格外高兴。老顾退休前在川沙文化馆工作。这次主要接待我的川沙文史专家徐文昶,也是老顾的好朋友。

从张江到川沙车行大约20分钟时间。我们先到徐老师的办公室稍坐一会。接着,就冒着蒙蒙细雨前去参观内史第。

内史第又称沈家大院,就在川沙老城内。位于王前街(今新川路),坐北朝南,东毗兰芬堂,西临南市街。传为清内阁中书沈树镛祖上所建。清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因博学多才,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遂改称为“内史第″。

我是第一次光临闻名遐迩的内史第。只见一块宽敞的空地后面一幢由三个横向高屋顶连体组成的古色建筑群。陪同参观的文史专家徐文昶介绍说:“内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江南民间宅院。“内史第”四周,东、南、北三面是高高的围墙,西面是二层的临街楼房。宅右的老街上有铁匠店、豆腐店、木匠店、银楼、中药等店铺。宅前王前街南有条东西向的河道。出“内史第”沿王前街向东百余步,有座集贤桥,过桥往南则是观澜书院。宅后是鸿园(后为川沙书场)。

“内史第”雕花仪门、飞檐翘角,富有清代建筑浓郁的江南民居特色。黑漆铜环大门上面是由条石砌成的门框,门框上面雕刻着戏文人物和花鸟图案。所雕刻的人物、花鸟惟妙惟肖。门楼正面中间镶有“华堂映日”四字,两旁为“状元游街”、“状元献宝”砖雕图案。仪门背后是“凤戏牡丹”,下有“德厚春秋”四字,下端基石盘龙石刻。

进入“内史第”,徐老师如数家珍地说:这里原是三进两庭院、两厢式二层楼砖木结构的住宅。前面空地原来是内史第的第一、第二进庭院。当时的第一进天井内有一小花园,园内一角的松竹梅显得十分幽雅,两侧为东西两楼。第二进是正厅,厅内悬挂着“立本堂”匾额。正厅的雕梁画拄显示出书香门第的气魄。长窗、柱梁都有精致的木雕。正梁、壁梁上面镶着紫铜制作的各种图案,上面都涂上鎏金。梁两旁的枕檐,是高档木质雠刻成的纹饰。正厅两侧东西偏房,是接待宾客休息居住的地方。第三进为内宅,进入别具一格的砖雕门楼,便是一个狭长的天井,天井内树木花草郁郁葱葱,洋溢着一派生机。内宅为二层楼房,正楼与东西厢房,是主人与家属内眷的饮食起居地。

“内史第”不仅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的宅第,更是一座名人辈出的江南名宅。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沈树镛(字韵初)诞生于沈家大院。沈也是著名的的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收藏经石之富甲于江南,有“汉石经室”之美称。清同治七年(1868年),沈树镛之子沈毓庆(字肖韵)出生干“内史第”。沈毓庆幼年丧父,家本富藏书,遂能博览群书,17岁即以第一名考入南汇县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在川沙首创经纪毛巾厂,成为开拓中国毛巾工业的先驱。

光绪四年(1878),黄炎培诞生于“内史第”。现在供游客参观的“内史地”,大院门口挂着的牌子名称是“黄炎培故居”。这是1991年10月,由政府拨款按原貌修复。黄沈两家是亲戚关系,黄炎培的祖父典谟是沈树镛的姐夫,外祖父孟庆曾是沈的妹夫,而沈毓庆又是黄炎培的姑父,黄、沈、孟三家人亲上加亲,所以黄家四代都住在沈家大院。

黄炎培出生和婚房都在内宅东厢房。“内史第”为他青少年时读书求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故居的底层正厅里,堂上挂着“内史第”匾额。

右边的墙上是黄炎培的一副对联,是对故乡川沙的描写“平沙金砾凭君取,小县廔巷亦自雄,”。

旁边是他的名言条幅:“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

左边的墙上挂着他的另一字幅:“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是黄炎培写给儿子的做人信条。

正厅外面的天井内,黄炎培铜像座落于正楼门前,慈祥温和,充满睿智。正楼上悬挂着由陈云手书“黄炎培故居”匾额。在故居的二楼,陈列着黄炎培为祖国强大、为人民幸福奋斗一生的光辉事迹。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同时,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活动家,一生创办了两个民主党派(民盟和民建)。他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目的十分明确,至今还影响着宏大的中国职业教育事业。

“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把个人谋生与个性发展,以及与社会、国家的关系,都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大创举。1945年7月他在延安窑洞与毛主席关于历代兴亡周期率的讨论,至今影响深远。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土席的宋庆龄诞生于“内史第”东南隅沿街房。宋庆龄、宋子文与宋美龄姐弟三人在这里度过了她们难忘的童年时代,并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1904年才随父母迁往上海浦西居住。很多年前,当“内史地”的工作人员委托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递信到宋美龄手中,以求证她的出生地时,她只是付之一笑,然后说了一句:“我是浦东人”。

著名学者胡适幼时,曾随其母冯氏来川沙其高祖胡万和茶叶庄。茶庄有三大间门面,里面楼室也颇宽敞,但己作为制茶工场及工人宿舍所用,所以胡适母子被安排到离胡万和不远的南市街“内史第”居住,租屋为“内史第”前进厅室东侧的临街厢房,曾住一年。

