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梅丨魔咒(小小说)
“小海,你也养着儿子呀,你这样待你爹,你不怕将来遭报应吗?”崔海富对着渐渐远去的儿子的背影,连骂带诅咒地哀号着。儿子崔海大概听到了他的诅咒,遽然停住了脚步,希望在海富心里又一次升腾起来,他多么渴望儿子回转过来,一、二、三……他数着数,可是,儿子只是稍停片刻,接着又头也不回地远去了。
崔海富颓然倒在深秋的冷风里,倒在自己家的田地头。他胸中的怒火仍未喷尽,对着远去的儿子,又骂一声,“你这不孝之子,你也养着儿子呀,你这样待你爹,你不怕……”他骂了一半,余下半句卡在了喉咙里,他下意识地感觉到这句话那么熟悉,仿佛就在不久前他听到谁这样说过这句话。
眼前自己家的田里,冬麦已钻出土层,展露出嫩绿的新芽,从田这头一直绿到田那头。以前,他每看到新出的庄稼,心里就充满无限的欣喜与期待,盼庄稼成长跟盼儿子崔海长大一样。就在这个庄稼地里,曾经充满多少欢笑和希冀,但似乎也有别的。他痛苦地回想起,儿子刚刚冷冷地掷给他的一句话,“这一辈子,你教给了我什么,你能不知道吗?”有一件事,他不想去提起,但却还是嗖地跳了出来,仿佛就在眼前。
那已是三十多年前了,也是这样的深秋天气,冷风阵阵,他们一家三代,在这块田里收红薯。儿子崔海十五岁,他父亲已60多岁,他正值壮年。他赶着牲口犁一地的红薯,父亲跟在后面拾红薯,懂事的崔海跟在爷爷后面帮忙。他犁地时,故意把犁子偏到堂兄家地里,多犁了一垅红薯。在那个以红薯为主食的年代,多占点便宜就等于多吃一顿饱饭。他这样做,却遭到父亲的不满。父亲说他,当着儿子的面这样做不好。他怒对父亲说:“你也配教训我?”
父亲也生了气,便和他理论起来,结果父子俩越吵越凶,最后,他竟然拿起一根木棍,一棍子把父亲打趴在地,儿子小海跑过来质问他:“你怎么打爷爷,他可是你的父亲啊?”
他愤怒地回答道:“他不配当我爹,他不曾养我小,就不配我敬他老!”
儿子疑惑地问:“他难道不是我的亲爷爷?”
他恨恨地答道:“他是你亲爷爷又怎样?当年的他——”
崔海富又痛苦地回忆起那个更深远的年代——当年他父亲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年轻时在一个市里做上了国民党军统里的军官,很少回家顾家。海富在家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到十八岁时,一天他娘告诉他:你爹在一个城里做官,你去投奔他,谋个好前程去吧。他到城里找到了父亲,可是父亲只给了他一些钱,和一句话:好好回家帮你娘种地,离你爹越远越好。便打发他回家了。从此他就恨透了他爹。新中国刚刚成立,他爹就坐了牢,一坐就是20多年。刑满释放后,他爹回到家。他毫不客气对他爹说:“父不慈,子不孝。你没养我小,我就不养你老,这个家不会收留你!”可是他的女人说话了:“你傻啊,家里的农活又多又累,不如留着他干活吧。”于是他爹就成了他家的长工,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他爹有时也跟他解释:那个非常的年代,我干的是在刀口舔血的差事,让你和你娘远离我,就是远离危险啊。可海富哪里接受呢?
