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高级思维:层层深入吴茱萸汤与吴茱萸…………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食谷欲呕。很多“吐”的症状,是有事没事都乱吐的,像小柴胡汤证的话,不吃饭也会吐。可是吴茱萸汤的症状是“平常没事,但吃了饭,就要吐”。所以,这里的食谷欲呕它本身就是一个辨证点,可以跟很多其它的吐区分开,“吃了饭才吐”,这是一个特征。
“属阳明也”,这个“属阳明也”,历代的很多注家都有意见:“吴茱萸汤是厥阴的 药,怎么会是属阳明?”我觉得我们不需要这么苛求。张仲景他〈阳明篇〉写到这么多次“阳明”,“阳明”常常在张仲景的语感,就是表示“消化轴”──这个病 是在消化系统的病──我们这样想就好了。
吴茱萸这味药,我们先讲大概的部分:
吴茱萸的药性基本上是辛热的,归经是归在厥阴肝经,这个药它是走肝经的。男人的 疝气或是女人的子宫发炎──男人的疝气先不讲──女人的子宫发炎,属于阴症的很多,这时候吴茱萸就是一个会用到的药,它可以通这整条的足厥阴肝经。它的药 性是辛热的,在我们现在说的所谓“破阴实”的药物里,吴茱萸破阴实的效力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像附子,还分心在补阳气,吴茱萸它是“只专心在破阴实上”,效 果是非常顶级的。
今天放眼望去,阴实的人非常多,所以吴茱萸简直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好朋友。我觉得对很多现在的妇女而言,妇女之宝已经不是四物汤了,只要你会用,妇女之宝是吴茱萸啊!好多妇女病在今天都牵涉到吴茱萸了。古时候不是这样的;今天的人很阴实。
如 果单纯拿附子去煮汤的话,吃起来就像洋芋一样,没什么味道的。可是吴茱萸的味道是又呛又辣的,有的人也说它有一股“臊”味,喜欢的人说是咖啡味,不喜欢的 人说它是臊臭、有一股苦臭味。然后它又辛辣辛辣的,它的这个辛辣味,我们说本身就是容平气的调性;而它的树,据说树皮不是褐色的,而是绿色的;吴茱萸又长 在它的树梢头。绿色的一棵树、长在树梢头的果实,臊味又重……大概这样可以确定它是钻到肝经去的了。入肝经的容平之气,就可以打掉肝经里头的一些不好的东 西。
当然,它的作用点不是只在肝,以肝脏为中心轴的整个消化系统它都还可以治得到;用在少阴病,也治得到肾功能衰竭。
吴茱萸这个药的“特质”是什么?我们中国人,九九重阳要登高对不对?登高的时候 要把吴茱萸插在地上或佩在身上。这个东西实在是好,古时候的神仙故事说,有个神仙叫费长房,有一天跟他徒儿说:“你们家快要大祸临头,你们在九月九号那天 要赶快从家里逃走、到山上去,然后,身上绑吴茱萸、登高喝菊花酒。” 这个徒儿照做了,当天回到家里一看,唉唷!果然家里的什么猪、狗、牛都死光了……就是瘟疫来了,他们在山上用吴茱萸把它挡下来了。
这个故事其实是有“相当正确”的“象征符号”意义的,怎么讲啊?吴茱萸这个药,最厉害的就是“破阴浊之邪”,或者要说“袪湿浊之痰”也可以。而且它的走势,是从上往下压的。
阴气、阴浊的湿痰这种东西,本来照道理说是会往下掉的。可是,有时候这些东西也 很厉害,它会沿着身体往上爬,它在身上爬着爬着,当这些阴邪,包住、缠住你的阳气的时候,就会出现吴茱萸汤证。阴浊之邪这样爬上来的时候,如果我们用吴茱 萸这味药,一吃下去,它就立刻把这些东西跟身体分开、然后往下打掉,是很强的一味药;同时又可以顺便通肝经。
但“通肝经”这个效果,我不要特别去强调它,因为吴茱萸不是补药,它是破阴药、专心破阴的破阴药,所以吴茱萸的副作用,例如吃了之后眼睛发干、人燥燥的……这是常有的,我们接下来会讲到。但,即使有这些副作用,它的药性还是真的太好了。
附子会比较走气,吴茱萸因为它味道重,所以作用在阴的部分就特别多。
如 果要以用药的路数来看吴茱萸通肝经这件事的话,你说一个人有头顶痛,这是厥阴头痛对不对?用乌梅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这些都是厥阴药,用了都可能有 效,你说“那这时候到底要用什么?”看症。如果你是头顶痛又胃酸上逆,这是吴茱萸汤;头顶痛又“肚子很饿,可是饭到面前又觉得不那么想吃了”,这是乌梅 丸;头顶痛又手指冰冷、脉弱到快要把不出来,这是当归四逆汤。这些都是入厥阴的药方,使用上我们抓主证就可以了。
吴茱萸汤证的主要结构是“浊阴上逆”这件事情,湿冷湿冷的东西在中焦这里,从肝堆着堆着,堆到脾胃去,这个湿浊之气在这里盘踞着之后,阳明病的这个消化轴会出问题。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湿冷的东西堆积在这个地方,你不吃的时候,阴邪它平常不作乱 ──阳邪很会到处跑,阴邪不太会──所以你不吃的时候它不作怪,一吃东西了,身体要消化这些东西,阳气就动了,当阳气要动的时候就不行了,阳气被这些浊阴 之气绑住、压住,动不了,所以就只好把食物吐掉了。
吴茱萸汤的这种特征,通肝经这个就不用讲了,比方说我们桂林本讲到“肝脏结”的时候说的两胁痛、脉沉而结,肝脏的脉已经沉下去而且纠成一坨,这个用吴茱萸汤没问题。腋下痛、大便难,这个是我们之后会教到的条文,也不太有问题。
