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与阴谋论(下)

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老子济世救人的思想。

老子的得一思想洞察人性,看见愚者只看到呈现在眼前的一面。宇宙好比是一个西瓜,愚昧之人只看到半个西瓜,只有修道才能增长智慧,才能看到隐蔽的另外半个西瓜。

世人愚昧,只知眼前的虚假利益,只知自己的存在,却不知自己的存在与天地万物、与他人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老子宣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四大理论,“道、天、地、人”合称四大是老子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人必然能够得救的理论基础。

得救就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培养利他精神。一部《道德经》就是利他主义的宣言。得一思想是利他主义的理论基础。

老子说: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第27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8章)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67章)

“报怨以德”(第63章)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第62章)

“善者吾亦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第49章)

老子是最坚强的反战者,他在31章中说:“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战场上死了很多人,要为所有阵亡者举行葬礼,这是人类的不幸。

老子在73章中还发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告诫,让那些破坏天道者悬崖勒马,不要心存侥幸。

以上引文足以见证老子《道德经》的宗旨就是济世救人,所以韩非子和后世的阴谋论是错误的解读。

本章“张、强、兴、与”是已呈之象,“歙、弱、废、夺”是将呈之象。老子虽然没有直接应用《易经》,但《易经》中象的思维方式是最古老的,老子这里正是运用了古代的解象传统。象的背后都有运化之理,愚者知象,智者知化。

“张、强、兴、与”呈现出世人追逐的一面,实际是带钩的诱饵,只有修道者才明白这一点,凡夫却看不见,所以说微明。

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警告发聋振聩。“张、强、兴、与”会令人发狂,人世间对欲望和名利地位的追逐泯灭了生命的本性,无处不在。攘攘熙熙,为利而来,熙熙攘攘,为利而往,智者明白其中暗藏杀机。

老子看到的是一幅人间受难图。老子“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对于即将上钩的鱼儿,老子悲心更迫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歙是鸟的翅膀合起来,张是翅膀张开来,一张一歙,是鸟飞行的常态。老子观察鸟的飞行动作,看出是道在宣告必然之理。

强弱、兴废、夺与和鸟的翅膀一张一合的理是一样的。从鸟的翅膀的一张一合看到人世间的一强一弱的循环,这是老子的反向哲学的觉悟。

老子再次得出“柔弱胜刚强”的道家思想。老子厌恶人世间的强横,世人只知强横之利,不知强横之害。老子后面多次重申“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天道法则。

老子此章观察鸟的飞行动作而得出天道法则,警醒世人。君王不知天道法则,对百姓的滥用刑法。这好像是用自己的左手砍下自己的右手一样愚蠢。

“鱼不可脱于渊”这一比喻极其深刻,鱼的生命寄托在水中。按照得一思想,鱼与水是完整的生命体,不可分割,鱼离开水就是自杀自残,如同疯子砍下自己的脑袋。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与鱼不可脱于渊的比喻相连,意义更为深刻,君王用刑法对付人民就是一种自杀自残的疯狂行为。老子再次希望唤醒顽固君王的灵魂,让君王走上修道之路,理解天道法则。

儒家圣人孟子曾说:“君事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王把臣民看作一文不值,臣民把君王就看成敌人,语词尖锐。但老子用意更委婉,更深刻,更能唤醒人间君王。我们看到了一场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此章老子从鸟的一张一合的飞行动作得到启发,再用鱼与渊的生命共同体作比喻,开示天道法则,让君王的灵魂醒悟,不再用刑法钳制人民。语言委婉,用意极深,更说明与阴谋论毫无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