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佛祖圣地菩提伽耶/流溪雨

菩提迦耶是东印度的一个小镇,在东印度比哈尔邦城南十多公里的菩迦耶,距东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607公里。从加尔各答乘车八个小时,就到了佛祖释伽摩牟成佛的圣地菩提迦耶。菩提迦耶是佛祖打坐冥想的七个地方只一,是全世界五忆佛陀的圣地。

菩提迦耶印度语意思是觉悟的树林。

菩提伽耶的摩珂菩提寺是公元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著名的阿育王为了宏杨佛法修建的。到了公元十二世纪突撅人入侵,用暴力驱赶僧人,放火损毁了整个寺院。到十四世纪缅甸国王在阿育王建塔的遗址上出资重建。然尔好景不长寺院重建没多久寺院遭遇了特大洪水,泥沙淹埋了寺院大塔数百年。到公元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拜谒了菩提迦耶遗址建议挖掘恢复寺院。在缅甸佛教徒与当时孟加拉政府的资助下重建寺院,大塔才重见天日。

进得寺院正面是高高的台阶,长长的禅道两旁竖立着各式各样精致的小佛塔,小佛塔上雕刻着精美的小佛图案。寺院正中高大直插云天上尖下方的佛塔,高五十米,塔底座是每边长十五米的正方形。塔身从中间开始层层往里缩,塔顶呈圆柱状上面立一铜柱螺旋圆顶。佛塔内存放着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还有佛祖法相庄严,光彩照人的佛像一尊。寺背后佛祖打坐冥想的那棵菩提树,高大挺拔树冠呈伞状遮盖了半个院子。佛祖当初打坐冥想的那棵菩提树经过千年的风雨早已枯死。这棵菩提树是1870年重建时从斯里兰卡移栽过来的,已是佛祖释迦牟尼打坐冥想的第三代菩提树了。菩提树下的金刚座由四根柱子搭建,棚顶布幔复盖,蓬内摆满信徒敬献的鲜花和礼品。

在菩提迦耶,大菩提寺院附近有各国捐建的风格各异的二十多座寺庙,我国建的中华大觉寺中国凤味十足,寺里供养的是汉化了的佛像。

佛祖诞生在公元前624年农历四月初八,刚生下来起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母亲摩耶夫人在蓝毗尼生下他七天后就离开人世,幼年的悉达多在父亲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呵护下从小在王宫里长大。过惯了豪华富贵的生活,不知人间疾苦,成人后和表妹成婚并生了一个儿子。他在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学识圆博,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世上人与人,国与国,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争斗杀戮,生老病死困扰着每一个人的灵魂,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太痛苦,如何消除人的私欲,贪婪各种戮习,寻求一套解除人生的痛苦和烦恼的方法,能给世人指出一条明路。

有了这种思想他慢慢的厌倦了舒适享乐的宫廷生活,于是在他二十九岁时抛弃了王子宝座,舍弃了富贵享乐的王宫生活离家出走云游四方。目睹了贫穷饥饿,生老病死产生了出家修行的念头,只身来到印度东边的菩提迦耶的森林里,每天只吃一点点东西苦修了六年。尽管他筋疲力尽还是没有悟出人生的真谛,和解脱的方法。于是他放弃了苦修到尼连禅河中去沐浴,洗去身上的污垢后,攀抓着树枝上了岸。这时在尼连禅河畔放羊的牧羊女,看见已经忍饥挨饿,筋疲力尽,骨瘦如柴修行了六年的悉达多王子。心地善良的牧羊女给佛祖奉献上一碗羊奶煮的粥。

佛祖喝下牧羊女的粥后,又回到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冥想,发誓如不悟出人生真谛,不能大彻大悟就终身不起。经过七天七夜不吃不喝苦思冥想,终于大彻大悟成正果,悟出人生解脱之道成了佛释迦牟尼。佛祖得道成佛后,又继续打坐冥想共修行了七七四十九天,就到各地说法讲法劝说世人,照他的说法去做就可以舍弃烦恼,享受永生永世的幸福。

