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民间故事:男子走夜路遇到狼,侥幸逃生但吓出一场大病 2024-04-25 11:08:02 1、看戏老辈在胶东乡下,人们嫁娶联姻的地域范围并不大,一般就在周边的十里八村。尤其是两个相邻的异姓村(古人讲究同姓不婚)之间,往往会世代通婚、亲戚套亲戚。亲戚之间,自然需要走动。而这种相邻村庄之间的走动,要比普通的亲戚走动更频繁一些。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只要有事,比如说干活或者看戏,上下村之间的人们就会彼此发出邀请。大概在七八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在胶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县辖区内,有一个叫做“上碾头”的村庄(现属朱吴镇)准备邀请戏班子前来唱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定好日期之后,村民们纷纷向邻村的亲戚发出邀请。而等到唱戏当天,就有不少人从四周赶了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来自阎家庄的男子。阎家庄位于上碾头东南六七里之外,有一条山谷小路连接在两者之间。那位男子看戏时,就是经此而来。 2、夜路大戏开唱,是在午后。等到曲终,太阳已经西斜。此时,从四周村庄来看戏的人们纷纷踏上返途,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然而,这位男子在上碾头的亲戚比较热情,不仅邀请看戏,还准备了酒菜招待。在喝酒之前,双方约好,席毕后就在此歇息,当夜不用回阎家庄。之所以有此约定,一方面是由于亲戚好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走夜路有安全隐患——两村之间的山谷中,当时有“马虎”(狼)出没,白天尚且好说,夜间一人通行,显然要提心吊胆。从这一点来讲,上碾头村的亲戚考虑得还是相当周全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席间酒酣之际,陪客一方有人开起了玩笑,调侃这位男子不敢走夜路。 倘若在喝酒之前,这位男子对此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但在喝酒之后,他胆气大增(喝过酒的朋友可能都有此体会),偏偏就中了这个激将计。他当即表示:不要小看人,我今天非走夜路回去不可!亲戚们见状,心知玩笑开得有些大,就连忙赔礼,希望对方回心转意。但不管好说歹说,这位男子非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不可。当地的山里虽然有狼,但在此之前还没听说过主动攻击人的情况。再加上这位男子的态度十分坚决,无奈之下,亲戚们只能听之任之就这样,宴席结束之后,男子带着几分醉意,踏上了夜路。 3、逢狼有道是熟能生巧,虽然是夜间行走,但两村之间的这条路,男子早已熟稔在胸。因此,不用多时,上碾头村的阑珊灯火就消失在了视线当中——他已经走进了山谷的深处。由于行走出汗的缘故,加之夜晚凉风的吹拂,这位男子的酒劲逐渐消去。此时,已经相对清醒的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虽然嘴上说不害怕,可单枪匹马走夜路,万一真的遇到狼,那就大大的不妙了。于是,他赶紧在路旁找到一根比较粗的木棍握在手中,这才继续向前走。怕什么,来什么。当男子即将走上一处山坡(翻过坡就能看到阎家庄)时,旁边的草丛里忽然出现了两个黑影。男子仔细辨认,顿时又惊出了一身汗——真的遇到狼,并且还是两头。刚开始的慌乱过后,男子定了定神:“跑,跑不过;打,打不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边拖延时间,边向自己村庄移动,争取在村庄外围找到援手。因此,他把手中的木棍握得更紧,然后半侧着身与两头狼形成对峙之势,同时向坡上移动。一方面是因为有木棍护身,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子长得比较魁梧,两头狼并没有马上开展攻击。但它们也未被吓走,而是一路尾随着这位男子。在惊恐之下,男子已经完全清醒,他深知自己只要稍微露出点破绽,就会丧命狼口。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紧握住木棍,快步向村庄走去。 4、逃生也多亏了他那时身强体壮,这一路耗下来,硬是熬到村口。此时的村里,虽然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睡下,但各家养的狗还坚守在岗位上。或许是远远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当两头狼跟随这位男子走到村口附近时,村里的狗很快集体吠叫了起来。见此情形,两头狼只能悻悻离去——男子成功逃生了。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他向家人讲述了遭遇的情况。家人虽然感到吃惊,但见他完好归来,也就没有多想。而没有料到的是,刚回家时还好好的,等到第二天起床时,这位男子却发起了高烧。经过一番调治,烧退了下来,但却也落下了病根。他的手脚从此变得不太利索,差不多处在半瘫痪的状态,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习武者内力耗尽的那种情形。 5、后记上述的故事,是笔者从阎家庄村71岁的张大爷(文字辈)那里听来的。阎家庄村有张、孙、石、李、包等姓,其中张姓居多。故事的主人公,据说是张大爷的爷爷辈的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有可能是在张大爷孩提时,也有可能在他出生之前。这一点,他有些记不清楚了。但他可以肯定,此事的确曾发生过,因为他小时候曾见过主人公夫妇。据他讲述,主人公在半瘫多年之后,大概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到了一场惊吓(当时天降大雨,原本在河边带着他乘凉的人忙着去收拾晒着的粮食,而在无人看管的情况,河水很快涨了上来,差点淹没他所在的位置)。在这场惊吓之后,他又生了一场大病。而意外的是,他上一次落下的病根反而痊愈了。正因为有此“奇上加奇”的结局,主人公从狼口逃生的故事才在村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而如果没有后面这段经历的话,前面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可能也会失色不少吧。 赞 (0) 相关推荐 缅甸贵慨小村庄,一名男子上吊身亡!死前和家人有以下对话 掸邦北部消息,8月12日早上6点左右,贵慨霍瑙乡班桑村附近的一个耕地旁,一名男子上吊身亡. 据了解,死者是班桑村25岁的吴艾珊.他从家中外出时对家人称,要去园子里除草,没想到竟上吊自杀.8月12日早上 ... 