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起义走出28位开国将帅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先后领导的武装暴动有两百多次,其中影响甚大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黄麻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只提及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的重要意义和伟大地位被淡化,沦落为一般性的起义。实际上,湘南起义的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走出的开国元勋之多,不亚于三大起义,某些方面还超越了三大起义。

湘南起义波及湘、粤两省二十多个县,参加民众120万人,有8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开展了插标分田运动,发行了我国历史上首张劳动人民的纸币。湘南起义把武装斗争的战略目标由城市转向农村,与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把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的出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湘南起义中,朱德多次运用游击战术打击敌人,探索创立了游击战术思想与基本原则,为后来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后中国革命战争各个时期的作战原则,均在十六字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湘南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八千余人上了井冈山,为朱毛会师和井冈山根据地的鼎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谭震林曾经指出:“如果不是朱德把南昌起义余部保持下来,不是带上了井冈山,而井冈山只有秋收起义那一点力量,是很难生存下来的。”开国上将、中顾委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萧克如此评价湘南起义:“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萧克将军在湘南起义中,担任宜章独立营副营长,这是第一支与毛泽东会合的湘南起义军。井冈山老战士、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说:“纪念井冈山,纪念什么?从哪个时候起?从哪一年起?我的意思是,从1928年起,这个时间比较完整。井冈山离不开湘南,没有湘南部队,井冈山支持不住,没有28团、29团在永新等地打了几仗,井冈山就支持不了,......历史不完整不行,有些情况要考虑历史的完整。”朱毛会师的联络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指出:“没有湘南暴动就没有朱毛会师,就没有第一支工农红军,就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总司令1962年参观井冈山博物馆时,针对“左”的环境中神话领袖的展览内容,提醒式地点明:“写井冈山历史,湘南暴动这方面也要写,这样就比较全面”。开国上将萧克如此评价湘南起义:“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

展开剩余92%

我一直认为,我党领导的武装暴动,不能只提三大起义,应该提四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这才是公正的、客观的,符合历史真实的。南昌起义走出26位开国将帅,包括6位元帅、3位大将、5位上将、6位中将、6位少将,数量不是最多,分量绝对最重。秋收起义走出20位开国将帅,包括1位元帅、1位大将、6位上将、6位中将、6位少将。广州起义走出9位开国将帅,包括3位元帅(其中聂荣臻元帅参加了南昌起义)、1位上将、3位中将、2位少将。那么,波澜壮阔的湘南起义,走出了多少开国将帅呢?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是24位,也有一些党史专家提出了25位的说法。我最初提出有21位,学术文章《湘南起义中走出的开国将帅 21人中有3位元帅》,发表于2014年1月22日的搜狐网历史频道,被几十家网站转载。此后,我有了新的研究发现,应为26位,并在2018年出版的传记文学著作《耒水悠悠,从湘南起义走过》,第一辑“开国将帅”列出26位的小传。最近,随着对这段历史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还有开国中将谭家述参加了安仁暴动,开国少将杨绍良全家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他随同

父亲杨子达跟着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后来成长为开国少将。那么,湘南起义走出的开国将帅就有28位。

研究湘南起义,绕不开南昌起义。追溯历史,湘南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和主力部队,基本源自南昌起义军。参加南昌起义的26位开国将帅中,有12人参加了湘南起义:朱德、陈毅、林彪、粟裕、萧克、杨至成、赵尔陆、赵镕、唐天际、谭家述、聂鹤亭、王云霖。另外,聂鹤亭还参加了广州起义。

