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特奖神仙打架!15门满分三星期攻克教授十年难题,瑞思拜

“一周阅读超过三千页英文文献”

“一周七天都在图书馆闭馆后的十分钟回到宿舍”

“虽说我最后的成绩和大家比,还比较好,

但其实我不是为了跟大家比,而得到的结果”

这类话不仅会被用在“凡尔赛教学现场”,

也会出现在“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

是的,一年一度的神仙打架又来了(微笑)

15位候选人在现场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涯”,

其中10位可以拿到每人15000元的奖学金,

只是,奖学金背后代表的意义要大得多——

如果说,考上清华是学霸操作,

在清华拿到特奖,就应该是TOP中的TOP,

一个个都是超出常人理解范围很远的大佬。

而,今年出圈的大佬长这样

陈逸贤,浙江宁波人,

爸爸妈妈是杭师大的英语老师,

他在17年就读清华大学本科数理方向,

大一确认了天体物理的研究方向,

大二就选择了天文系研究生的专题研讨课程,

作为唯一的低年级本科生,

做出“磁转动不稳定性”调研与综述报告,

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论文。

虽说,比起吃瓜群众不明觉厉的学术故事,

大家明显对这张“清华周杰伦”的脸更心动…

这哥们也不是学死书的书呆子,

成绩比咱们好,爱好也比咱们广泛,

英语

从小就看英文书籍,培养兴趣,

中学直接成了为爱发电的字幕组大神。

文艺活动

画画、唱歌、演讲、策划活动,

搞科研的同时,跟着集体参加了十几场演出,

中学期间就拿到过全国演讲比赛,高中组总分第一,

后来作为国内冠军,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

拿到全球第六,并列第三名的成绩。

合在一起

在英语演讲比赛的即兴环节,

和外国评委大谈“量子物理”的专业学科知识…

未来目标是继续从事天体物理研究,

“为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有脑力加持,感觉更加帅气了呢……

不过吧——

点开其他几位特奖获得者的介绍,

你会发现,陈逸贤主要还是赢在了颜值上,

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来凑数的只有我等吃瓜群众罢了。

橘倒也不是吹毛求疵的柠檬精,

只是,这个奖学金设立于九十年代,

已经见证了太多太多“神人”的诞生,

把陈同学衬托得有一些些“弱”了。

#别骂了,最弱的是我

14年特奖得主,韩衍隽

互联网冲浪的老人家应该有一点印象,

他曾经在网上爆红,就靠着这张成绩单:

15门功课满分100分,4门99分,

最偏科的一门,低至98分呢!

后来,在周围朋友的爆料之中,

超乎想象的“学神”的形象越来越丰满——

一篇论文,可以拆成三篇,发三次顶会顶刊,

周围朋友感叹,只要他学过就会有深刻印象,

这个大脑完全就是自动植入知识的计算机,

清华教授还会在统考之后,再单独为他出题,

一次次让老师“挫败”,最后甘愿给满分,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给出了自认的最高评价——

“衍隽已经超出了至今为止,我对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生的预期”

确实,浙大的博士毕业要求也不过是两篇SCI,

韩神在读本科时就已经做到了…

而这一切还是在他修双学位的基础上,

除了电子工程系,他还辅修了经济学的学位,

并顺利拿到了开头那张接近满分的成绩单。

有这样的衬托,之前的经历也显得有些普通了

出生于94年7月,安徽省安庆潜山人,

高中时拿到了国家数学一等奖和国家物理二等奖,

直接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

然而,他还是参加了高考,

直接考出了705分,是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

那会儿家庭状况就已经被曝光了一次——

妈妈在县里的疾控中心上班,

爸爸从事公路测量的工作,

那会儿老师就夸他:

最大的特点是做事有规划性,

说几点干什么就一定做到,自我管理满分。

自然,也就不可能是“高分低能”的反面案例:

在期末考试前开学习班,帮同学辅导功课,

从不熬夜,会玩麻将,还参加过学校腰鼓队,

请自行脑补他在学校元旦晚会上表演的邪魅狂狷…

距离得奖已经过去六年,后来又怎样了呢?

就像当年走红时回应的那样

不希望受到大家特别的关注,

对于大家对他的追捧,也想低调处理。

生活里很低调,学术上想低调也低调不下来——

拿到了清华大学的直博保送资格,选择放弃,

15年开始,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

研究领域主要在统计、优化、机器学习。

要知道,他今年满打满算也就26岁,

发表起论文来,一点都不“愣头青”,

论质量是行业顶级,引用数动辄上百,

论数量也拉不到头,流水一般发了三十多篇,

完全可以收拾收拾当教授的水平……

如果说韩衍隽像金庸小说里的云淡风轻的扫地僧,

那下面这位就像热血漫画里的逆袭大男主。

16年特奖得主,陈立杰

从小自学编程,

一直没搞出什么名堂,

初三时参加比赛居然名落孙山,

父母也在一边劝他放弃,耽误正经学习,

但他就不!