在那些缺书的日子里 在那些缺书的日子里 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 王青生 我出生在河北省南皮县一个普通的村庄,漳卫新河蜿蜒曲回,绕村庄而过,浸润着黄土,滋养着世代耕作于此的乡亲们.我出生于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刚刚惠及 ... 民间故事:走夜路时,遇见一个过世的老人,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清朝时期,有一个加陈家村的小山村,陈家村有一个行脚匠人叫陈宏.相传这陈宏木匠手艺了得,四岁学艺,16岁便可独自完成雕花大床.一时名声大噪,附近十里八乡都知道这么一位年轻的大师,所以平日里来找他打家具的 ... 民间故事:猎户遇母狼生崽,转身要走,母狼:你把孩子抱走 明朝时期,有一对分别叫罗城和罗程的大将军,这二人勇猛异常,在平叛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虎威将军,关于这两位虎威将军,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南昌府的群山之中有一个无名的小山村,此处环境优美,物产丰 ... 民间故事:渔夫救下狼崽,一年后渔夫娶寡妇,成亲日群狼撵走宾客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342期,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渔夫救下狼崽,当他迎娶貌美寡妇之日,群狼冲进院子,将前来捧场的宾客全撵走.按理说当初渔夫救了狼崽,狼崽不应该报恩吗?可它 ... 民间故事 男子粉刷墙壁,老人发现秘密你是凶手 这天下午,阿峰正在给院墙粉刷石灰,岳父走了进来,他赶紧停下手中的活,拉着岳父去屋里坐.阿峰告诉他妻子彩娟去河边洗衣服了,一会儿就回来.岳父在家喝了会儿茶,见女儿还没回来,就一个人走到河边去找. 天色将 ... 胶东民间故事:七旬的外甥拄着拐棍,给五旬的舅舅拜年 过年期间,在胶东老家,我从长辈口中听来了不少故事. "故事"这个词,其实有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个含义,大家相对熟悉,接近于"传说"."趣事" ... 民间故事 男子被狐狸精纠缠,众人助他脱身,他却说:我们是真爱 古时,扬州城内有一个书生,名叫徐志远,才十八岁,就长得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在当地也算是一个美男子了. 一天夜里,徐志远读书读到入迷处,不知不觉忘记了就寝,直到深夜,才想起来上床睡觉,他从书房步入卧室, ... 故事:酒徒走夜路,遇见三个饮酒人,一场奇遇促使他成功戒酒 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酗酒伤身误事却也常见.本故事以荒诞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嗜酒如命之人,醒悟过来后戒酒的经历,意在劝诫世人,切莫过于贪恋杯中之物,爱护自己,珍惜家人和幸福生活.读者 ... 民间故事 男子立了大功,反而被小人污蔑,最后结果令人感慨 贼寇造反,主帅杜式方奉命讨伐,一个叫乐生的军官自告奋勇要去招安贼帅,不料这一去发生了意外. 贼帅黄少卿早就听说乐生仁义忠厚,见他亲自来代表朝廷招安,就有了归顺之心.黄少卿大摆宴席款待乐生,双方谈得非常 ... 民间故事 男子扮成乞丐回家,没想到,却被所有人嘲讽嫌弃 老太太丢了钱坐在地上号啕大哭,一个路过的乞丐看到后,立马从包里掏出了5万元块钱给她.还没能老太太说什么,乞丐就离开了.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乞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钱呢?原来,秦军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他准备 ...
1、看戏老辈在胶东乡下,人们嫁娶联姻的地域范围并不大,一般就在周边的十里八村。尤其是两个相邻的异姓村(古人讲究同姓不婚)之间,往往会世代通婚、亲戚套亲戚。亲戚之间,自然需要走动。而这种相邻村庄之间的走动,要比普通的亲戚走动更频繁一些。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只要有事,比如说干活或者看戏,上下村之间的人们就会彼此发出邀请。大概在七八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在胶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县辖区内,有一个叫做“上碾头”的村庄(现属朱吴镇)准备邀请戏班子前来唱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定好日期之后,村民们纷纷向邻村的亲戚发出邀请。而等到唱戏当天,就有不少人从四周赶了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来自阎家庄的男子。阎家庄位于上碾头东南六七里之外,有一条山谷小路连接在两者之间。那位男子看戏时,就是经此而来。 2、夜路大戏开唱,是在午后。等到曲终,太阳已经西斜。此时,从四周村庄来看戏的人们纷纷踏上返途,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然而,这位男子在上碾头的亲戚比较热情,不仅邀请看戏,还准备了酒菜招待。在喝酒之前,双方约好,席毕后就在此歇息,当夜不用回阎家庄。之所以有此约定,一方面是由于亲戚好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走夜路有安全隐患——两村之间的山谷中,当时有“马虎”(狼)出没,白天尚且好说,夜间一人通行,显然要提心吊胆。从这一点来讲,上碾头村的亲戚考虑得还是相当周全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席间酒酣之际,陪客一方有人开起了玩笑,调侃这位男子不敢走夜路。 倘若在喝酒之前,这位男子对此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但在喝酒之后,他胆气大增(喝过酒的朋友可能都有此体会),偏偏就中了这个激将计。他当即表示:不要小看人,我今天非走夜路回去不可!亲戚们见状,心知玩笑开得有些大,就连忙赔礼,希望对方回心转意。但不管好说歹说,这位男子非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不可。当地的山里虽然有狼,但在此之前还没听说过主动攻击人的情况。再加上这位男子的态度十分坚决,无奈之下,亲戚们只能听之任之就这样,宴席结束之后,男子带着几分醉意,踏上了夜路。 3、逢狼有道是熟能生巧,虽然是夜间行走,但两村之间的这条路,男子早已熟稔在胸。因此,不用多时,上碾头村的阑珊灯火就消失在了视线当中——他已经走进了山谷的深处。