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5年仍病情稳定!肝细胞癌的个性化多模式治疗经典案例!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肝细胞肝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多学科、多模式共存阶段。针对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动脉化疗栓塞、消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我们应根据不同个体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利用多学科优势,提高肝癌病人的整体疗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个案,案例中的患者在经过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后,病情长期稳定控制,值得大家借鉴。
1
影像学检查结果
一名50岁男性因1个月的非特异性腹痛入院治疗,检查发现右季肋处存在明显肿块,实验室检查中AFP水平高达146 ng/mL,怀疑肝区病变,继而进行肝炎筛查结果呈阴性,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右叶存在巨大异质性肿块,CT检查进一步核实了肝右叶的确存在12 cm × 10 cm的巨大异质性肿块,中心呈低密度坏死区。MRI检查显示肝脏S6/7段的10.5cm × 10 cm × 9 cm肿块在T1上呈低信号,在T2上呈高信号;S3段的2 cm × 2 cm ×1.5 cm肿块在T1上呈低信号,在T2上呈高信号。
2
肝切除术,肺部射频消融术,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进展
2012年7月,患者进行右半肝切除术和S3段病灶切除术,两个病灶病理活检均核实为二级肝细胞癌,术后AFP下降到3.2 ng/mL。出院后每三个月检查一次AFP,1年后发现AFP上升到24.8ng/mL。直到2013年8月,患者CT复查发现虽然肝脏上未出现复发病灶,但左肺下叶出现2个转移灶,分别为位于后基底部的1.6 cm × 1.5 cm大小的病灶和外基底段的1 cm大小的病灶。2013年8月患者进行肺部射频消融术(RFA),术后AFP下降到2.9 ng/mL,病情一直稳定,直到2014年12月患者的左后基底部出现新生转移灶,并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
3
索拉非尼治疗,病情缓慢进展
因此主治医生决定使用索拉非尼治疗,但由于出现咳嗽症状,患者请求延迟治疗,直到2015年4月才开始服用索拉非尼(400mgBD)。不幸的是,AFP一直持续上升直到85 ng/mL,2016年1月患者肺部转移灶增大,无远处转移。
4
手术切除,术后一直服用索拉非尼,患病5年病情依旧稳定控制
2016年6月患者进行左侧胸廓切开术、肺转移灶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一个月,患者继续开始并一直服用索拉非尼,到2017年8月CT复查未出现复发迹象,9月时AFP仍为2.25 ng/mL,患者从刚开始诊断肝细胞癌至今已有5年,目前病情依旧稳定,患者也在积极乐观的生活工作。
5
总结
肝细胞癌诊疗已经发展为多学科、多模式共存的治疗模式。目前手术仍然是肝癌最好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可手术切除肝癌的病人不应轻易放弃手术。综合治疗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增加外科手术切除机会与降低术后复发转移,又对晚期肝细胞癌病人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机会,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Prolonged survival of metastatic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