我要说的是,桂林古本卷十一里面有一条讲的是少阴病的吴茱萸汤证,它是什么主 证?呕吐、拉肚子、手脚冰冷而烦躁欲死,“一个人烦到不行”,吴茱萸汤证的这个特征,实在是很好用!一个人热盛会烦,这个我们都知道对不对?可是你不要忘 记,一个人的阳气被阴邪所纠缠的时候,更会烦!所以前面有同学喝了桂枝汤 “反烦不解者”要刺风池、风府对不对?这是阳气无能摆脱阴气的纠缠,这个时候更加会烦。辨证点方面,少阴病的那个吐、利或者手脚冷都还没那么重要,最重要 的是烦躁欲死。
但,病人可不会直接跟你说“我烦躁欲死”哦,他会说“我痛苦得要命!”、“我觉得我快不行了!”,你也可能是看到病人在床上翻滚挣扎、坐立不安,这些都要认得出来。
如果一个少阴病的病人的主证之中同时有“手脚冰冷”加“烦躁”,你不必管他有没有吐、利、头痛、有没有大汗,吴茱萸汤开下去,几乎都会对。如果不是感冒,而是杂病的话,这个“手脚冰冷”加“烦”的辩证点,也有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有效。
我觉得我自己都好会制造吴茱萸汤证,有人在攻击张仲景这一条,说:“吴茱萸这个 药,是厥阴药,『少阴病』有什么好烦躁欲死的?这为什么要算到少阴病?”我说,以我制造吴茱萸汤证的方法来讲,它的确可以算到少阴,怎么讲呢?要制造这个 少阴病的烦躁欲死要怎么制造?你只要刚感冒的时候,还在桂枝汤、麻黄汤证的时候就吃肾气丸,马上拉到少阴,这个病的阳邪跟阴邪都纠结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只 好在床上挣扎翻滚、烦躁欲死啊!很好制造的。所以基本上拉进少阴或是拉进厥阴都是可以的,肾气丸三阴都入嘛。
如果是体质本来就湿气很重的、痰饮很多的人,得了少阴病,真武汤能去水、四逆汤能去寒,可是这些汤都不去湿痰!残余的湿气、痰饮,在少阴病的时候,往往会发成吴茱萸汤证的。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也很重要,呕吐这个东西,比如说小柴胡汤的主证,有呕而发热、呕而心烦…… 但是为什么要特别讲到“呕而胸满”呢?其实我们可以说呕吐这个动作,是会损耗人的胸中大气、伤胸阳的,这个人的阳气本来就已经被阴浊之邪纠缠不清了,一吐 之后,阳气更少,阴浊之邪是不是更能窜上来?所以吐完之后,不但不松反而更紧,虽然我这样讲,有一点曲解原文,原文是“以胸闷为主,兼且呕吐”的意思才 对,但这样“看吐了之后更胸闷”,就蛮好抓吴茱萸汤的主证了。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那个“涎沫”是我们有时候干呕的时候涌上来的那种酸酸、咸咸的大量的口水,那个口水就是吴茱萸汤证啊!如果你平常就是会干呕的时候,嘴里一堆这种口水的人,那这根本可以说在体质上就是吴茱萸汤证的体质。
有些人的这个“吐涎沫”,是在那个人不是很有意识的状态下,可能是睡醒了之后整个枕头上一大滩口水的,这是吴茱萸汤证。再加上头痛的话,主证就更好抓了。
这种种的阴浊之气包裹住阳气的问题和症状,种种加在一起,现代人的疾病能打到多少?很多哟。
一般的头痛,可以用袪风、通经络的药去治对不对?但是吴茱萸汤证的头痛,袪风、通经络没有办法。
吴茱萸汤证头痛的这个阴浊上逆,一定要把底下肝脏的阴实挖掉,这个头痛才能收 掉,它的特征是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偏头痛长年不愈,你可能要问他“痛起来什么感觉?”他如果说“痛得我好想去撞墙!”想撞墙是“烦躁”,这就可以用吴茱萸 汤了;“痛得我坐立不安!”这也可以,只要有那种烦躁的感觉夹杂在里头,就可以。或者问他“头痛的时候会不会想吐?”如果会,就最好,那这就是很完整的吴 茱萸汤证了,头痛和泛恶心都会在一天之内出现的,打很就很准。也可以加一点半夏。主证差不多这样抓。
但各位要知道,这种头痛,如果去看西医,普拿疼拿来当糖吃也不会好啊!止痛药吃到最后都要止痛药上瘾了,但头痛还是不会好。以治疗路数来讲,这不是西药碰得到的领域。
之后我们再讲吴茱萸汤的推扩的时候,下体痛、痛得坐立不安,这男人、女人都有可能啊,有“坐立不安”就可以用吴茱萸汤,是这样抓主证的;阴浊之邪跟阳气纠缠的时候,人就是会有这种感觉。
各位学的时候,先拿吴茱萸汤治头痛、呕吐、治少阴病,等到练熟了,认得出这个“烦躁欲死”的调调和轻重程度,治其它的杂病,也就会顺手了。
像我小的时候,记忆回溯到我大概两、三岁的时候,我现在是饭后一根烟,小时候我非常开心的事情,是每天晚上吃完饭以后,大人一定会帮我准备一瓶养乐多,吃完饭灌一瓶养乐多,多得意啊!觉得自己好像是王子一样、养乐多是我的“贡品”。
……结果,我四岁的时候就闹偏头痛了!然后,我奶奶就从路边找那种他们信得过的 郎中来帮我看,那个老先生就说“你这个是头风!头受风!”所以就开了那种很辛辣的散风药,吃了不知道多久,也都没有好。我现在回忆起来,才知道那样的小王 子,得的是吴茱萸汤证啊!你把我当头风医,在那里散风散了半天!医术不足啊,果然是时方派的。吴茱萸证的治疗,在经方领域之外、在其它药味之中,很难找得 到可以替代吴茱萸的药或方。
我再大一点之后,不太头痛了,但那个头痛一直都没有断掉,时有时无;再到后来就变成很严重的肝阴实,个性超级郁闷、动不动就呕酸水。