摩珂大菩提寺每年来这里朝圣修行的世界各地僧人信徒不计其数。在寺院修行学习的僧人首先要学习祝愿世界和平,不但学习梵文还要学习英文。白天做功课,晚上都要辨经,探讨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所在,发表各自对人生真谛的见解。

在寺院已经修行了十三年的美国僧人谈了对人生的感悟,人生的名利,贪欲,不满足,都是违背佛意的,人只有舍弃心里一切私心杂念才能清净入佛,佛的因果关系就是缘起理论,佛学也是哲学的基础。佛说世上所有人只要经过艰苦修炼都能醒悟,只有顿悟,悟道,真正悟出了菩提树下本无树。才能达到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正念,正定,没有一个端正品行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佛的万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四谛八圣道,十二因缘,无我论和业报轮回论。四圣谛是实在真理意思,四谛即苦集灭道。

人生的烦恼不开心想不开,人生的虚空无常,生命不是永恒的,如何消除人生的痛苦根源。菩提寺的主持讲了这一段话,一个人的宠物狗整天陪他上街,陪他玩耍,使他开心,当它快死的时候,他难过,他不忍心看它这样离他死去,他整天闷闷不乐不开心,为狗死去而难过。他虽然知道世上一切生物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法则谁也改变不的,死是必然的,如果能顿悟道这一点他就大彻大悟了,也不会难过了。

从菩提迦耶坐两个小时的车就到了,达那烂陀的佛学院古遗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会巴那特东南90公里。那烂陀梵文莲花,给予,意知识的象征,知识的给予者。达那烂陀佛学院是公元五世纪古印度笈多王朝,摩揭陀国国王罗迦罗阿逸多时,在王舍城俯近兴建的。王舍城是当年佛祖成道后从菩提迦耶第一个传法布道讲学的地方。那时佛教是印度的国教,当时盛行时有佛学院八所,学佛的学生达到上万人,有教师两千多人,藏有经书900万卷。佛学院规模宏大,南北方圆四十八里,排列着数十所寺院。山坡上布满了学生的宿舍,学僧们下了学在山洞里学习颂经。

佛学院各国来学习取经的僧人不计其数,当年大唐高僧唐三藏来印度取经,就是在达烂陀佛学院里学习了五年,在佛学院的山洞宿舍里翻译了大量佛经带回了长安,从此佛经在中国大量流传起来。后来来佛学院学习的大唐僧人,还有学了十年的义静,玄照,智弘等高僧。

公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兴盛起来,那烂陀佛学院衰落下来。公元十一世纪突阙人巴赫提亚尔尔积带兵侵占了那烂陀,佛学院,寺院和图书馆遭到损毁,大批僧侣逃到西藏避难。从此佛学院被人们遗忘慢慢变成废墟。直到一八六一年英国探险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在这里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经过挖掘出土的文物和玄奘从印度学佛回国后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核对证明这里就是那烂陀佛学院遗址。

1957年中国政府投资三十万在那烂陀附近,建了中国式的玄奘纪念堂。2006年举行的中印友好活动会场就设在玄奘纪念堂,是源远流长的中印友谊最好的见证。

作 者 简 介

流溪雨,原名张百锁,山西运城市人,爱好文学写作,有拙文在报刊网络上发表。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由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州官窑艺术总监张辉(电话/微信13526260505)提供奖品赞助

各奖项入围奖皆颁发“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金奖”证书,证书不标注名次。为使获奖者享受获奖的荣誉和成就,本届获奖名次在“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文作者交流群中通报,在新媒体《行参菩提》刊登。

征文时间:自2018年元月1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止。

稿件处置:选出优秀的征文作品刊登在新媒体《行参菩提》【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栏目的,读者打赏不再返还,作为本届征文行政管理费用使用;稿件达不到征文要求的,会列入新媒体《行参菩提》非征文栏目刊出。

重要提醒: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评出入围奖和等级奖;获得各奖项的作品,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

征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