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巽集团不甘偏安一隅?这家藉藉无名的安徽房企拿什么上市?

三巽集团不仅业绩飘忽不定,融资成本也是高企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裴岗

房地产存量时代,有人想要“活下去”,有人高喊“五年千亿”豪言。近日,三巽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在港上市,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房企一时间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公开资料显示,三巽集团于2004年成立,最初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各类投资,一直到2014年“房地产开发”才进入三巽集团的业务范围中。“巽”这一略显生僻的汉字,寓意风与速度。三巽集团也算“字如其人”,该公司涉足房地产业不足5年,去年销售规模刚过百亿之后,其董事长钱堃曾放出豪言称,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五年内实现千亿目标。

然而,《每日财报》注意到,“风一般发展”的三巽集团其背后隐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

盈亏过山车

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三巽集团的高度发展高度依赖安徽省,即便其2018年将集团总部迁于上海,宣布布局全国化,但从现有的业务分布来看,三巽仍然是一家区域房企。

截至今年8月底,三巽集团共有35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覆盖三个省的九个城市,其中29个物业项目位于安徽省,占总土储的90%以上,尤以安徽西北角的亳州最为集中。

如此严重的“安徽依赖症”,未来如何兑现“五年千亿”目标?

让市场更为担忧的是,三巽集团的盈利并不稳定。

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期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5.41亿元、2.63亿元、7.24亿元及5.62亿元,毛利分别为1.01亿元、6880万元、2.07亿元及2.05亿元,期内溢利分别为5599万元、亏损387.5万元、4499万元及6204万元。

以2018年为例,三巽集团上半年尚亏损1077.4万元,可全年却实现了4499.2万元的盈利,今年上半年再次赚的6204.1万元的利润。业绩波动幅度令人咋舌。

伴随着过山车般飘忽不定的业绩,还有高企的融资成本。公司过于依赖信托、资管计划等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扩大规模,导致财务成本居高不下,严重侵蚀公司业绩。

这几年三巽集团融资成本不断攀升,由2016年的66.4万元猛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593.8万元。流动负债方面,由9.09亿元飙升至108.27亿元。

高负债、高速扩张的传统运营方式对公司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偿付压力增大。截至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2月31日以及2019年6月30日,其流动比率分别为1.5、1.1、1.0、1.1,远低于2018年行业均值2.11;净负债权益比分别为约41.2%、58.5%、净现金状态及净现金状态。

2

诉讼不断

三巽集团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实控人为钱堃、安娟夫妇,二人分别持有79.8%、7.6%股权,钱堃的父亲钱冰持有7.6%股权,“钱氏家族”持股比例达到95%。高管方面,钱堃为三巽集团董事会主席,妻子安娟为总裁。

近年来,三巽集团违规事件和诉讼等状况层出不穷,负面新闻不断。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罚款开支110.2万元、141.6万元、196.6万元和34.2万元。

此外,公司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逾期欠缴雇员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形,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分别计提拨备360万元、770万元、1460万元和1830万元。

2018年,公司为就滁州嘉瑞和滁州三巽的若干物业的顶楼漏水支付的一次性赔偿,产生赔偿320万元。公司多次因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前开始预售、违规宣传等问题,被亳州、利辛、凤阳等地主管部门处罚。

情节较为恶劣的是,公司有三家附属公司在未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前就开展房地产开发运营,被当地主管部门处以罚款。

对此,有市场人士指出,这些诉讼涵盖工程质量、违规销售、违规宣传等多方面,也侧面暴露出企业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质量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企业的高速发展也会伴随着市场的稳定与理性变为缓慢增长。三巽集团奔向千亿房企阵营的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加之自身问题也层出不穷,此次奔赴港股前景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