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之差,天壤之别:愿得一心人和愿得一人心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许多人用来表白,却不知背错了
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简单的话语,需要巨大的勇气……。
动听的旋律,感人的歌词,使得李行亮的这首《愿得一人心》,一度成为众人耳机中循环的单曲;街头巷陌的音箱,也从白天残月隐去至夜晚星辰璀璨,歌唱不休;婚礼的舞台,更有新人凝眸对唱,表露着自己的爱意与真情。关于爱情的艺术品,总是那么容易打动人,或许是因为我们心中都曾有一段当时惘然的美好吧。

这首歌的词,之所以有着如此动人的魅力,是因为那句最精彩“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来自一首流传颇广的五言诗《白头吟》。诗的背后,是现在看起来老套,在当时看来轰轰烈烈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
男主人公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他用一曲《凤求凰》俘获了富家女卓文君的芳心,但因女方父亲卓王孙坚决反对,卓文君离家出走,与司马相如当垆卖酒。卓王孙不忍与女儿闹僵,便勉强同意这既定的事实,本来皆大欢喜,然而一段时间后司马相如据说又有新欢,准备纳妾,卓文君听到后,便写下此诗: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或许在那个时代,没有多少女子,能够像卓文君那般,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敢爱者,也多敢恨。很多学者,言前两句有用白雪、皎月形容卓文君容貌的意思在其中,我认为这实在是牵强附会,其实这是卓文君的爱情观,在她眼中,爱情就像高山上的积雪,那般洁白无瑕,又像云间的明月,那般纯粹神圣,爱情是不容得第三人存在的。

所以听到司马相如欲纳妾之后,她特意赶去分手,断绝关系,虽然古人纳妾是常有之事,但在卓文君这里行不通,她不能容忍司马相如有“两意”。有了前两句的铺垫,我们便能理解,卓文君这两句之所以如此决绝,是因为司马相如违背了她的爱情观。
随之诗又着笔决绝的情形,卓文君置酒与司马相如对饮,她在心中打定主意,这是最后一次约会,明日在御沟边分别。七、八两句承接上文的分别,躞蹀是徘徊之状,可见卓文君心中还爱着对方,然而她并不打算违背自己爱情的原则,所以二人还是各自回头,如御沟中的流水一般,一去不返。

女孩子嫁人的时候,总是哭哭啼啼,其实大可不必,只要能够嫁给一位专一的男子,两个人白头偕老、生死相依,又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言下之意,最初的时候轰轰烈烈,但是却不能从一而终的爱情,才是令人悲伤的。
“竹竿”、“鱼尾”二句,则是引用《诗经》的典故,比喻男女两情欢融,最后两句则是说爱情之间应该两情相悦,而不是因为金钱而结合。总而言之,后面四句,是讽刺司马相如的意思。

通过卓文君此诗我们可以看到,原句是“愿得一心人”,而非“愿得一人心”,许多人用这句诗来表白,却不知自己背错了。这并非是锱铢必较,像后半句的“白首”与“白头”区别并不大,但“一心人”和“一人心”差别还是很大的。
“一人心”只是一颗心,但人是否属于自己,心上是否还有她人都不得而知。而“一心人”,则是要一心一意的对自己,并且人也属于自己,这种忠贞不二、两情相悦的关系,这才是完美的爱情观,才是爱情神圣伟大的地方。

另外此诗塑造的是一位弃妇形象,虽然这位弃妇敢爱敢恨,但结局终究是遗憾的,而《白头吟》这一乐府曲调,也多是写妇女被遗弃的题材。虽然很多句子可以断章取义,但用这首诗中的诗句表白或者祝愿新人时,还是应考虑对方是否有此方面的顾忌,莫要弄巧成拙。不过大部分情况,用“愿得一心人”表白,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本身也是卓文君对爱情美好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