湘南起义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历练了一大批革命人才,群英聚会,猛将云集,参加湘南起义的开国将帅共有28名,分别是元帅3名:朱德、陈毅、林彪,大将2名:粟裕、黄克诚,上将7名:萧克、邓华、朱良才、杨至成、杨得志、赵尔陆、李涛,中将9名:谭冠三、谭家述、王紫峰、萧新槐、欧阳毅、赵镕、唐天际、曹里怀、聂鹤亭,少将7名:王云霖、张树才、刘显宜、郑效峰、资凤、熊梦飞、杨绍良。其中,朱德、陈毅、林彪、粟裕、黄克诚5人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列。湘南起义将帅阵势之强大,仅次于南昌起义、黄麻起义,黄麻起义走出125位开国将军,可惜无一位元帅。参加湘南起义这些将帅,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22岁,其中20岁以下的7人,年龄最小的是郑效峰(12岁)、杨绍良(9岁),30岁以上的只有朱德(42岁)和资凤(33岁)。他们当中,最早去世的是资凤,于1955年授衔的当年冬病逝,享年60岁,也是全国去世最早的授衔将军。最后一位去世的是萧克上将。

1、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他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遭到严重挫折和失利的情况下,他果断收集散兵,带领余部八百余人在闽赣粤湘的崇山峻岭之间,转战千里,进入湘南,与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党组织共同发动和领导了湘南起义。在蒋介石调集重兵南北夹击的危险下,他毅然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八千湘南农军转移井冈山,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创建了红四军。朱德为保存革命火种,探索革命道路,积累斗争经验,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他是中央军委首任主席、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与毛泽东并称朱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首届中央纪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和王尔琢协助朱德保存了南昌起义的火种,湘南起义时,这支部队增编到1200多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蔡协民任政治部主任。旗帜改为锤头镰刀旗,战斗标识设为红布领巾和袖章,印章改为圆形方字,老百姓称之为“红军”。湘南起义中,陈毅协助朱德率领主力部队打先锋,取得了岩泉——坪石之战大捷,打散许克祥部6个团,俘敌约千人,缴获枪枝千余支、迫击炮30多门,起义军声威大震。攻克郴县后,朱德率主力挺进耒阳,陈毅留守郴州,侧击永兴。在郴州反白事件中,他处置果断,迅速稳定了局势。上井冈山后,他担任红四军士兵委员会主任(后改称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代军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以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3、林彪(1907 -1971),湖北黄冈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南昌起义后一直随朱德的部队行动,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随同朱德在耒阳战斗46天。他一直担任主力部队第1营2连连长,在攻打耒阳城及敖山庙、新市街之战中,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初步显示出不同一般的军事才能。战斗结束后,林彪被提升为营长。井冈山会师不久,王尔琢不幸牺牲,毛泽东、朱德决定由林彪接替王尔琢担任红军主力团28团团长。同一年之内,不满21岁的林彪连升三级,进入红4军重要军事领导人行列。可以说,湘南起义是林彪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林彪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

4、粟裕(1907 -1984),湖南会同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南昌起义后,粟裕随大部队南下,中途被朱德、陈毅收集,在赣南整编中任连党代表。湘南起义时,先后任工农革命军1师1团5连党代表、连长。随同朱德在耒阳战斗。上井冈山之初,他的工作职位始终在连党代表与连长之间调整。粟裕属于大器晚成的名将,湘南起义和井冈山时期不显山露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第六师师长、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指挥了一系列著名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5、黄克诚(1902-1986),湖南永兴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1月宜章年关暴动后,黄克诚与尹子韶等人发动板梁年关暴动,建立永兴赤色警卫团,任党代表兼参谋长,组织农军支援攻打资兴、安仁、桂阳、常宁等县的武装斗争。4月率领永兴农军上井冈山,黄克诚任红四军35团团长。约一个月后,因给养困难等原因,35团改编为湘南第二路游击队,黄克诚任司令,返回湘南,就地开展游击斗争。由于分兵回乡,整体战斗力被削弱,加上国民党反动派调派重兵“清剿”,下山队伍最终被陆续打散。黄克诚只得重新寻找党组织,最后辗转上海重新回到井冈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三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第八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山西省副省长,中央军委顾问等职。