肝阴实跟呕酸水这件事,如果你看过某一些心理谘商团体,他们会带你做一种呼吸 法,让你躺在那里,然后嘴巴跟鼻子同时吸气吐气,那种呼吸会让人把压抑的情绪散出来,你就可以看到:做这种呼吸的人,呼吸呼吸着,躺在那边口水“哗啦”地 吐出来、吐不完。其实那个就是肝阴实的吴茱萸汤证的口水,情绪累积太多变成肝阴实,情绪到后来会具象化成有形的东西。这,要吃吴茱萸汤疏肝。吴茱萸汤的这 个肝阴实的状况,你说现代人多会制造吴茱萸汤证啊?情绪压抑的人很多的唷,包括压抑到瘦不下来的肉肥(『水肥』是真武汤、防己黄耆汤)。
如果这个证是来自于寒冷的东西,养乐多我只是举个例子,现代人喝的高山茶、生茶 叶,每天喝到像上瘾一样,结果变成偏头痛都治不好、又老反胃,这就是寒到了、寒湿堆在那里。这个东西,以体质而言,其实牵涉到肝跟胃的阴实,这种头痛、想 吐,你以为不是什么大病,普拿疼当糖吃就算了,没效也可以有点安慰…… 不是的,因为这是关系到肝、胃阴实,这基本上就是肝癌跟胃癌的体质,堆久了就肝癌、胃癌、或者长脑瘤了!所以最好从这时候就开始调理,我们要治疗胃癌的时 候,吴茱萸也是很重要的一味药,我们之后会再讲。
吴茱萸汤这个汤的状况是这样:因为肝有阴实,常常会把肝的阳气逼得浮越出去;所以现代人有许多一般中医不太会医的毛病,到头来都是吴茱萸汤证。
比如说高血压的晕眩,不能说绝对是肝阴实;但很多高血压是肝阴实的高血压,这种高血压的晕眩,是吴茱萸汤。
而一般治疗晕眩,是用温胆汤之类的方剂,走少阳的去痰药之类,去治疗内耳平衡的问题对不对?但有时候,少阳药就是没有用,因为那个患者整块少阳的病都是假的;是因为肝阴实,所以浊痰被逼上少阳。
那种晕眩症,你说张仲景的书里写说“颠眩、吐涎沫”是五苓散,这没有错,张仲景讲的没有错:苓桂术甘汤的晕、泽舄汤的晕、脑虚的晕……今日临床都还是遇得到的。
但是现在的人肝阴实的太多了,所以很多都变成假的少阳痰饮,实际上都是厥阴病吴 茱萸汤证,吴茱萸汤可以治到这个东西。头晕得非常剧烈难忍的时候,至少我们要记得还有这个汤证的可能。即使把脉或是问证状没有极度精确的辨证点,但如果是 脉偏沉弦的调子、病人常年都吃得很生冷、昏起来很受不了、会反胃……生活史问仔细一点,多多少少可以帮助我们去看出这个汤的使用机会。
历代中医在用了它以后,就觉得:虽然不能直接说它是一味除痰药,可是很多治痰药都治不好的病,一用吴茱萸汤就好;于是就把它称为“除痰仙丹”之类的。当然,它并不是一味绝对在除痰的药,除痰只是顺便。
《神农本草经》中的吴茱萸
吴茱萸这味药,我们来看看《神农本草经》是怎么说它的。
《神农本草经》:
●吴茱萸中品:一名藙.味辛温.生川(山)谷.温中下气.止痛.欬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凑(腠)理;根:杀三虫。
它说吴茱萸,一名“藙”,我一开始读的时候,还以为“藙”是“茱萸”这两个字的谐音,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个字,是古时候的人因为这个东西非常辛辣,所以用这个字来代表它的味道。
这个东西还有另一个写法,吴茱萸的树,他们写成“樧”,看起来很猛啊!我想这些有破阴效果的药里面,这个听起来好猛呢。肉桂是写作“梫”,有“侵略” 的力量;吴茱萸叫作“樧”,力道可想而知了。
我觉得〈阳明篇〉蛮好玩的,教到的几味药,都是金气、容平之气特别强的,像是茵陈蒿、吴茱萸、连翘,都带有这个特质。
辣味特别重的这味药,有什么功能呢?温中下气、止痛。我们之前有讲过,这味药不是补药,但是它很能够把这个阴浊之气掰开来、往下打。
可能是因为这样子,所以我们条文后面有说“得汤反剧者,属上焦”,这是在说,吃 了吴茱萸汤之后,反而吐得更厉害,这代表了让人吐的痰饮不在吴茱萸的作用范围,这味药是比较从中焦开始往下打的。而适用小半夏汤的那个痰饮,位置比吴茱萸 汤的作用点要高,所以打不到,即使被吴茱萸扯下来一些些,也是更多痰饮砸到胃里。
但,如果是中、下焦的阴邪,吴茱萸就很好用了。
把这个阴邪破掉了之后、往下通了,我们说“不通则痛”,所以止痛的效果也相当好的,止什么痛?很多种哦!从头到脚都有。临床上抓主证就是了,咳逆。咳逆就姑且算它是因为痰饮往上浮,吃了吴茱萸之后痰饮降下去了、上冲的气也降下去了,这个肺也就轻松了。
寒热。至于说“寒热”……说起来,我过去看《神农本草经》的“寒热”这两个字的 时候,都疏忽啦。怎么讲呢?从前看《神农本草经》的“寒热”,直接想到的就是小柴胡汤的这个“往来寒热”,发烧又不发;或是一般感冒的先恶寒再发热。直到 最近读书,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所以,过去教过的某些药有“寒热”这两个字的,恐怕要再回去重新更正。
吴茱萸的这个“寒热”,讲的是身体里面,“阴邪跟阳气纠结在一起拆不开”;它会把这个寒热交争的现象分解掉,于是说它治寒热。
其实这也不只吴茱萸这味药……会发现自己的这个错处,是因为最近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到“连翘”这味药:
连翘也治“寒热”,而那个寒热,注解《神农本草经》的人都很能讲,因为连翘的寒 热,可以引用到《黄帝内经.灵枢》里讲的一个东西,说人“为什么会生瘰疬”的,《灵枢》说那一半是肾水的问题、一半是心火的问题,水毒和火毒纠缠到一起之 后,会变成瘰疬,所以《本草经》才要说它“治寒热鼠瘘瘰疬”──历代是这样子在看连翘治淋巴结块的。所以,“分开”寒热,是具有“金气”的药的效果。淋巴 虽然可以算到少阳区块,但它的病机,却不是“往来寒热”的少阳病。如果各位在复习功课、看到从前教过的药的时候,关于这个“寒热”的解释,可能要从另一种 角度,把它重新订正一下。