光绪三十午(1904年),黄炎培的侄子黄自诞生于“内史第”东厢房二楼南房。黄自幼在川沙小学堂求学,1924年赴美留学,后获文学士、音乐学士学位。回国后在沪江大学、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兼上海工部局音乐委员、教育部音乐委员等职。贺绿汀、江定仙、刘雪庵等一批卓有成就的音乐家,都出自他的门下。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写下了大爱国合唱曲《抗战歌》、《九一八》、《春光曲》等。黄自英年早逝,他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我国20世纪的文化名人。

在“内史第”诞生和居住过的还有会计家黄祖方,革命先烈黄竞武(黄炎培儿子),黄自的胞妹黄孚兰、胞弟黄长风等著名人士。

“内史第”,以其精湛的建筑特色与名人辈出,声名远扬,为后人所瞩目。遗憾的是,如今的“内史第”仅存第三进院落(今黄炎培故居)。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二楼,我望着窗外的大雨,想到“内史第”曾经历的风风雨雨。这里,在一九八六年因拓宽新川路曾被拆除了前两进,仅存的最后一进也被随后建起的一幢六层居民楼遮挡得严严实实。

当时,只有路旁“黄炎培故居”的标牌才显示出它曾经辉煌的过去。现在,这幢居民楼今年刚被拆除,空地上正堆放着准备恢复重建故居的建筑材料。

我们期待着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内史第”这份厚重的上海历史文化遗产,能在纷至沓来的中外宾客面前重放异彩。

2009年12月

(0)

相关推荐

  • 【图文】上海建城史上一个古老的大镇,川沙古镇

    这么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去川沙古镇 去的时候游客不多 不像上海的七宝.召稼楼.朱家角之类的古镇 人头济济,摩肩接踵 或许川沙还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但这里却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 我们观光的第一站是古 ...

  • 上海丨180多年的江南小城镇!9个打卡拍照点!简直韵味十足!

    说到川沙,第一个在你脑海中冒出的打卡地是哪?在熙熙攘攘的新川路街边隐匿着一处灵秀的所在.今天我们就去逛逛这饶有趣味的历史古地! 打卡拍照点推荐: 打卡点一 来到内史第,首先可以在场馆入口处打卡砖石门楣 ...

  • 内史第一一黄炎培故居、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

    内史第为沈树镛祖上所建,原为三进两院两厢式二层砖木结构名宅,共70间房.清咸丰九年(1859).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陏改为内史第,为沈树镛的住宅(黄炎培祖父黄典谟是沈树铺的姐夫.外祖父孟 ...

  • 浦东川沙觅闻人

    浦东川沙觅闻人 古城楼上的岳飞诗碑,这首诗从未发表过. 世界闻名的浦东新区,是在过去川沙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然浦东新区的范围,不只有区区一个川沙县,现在延伸到了东海杭州湾北侧的南汇.海边正在建设世 ...

  • 上海川沙古镇 黄炎培故居

    黄炎培故居位于川沙"内史第",这里曾是清咸丰年间内阁中书沈树镛的住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青瓦白墙,古典精致的仪门上飞檐翘壁,有着170 ...

  • (35)内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

    内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坐落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在"内史第"出生的名人,有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沈树镛,中国毛巾业先驱 ...

  • 名人辈出的过去时“香山县”

                                                                                                        ...

  • 苏州名人辈出的古村,《橘子红了》的取景地,感受别样的陆巷风情

    苏州有一座古村-陆巷古村,洞庭东山保留最为完整最为原始的明清古建筑,因为陆巷古村在东山环线的中点,把它作为落脚点很合适.陆巷古村位于伸入太湖中的东山半岛西侧,毗邻太湖畔,是明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电 ...

  • 蒋坞村胡氏名人辈出

    蒋坞村胡氏名人辈出 蒋坞村位于马涧镇政府驻地南2000米.村民委员会驻蒋坞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为3.26平方公里.耕地512亩,山地4498亩.辖蒋坞.灶头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57户,1 ...

  • 临沂(三):名人辈出,光耀一时的文化昌盛之地

    临沂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较好,人类文明发育较早,目前发现的多处旧石器遗存可以上推到20万年以前.在三皇五帝时期,这里是东夷人的核心分布地区.根据考古发现,在5000年以前,这里的人类就开始掌握了酿酒技术, ...

  • 洛阳名人辈出,孟津县横水镇文公村,走出一位唐代大文豪

    作者:孟津旅游 孟津坐落在洛阳北方,是古代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相传武王伐纣时,八百诸侯会盟于此,所以称为"盟津".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横水镇,了解文公村名字的由来! 韩愈自小跟 ...

  • 一江一镇一学校,名人辈出

    "清白江",永不停息地奔流,浴着唐风宋月,浮着元曲的小调,数着明清的往事,一去不回首.古镇城厢则安然而卧,送走奔波的古人,迎来求学的学子,在读书声中见证日月如梭,世事如棋. 沱江的 ...

  • 以国为氏的黄姓,曾以弱抗强名留青史,忠孝传家,名人辈出!

    这个姓以国为氏,史上因不服强楚名留青史,如今跻身全国10大姓! 1/引语 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出来后,中国十大姓氏的人口与排名再次引人关注.排名前十的十大姓氏的总人口约为5.5亿人,其中,黄姓国内总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