6、萧克(1907-2008),湖南嘉禾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6年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过两次北伐,南昌起义中率连参加攻打匡庐中学的战斗,取得胜利。潮汕失利后回家乡组织中共嘉禾南区支部,领导当地革命斗争。湘南起义时,萧克到宜章黄沙区参与领导碕石暴动,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2团3营副营长兼连长。这个营也称碕石独立营,营长彭晒,实际兵力只编为一个连二个排六个班。萧克与新任营长龚楷一道,率部在黄沙区和莽山一带游击。后来,国民党军从南北夹击湘南,加之朱德已率部东移,独立营与上级失去联系。袭击梅田之敌后,就地与梅田的农民武装合并改组成宜章独立营,共600多人,80多支枪,300多杆梭镖,俗称梭镖营,在骑田岭山区继续活动。萧克有一首诗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农奴聚义起宜章,晃晃梭镖刺大天。莫谓湘南侧岭海,骑田岭上瞩中原!”他们下山后,往东穿行转移到达资兴龙溪洞,成为第一支与毛泽东会师的队伍。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军区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中华文化通志》、《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浴血罗霄》等作品。其中,《浴血罗霄》获1988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7、邓华(1910-1980),湖南郴县人,在长沙求学时参加学运,“马日事变”后回老家坚持地下斗争,湘南起义时,最初分配到工农革命军第7师2团工作,后来调任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上井冈山后,任红4军11师33团宣传队中队长,调任该团6连党代表。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历任团、师政委、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员、旅政委、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8、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早年在家乡参加农会工作,任外沙乡和西一区农协委员,曾被捕入狱。湘南起义中,在工农革命军第1师任秘书,还作为汝城县代表参加了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受命组织资兴县农民暴动。上井冈山后,初期任红4军军部秘书、连党代表,参加了反“进剿”、反“会剿”和黄洋界保卫战,担任过江西永新县烟岗区委书记。毛泽东称他为“军之良才”,他是小学课文《朱德的扁担》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军区政委。

9、杨至成(1903-1967),贵州三穗人,黄埔五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南下参加过会昌战斗和潮州城北战斗,后与散兵一道被朱德收编。湘南起义时,杨至成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副官长,在反击湖南军阀许克祥的围剿战斗中,右腿负伤。受朱德之托,杨至成在耒阳主持操办了朱德与伍若兰的婚事。他自己因此认识了伍若兰的好友伍道清,上井冈山后与之结婚。1938年冬因病到苏联就医,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平津战役提供了物资保障。他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重要领导人,被称为红军大管家、解放军后勤之父。曾任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军事学院副院长。

10、杨得志(1911-1994),湖南醴陵人。出身贫寒,从小就到安源煤矿、粤汉铁路做工。湘南起义暴发前,他跟着哥哥杨海堂和姐夫来到郴县城北栖凤乡板子楼修公路。湘南起义暴发后,工程停工,杨得志听说朱德部队已进了郴州城,与工友们商量决定一起参军。杨得志因为年龄小被留在师部当通讯员,他哥哥杨海堂分配到特务连,其他工友也都入伍当了兵。刚刚17岁的杨得志戴上红袖章、背起梭标,参加了两攻桂阳和两打资兴的战斗。井冈山会师后,他在红4军33团当传令兵,不久转到28团2营5连当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11、赵尔陆(1906-1967),山西崞县(今原平)人。早年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次年入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到崇义,升任特务连党代表。湘南起义中,他率特务连参加了智取宜章城的战斗。后随同朱德来到耒阳,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司令部担任朱德的副官。上井冈山后,赵尔陆初任红四军二十八团特务连党代表,后历任团长、军需处处长、第1军团供给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共中央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