“除湿血痹”。血分里的湿浊之气,当然不是只有吴茱萸有效;但是血路不通、有湿寒之气,这个吴茱萸的确是厉害。
很多人的肠道就是这样。吃太多冷的,被冻结成这个“湿血痹”的状态,所以才一直便秘。吴茱萸汤下去之后,大便通了,还有果冻一样的痰一起排出来。
“逐风邪”。虽然它不是一个发表的药,可是对于肝经被风邪塞住,它的效果的确是很好的。腠理间的风邪,它也很行,但这就连到下一句了:
“开腠理”。我想我们人,腠理会不开,多多少少是被什么东西瘀住,要说痰也对、说油也对、多余的组织也对;如果是生活中压力很大的人,那种组织的沾黏,中医叫作“筋结”,也算是一种“肝阴实”。
吴 茱萸开腠理的效果能不能体现在吴茱萸汤?好像一时半刻没有那么清楚的效果,如果体质、脉证脗合,吃长期,可以发现吴茱萸的确是可以开腠理的,以吴茱萸汤而 言,吃久了,“肉质”会变,硬肉会变软肉。长年生闷气而瘦不下来的人,有时候要用这个办法。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我敢跟初学者推荐的办法,因为这味药还是有危 险性的。
另外,比如说有吴茱萸的温经汤,它的主证是嘴唇干(但不一定会口干)而手脚心发 热,我们说嘴唇这个东西是人体的切面,切面是要算在腠理的、算少阳区块。所以,之前讲柴胡龙牡汤的时候,有说到柴胡龙牡汤治嘴唇长疮对不对?腠理之中有热 气的时候它会有用。那么,温经汤可以治到这个嘴唇干、可以让水上来,以这个角度来讲,它是可以开腠理的。
不过,另外要讲一个可以开腠理的方,就是当归四逆汤的加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我平常在开这个汤的科中的时候,都是当归四逆汤一罐200克,因为大枣不够,所以加30克大枣、再加30克生姜、30克附子、30克吴茱萸,想一想有点太燥,所以再加30克 阿胶反佐,这样子配成一罐。我的表妹,她虽然没什么名气,但好歹也是混演艺圈的,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超然于物外”,也就是不知上进的一个演艺人员,像她 那个学妹蔡依琳都在翻跟斗、吊钢索了,她还是动都不动一下,每天去上班,就像公务员打卡,有通告叫她去就去一去,一点也不奋斗的。反正她有个收入很少的长 期铁饭碗,好像是一个大陆做的、我怀疑“是不是有统战的意味?”的节目,好像叫做“天涯共此时”的台湾地区的主持人。这个节目的名称感觉起来也很暗藏玄机 啊,这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第二句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讲说我们分隔两地、没有办法在一起,只好共同 分享天上的一轮明月,听起来……是不是很有两岸要统一的意思啊?那个诗也蛮有意思的,后面它就说“因为找不到你、见不到你,我只好努力地去扑到床上睡觉, 这样就有可能在梦中与你相见……”没有E-mail跟MSN的唐朝人,这种事还挺潇洒的啊。
我的这个表妹,她刚进公司的时候,就跟同一个经纪公司的大炳他们混得很熟,大炳 也是嘴巴很贱的一个人,我表妹不知道在国外是吃什么长大的,有点壮壮的、肌肉有点厚厚的,是肉肥、不是水肥,大炳每次就笑她是“金钢芭比”。我看她也觉得 是有点太“魁”了,上节目也不好看,没办法穿中国式的衣服,穿唐装像七爷八爷,于是我就说“我们来燃烧一下脂肪吧,好不好?”然后我就开了当归四逆加萸姜 附汤,因为要消肉,一罐中又加了二三十克的鸡内金,结果吃了没多长时间,金钢芭比真的变窈窕淑女,肩膀的线条出来了、体态也柔和了。所以,“肉肥”这件事 情,果然是需要“开腠理”的,光是当归四逆汤可能是只能烧到脂肪而已,能够让肌肉的纹理变得有所不同,吴茱萸开腠理的效果还是可以肯定的。
从前许助教的弟弟,也是肉肥,平常我算人是算“只”的,他那要算“坨”的(其实算『只』也不正确哦?),肌肉鼓得好可怕,好像人都不太能动了。他也吃过一阵,没效;后来晓得他有在吃生冷,请他生菜生水果冰饮料暂时戒了,才开始有效的。
但是,讲到这个,我现在也是一股寒意啊!因为我现在上课已经被很多人嫌说我每次 都在“郑声”,重复的话老是绕回来又讲一遍。这个故事我现在讲了,等到我们教到〈厥阴篇〉的时候我如果忘了,又讲一次,就丢脸了。我看到我们业界的前辈, 很多人都在丢这个脸,我看得都怕了,比方说倪海厦的人纪班,教到第四、第五梯课,有学生就在碎碎念了,说:“已经是不够好笑的笑话了,什么小徒弟打翻竹 简……老师还要讲到第四遍!”台下的同学一半都已经木口木面、笑不出来了;而,笑不出来的那一半,更加诧异的,是有一半的人还在狂笑!他说:“这真的是 『信徒』啊,为了照顾老师的自尊,所以提供罐头笑声。”我觉得被人这样讲真是好惨啊,我不想象这样,但,我想我大概是逃不过,因为自己的记忆力就是这样散 散的,所以恐怕教着教着,又要郑声啦。
之前我直接说吴茱萸是一个入肝经的药,其实历代对于这个说法,还是有一些争论的,怎么讲呢?吴茱萸这个药,主要就是降阴浊,你要说它针对的是哪条经,其实也不能说得那么确切。可是,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如何证明吴茱萸能够入肝经?