由于行走出汗的缘故,加之夜晚凉风的吹拂,这位男子的酒劲逐渐消去。此时,已经相对清醒的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虽然嘴上说不害怕,可单枪匹马走夜路,万一真的遇到狼,那就大大的不妙了。于是,他赶紧在路旁找到一根比较粗的木棍握在手中,这才继续向前走。怕什么,来什么。当男子即将走上一处山坡(翻过坡就能看到阎家庄)时,旁边的草丛里忽然出现了两个黑影。男子仔细辨认,顿时又惊出了一身汗——真的遇到狼,并且还是两头。刚开始的慌乱过后,男子定了定神:“跑,跑不过;打,打不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边拖延时间,边向自己村庄移动,争取在村庄外围找到援手。因此,他把手中的木棍握得更紧,然后半侧着身与两头狼形成对峙之势,同时向坡上移动。一方面是因为有木棍护身,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子长得比较魁梧,两头狼并没有马上开展攻击。但它们也未被吓走,而是一路尾随着这位男子。在惊恐之下,男子已经完全清醒,他深知自己只要稍微露出点破绽,就会丧命狼口。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紧握住木棍,快步向村庄走去。 4、逃生也多亏了他那时身强体壮,这一路耗下来,硬是熬到村口。此时的村里,虽然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睡下,但各家养的狗还坚守在岗位上。或许是远远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当两头狼跟随这位男子走到村口附近时,村里的狗很快集体吠叫了起来。见此情形,两头狼只能悻悻离去——男子成功逃生了。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他向家人讲述了遭遇的情况。家人虽然感到吃惊,但见他完好归来,也就没有多想。而没有料到的是,刚回家时还好好的,等到第二天起床时,这位男子却发起了高烧。经过一番调治,烧退了下来,但却也落下了病根。他的手脚从此变得不太利索,差不多处在半瘫痪的状态,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习武者内力耗尽的那种情形。 5、后记上述的故事,是笔者从阎家庄村71岁的张大爷(文字辈)那里听来的。阎家庄村有张、孙、石、李、包等姓,其中张姓居多。故事的主人公,据说是张大爷的爷爷辈的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有可能是在张大爷孩提时,也有可能在他出生之前。这一点,他有些记不清楚了。但他可以肯定,此事的确曾发生过,因为他小时候曾见过主人公夫妇。据他讲述,主人公在半瘫多年之后,大概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到了一场惊吓(当时天降大雨,原本在河边带着他乘凉的人忙着去收拾晒着的粮食,而在无人看管的情况,河水很快涨了上来,差点淹没他所在的位置)。在这场惊吓之后,他又生了一场大病。而意外的是,他上一次落下的病根反而痊愈了。正因为有此“奇上加奇”的结局,主人公从狼口逃生的故事才在村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而如果没有后面这段经历的话,前面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可能也会失色不少吧。
1、看戏老辈在胶东乡下,人们嫁娶联姻的地域范围并不大,一般就在周边的十里八村。尤其是两个相邻的异姓村(古人讲究同姓不婚)之间,往往会世代通婚、亲戚套亲戚。亲戚之间,自然需要走动。而这种相邻村庄之间的走动,要比普通的亲戚走动更频繁一些。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只要有事,比如说干活或者看戏,上下村之间的人们就会彼此发出邀请。大概在七八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在胶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县辖区内,有一个叫做“上碾头”的村庄(现属朱吴镇)准备邀请戏班子前来唱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定好日期之后,村民们纷纷向邻村的亲戚发出邀请。而等到唱戏当天,就有不少人从四周赶了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来自阎家庄的男子。阎家庄位于上碾头东南六七里之外,有一条山谷小路连接在两者之间。那位男子看戏时,就是经此而来。 2、夜路大戏开唱,是在午后。等到曲终,太阳已经西斜。此时,从四周村庄来看戏的人们纷纷踏上返途,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然而,这位男子在上碾头的亲戚比较热情,不仅邀请看戏,还准备了酒菜招待。在喝酒之前,双方约好,席毕后就在此歇息,当夜不用回阎家庄。之所以有此约定,一方面是由于亲戚好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走夜路有安全隐患——两村之间的山谷中,当时有“马虎”(狼)出没,白天尚且好说,夜间一人通行,显然要提心吊胆。从这一点来讲,上碾头村的亲戚考虑得还是相当周全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席间酒酣之际,陪客一方有人开起了玩笑,调侃这位男子不敢走夜路。 倘若在喝酒之前,这位男子对此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但在喝酒之后,他胆气大增(喝过酒的朋友可能都有此体会),偏偏就中了这个激将计。他当即表示:不要小看人,我今天非走夜路回去不可!亲戚们见状,心知玩笑开得有些大,就连忙赔礼,希望对方回心转意。但不管好说歹说,这位男子非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不可。当地的山里虽然有狼,但在此之前还没听说过主动攻击人的情况。再加上这位男子的态度十分坚决,无奈之下,亲戚们只能听之任之就这样,宴席结束之后,男子带着几分醉意,踏上了夜路。 3、逢狼有道是熟能生巧,虽然是夜间行走,但两村之间的这条路,男子早已熟稔在胸。因此,不用多时,上碾头村的阑珊灯火就消失在了视线当中——他已经走进了山谷的深处。由于行走出汗的缘故,加之夜晚凉风的吹拂,这位男子的酒劲逐渐消去。此时,已经相对清醒的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虽然嘴上说不害怕,可单枪匹马走夜路,万一真的遇到狼,那就大大的不妙了。于是,他赶紧在路旁找到一根比较粗的木棍握在手中,这才继续向前走。怕什么,来什么。当男子即将走上一处山坡(翻过坡就能看到阎家庄)时,旁边的草丛里忽然出现了两个黑影。男子仔细辨认,顿时又惊出了一身汗——真的遇到狼,并且还是两头。