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云丨乡里酒香

儿时的记忆里,又是一年高粱红,父亲背着手站在田埂上,半眯着眼望着沉甸甸的红穗在风中摇曳,一脸醉意,似乎正在品尝香醇可口的高粱酒。

父亲好两杯酒,年轻时属于白酒一斤半,啤酒随便灌的那种。当然,我只是比喻父亲酒量大,那时农村并没有啤酒,父亲也不喜喝,哥哥偶从县城带回两罐,父亲喝后立马吐出来,说是猪食水,无论什么好酒,父亲只喜欢喝一种酒,那就是他自种自酿的家乡酒。

乡村煮的酒品种很多,薯渣酒、高粱酒、谷酒、米酒,也有少数玉米酒。在贫苦、粮食紧缺的年代,智慧的乡人把马铃薯漏完薯粉后,剩下来的渣子拿来煮酒。以前是拿来喂猪的,基本上薯的精华都已取尽,就连煮出来的酒都带有薯渣气,很难入口,但乡人也喝得有滋有味,而且只能家有客人来才搭倒喝两口。父亲怕哥哥们偷喝,总是把酒藏在很隐匿的地方。后来听说高粱能煮酒,而且产量高,就自种高粱,高粱酒虽不及纯谷酒香醇,但很猛烈,比起薯渣酒口感好得多。煮高粱酒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高粱比稻谷柔软,火候很难把握,后来大家还是觉得用稻谷煮酒方便,可按收成来定量。

阿母最不喜父亲喝酒,莫看平时父亲老实憨厚,在阿母面前大气不敢出,到喝醉了却有胆子满村追打阿母。有次我亲眼看见父亲一拳头把灶台的砖头打飞,扶他的两人也被父亲两手一挥,撂倒在灶背下,奇怪的是父亲喝醉了从来不打我。阿母见机,只要父亲喝醉,就躲去邻家“避难”,等父亲酒醒再回来“升堂”:“酒是人喝咯,糟是猪吃咯。”父亲又从老虎变回了猫。我在几岁的时候,父亲常用筷子头蘸酒递到我嘴里,说是要从小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果真被父亲“训”出来了。

这么喜酒的父亲在煮酒的时候自然是乐不可支,跟着煮酒师傅忙前忙后。记得那时村里煮酒都在老正屋,靠着天井边搭一个简陋的台灶,上面架一口大锅,一个高大的老木桶倒扣在锅上。每年腊月,煮酒师傅就来了,家家户户把粮食挑到正屋排队,有的是高粱,有的是稻谷,有的是糯谷,平时默默无闻的老正屋在一阵挑水声,劈柴声中沸腾起来。

第一次是蒸,蒸熟后,往正屋的地下一倒,爬开,我说地下脏,父亲却说“干净豆腐,邋遢酒。”待高粱凉至半温,洒上酒曲搅拌均匀,拌好后倒入大水缸发酵,缸口用黄泥巴密封,上面再盖层塑料纸,待发酵发热。一月后,煮酒师傅再来煮第二次,这次灶台上的大木桶边缘用布包裹,为了更加密封,布里装有发胀的木屑灰。上面放一口铝锅,这种锅是煮酒专用,锅底比一般锅要尖,酒是煮出来的水蒸气,锅内要不停加水降温,防止水气蒸发,酒蒸气顺着那个尖底滴到下面连接的竹简流出。此时,满村酒香弥漫,直浸肺腑,村里那些好两口的都有事无事来奏热闹,实则是想“混”两口酒尝尝。

村里有位我叫他名反公的,一辈子无子无室,孤身一人,生平好酒如命,一人在家也能喝醉。有次延着火炉边摆满酒盅,吊锅里炒几粒黄豆算是下酒菜,一口一杯,喝晕了一不小心头撞炉罐勾,复弹回来,大喜,自言自语:“你也敬我,好,来干一怀。”话落,酒盅跟炉罐勾碰得丁当响,几个回合后,就醉仰在火炉边。每当村里煮酒,大伙都提防着他。

一次轮到我家煮酒,大人们都去吃饭了,父亲叫我先看着炉火。父亲刚转身,名反公端着碗来了:“阿云,就你一个人在啊。”心里那份窃喜,溢于言表,低头闻闻酒香,我能听到他咽口水的声音,酒从竹简流出来的哗啦声似猫儿抓心,顺手拿起灶台上试酒的小酒杯,接了一杯酒说,我试试你家的酒怎样。一饮而尽,连声说:“好酒,好很。”我叫他阿公,也不好多说,谁知他接了一杯又一杯,觉得还不过瘾,趁着酒劲用嘴直接对着竹筒口畅怀大饮,此举让我始料未及,赶紧拉他:“名反公,再喝就要醉了。”他哪听我的,等煮酒师傅和父亲出来,已酩酊大醉,倒在柴堆里不省人事。父亲心痛不已:“我真是畏嗯(你)啊,把我一点酒头都喝刮(光)了。”