当然肝经这一条经过的地方,有很多病是用吴茱萸会有反应没有错。
另外就是,张仲景的“广义的”厥阴区块,吴茱萸可以入得到,所以所谓的肉体的心脏所存在的夹缝,我们说心包、膏肓的区块,吴茱萸是可以的。
因此,古时候叫猝心痛,有时候也称为真心痛,今天说的心绞痛,如果我们去看古时候治疗这种病的药方,很多都是有吴茱萸的,吴茱萸它的确可以清到膏肓区块的痰。
加上刚刚说的开腠理的效果来说的话,最近因为各位跟我自己都开始吃五石乌头丸,五石乌头丸就是有吴茱萸的一个破阴的药,吃了之后,有些人就觉得胸腔或是腠理之间“有什么被打通了”、“忽然痛一下”,这样的感觉还是会出来的。
这样的一种效果,让它变成中药里头相当特别的一个存在,有些人的吴茱萸证,吐酸 水……常常搞不定,袪痰的药吃多少都没有效,单一味吴茱萸做药丸吞着吞着,反而就医好了,会有这样的状况,所以吴茱萸这个药,在这种事上是特别地有效,它 的整个路数,跟其它种的治痰药是相当不一样的。
吴茱萸的根,它说杀三虫,吴茱萸根是蛮厉害的驱虫药,虽然不是中医的驱虫药的主流,但以效果来讲是蛮好的:
比如说,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令肛门发痒的蛲虫,一碗酒泡一些吴茱萸的根,然后把那碗酒分两次喝掉,这样蛲虫就好了,效果相当地好。
如果是肝里头的寄生虫、肝吸虫之类的,拿现在剂量,大概一两半的吴茱萸根、一撮梗米、三个鸡蛋白,再用一两半的蜡做成蜡丸,每次用稀饭汤、或米汤吞30颗,这也是有效的。
不过,讲这个也是有点不知所谓,因为我们现在也买不到吴茱萸根了,我们现在买到的都是果实种子,所以,这样讲讲就好了。
如果要用吴茱萸的种子来杀虫的话,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寒性体质的人的寄生虫的 病。比如说我们在〈厥阴篇〉会正式讲到寄生虫,张仲景的开药法,处理蛔虫的话,比较常用的是乌梅丸,而且乌梅丸你也不太能说它一定是“某味药具有杀虫的效 果”,可是它就是能让那个虫待不下去,它不给这些虫能够生存的环境──是这样的调性。
乌梅丸适合的体质,是寒热错杂的体质,如果这个人你看起来只是像四逆汤证那种冷冰冰的体质的话,直接用吴茱萸反而好用,体质很冷的蛔虫的症状,四逆汤加吴茱萸比乌梅丸还好用,直接用现在药行买得到的这味药就可以了。
吴茱萸的使用,历代中医在肝脏的病、吐酸水、胃酸上逆,像吴茱萸跟干姜、黄连一起用,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套路。如果这个人的体质是很寒的,就干姜加多些,黄 连就用一点点当反佐就好;如果这个人的体质是偏热的,黄连多一点,吴茱萸、干姜当反佐,大概是这样子用。至于说一个人身体里面积了很多冷东西,吴茱萸在破 阴方面的效果,尤其是针对消化轴,是胜于附子的。
所以有的时候体质很虚寒造成的某种拉肚子,中医说的有一种叫五更泻、天亮之前拉 肚子,通常来讲五更泻是一定要用一些补肾的药了,药方里面可能会有补骨脂、五味子……但是,另外要补脾胃的暖度的话可以放肉豆蔻,如果要把阴寒之气破掉的 话,吴茱萸也可以加,所以,肉豆蔻、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这样的一个结构,在处理五更泻的时候还是不错的。
吴茱萸用来治疗水毒的话,整体的水毒、一大片的水毒,那还是附子剂比较有办法,补肾阳是附子、补脾阳是干姜……这一类的东西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是水毒上攻形成痰饮,吴茱萸还是很强的,比花椒还有力量的。
如果只说“痰饮病”,大家可能不太容易联想到什么实际状况;我如果再退一步讲,各位可能就了解有哪些例子了:
我们之前有教到一些解酒药,比如说葛根芩连汤可以让人喝酒不容易醉,或者是如果已经宿醉的话可以用三黄泻心、黄连解毒汤之类的,但那时候讲到的解酒药,都是解比清酒更烈的,绍兴、高梁、白干、威士忌这种酒精度偏高,比较湿、比较热的酒。
但,还有一路酒是“湿寒”的啊,比如说啤酒。喝啤酒的解酒药就是吴茱萸,因为烈 酒的话,酒气往上,可以用汗解、用分消湿热法;啤酒的话,吃吴茱萸就会从尿解,尿里面会又是吴茱萸味、又是啤酒味,然后就解掉了,所以比较湿冷的饮料类造 成的痰饮,这个路子还是很好用的。像美国电影不是常有女明星说“吃这个雪球蛋糕会直接肥到屁股去”吗?体质还算蛮敏感的我侄女,最近也在说:“吃生菜,会 直接掉进厥阴变吴茱萸症!”
像前一次,和陈助教他们唱卡啦OK之后,又和小黄助教去续摊玩通宵,喝了几罐啤 酒。结果,我就开始肛门那里怪怪的,好像要发痔疮。一般这种发炎嘛,总想到是“湿热”,可是,吃了些分消湿热的药,却也不见好。而睾丸附近,隐隐有一点抽 痛抽痛的……我后来才想:会到睾丸,难不成是厥阴病?于是吃了些吴茱萸汤,一两天就痔疮也好了、睾丸抽痛也好了。那时才又想起:都说人体下腹腔免疫机能是 厥阴在管,原来连痔类的直肠发炎,都可以是因为厥阴受邪,免疫功能低落,才发起炎来的哦?
同样的道理,吴茱萸它的走厥阴肝的效果,女人下体的一些病,或者是男人疝气的方,我们先不用力讲了,通常疝气用吴茱萸加乌头效果是非常好的,将来〈厥阴篇〉会教到,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整理。
女人如果是下体寒,有一些塞进去暖子宫的药,也是用吴茱萸的,不过我想各位也不爱用塞药,所以就别讲了。
不过,像是月经痛这种问题,病因是子宫“寒”的还是多,所以月经痛的时候的基本用药结构,比如说:吴茱萸1钱、肉桂1钱、当归3钱、香附4钱,这个结构对于现在女生的月经痛,反而往往比较有效一点,因为现代人的毛病都偏到这边来了。男生疝气、下体的一些病也是。
我是觉得,下体的这些感染,比方说女生的子宫颈糜烂,这几年遇到的,通常是当归 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之类的东西可以医得很好。当然,这恐怕不是古来女人的体质,但现在的女人变成这种体质了。厥阴肝经这个东西,根本就管到肚脐以下整个身 体的免疫机能,厥阴肝经寒到了,下腹腔免疫机能低落到不行、细菌乱长,这时候一定要以通厥阴肝经为主、要用热药。
如果各位觉得医术上不能确定的话,可能你也可以先去给外面的医生看,阴道、子宫 颈那个地方糜烂、痒、烦躁……外面医生黄芩开了没有效,黄连开了没有效,龙胆草、黄柏都开了还是没有效!这时候你就知道这个病的来路是怎么样了。一般来 讲,清热的药有清热的药的路数,龙胆泻肝汤还是有破阴实的效果,也有有效的时候,不是要全面否定它。但今天教不到这个。只是现在很多人都已经跳到当归四逆 加萸姜附或者是吴茱萸汤这边的路数了,这件事我们至少晓得一下。