刚开始的慌乱过后,男子定了定神:“跑,跑不过;打,打不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边拖延时间,边向自己村庄移动,争取在村庄外围找到援手。因此,他把手中的木棍握得更紧,然后半侧着身与两头狼形成对峙之势,同时向坡上移动。一方面是因为有木棍护身,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子长得比较魁梧,两头狼并没有马上开展攻击。但它们也未被吓走,而是一路尾随着这位男子。在惊恐之下,男子已经完全清醒,他深知自己只要稍微露出点破绽,就会丧命狼口。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紧握住木棍,快步向村庄走去。 4、逃生也多亏了他那时身强体壮,这一路耗下来,硬是熬到村口。此时的村里,虽然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睡下,但各家养的狗还坚守在岗位上。或许是远远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当两头狼跟随这位男子走到村口附近时,村里的狗很快集体吠叫了起来。见此情形,两头狼只能悻悻离去——男子成功逃生了。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他向家人讲述了遭遇的情况。家人虽然感到吃惊,但见他完好归来,也就没有多想。而没有料到的是,刚回家时还好好的,等到第二天起床时,这位男子却发起了高烧。经过一番调治,烧退了下来,但却也落下了病根。他的手脚从此变得不太利索,差不多处在半瘫痪的状态,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习武者内力耗尽的那种情形。 5、后记上述的故事,是笔者从阎家庄村71岁的张大爷(文字辈)那里听来的。阎家庄村有张、孙、石、李、包等姓,其中张姓居多。故事的主人公,据说是张大爷的爷爷辈的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有可能是在张大爷孩提时,也有可能在他出生之前。这一点,他有些记不清楚了。但他可以肯定,此事的确曾发生过,因为他小时候曾见过主人公夫妇。据他讲述,主人公在半瘫多年之后,大概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到了一场惊吓(当时天降大雨,原本在河边带着他乘凉的人忙着去收拾晒着的粮食,而在无人看管的情况,河水很快涨了上来,差点淹没他所在的位置)。在这场惊吓之后,他又生了一场大病。而意外的是,他上一次落下的病根反而痊愈了。正因为有此“奇上加奇”的结局,主人公从狼口逃生的故事才在村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而如果没有后面这段经历的话,前面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可能也会失色不少吧。
1、看戏老辈在胶东乡下,人们嫁娶联姻的地域范围并不大,一般就在周边的十里八村。尤其是两个相邻的异姓村(古人讲究同姓不婚)之间,往往会世代通婚、亲戚套亲戚。亲戚之间,自然需要走动。而这种相邻村庄之间的走动,要比普通的亲戚走动更频繁一些。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只要有事,比如说干活或者看戏,上下村之间的人们就会彼此发出邀请。大概在七八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在胶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县辖区内,有一个叫做“上碾头”的村庄(现属朱吴镇)准备邀请戏班子前来唱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定好日期之后,村民们纷纷向邻村的亲戚发出邀请。而等到唱戏当天,就有不少人从四周赶了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来自阎家庄的男子。阎家庄位于上碾头东南六七里之外,有一条山谷小路连接在两者之间。那位男子看戏时,就是经此而来。 2、夜路大戏开唱,是在午后。等到曲终,太阳已经西斜。此时,从四周村庄来看戏的人们纷纷踏上返途,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然而,这位男子在上碾头的亲戚比较热情,不仅邀请看戏,还准备了酒菜招待。在喝酒之前,双方约好,席毕后就在此歇息,当夜不用回阎家庄。之所以有此约定,一方面是由于亲戚好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走夜路有安全隐患——两村之间的山谷中,当时有“马虎”(狼)出没,白天尚且好说,夜间一人通行,显然要提心吊胆。从这一点来讲,上碾头村的亲戚考虑得还是相当周全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席间酒酣之际,陪客一方有人开起了玩笑,调侃这位男子不敢走夜路。 倘若在喝酒之前,这位男子对此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但在喝酒之后,他胆气大增(喝过酒的朋友可能都有此体会),偏偏就中了这个激将计。他当即表示:不要小看人,我今天非走夜路回去不可!亲戚们见状,心知玩笑开得有些大,就连忙赔礼,希望对方回心转意。但不管好说歹说,这位男子非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不可。当地的山里虽然有狼,但在此之前还没听说过主动攻击人的情况。再加上这位男子的态度十分坚决,无奈之下,亲戚们只能听之任之就这样,宴席结束之后,男子带着几分醉意,踏上了夜路。 3、逢狼有道是熟能生巧,虽然是夜间行走,但两村之间的这条路,男子早已熟稔在胸。因此,不用多时,上碾头村的阑珊灯火就消失在了视线当中——他已经走进了山谷的深处。由于行走出汗的缘故,加之夜晚凉风的吹拂,这位男子的酒劲逐渐消去。此时,已经相对清醒的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虽然嘴上说不害怕,可单枪匹马走夜路,万一真的遇到狼,那就大大的不妙了。于是,他赶紧在路旁找到一根比较粗的木棍握在手中,这才继续向前走。怕什么,来什么。当男子即将走上一处山坡(翻过坡就能看到阎家庄)时,旁边的草丛里忽然出现了两个黑影。男子仔细辨认,顿时又惊出了一身汗——真的遇到狼,并且还是两头。刚开始的慌乱过后,男子定了定神:“跑,跑不过;打,打不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边拖延时间,边向自己村庄移动,争取在村庄外围找到援手。因此,他把手中的木棍握得更紧,然后半侧着身与两头狼形成对峙之势,同时向坡上移动。一方面是因为有木棍护身,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子长得比较魁梧,两头狼并没有马上开展攻击。但它们也未被吓走,而是一路尾随着这位男子。