12、李涛(1905—1970),湖南汝城人。1927年2月,李涛回汝城开展工人运动,当选为县总工会委员长兼工人纠察队队长,将汝城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享有“新湖南”之称。8月27日,李涛率农军举行起义,首克桂东县城,继而攻克汝城县城。为保存实力,部队退出韵瑶岭附近。此时,他闻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队伍到达汝城,与十六军范石生部建立反蒋统一战线,并接受了十六军一四团的番号,以作掩护。与此同时,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派韦昌义为代表来到瑶岭商谈,将何举成、李涛的队伍改编为十六军特务营。1927年冬初,部队进入湘南,策划湘南起义,李涛在汝城聆听了朱德的讲话。朱德派滕代顺等到特务营任副连长、排长,于是李涛便和朱德在一起了。朱德在十六军秘密成立了中共军委,陈毅任书记。特务营也成立了党支部,李涛任书记。李涛详细向朱德介绍了汝城斗争情况,支持朱德举行湘南暴动的想法。李涛利用特务营防守军械仓库的方便,暗中向朱德部队运送枪支弹药,为湘南起义筹备军火。他还参加了在汝城召开的湘南粤北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秘密商议湘南起义。部队驻扎在广东韶关明德女子中学时,蒋介石密令范石生消灭朱德的队伍。朱德带领部队先期离开范部。广东北江特委多次指示特务营快速脱走,但何举成抱有幻想起义,最后特务营遭受敌人重创。失败后,李涛赴广州,先后在中共广东省委、香港区委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李涛历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兼第1局局长、中央军委技术部部长、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等职。

13、赵镕(1899-1992),云南宾川人。早年在滇军中当过参谋,1926年入朱德创办的南昌军官教育团学习,一直跟随朱德身边。南昌起义时任教育团书记长,湘南起义中,任朱德的副官长,在耒阳战斗四十多天。上井冈山后,历任红十二军经理部科长、红九军团供给部部长、第四方面军供给学校校长、红三十二军供给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在长期从事领导部队后勤保障和经济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时供应及后勤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4、王紫峰(1905—1994),湖南耒阳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任乡农协委员。湘南起义时,任耒阳八区赤卫队队长。敖山庙战斗中,王紫峰与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徐鹤、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子云一起,按朱德的部署,组织周围乡村的农军3000人,配合林彪的2连,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歼敌百余人,缴枪百余支。他烧掉自家茅屋跟随朱德上井冈山,任红四军33团班长,后调军部手枪班任班长,一直干到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六十六军政委、山西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政委。

15、萧新槐(1907年-1980年),湖南宜章人。幼时家贫失学,大革命时期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湘南起义中,任宜章县北乡苏维埃政府农民赤卫队长,不久率队参加工农革命军独立第3师。在折岭阻击战中,担任三师机炮连排长,带领战士们坚守阵地,多次击溃敌军进攻。上井冈山后,相继任排长、教导队长、营长,长征后历任团长、师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

16、欧阳毅(1910—2005),湖南宜章人。早年从事地下活动,在湘南起义中,任乡、区苏维埃政府秘书,积极参加组织农民赤卫队,打击土豪劣绅,开展土地革命。当时,国民党军从南北夹击湘南,欧阳毅随龚楷、萧克率领的宜章独立营行动,随部在资兴龙溪洞与毛泽东部先行会合。上井冈山后,先在红29团教导队接受短训,分到团部担任宣传员。不久,调任团少共青年团委秘书、团党委秘书。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他是一位儒将,著名的将军书法家。

17、唐天际(1904-1989),湖南安仁人,黄埔四期生,参加过两次北伐。南昌起义时任南昌卫戍司令部副官长。湘南起义中,任安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曾率三千多农军攻打攸县,三枪夺取县城。上井冈山后,历任红四军10师党委秘书,28团连、营党代表。“八月失败”后留在湘南,任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共湘南特委副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第十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他是一位儒将,著名的将军书法家。