降压
吴茱萸降浊气跟痰饮,我想在临床上面比较可以带到的病,是“脑水肿”,如果一个 人的病症是脑水肿的话,那个方子里面有吴茱萸的话会有效非常多,当然还可以加别的药,比如说穿山甲,或是治晕眩的天麻、勾藤……或是降水的像生半夏、蚯蚓 干都可以加,降脑压的代赭石要同用也可以;但是,有吴茱萸,这个效果会更好。
这样的药物搭配,尤其对小孩的脑水肿,特别有效。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光眼、眼压高的时候,用到吴茱萸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降眼压很快的结构,比方说附子理中汤,加单味的吴茱萸;或者把附子理中汤换成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也可以。路数没有什么一定,但是有了这味药,就好用。
一般我们今天说的结膜炎、角膜炎,我们一般都是用菊花等散风散热的药为主。可是 今天放眼望去,好多得结膜炎、角膜炎的,都是吴茱萸证!肝太寒了,所以肝里的阳气被逼得上逆到眼睛了。当然现在外面会说是“病毒感染”对不对?但实际上, 体质造成的还是很多,要把这个肝阴破掉,阳气才能收回来,所以眼睛的病用吴茱萸也是有的。
我有一个学姊,来上中医基础班的时候,眼睛得这个病,她记得“肝开窍于目”这个 理论,于是就吃加味逍遥散退肝火,结果愈吃愈严重;我搭她手一把脉,肝脉死沉死沉,请她改吃吴茱萸汤,一吃就好了。眼晴发炎,有麻杏甘石证的,有葛根证 的,有痰饮病的……一个方子一个方子学过来的时候,如果大家辨证点都有记起来,临床上就不会觉得很头大;但你如果想靠一什么专病专方来治,恐怕没有办法全 包。
吴茱萸的危险性
吴茱萸这味药,在古时候的药书里讲它的“炮制”,都是很费工的:要用水一遍一遍地煮、然后再泡醋,一直到它的味道已经洗得很淡了,才敢拿到药行去卖。
因为它的炮制,工程是可长可短,所以我们今天在药行买到的吴茱萸,很难确定它炮 制到什么程度:它的药性是比较接近生吴茱萸?还是药性已经比生吴茱萸温和十几二十倍了?所以各位如果要用吴茱萸的话,我的建议是,最好找一家药行的吴茱 萸,然后记住那个味道,试出药效最佳的用量。以后差不多就用那个等级的吴茱萸,如果你药行换来换去的话,有时候用这个药,会出事。因为它是破阴效果最强的 几味药之一,相对来讲,它有危险性。
如果是“不对证”的时候,而又用“生”吴茱萸,差不多用到3钱,就有人肝脏、脾脏都破裂、溶掉了,它破阴的效果有这么强的。
我目前为止是用生元的,还蛮喜欢的,因为炮得也不毒了,但辣味、药性都还在。
……我跟陈助教在生活里是常被人家嘲笑的,有朋友会说:“某某药行的药比生元便 宜啊,而且质量也好啊!”其实我说生元,只是因为我只熟这一家,并不是外面没有好药材。所以,如果你要嘲笑我孤陋寡闻的话,不如直接告诉我哪里有好东西, 我会开开心心地去买的。我只是因为跟他们交情比较好、从小玩大的,混得比较熟,买得多了,对质量就比较熟,倒没有要特别说他的药材一定比每一个别家都好。
虽然吴茱萸用错了会破肝、脾,但一般来讲在症状对的时候,吴茱萸是非常恢复肝功能的药,可能是因为现在人的体质,肝如果不好多数时候都跟肝阴实有关,因此用吴茱萸的机会就变得比较多了。
我自己用吴茱萸,到今天也不敢用到当归四逆加萸姜附汤的“二升”,张仲景的剂量,一升,一饭碗的吴茱萸,重量有到现在的二两半以上。
我目前自己用吴茱萸一次的极限是一天二两半,再往上我也不敢,不过可能是因为体质还算合,副作用也几乎没有。不过喝吴萸汤,有时头痛会先更剧烈一下下,然后才开始好转;通常会感觉得出“有东西从头上被拉下来了”的感觉。
我侄女就说:“以前吃补药,都多多少少觉得『补不太进去』,像是吃安慰剂;可是,吃过吴茱萸汤之后,就会感觉得出『补进去了耶!身体变好了耶!』这件事。”破阴实的吴萸啦、生附啦、虫类药啦、牡蛎壳啦……用在虚劳体质的人,有时是一种必要的前置步骤。
一般而言,一天八钱的话,其实对很多同业来说,已经算很多了。
经方的研究者之中,对吴茱萸使用的剂量,的确有一个小小的争论:
“到底是一次用多好?还是少量慢慢用好?”
为什么有这个争论呢?因为吴茱萸这味药,吃了是会把人烧干的。吃得口干舌燥、烂眼睛、流眼屎、肠子发干、气散气虚……都会有的。
因为有上面提到的副作用,所以有些人会认为:吃这个药,只要你对证,还不如一次就30克开下去,马上把他医好以后就不要再用了。拖着拖着这样慢慢烧,人家也是难过──有这样的看法。
但我想,可能以后吧。如果我们开药能开得再更精确一点,可能到时候吴茱萸会比较敢用。现在是先确定“对证”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范围里使用它,以这样作为一个开始的话,这味药还不会太难用。
如果吃了会眼睛干的话,可以再加一些药反佐就好了,不过我话还是要说清楚,要~对~证,不要没有吴茱萸证还一直吃,因为这个药的燥热之气一直冲着,如果这个人没有阴实体质的话,他的元气都会被散掉的。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它是一味很燥很燥的药,现在吃了吴茱萸之后,大便通了的人反而比较多。因为肠子里都是湿冷的东西,肠子都不会动了,吃了吴茱萸反而肠子会动,体质不一样。这个在〈阳明篇〉(宋本在
《金匮要略》)也有条文:
【桂9-97/金匮.腹满1,未出方】
趺阳脉微而弦,法当腹满,若不满者,必大便难,两胠疼痛,此为虚寒,当温之,宜吴茱萸汤。
胃脉又弱又沉弦的,便秘的患者,把个脉就分得出来了。如果中医要证明“肝主疏泄”这句话,这一条倒是一个临床左证。
由阴实而阴虚的胃肠病
我们说吴茱萸是一个治疗阴实的药,我们一直讲“阴实”、“阴实”,有时候看到一些看起来像是阴虚的病,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不是能用吴茱萸?”,但是这个东西在今天也要重新洗牌了。
比如说有一种胃炎,称为萎缩性胃炎,胃在萎缩,谁也晓得是阴虚对不对?通常我们看到萎缩性胃炎,都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以养胃阴为主。
可是,其实,今天的萎缩性胃炎,有很需要用到吴茱萸的地方。怎么讲呢?