在惊恐之下,男子已经完全清醒,他深知自己只要稍微露出点破绽,就会丧命狼口。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紧握住木棍,快步向村庄走去。 4、逃生也多亏了他那时身强体壮,这一路耗下来,硬是熬到村口。此时的村里,虽然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睡下,但各家养的狗还坚守在岗位上。或许是远远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当两头狼跟随这位男子走到村口附近时,村里的狗很快集体吠叫了起来。见此情形,两头狼只能悻悻离去——男子成功逃生了。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他向家人讲述了遭遇的情况。家人虽然感到吃惊,但见他完好归来,也就没有多想。而没有料到的是,刚回家时还好好的,等到第二天起床时,这位男子却发起了高烧。经过一番调治,烧退了下来,但却也落下了病根。他的手脚从此变得不太利索,差不多处在半瘫痪的状态,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习武者内力耗尽的那种情形。 5、后记上述的故事,是笔者从阎家庄村71岁的张大爷(文字辈)那里听来的。阎家庄村有张、孙、石、李、包等姓,其中张姓居多。故事的主人公,据说是张大爷的爷爷辈的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有可能是在张大爷孩提时,也有可能在他出生之前。这一点,他有些记不清楚了。但他可以肯定,此事的确曾发生过,因为他小时候曾见过主人公夫妇。据他讲述,主人公在半瘫多年之后,大概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到了一场惊吓(当时天降大雨,原本在河边带着他乘凉的人忙着去收拾晒着的粮食,而在无人看管的情况,河水很快涨了上来,差点淹没他所在的位置)。在这场惊吓之后,他又生了一场大病。而意外的是,他上一次落下的病根反而痊愈了。正因为有此“奇上加奇”的结局,主人公从狼口逃生的故事才在村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而如果没有后面这段经历的话,前面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可能也会失色不少吧。
1、看戏老辈在胶东乡下,人们嫁娶联姻的地域范围并不大,一般就在周边的十里八村。尤其是两个相邻的异姓村(古人讲究同姓不婚)之间,往往会世代通婚、亲戚套亲戚。亲戚之间,自然需要走动。而这种相邻村庄之间的走动,要比普通的亲戚走动更频繁一些。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只要有事,比如说干活或者看戏,上下村之间的人们就会彼此发出邀请。大概在七八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在胶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县辖区内,有一个叫做“上碾头”的村庄(现属朱吴镇)准备邀请戏班子前来唱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定好日期之后,村民们纷纷向邻村的亲戚发出邀请。而等到唱戏当天,就有不少人从四周赶了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来自阎家庄的男子。阎家庄位于上碾头东南六七里之外,有一条山谷小路连接在两者之间。那位男子看戏时,就是经此而来。 2、夜路大戏开唱,是在午后。等到曲终,太阳已经西斜。此时,从四周村庄来看戏的人们纷纷踏上返途,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然而,这位男子在上碾头的亲戚比较热情,不仅邀请看戏,还准备了酒菜招待。在喝酒之前,双方约好,席毕后就在此歇息,当夜不用回阎家庄。之所以有此约定,一方面是由于亲戚好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走夜路有安全隐患——两村之间的山谷中,当时有“马虎”(狼)出没,白天尚且好说,夜间一人通行,显然要提心吊胆。从这一点来讲,上碾头村的亲戚考虑得还是相当周全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席间酒酣之际,陪客一方有人开起了玩笑,调侃这位男子不敢走夜路。 倘若在喝酒之前,这位男子对此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但在喝酒之后,他胆气大增(喝过酒的朋友可能都有此体会),偏偏就中了这个激将计。他当即表示:不要小看人,我今天非走夜路回去不可!亲戚们见状,心知玩笑开得有些大,就连忙赔礼,希望对方回心转意。但不管好说歹说,这位男子非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不可。当地的山里虽然有狼,但在此之前还没听说过主动攻击人的情况。再加上这位男子的态度十分坚决,无奈之下,亲戚们只能听之任之就这样,宴席结束之后,男子带着几分醉意,踏上了夜路。 3、逢狼有道是熟能生巧,虽然是夜间行走,但两村之间的这条路,男子早已熟稔在胸。因此,不用多时,上碾头村的阑珊灯火就消失在了视线当中——他已经走进了山谷的深处。由于行走出汗的缘故,加之夜晚凉风的吹拂,这位男子的酒劲逐渐消去。此时,已经相对清醒的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虽然嘴上说不害怕,可单枪匹马走夜路,万一真的遇到狼,那就大大的不妙了。于是,他赶紧在路旁找到一根比较粗的木棍握在手中,这才继续向前走。怕什么,来什么。当男子即将走上一处山坡(翻过坡就能看到阎家庄)时,旁边的草丛里忽然出现了两个黑影。男子仔细辨认,顿时又惊出了一身汗——真的遇到狼,并且还是两头。刚开始的慌乱过后,男子定了定神:“跑,跑不过;打,打不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边拖延时间,边向自己村庄移动,争取在村庄外围找到援手。因此,他把手中的木棍握得更紧,然后半侧着身与两头狼形成对峙之势,同时向坡上移动。一方面是因为有木棍护身,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子长得比较魁梧,两头狼并没有马上开展攻击。但它们也未被吓走,而是一路尾随着这位男子。在惊恐之下,男子已经完全清醒,他深知自己只要稍微露出点破绽,就会丧命狼口。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紧握住木棍,快步向村庄走去。 4、逃生也多亏了他那时身强体壮,这一路耗下来,硬是熬到村口。此时的村里,虽然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睡下,但各家养的狗还坚守在岗位上。