18、谭冠三(1901-1985),湖南耒阳人。早年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曾任耒阳县第二区党团书记兼区赤卫队党代表,后投身于湘南起义。参加了二打耒阳、敖山庙伏击战。上井冈山后,历任红4军军需处文书、团政委。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秘书科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十八军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二书记、监委书记、西藏政协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成都军区顾问。

19、谭家述(1909-1987),湖南茶陵人,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中,他任茶陵县农民自卫部部长,县游击队副队长、大队长,积极在茶陵、安仁两县边境策应起义军的行动。3月16日,安仁、永兴、耒阳三县1800多名农军攻打安仁县的安平司,与县城开往安平司的国民党军遭遇,农军伤亡甚重,第一次攻打安平司不胜而退。次日,谭家述率领游击队和农会积极分子,从安仁豪山的谭湾奔袭关王庙,捣毁高坊盐卡,缴获长枪4支,发动豪山、关王等地的群众暴动。朱德率领起义军上井冈山后,他带领游击队投身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此后,他历任湘东独立第一师三团团长、师参谋长、红八军二十二师师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教员。1938年4月赴苏联就医,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军事班学习。1946年经蒙古回国,后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高炮指挥部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

20、曹里怀(1909-1998),湖南资兴人。湘南起义时,刚初中毕业的他,积极投入革命宣传工作,自愿到区苏维埃政府当宣传员。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时,毛泽东率两个团进入郴州接应,其中第2团由何长工、王佐带领在资兴彭公庙、滁口一带阻击敌人。曹里怀和他的伙伴跑到这里,加入了何长工的部队,成为一名红军。上井冈山后,历任班长、连党代表、军部参谋等。1937年9月,曹里怀被任命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曹里怀历任东北纵队司令员、吉林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师长、东北人民解放军六纵和一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十七军军长、湘西军区司令员,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湘西剿匪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副政委。晚年的毛泽东对曹里怀念念不忘,曾经念了一首辛弃疾的词,内中一句叫做“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毛泽东进一步解释道:“曹是曹里怀,刘是刘震。”

21、聂鹤亭(1905—1971),安徽阜南人。1926年从军,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排长,参加了北伐河南打奉军,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随同朱德在耒阳战斗四十多天。上井冈山后,历任红4军参谋、红4军第11师35团副团长、33团团长、师参谋长等。

22、王云霖(1910-1993),湖南衡阳人,参加过南昌起义。三河坝失守后,王云霖等10多人随朱德突出重围,一直跟随朱德参加湘南起义,在耒阳战斗四十多天。上井冈山后,在红四军28团任班长,后调入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工作,历任外科主任、第三后方医院院长、红一方面军兵站医院院长,是我军最早的医务工作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空军后勤部第二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

23、刘显宜(1903-1976),湖南耒阳人。参加湘南起义,担任敖山乡农协委员长。在敖山庙伏击战中,徐鹤任总指挥,刘显宜、王紫峰、吴子云积极配合林彪,取得消灭敌军一个团的战果。上井冈山后,历任红四军迫击炮连司务长、红4军2纵6支队特务大队司务长、红1军团供给部管理科代科长。黄洋界保卫战,当时我军有一门在湘南起义中缴获的迫击炮,只有三发炮弹。朱云卿命令开炮时,掌管放炮的是谭希林和刘显宜连发两炮,均因炮弹受潮未响,最后一发打中敌指挥部。这一“炮”打得敌军以为毛泽东、朱德主力红军回到井冈山,赶紧撤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军委总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