这个萎缩性胃炎,在中医的临床上,近年来大家认为它的起因多半是“消化轴瘀血”。消化轴会瘀血,多半是寒。所以一开始这个人是吴茱萸证,然后变成消化轴瘀血,这个胃才跟着变成处在“大黄蟅虫丸证”的胃,然后就萎缩掉了。
这样子的情况,你再加滋阴药去灌溉它也没有用,要用吴茱萸汤或者吴茱萸这味药,加上破消化轴瘀血的,我们在教大黄蟅虫丸的时候教了不少啊:什么五灵脂加人参……等等,把消化轴瘀血化掉,然后这个萎缩性胃炎才会恢复。
那你说:“我怎么知道他的萎缩性胃炎是因为寒还是热性的?因为标准版的萎缩性胃炎是热而阴虚啊!”这很简单,吃了冷的、或天冷的时候,比较会发作的:西医跟你讲萎缩性胃炎,病人却跟你说他不能喝冰的,这样就好了。
所以有人胃癌之前先是胃阴虚的症,让人觉得疑惑:癌病不是“阴实”吗?怎么阴虚也会生癌?这个部分的转法晓得一下,就没什么疑惑了。
另外就是,心下痞,我们一般心下痞是以热症为主,用泻心汤的机会多,但,有没有寒的?有。所以这也有用到吴茱萸汤的时候,你只要把吴茱萸汤证相关的条文所描述的症状想得再轻微一点,有点想吐、有点觉得胃闷闷的、头胀胀的……那个时候常常会挂到吴茱萸汤。
当然性器官的病,用到吴茱萸汤的时候是很多的。
还有很多肠胃道不通,都是湿气、寒气,才令肠胃道动不了。
乃至于有些这样体质的人,得了阳明病大承气汤证,燥屎都已经摸得到块了,他吃了大承气汤,燥屎就是不下来、不动,这种时候,大承气汤要加吴茱萸,这样它才动得了。比这个还要更严重的,才用到巴豆剂的热下法。
外治方
因为吴茱萸它是一味这么热的药,所以它还有几个延伸的用途:
比如说,吴茱萸可以拿来做药膏。
做药膏的方法,是拿一份的吴茱萸打成细粉,加上重量或容量上是吴茱萸的十倍的凡士林,把凡士林加热到滚烫滚烫、变液体了以后,把吴茱萸放下去搅,渣滤不滤都没关系,搅匀了放冷以后,就是“吴茱萸膏”,这个治什么?
治各种湿湿、烂烂、会流水的疮,陈助教听到,就说:“香港脚!”对,这有希望。因为民间有一些香港脚偏方,比如说“光脚在太阳晒得很烫的沙地上走一圈,香港脚就会好”,你就知道这个病其实可能是阴浊之气造成的。当然还有其它的病根, 我就听过香港脚的病根是那个人“很爱动怒、性子急”。
这一类湿湿、烂烂、皮肤会痒的病,吴茱萸膏就好用了。
另外,吴茱萸它这么热,我们说有一些药,做的是“引火归源”这件事。吴茱萸粉调醋糊在脚底板,那是把热引下来的常用方法。
如果是平常要吃三黄锭的那种热性的流鼻血、热性的血压高(其实血压高还不见得虚要分热性、寒性),都可以拉得下来。
还有就是,嘴巴破、喉咙痛,如果你扁桃腺烂掉了、喉咙痛,刚好你少阴、温病都不太会搞的话,那就吴茱萸涂脚底板,引火归源,这个热拉下来以后,你的喉咙也会不痛很多。
吴茱萸除了拿来贴脚底板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好贴,拿差不多一、二钱的吴茱萸粉,拿一调羹左右的黄酒、绍兴酒,调成糊糊的,贴在肚脐,神阙灸,一天换一次。
一整天的时间都有热药放在神阙上面的话,能够治疗的东西就蛮多的啰。
比如说一个寒性体质容易呕吐的人、小孩子肚脐受了风而肚子痛、受了凉的下利、一般的胃痛(因为我们今天台湾人的胃痛也是冷得多、热得少),它能够打通这些地方。
吴茱萸贴在肚脐上,是“某种病”的特效药。那就是西医说的“麻痹性的肠梗阻”,肠子梗住了不通,用吴茱萸贴在肚脐上面的话,差不多40分钟就会通了,效果上算是蛮好的。
其实,叫做“麻痹性”,可能你会问我:“西医说的麻痹性叫什么?”、“我们家躺着一个肠梗阻的病人,我怎么知道他是不是『麻痹性』?”
我是这样想:先不说吴茱萸这味药,我们如果讲吴茱萸汤的话,吴茱萸汤治疗的很多 主证,如果你去西医那边验的话,他给你的病名前面常常会加几个字,比如说“神经性的”什么什么。为什么叫“神经性”的?非常可能是因为他们验来验去“也不 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吴茱萸汤在治疗的这整个体质,是西医看不到的领域,不知道这个体质的来龙去脉的时候,他只能告诉你因为你的肠子的神经有问题,所以它 现在忽然停机了。
如果你要说经方的临床,那就还是抓主证嘛,有的肠梗阻是承气证、有的是大柴证、有的是吴萸证……从前教过的主证群,回头翻翻书就是了。如果是贴脐法,本身危险性就不很高,你不要给我贴到大承气汤证的人身上去就好了。
神经性幽门梗阻、神经性呕吐、神经性肠梗阻、甚至还有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也是肝阴实啊,郁闷到极点开始有幻觉,这也算。所以西医叫做“神经性”的消化轴疾病,吴茱萸汤就特别有效。
贴神阙,如果是男生的话,就开心啦!什么阳萎、早泄都超级有效,贴在神阙它就从肚脐钻进去,直接去通肝经,力道很强的。
至于说癫痫病的人,这也是痰饮上逆对不对?贴肚脐、贴神阙,他的痰饮也会被降下 去,癫痫就会不容易发作。当然,小孩子的流口水、拉肚子,也都相当好用,所以如果家里面你觉得小孩是体质比较偏寒的,加上他的病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开药开 起来觉得很难开的话,可以捏一小坨吴茱萸给他贴贴看,说不定过一段日子,这些怪病也就少一些。
副辨证点
这是我们对于这个药物的一些认识,我想在今天这个时代,用到它的机会也是很多的。《伤寒论》里关于吴茱萸汤的这几条条文,都是好“经典”的,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能够复习一下,熟悉这些症状的排列组合,我想这是非常非常要紧的。
【桂8-2/宋无】
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令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头顶痛我们知道是厥阴头痛,脑子里面的头痛我们也说是厥阴头痛,症状上来讲的话,觉得头昏、头胀、呕吐、呕酸水……这样来讲,开吴茱萸汤的效果就会非常好;如果没有很合的话,可能会没效。
那么,寒症来讲的话,刚刚讲到萎缩性胃炎、寒症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阴实的胃下垂,这些吴茱萸汤都会有用的。
高血压的昏,当然脉是跳得比较弦而迟,是一个比较冷、比较阴的脉。不要绷得很有力的你也用吴茱萸,那可能就有点偏掉。
晕眩的话,之前我们也有讲,现在很多晕眩的病,其实是假少阳、真厥阴。
消化轴的病的话,只要西医讲到的是“神经性”的什么什么的话,先看有没有少阳病(少阳也可以是神经性,例如肠躁症);若是少阳都排除了,用我们这次讲的方法,也都是很好用的。
如果要说腹证的话,吴茱萸汤证的人,比较标准的腹证是胃这个地方比较发冷一点;有些人是敲他的胃的时候会听到水声,手脚偏冷。
脉的话是偏沉、偏迟。你说会不会弦呢?其实很难说,因为如果这个人是湿气太重的体质的话,反而肝脉就不弦了。
说来后代的很多方剂,都是吴茱萸汤这个方变化出来的,吴茱萸汤对于现代人的胃酸上逆,是很有治疗效果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想“胃酸上逆,西医也有制酸剂可以吃啊?”