或许是远远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当两头狼跟随这位男子走到村口附近时,村里的狗很快集体吠叫了起来。见此情形,两头狼只能悻悻离去——男子成功逃生了。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他向家人讲述了遭遇的情况。家人虽然感到吃惊,但见他完好归来,也就没有多想。而没有料到的是,刚回家时还好好的,等到第二天起床时,这位男子却发起了高烧。经过一番调治,烧退了下来,但却也落下了病根。他的手脚从此变得不太利索,差不多处在半瘫痪的状态,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习武者内力耗尽的那种情形。 5、后记上述的故事,是笔者从阎家庄村71岁的张大爷(文字辈)那里听来的。阎家庄村有张、孙、石、李、包等姓,其中张姓居多。故事的主人公,据说是张大爷的爷爷辈的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有可能是在张大爷孩提时,也有可能在他出生之前。这一点,他有些记不清楚了。但他可以肯定,此事的确曾发生过,因为他小时候曾见过主人公夫妇。据他讲述,主人公在半瘫多年之后,大概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到了一场惊吓(当时天降大雨,原本在河边带着他乘凉的人忙着去收拾晒着的粮食,而在无人看管的情况,河水很快涨了上来,差点淹没他所在的位置)。在这场惊吓之后,他又生了一场大病。而意外的是,他上一次落下的病根反而痊愈了。正因为有此“奇上加奇”的结局,主人公从狼口逃生的故事才在村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而如果没有后面这段经历的话,前面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可能也会失色不少吧。
1、看戏老辈在胶东乡下,人们嫁娶联姻的地域范围并不大,一般就在周边的十里八村。尤其是两个相邻的异姓村(古人讲究同姓不婚)之间,往往会世代通婚、亲戚套亲戚。亲戚之间,自然需要走动。而这种相邻村庄之间的走动,要比普通的亲戚走动更频繁一些。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只要有事,比如说干活或者看戏,上下村之间的人们就会彼此发出邀请。大概在七八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在胶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县辖区内,有一个叫做“上碾头”的村庄(现属朱吴镇)准备邀请戏班子前来唱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定好日期之后,村民们纷纷向邻村的亲戚发出邀请。而等到唱戏当天,就有不少人从四周赶了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来自阎家庄的男子。阎家庄位于上碾头东南六七里之外,有一条山谷小路连接在两者之间。那位男子看戏时,就是经此而来。 2、夜路大戏开唱,是在午后。等到曲终,太阳已经西斜。此时,从四周村庄来看戏的人们纷纷踏上返途,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然而,这位男子在上碾头的亲戚比较热情,不仅邀请看戏,还准备了酒菜招待。在喝酒之前,双方约好,席毕后就在此歇息,当夜不用回阎家庄。之所以有此约定,一方面是由于亲戚好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走夜路有安全隐患——两村之间的山谷中,当时有“马虎”(狼)出没,白天尚且好说,夜间一人通行,显然要提心吊胆。从这一点来讲,上碾头村的亲戚考虑得还是相当周全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席间酒酣之际,陪客一方有人开起了玩笑,调侃这位男子不敢走夜路。 倘若在喝酒之前,这位男子对此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但在喝酒之后,他胆气大增(喝过酒的朋友可能都有此体会),偏偏就中了这个激将计。他当即表示:不要小看人,我今天非走夜路回去不可!亲戚们见状,心知玩笑开得有些大,就连忙赔礼,希望对方回心转意。但不管好说歹说,这位男子非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不可。当地的山里虽然有狼,但在此之前还没听说过主动攻击人的情况。再加上这位男子的态度十分坚决,无奈之下,亲戚们只能听之任之就这样,宴席结束之后,男子带着几分醉意,踏上了夜路。 3、逢狼有道是熟能生巧,虽然是夜间行走,但两村之间的这条路,男子早已熟稔在胸。因此,不用多时,上碾头村的阑珊灯火就消失在了视线当中——他已经走进了山谷的深处。由于行走出汗的缘故,加之夜晚凉风的吹拂,这位男子的酒劲逐渐消去。此时,已经相对清醒的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虽然嘴上说不害怕,可单枪匹马走夜路,万一真的遇到狼,那就大大的不妙了。于是,他赶紧在路旁找到一根比较粗的木棍握在手中,这才继续向前走。怕什么,来什么。当男子即将走上一处山坡(翻过坡就能看到阎家庄)时,旁边的草丛里忽然出现了两个黑影。男子仔细辨认,顿时又惊出了一身汗——真的遇到狼,并且还是两头。刚开始的慌乱过后,男子定了定神:“跑,跑不过;打,打不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边拖延时间,边向自己村庄移动,争取在村庄外围找到援手。因此,他把手中的木棍握得更紧,然后半侧着身与两头狼形成对峙之势,同时向坡上移动。一方面是因为有木棍护身,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子长得比较魁梧,两头狼并没有马上开展攻击。但它们也未被吓走,而是一路尾随着这位男子。在惊恐之下,男子已经完全清醒,他深知自己只要稍微露出点破绽,就会丧命狼口。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紧握住木棍,快步向村庄走去。 4、逃生也多亏了他那时身强体壮,这一路耗下来,硬是熬到村口。此时的村里,虽然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睡下,但各家养的狗还坚守在岗位上。或许是远远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当两头狼跟随这位男子走到村口附近时,村里的狗很快集体吠叫了起来。见此情形,两头狼只能悻悻离去——男子成功逃生了。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他向家人讲述了遭遇的情况。家人虽然感到吃惊,但见他完好归来,也就没有多想。而没有料到的是,刚回家时还好好的,等到第二天起床时,这位男子却发起了高烧。经过一番调治,烧退了下来,但却也落下了病根。