酒头,就是煮酒时刚出来的第一道烈酒,度数最高,一点就着,一般喜酒的人都爱喝,但有些酒量不剂之人,一杯即倒,如把酒头和尾酒掺在一起,便就柔和很多。而阿爸每回都是把酒头珍藏起来,有贵客至才拿出。阿爸一面湛酒,一面吹:“你看,好酒是一筛(倒)到酒盅,跑边花不散,而且花摞花摞得起来那是真正的好酒,要是摞起来的酒花大小一致,那才是上乘的好酒。”推杯交盏,客人定是大醉而归。

酒于乡人来说,虽然没有“举杯望明月”的格调,但也喝出了农人的豪气,直率,朴实,喝出了农人的辛劳与悲欢离合。

现在八十四高龄的老父亲虽已离乡多年,但每餐仍不离那杯家乡老酒,在父亲的杯里,盛满的是乡情,喝下的是却是一辈子的牵挂。

作 者 简 介

朱凌云,女,汉族,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文化馆馆长,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10月至今在《文化通山》连载《童年那些趣事》系列,后多次在《珠海特区报》、《香城都市报》、《九头鸟》、《咸宁周刊》、《通山文艺》、《孝感日报》、《湖北日报》等发表散文。写作之于我,犹鱼之于水,是能让我的心灵浸润其中的快慰,是岁月日渐沉积的精神珠贝。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鲁北酒事

    中国是酒的故乡.古往今来,爱酒者甚多.既有"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斗酒诗百篇"的李青莲."把酒问青天"的苏子,更有"沉醉不知归路 ...

  • 父亲的酒香人生

    我的父亲,尤好喝酒,他的一生与酒香为伴,其掌故举不胜举. 听母亲说,当我们兄妹4人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父亲一边喝酒一边用筷子头蘸酒喂我们,测试哪个孩子会是他的接班人.我与姐姐被辣得直哭,两个弟弟却尝得 ...

  • 朝花夕拾 | 酸枣小孩:桃李春风一杯酒

    朝花夕拾 我爱酒,却不善饮.爱的也是酒的引申,而非本质.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意思. 桃李春风一杯酒 文 | 酸枣小孩 近来偶有闲暇,喜欢读一读唐诗.年少时热爱宋 ...

  • 散文:父亲的小酒盅

    我的老家是鹿邑的,那里产酒,喝酒的人也多.我从小就是看着父辈喝鹿邑大曲长大的.那时喝酒比较讲究,小酒壶,小酒盅,划着拳,感觉挺美的.我的印象中,是父亲的小酒盅. 我依然记得那时父辈喝酒的场景,一两倒三 ...

  • 【融入长三角征文】王启亮||又闻酒坊酿酒香

    审核/编辑: 肖龙                                  总第383期 又闻酒坊酿酒香    文/王启亮 老酒坊是一村庄,地处阜阳市西郊.村口有一酒坊,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 ...

  • 杯映日月,酒中人生

    酒到底是谁发明的,根据不同历史文献记载,至今仍存争议.我国的"造酒第一人",是颁给仪狄还是杜康,也无定论,倒是因为曹操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令杜康成为文人 ...

  • 灵谷寺功德泉酿造的卫酒曾闻名遐迩

    2021年01月24日   07 :老南京/服务信息   稿件来源:金陵晚报     清代,南京紫金山灵谷寺附近,曾有条著名的"功德泉",其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 ...

  • 茅台集团封存10年的《2010世博庆典酒》隆重启封,辉煌亮相!

    2006年酿造,经酿三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四五斤小红高粱才能酿出一斤基酒)调两年(按比例调入十五年三十年的老酒),2011前灌装封瓶,原瓶原浆原箱入仓封藏十年,也称为老茅台酒.老酒口感绵柔 ...

  • 刘媛玲 | 酒香满屋

    酒香满屋 文/刘媛玲 不大喜欢喝酒,却喜欢酒的香味. 我从生下来就没见过爷爷奶奶和外婆,只有时常来看我们的外爷.小时候,每逢有外爷来,作为招待,母亲都要拿起那把仅有的古铜色酒壶到街上去为外爷打一壶酒, ...

  • 家乡的酒一一大山深处闻酒香,铜钹山的米酒和烧酒

    家乡的酒一一大山深处闻酒香,铜钹山的米酒和烧酒 杨光武 铜钹山侬,热情好客,逢年过节.没有酒不算过节,请客吃饭,没有酒上桌就不算请过客.所以铜钹山侬关于酒的名堂可多了.生日时叫吃"生日酒&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