24、郑效峰(1916-1993),湖南耒阳人。在湘南起义中,随父参军,他只有12岁,是一名儿童团员。朱德在耒阳城区的培兰斋设立招兵处。郑效峰听说叔父和三个姐夫都参加了新兵营,跑去找父亲郑厚珍。叫嚷也要当兵。郑厚珍笑着对儿子说:“不行呢,你太小了,还冇得枪高呢,怎么行军打仗?”郑效峰的母亲也不愿意让儿子当兵,心生一计,摸着他的脑袋说:“家里给你做了红烧肉,你先回家,吃了红烧肉再走吧!”他听了母亲的话,知道母亲是在哄自己留下来。因为他平时参加亲戚的宴请,最爱吃红烧肉。这一次,可就是说破了天,他也不肯回家,欢欢喜喜地去了新兵营。林彪见郑效峰蛮机灵,走路飞快,就让他学吹军号,把他培养成司号员。上井冈山后,他先后任红四军28团司号员、10师政治部青年科干事、军委后方政治部保卫科科长。他做青年工作时,表现相当活跃,海军舞跳得最好,工作凝聚力因此增加不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工程兵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军区政委、山西省军区政委。

25、资凤(1895-1955),湖南耒阳人。大革命高潮中,他积极投身农民运动,担任了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8年2月中旬,朱德部队进入耒阳,他积极发动农军参战。攻克耒阳县城后,他加入了刚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担任新兵营军需员。上井冈山后,曾任红四军二十八团特务长,不久调任辎重队出纳、会计股长,陈亦悦接任特务长职务。他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委。长期从事军队后勤工作,为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是授衔后第一个去世的将军。

26、熊梦飞(1912-1995),湖南耒阳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任,军委干部团管理员,军委二局管理员,军委三局电台报务员,中央局电台报务员。他是我军第一代通信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通信兵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7、张树才(1914-1969),湖北黄冈人。1927年4月参加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军。随同朱德投身湘南起义,在二打耒阳的战斗中,跟随林彪学习打仗本领。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湖北省军区政委,武汉军区后勤部政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8、杨绍良(1919-1983),湖南宜章人。其父杨子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宜章县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成员,曾任中共宜章县委委员和县农民协会委员长,策应朱德、陈毅发动湘南起义。他全家人都参加了这场起义,幼小的他深受革命熏陶。后跟随父亲上井冈山,编入儿童团,任队长。杨子达编在红五军任井冈山留守处主任。1935年夏,杨绍良参加了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游击大队长、新四军营长、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任副团长、团长。1949年春率部参加渡江作战,担负先锋突击任务,创造“半帆待渡”方法,飞渡长江天险,活捉守敌,击溃援敌,确保了主力渡江。新中国成立后,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曾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五十五军副军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此外,还有几位参加过湘南起义的战将,他们幸运见证了亲手缔造的新中国成立,以资历、功绩有望进入开国将帅行列。但是,他们有的因为离开了军队,有的因为脱离了革命队伍,有的因为政治路线的斗争,未能参加我军授衔。这6位是:

1、陈光(1905-1954),湖南宜章人。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部在宜章县城举行年关暴动,他把埋藏的12支步枪献出来,与陈东日等举行栗源暴动,任赤卫队队长。他率赤卫队参加了攻打许克祥部、保卫栗源区苏维埃政府的战斗。3月下旬,陈光率队伍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三师,他任特务连连长。上井冈山后,任红四军29团一营三连连长,后到红四军教导队当学员兼班长。8月,29团冒进湘南,教导队随同前往,陈光劝29团官兵不要离开部队,并说:“我陈光是土豪劣绅的死对头,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1933年,先后任少共国际师师长、红二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旅长、代理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受到迫害含冤去世。按规格,本可授予上将军衔。

2、耿飚(1909-2000),湖南醴陵人,军事家,外交家。1926年,湖南革命形势进入高潮。耿飚同其他同志一道,从敌人的兵工厂秘密运出一批枪支,武装水口山工人赤卫队,开展革命武装斗争。1928年随同舅舅宋乔生参加湘南起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385旅副旅长、副政委、参谋长,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常委。他是唯一没有授衔的国防部长。按规格,本可授予上将军衔。