可是我会觉得,胃酸上逆,还是吴茱萸汤好用,怎么讲呢?虽然以疗效来讲,它是一个“超级制酸剂”,可是以结果来讲,它又会让这个病人“很有胃口吃饭”,它没有制酸剂会让人的胃变得不够有力量的这个问题。以这一点来讲的话,吴茱萸汤是非常好用的。
吴茱萸汤的这些推广作用,虽然我们说它是从肝开始作用的,可是它的这些呕吐、痰饮,其实就差不多整个消化轴它都管了对不对?将来我们在少阴病看到吴茱萸汤的条文,卷十一之30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我之前好像开玩笑一样讲“感冒的时候吃肾气丸就可以制造这个少阴病了”对不对?实际上它可以包括到很多别的东西,可以是生死关头唯一能救人一命的一帖方子。
比方说“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的少阴病,临床上是什么时候见到?尿毒症、肾衰竭症状合的时候,吴茱萸汤可以把那些毒一下子都清下去,它是可以治疗到那么严重的肾病的!这个方、这个条文,并不是那么地轻描淡写的,它的力道是很了不得的。
吴茱萸汤因为关系到痰饮比较多,所以它的脉有时候也会有滑脉,可是,我想张仲景在讲吴茱萸汤的时候,除了“脏结”跟卷九之97条之外,脉并没有讲得很多,我想脉没有讲得很多也是对的,因为吴茱萸汤不见得是什么脉,抓症比较容易。
这样讲了这么多,主要的功夫还是在这些主证的排列组合,临床上可能还是会有失手的机会,比如说头痛用吴茱萸,结果发现没什么效;或者是烦躁用吴茱萸,结果没有什么效,它有辨证上的难度,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对于这个很重要的方剂要好好地做一个正面的认识。
吴茱萸汤与小半夏汤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在卷九之67的 条文后面,有一个“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的这个方剂结构,它是吴、人、姜、枣,有人参、生姜、大枣,这个方剂也是经方里头一个很典型的姜、枣 的作用不关系到营、卫的一个方;我们说枣入营、姜出卫,这个效能基本上是在有甘草的状态下才会这样运作的,所以这个方里,生姜做生姜的事,大枣做大枣的 事。
生姜放到六两,我们在今天如果用吴茱萸汤治呕吐的话,通常生姜都要放得比吴茱萸 重,因为降逆止呕,还是生姜好用,如果你分不清楚这个人是吴茱萸汤证还是小半夏汤证的话,吴茱萸汤加半夏也没什么不可以,吴茱萸汤加半夏是打头痛常用的一 个结构,因为加了之后,上面的痰清得还快一点,所以是可以合用的。
你想,吴茱萸是这么燥的药,所以用人参跟大枣来顾护脾胃之阴、津液,这是有道理的。生姜用这么重,把水毒逼开,跟吴茱萸协同作用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如果吴茱萸汤吃到后来人会发燥的话,香港的谭述渠用什么来救?用真武汤。用真武汤把水转上来,因为真武汤证跟吴茱萸汤证往往都是同一个人的体质,真武汤可以把水升上来,用来处理吴茱萸汤的副作用。
我们学中医,常常一开始学的时候,会以为附子是很燥热的药,可是其实大家吃附子剂到今天也有一些经验了,附子不配干姜,其实没有多热的;但是相反地,吴茱萸很燥热,附子反而可以救到吴茱萸造成的“燥”而消掉那个“热”,所以这个也稍微知道一下。
“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里头……吴茱萸汤入了胃里头,吴茱萸往下面 推对不对?生姜是没什么方向性的,往上也推、往下也推,但吴茱萸主要是中轴往下扯,如果这个人的痰饮是比较飘浮在上段的地方的话,吴茱萸汤就打不到,不但 打不到,生姜用得那么多,反而它会激惹到这些痰饮,让这个人吐得更厉害。
这个地方,宋本只写到“得汤反剧者,属上焦。”它没有写到用小半夏汤,所以研究宋本的学者,有不少人对这一条有不信任的感觉。这是因为“难道张仲景是要我们故意去开错药、用吴茱萸汤探一探路吗?”可能会有这种怀疑,觉得难道没有直接辨认出痰饮在上焦的方法吗?
或者有人会刻意去替张仲景圆这个话,说“他其实是要让我们知道,还有别的痰饮……”之类的,但是,我个人的经验是觉得,有的时候的确用吴茱萸汤探个路,比较简单,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很高明的作法。
比较完善的做法是连同小半夏汤的辨证点一起看,看它们两个之间有哪些副证可以构成辨证点上的差异,这个是比较完善的做法。
我自己的经验是,有一次我吐,吃吴茱萸汤以后更吐,然后就吃小半夏汤好了。那个 时候我的吐,是痰饮里的“溢饮”:手脚吹了风,然后觉得手脚里头这痛那痛的,这个在张仲景的书里是大、小青龙汤在管的,散在四肢的痰饮。这些痰饮,我三四 天没理它,然后它开始往里面凝聚过来了。这个从四肢流回来的痰饮,它的确是在比较“上段”的这个地方覆盖在这里,不是胸痹,是痰饮。
它在消化轴比较上面的 地方,那个时候我因为想吐而吃吴茱萸汤,结果更吐!再吃小半夏汤,就好了──这样的一个经验,我想张仲景说的“属上焦”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我也不知道它 到底是悬浮在什么地方,但的确吴茱萸汤就是打不到。
因为我自己有这个经验,所以这一条我读起来觉得蛮亲切的,并不会觉得很不能理解、或很不能接受。
本文来自:谭杰中
推荐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