海富的爹老了,农活干不动了,病倒了,海富从来没到他爹的床头端一碗饭,送一杯茶,甚至病重时,也从不给他送医院看病。一次,他爹伤心地指着海富说:“你也养着儿子呀,你这样待你爹,你不怕将来遭报应吗?”海富怼过去:“养儿防老,父慈子孝。我自幼你没有养我,你就没有资格要求我孝敬你。至于我的儿子小海,他从小到大我没让他吃一点苦,我供他读书,将来还供他上大学,到城里工作,到我老了,享福是有保证的了。他长大后肯定会孝敬我的!”海富的爹,在绝望中凄然死去。
儿子崔海,听话,乖顺,读书成绩好,是海富的骄傲,他逢人就夸儿子好。崔笑长大后,真的没让他失望,真的考上了大学,并在城里工作,还找了个城里的姑娘,结婚生子。海富花掉了所有的积蓄给儿子在城里贷款买房、买车。不仅如此,家里十几亩地的收入,卖了粮食一把都交给儿子。女儿们提意见说:“钱都给他了,将来你养老或看病怎么办?”海富说:“我们老了或病了,不还有小海吗?小海不会不管我们的!”崔海做得确实不错,逢年过节,都给父母买来吃的穿的,把海富喜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儿子孝敬,就连清明节祭祖时,在他爹的坟头上还炫耀儿子的孝敬。
光阴似箭,海富也老了,并且多病。一次病倒住进医院,只有几个女儿来来去去地护理他,他最盼望的是儿子能来他的病床前照顾他,哪怕一天也行,可儿子一直没来。他有点心虚了。老伴都咕哝儿子不来,他自我安慰说:“儿子大概工作太忙了,他一旦忙完工作,会来看我的。”“可也该打个电话呀,打个电话总有时间吧。”女儿们不满地说。他还替儿子讲情,“他定是忙得很啊!”海富终于没等到儿子来看他,就出院了。刚回到家,儿子就回家了。他喜出望外,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儿子到家张口就问:今年夏收的小麦卖了没有?
海富说:“已卖啦。”
儿子问:“那钱呢?”
海富心里一凉,但并没生气,说:“我病了,住院花了!”
儿子听到这句话,脸色一变,甩下一句话:“我的房贷、车贷怎么办?”说完开车走了。
崔海富的凉凉的往下沉,似乎沉到深井里去了。海富又一次病倒,住进医院。这次花费更大,他自己把卖粮款花光了,他规定女儿,儿子各出一份。女儿们各自拿出了钱,但儿子崔海仍是不露面。好不容易,海富病好出院,他对儿子失望透了。他一气之下,找到儿子单位的领导,在领导的批评教育下,儿子答应陪父亲回家。海富心里升腾起希望,他以为儿子跟他回家,知道错了,还会像以前一样,乖顺地听他的话,孝敬他。可是当他们走到这块地的田头的时候,儿子崔海突然停住脚步,说:“我送你到此,我回去了,你回家吧!”
崔海富一惊:“啊,怎么?你还是不愿跟我回家,尽点孝心?”
崔海铁青着脸说:“你找到我们单位的领导,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们还有什么父子情?说到孝心,从小到大,你教过我什么叫尽孝吗?”
海富怒:“我,我,我,从小到大我那么疼你,宠你,没教你孝敬我吗?”
崔海:哼,你教过我什么,你自己清楚。当年,你把爷爷一棍子打趴下,你还记得吗?我想,我现在待你比你待爷爷好多了!
说完,把父亲海富扔在这里,掉过头大踏步走去。海富愣在那里,感到深秋的风更大更冷了,简直凄寒彻骨,他对着儿子的背影发出了连骂带诅咒的哀号。看到儿子遽然停下,他有了希望,他以为儿子听到他的哀号,会良心发现,会幡然醒悟,会回来认错。可是儿子还是毫不理会地远去了。他再次诅咒儿子时,才想起这句话正是当年他爹骂他的话。
崔海富,始终相信,父慈子孝;现在,他反而弄不明白了,他认为一直乖顺孝敬的儿子,突然变得那么冷酷无情,对他没有一点父子亲情,难道说,他爹当年骂他的那句话是魔咒?难道说,是父亲的魔咒,在儿子身上起作用了,如今,难道是他借儿子报仇的时候到了吗?
他不禁疑惑:那儿子也在养着儿子,这魔咒会一代代传下去吗?
作者简介:
张淑梅,笔名梅一舒,安徽省淮北市人,安徽濉溪县中学教师。中国民革党员,淮北市作协会员。业余从事创作散文,诗歌,小说以及剧本。有散文多篇发表于省内外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