3、伍云甫(1904—1969),湖南耒阳人。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耒阳县农民协会秘书长、中共党团书记,参与领导发展全县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组织游击队开展地下武装斗争,与邓宗海重建中共耒阳县委员会,任县委秘书长,创办县执委机关报《耒潮》,喊出“拿起刀枪,为烈士报仇”的口号。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配合朱德部队攻克耒阳县城。朱德率部上井冈山后,他坚持原地斗争,遭到失败后辗转到上海,参加了中央机关无线电训练班学习。受命到中央苏区创建无线电通讯部队,白手起家,组建了工农红军无线电通讯大队,任无线电总队政委,成为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始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点名伍云甫出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处长,与林伯渠搭档。1942年春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协助军委领导处理军委日常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署秘书长兼党组书记、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党组书记、卫生部副部长。按规格,本可授予上将军衔。

4、张际春(1900-196),早年结业于衡阳第三师范学校,后参加湘南起义和井冈山斗争,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湘南起义时,任中共宜章县农民协会秘书长,组织农民投身暴动。4月随军上井冈山,先后在红四军32师党委会、10师28团党委会工作。1931年,调任红三军秘书长,十一师、十三师、四十五师的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师党委书记。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办《战士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制定作战方案,组织指挥部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等职。倘若不离开军队,按规格,本可授予中将甚至上将军衔。

5、李奇中(1901-1989),湖南资兴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营营长兼教导大队队长。2月16日攻克耒阳县城后,李奇中被朱德派回老家资兴,联络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组织资兴暴动。可惜,他先入中国共产党,后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绥靖区(咸阳)副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李奇中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专员,著有 《黄埔精神永存》 、《棉湖战役一鳞半爪》、《会昌城边》、《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等,以及回忆文章《朱德同志与湘南起义》。

6、何长工(1900-1988),湖南华容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参加过秋收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为联系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找到刚刚上山不久的何长工,指示他下山打听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何长工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韶关见到了朱德。他因此被党史界誉为朱毛会师的“红娘”。 他成功改造王佐、袁文才的两支地方武装。湘南起义中,他受命带领一个团,到资兴接应朱德、陈毅的部队上山。在接应过程中,他指挥部队先后在滁口、资兴阻击敌人,打了三天两夜,取得了胜利。何长工为湘南起义和井冈山朱毛会师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重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湘南起义还走出了一批过早牺牲的名将,王尔琢、蔡协民、伍中豪、胡少海、刘铁超、李天柱、邓毅刚、高静山、洪超、谢唯俊、肖劲、张奉光、谢翰文、陈东日、何昆、游端轩、龚楷、周子昆、曾日三、王展程,他们都是红军的师、军级别的主将,作战勇猛,有的是文武全才,可惜过早牺牲了。假如他们能够活到新中国时期,肯定也会步入开国将帅序列。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残酷的革命战争就是一个大熔炉,对历史人物都有一个选择的过程。自古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参加湘南起义的28位开国将帅,无疑是战争时代的幸运儿。他们当年为了信仰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起义闹革命,最后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自豪地走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授勋台。他们的历史功绩永载中华民族的军事史册。我们作为后来人,在给老一代革命家以崇敬的目光时,更要记得那些倒在革命道路上的千千万万烈士,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重、缅怀和学习!

[作者简介]朱文科,湖南耒阳人,痴迷文学创作和文史研究,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出版著作10部,其中:长篇小说《血色幽兰》改拍为电影《双枪女杰伍若兰》和三十集电视剧,长篇小说《血色野菊》获衡阳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二等奖,传记文学《耒水悠悠,从湘南起义走过》在《衡阳日报》专栏连载,文史著作《耒水流下潇湘去》在《中国三峡》杂志以专辑形式选载。散文《想你,故乡的山溪》选入全国中职学校语文教材,诗歌作品两次被《文学风》杂志“新锐”栏目重点推介,诗歌代表作《端午是一条河》在全国广为传颂。曾获湖南省第六届金盾文化工程一等奖,第一、二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提名奖,首届耒阳文学艺术奖特等奖等60多次奖项。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衡阳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