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香三个重要阶段及其形成缘由

中国人用香,有三个大的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时期是初始期。以汉武帝为界,前面为第一阶段,可称初始期。《礼记》言:“殷人尚声,周人尚臭”,“皆为祭祀所用,求诸阴阳,先后有异而已”。在古人的心目中,乐与香都是德的表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尚书》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其间,人们本性喜香的特点,通过佩戴香花香草、焚香以及香汤沐浴等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也形成了不同于祭祀香的生活用香。

香的作用:一是养德培根、怡情养性;二是祛瘟辟邪,保健养生;三是清新空气,除瘴除虫;四是祭祀专用。焚香以祭天地,是一件非常郑重的活动,活动由国家掌握,由祭司执行,有严格的规范程序。

第二时期是跨越期。从汉武帝到魏晋,是香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亦可称跨越期。汉武帝在中国香事的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其一,武帝奉仙,以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了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

其二,武帝时期香药配伍、香品制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正的法度。确定了和香的基本规制,特别在宫廷内诞生了许多配伍严谨、功效明确、香韵高雅的经典香方。除宫室熏香常态化外,还置椒房储宠妃、大臣上朝衣须熏香、郎官奏事口衔鸡舌香等,使香进入了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实现了香品的生活化、常态化、高档化、实用化。

其三,博山炉的广泛推广使用,为焚香器具开了规范化,专用化的先河。武帝时期疆域的扩大,大规模开边,使产自西域及岭南诸郡的大批珍惜“香料”传入内陆等,也极大地推动了香事的发展与普及。

其四,仕宦及文人阶层熏香、用香蔚然成风,香已成为上层社会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读书、会客、抚琴、品茗、寝室、客厅、官衙、车娇无处不飘散着袅袅香烟和温润的香气。香花、香草、香气、香品成为了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

第三时期是普及期。香品走向普及,是隋唐以后的事。隋唐开始用香的风气不仅在王公贵族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而且国家的政务场所、民俗节日、普通百姓的日常起居、作为治未病之病的良药都离不开香的身影,香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从汉魏时期贵族阶层形成的以“素琴、好香、明镜、宝钗、良驹”亲朋相赠的风气广行于民间。焚香、品茗、挂画、抚琴也被认为是文人四大雅事。唐宋时期,各种香会、斗香,也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常见高雅娱乐活动。香文化发展的最高峰的宋代,每年仅香药开支就接近与国民经济收入的三分之一,国家香药专营的收入基本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国防开支。

香学得以广泛普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和经济是其根本基础。另外:一是“西(域)香”由“南(两广、海南、云南及东南亚地区)香”所取代。南香的大量涌入,使香的品类增多,价格降低,为香事普及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佛、道二教从六朝以来大发展,轮番跻身于国教的至尊地位,信徒增多,使供奉烧香走向普及,也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