他的手脚从此变得不太利索,差不多处在半瘫痪的状态,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习武者内力耗尽的那种情形。 5、后记上述的故事,是笔者从阎家庄村71岁的张大爷(文字辈)那里听来的。阎家庄村有张、孙、石、李、包等姓,其中张姓居多。故事的主人公,据说是张大爷的爷爷辈的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有可能是在张大爷孩提时,也有可能在他出生之前。这一点,他有些记不清楚了。但他可以肯定,此事的确曾发生过,因为他小时候曾见过主人公夫妇。据他讲述,主人公在半瘫多年之后,大概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到了一场惊吓(当时天降大雨,原本在河边带着他乘凉的人忙着去收拾晒着的粮食,而在无人看管的情况,河水很快涨了上来,差点淹没他所在的位置)。在这场惊吓之后,他又生了一场大病。而意外的是,他上一次落下的病根反而痊愈了。正因为有此“奇上加奇”的结局,主人公从狼口逃生的故事才在村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而如果没有后面这段经历的话,前面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可能也会失色不少吧。
1、看戏老辈在胶东乡下,人们嫁娶联姻的地域范围并不大,一般就在周边的十里八村。尤其是两个相邻的异姓村(古人讲究同姓不婚)之间,往往会世代通婚、亲戚套亲戚。亲戚之间,自然需要走动。而这种相邻村庄之间的走动,要比普通的亲戚走动更频繁一些。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只要有事,比如说干活或者看戏,上下村之间的人们就会彼此发出邀请。大概在七八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在胶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县辖区内,有一个叫做“上碾头”的村庄(现属朱吴镇)准备邀请戏班子前来唱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定好日期之后,村民们纷纷向邻村的亲戚发出邀请。而等到唱戏当天,就有不少人从四周赶了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来自阎家庄的男子。阎家庄位于上碾头东南六七里之外,有一条山谷小路连接在两者之间。那位男子看戏时,就是经此而来。 2、夜路大戏开唱,是在午后。等到曲终,太阳已经西斜。此时,从四周村庄来看戏的人们纷纷踏上返途,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然而,这位男子在上碾头的亲戚比较热情,不仅邀请看戏,还准备了酒菜招待。在喝酒之前,双方约好,席毕后就在此歇息,当夜不用回阎家庄。之所以有此约定,一方面是由于亲戚好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走夜路有安全隐患——两村之间的山谷中,当时有“马虎”(狼)出没,白天尚且好说,夜间一人通行,显然要提心吊胆。从这一点来讲,上碾头村的亲戚考虑得还是相当周全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席间酒酣之际,陪客一方有人开起了玩笑,调侃这位男子不敢走夜路。 倘若在喝酒之前,这位男子对此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但在喝酒之后,他胆气大增(喝过酒的朋友可能都有此体会),偏偏就中了这个激将计。他当即表示:不要小看人,我今天非走夜路回去不可!亲戚们见状,心知玩笑开得有些大,就连忙赔礼,希望对方回心转意。但不管好说歹说,这位男子非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不可。当地的山里虽然有狼,但在此之前还没听说过主动攻击人的情况。再加上这位男子的态度十分坚决,无奈之下,亲戚们只能听之任之就这样,宴席结束之后,男子带着几分醉意,踏上了夜路。 3、逢狼有道是熟能生巧,虽然是夜间行走,但两村之间的这条路,男子早已熟稔在胸。因此,不用多时,上碾头村的阑珊灯火就消失在了视线当中——他已经走进了山谷的深处。由于行走出汗的缘故,加之夜晚凉风的吹拂,这位男子的酒劲逐渐消去。此时,已经相对清醒的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虽然嘴上说不害怕,可单枪匹马走夜路,万一真的遇到狼,那就大大的不妙了。于是,他赶紧在路旁找到一根比较粗的木棍握在手中,这才继续向前走。怕什么,来什么。当男子即将走上一处山坡(翻过坡就能看到阎家庄)时,旁边的草丛里忽然出现了两个黑影。男子仔细辨认,顿时又惊出了一身汗——真的遇到狼,并且还是两头。刚开始的慌乱过后,男子定了定神:“跑,跑不过;打,打不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边拖延时间,边向自己村庄移动,争取在村庄外围找到援手。因此,他把手中的木棍握得更紧,然后半侧着身与两头狼形成对峙之势,同时向坡上移动。一方面是因为有木棍护身,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子长得比较魁梧,两头狼并没有马上开展攻击。但它们也未被吓走,而是一路尾随着这位男子。在惊恐之下,男子已经完全清醒,他深知自己只要稍微露出点破绽,就会丧命狼口。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紧握住木棍,快步向村庄走去。 4、逃生也多亏了他那时身强体壮,这一路耗下来,硬是熬到村口。此时的村里,虽然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睡下,但各家养的狗还坚守在岗位上。或许是远远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当两头狼跟随这位男子走到村口附近时,村里的狗很快集体吠叫了起来。见此情形,两头狼只能悻悻离去——男子成功逃生了。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他向家人讲述了遭遇的情况。家人虽然感到吃惊,但见他完好归来,也就没有多想。而没有料到的是,刚回家时还好好的,等到第二天起床时,这位男子却发起了高烧。经过一番调治,烧退了下来,但却也落下了病根。他的手脚从此变得不太利索,差不多处在半瘫痪的状态,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习武者内力耗尽的那种情形。 5、后记上述的故事,是笔者从阎家庄村71岁的张大爷(文字辈)那里听来的。阎家庄村有张、孙、石、李、包等姓,其中张姓居多。故事的主人公,据说是张大爷的爷爷辈的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有可能是在张大爷孩提时,也有可能在他出生之前。这一点,他有些记不清楚了。但他可以肯定,此事的确曾发生过,因为他小时候曾见过主人公夫妇。据他讲述,主人公在半瘫多年之后,大概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到了一场惊吓(当时天降大雨,原本在河边带着他乘凉的人忙着去收拾晒着的粮食,而在无人看管的情况,河水很快涨了上来,差点淹没他所在的位置)。在这场惊吓之后,他又生了一场大病。而意外的是,他上一次落下的病根反而痊愈了。正因为有此“奇上加奇”的结局,主人公从狼口逃生的故事才在村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而如果没有后面这段经历的话,前面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可能也会失色不少吧。