课也不上了,一直待在机房里学习,背水一战。

嘿,真就让他“战”出来了一点东西

高中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可不仅仅是拿金牌那么简单,

他靠满分的成绩拿下全球第一名。

在卧虎藏龙的清华拿下特等奖学金,

但那一年他也确实应该拿,

因为他在MIT访学时解决了一个学界难题。

这个问题,

他的老师研究了十余年,

三位博士生一年都没想明白,

陈同学花了三星期——

在公园散步时看到飞过的白鸽,

嘿,明白了!

确实,是一个外行人看不懂的难题。

但没关系,咱们都能看懂他的“萌点”——

一个95后青年计算机科学家,

目标是为人类的智慧添砖加瓦,

拿下两个A级会议的最佳学生论文奖,

顺理成章地留在MIT攻读“理论计算机”方向。

然而,人家其实还是个死宅~

沉迷小众节奏游戏OSU!(类似节奏大师),

到了两三天都不睡觉的地步,

连在MIT的4个月也在打游戏,

最后为了控制自己,想出了个好办法:

把游戏放到移动硬盘里,交给朋友保管。

说话萌而不娘,中二气质爆棚,

所有平台的网名都叫@废柴少女幽香酱,

因此,在竞赛圈,人赐外号“丽姐”。

又搞学术又沉迷游戏,

按照一般的刻板印象,

应该是瘦瘦弱弱,发际线十分危险吧?

没想到,陈老师每周去健身房三次

更没想到,他还独自拥有一头乌黑秀发。

然后,他似乎还是母胎solo……

“我的朋友和妹子处得很幸福,我跟我的电脑过得会更好”

“我在跟科研谈恋爱”

并沉迷于“理论计算机”令人惊艳的美。

实在好奇,最后抱得“幽香酱”回家的会是何方神圣~

两位都是学术大佬,

说到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去年也有,魏一凡

他的人生似乎就没有“第二名”这个概念,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是年级第一,

中考,中考满分740分,他考了723分,

是南京第一名,刷新了当地中考最高分记录,

上了大学,每一年的绩点都名列第一。

这篇《以沉静心灵追寻人生理想》你们或许也刷到过,

这是他16年考进清华,作为新生代表的发言稿。

往回看,他在类似发言的经验更丰富。

橘倒是又发现了“学神”的共通之处——

自我管理严格,学习效率高,一般不会熬夜,

完美主义,完成什么任务都严谨务实,

就连最开始不及格的体育,也能“补习”成满分……

看看那涉及到学业成绩、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的一连串title,

B站上还有魏一凡分享学习经验的视频,

说话斯斯文文的,气质看着很温润,

从小到大都被当做神话,才是正常吧?

当然,清华的同辈大佬也不止这么几个……

随便举几个例子,

像是17年的胡耀文

凑齐了物理系最想集齐的四颗龙珠,

分析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

“四大力学”达成了全部满分的大满贯。

比如研究生张维民

主修生命科学,完全是“清华朱亚文”。

还比如90后的万蕊雪

在清华读博期间,

攻克了生物科学领域的世界难题,

一篇发在顶级周刊《CELL》的论文就能当教授,

她一连发了7篇《SCIENCE》和2篇《CELL》,

入选2016年全国仅5人的“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当选2018年全球仅4人的青年科学家奖。

看到这些学霸,橘反而更想躺平了…

是的,不存在同辈人比较带来的“同辈压力”,

早就超越了“羡慕嫉妒恨”的范畴,

同样的话,别人说起来可能是凡尔赛,

这群人可是要靠着天赋、灵感和努力,

改变世界的存在啊!

当然,偶尔候选人里也会发生狗血事件

比如当年上《最强大脑》秀恩爱的马同学和宋同学,

邀请对门北大的学生“玩游戏”,

未果,还被对方挂在朋友圈怒撕,

两人的成绩都被神之网友扒出来有水分,

女生直接在特奖的初选阶段被筛掉了,

事情发酵开来后,男生也退出了答辩。

就连瓜都是TOP2的级别,

距离太远的存在,咱们就开开眼界,

就像每个高中都会有的一个传奇,

偶尔做梦,大神这么多,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个我,

然后,继续过好简单的一生~

最后一句

本人不如大神聪明,爹妈也不如大神的爹妈负责,凑合过吧,还能咋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