1、看戏老辈在胶东乡下,人们嫁娶联姻的地域范围并不大,一般就在周边的十里八村。尤其是两个相邻的异姓村(古人讲究同姓不婚)之间,往往会世代通婚、亲戚套亲戚。亲戚之间,自然需要走动。而这种相邻村庄之间的走动,要比普通的亲戚走动更频繁一些。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只要有事,比如说干活或者看戏,上下村之间的人们就会彼此发出邀请。大概在七八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在胶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县辖区内,有一个叫做“上碾头”的村庄(现属朱吴镇)准备邀请戏班子前来唱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定好日期之后,村民们纷纷向邻村的亲戚发出邀请。而等到唱戏当天,就有不少人从四周赶了过来。其中,就包括了一位来自阎家庄的男子。阎家庄位于上碾头东南六七里之外,有一条山谷小路连接在两者之间。那位男子看戏时,就是经此而来。 2、夜路大戏开唱,是在午后。等到曲终,太阳已经西斜。此时,从四周村庄来看戏的人们纷纷踏上返途,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然而,这位男子在上碾头的亲戚比较热情,不仅邀请看戏,还准备了酒菜招待。在喝酒之前,双方约好,席毕后就在此歇息,当夜不用回阎家庄。之所以有此约定,一方面是由于亲戚好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走夜路有安全隐患——两村之间的山谷中,当时有“马虎”(狼)出没,白天尚且好说,夜间一人通行,显然要提心吊胆。从这一点来讲,上碾头村的亲戚考虑得还是相当周全的。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席间酒酣之际,陪客一方有人开起了玩笑,调侃这位男子不敢走夜路。 倘若在喝酒之前,这位男子对此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但在喝酒之后,他胆气大增(喝过酒的朋友可能都有此体会),偏偏就中了这个激将计。他当即表示:不要小看人,我今天非走夜路回去不可!亲戚们见状,心知玩笑开得有些大,就连忙赔礼,希望对方回心转意。但不管好说歹说,这位男子非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不可。当地的山里虽然有狼,但在此之前还没听说过主动攻击人的情况。再加上这位男子的态度十分坚决,无奈之下,亲戚们只能听之任之就这样,宴席结束之后,男子带着几分醉意,踏上了夜路。 3、逢狼有道是熟能生巧,虽然是夜间行走,但两村之间的这条路,男子早已熟稔在胸。因此,不用多时,上碾头村的阑珊灯火就消失在了视线当中——他已经走进了山谷的深处。由于行走出汗的缘故,加之夜晚凉风的吹拂,这位男子的酒劲逐渐消去。此时,已经相对清醒的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虽然嘴上说不害怕,可单枪匹马走夜路,万一真的遇到狼,那就大大的不妙了。于是,他赶紧在路旁找到一根比较粗的木棍握在手中,这才继续向前走。怕什么,来什么。当男子即将走上一处山坡(翻过坡就能看到阎家庄)时,旁边的草丛里忽然出现了两个黑影。男子仔细辨认,顿时又惊出了一身汗——真的遇到狼,并且还是两头。刚开始的慌乱过后,男子定了定神:“跑,跑不过;打,打不赢。”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边拖延时间,边向自己村庄移动,争取在村庄外围找到援手。因此,他把手中的木棍握得更紧,然后半侧着身与两头狼形成对峙之势,同时向坡上移动。一方面是因为有木棍护身,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子长得比较魁梧,两头狼并没有马上开展攻击。但它们也未被吓走,而是一路尾随着这位男子。在惊恐之下,男子已经完全清醒,他深知自己只要稍微露出点破绽,就会丧命狼口。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紧握住木棍,快步向村庄走去。 4、逃生也多亏了他那时身强体壮,这一路耗下来,硬是熬到村口。此时的村里,虽然大多数人家都已经睡下,但各家养的狗还坚守在岗位上。或许是远远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当两头狼跟随这位男子走到村口附近时,村里的狗很快集体吠叫了起来。见此情形,两头狼只能悻悻离去——男子成功逃生了。回到家中,惊魂未定的他向家人讲述了遭遇的情况。家人虽然感到吃惊,但见他完好归来,也就没有多想。而没有料到的是,刚回家时还好好的,等到第二天起床时,这位男子却发起了高烧。经过一番调治,烧退了下来,但却也落下了病根。他的手脚从此变得不太利索,差不多处在半瘫痪的状态,就像武侠小说中描写习武者内力耗尽的那种情形。 5、后记上述的故事,是笔者从阎家庄村71岁的张大爷(文字辈)那里听来的。阎家庄村有张、孙、石、李、包等姓,其中张姓居多。故事的主人公,据说是张大爷的爷爷辈的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有可能是在张大爷孩提时,也有可能在他出生之前。这一点,他有些记不清楚了。但他可以肯定,此事的确曾发生过,因为他小时候曾见过主人公夫妇。据他讲述,主人公在半瘫多年之后,大概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到了一场惊吓(当时天降大雨,原本在河边带着他乘凉的人忙着去收拾晒着的粮食,而在无人看管的情况,河水很快涨了上来,差点淹没他所在的位置)。在这场惊吓之后,他又生了一场大病。而意外的是,他上一次落下的病根反而痊愈了。正因为有此“奇上加奇”的结局,主人公从狼口逃生的故事才在村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而如果没有后面这段经历的话,前面的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可能也会失色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