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诛杀高、封二将(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九)

玄宗皇帝想亲自挂帅去征讨安禄山,天宝十四年十二月辛丑(十六日),下制书命太子监国。玄宗对宰相们说:“朕在位已经快五十年了,懒于处理政事,去年秋天就想传位给太子,但恰逢水灾旱灾不断,朕不想把这些灾祸留给子孙去承担,本想等到形势好转后再传位。不料逆胡安禄山谋反,朕一定要亲自去征讨,让太子监国。待叛乱平定后,朕将退位过无忧无虑的日子。(朕在位垂五十载,倦于忧勤,去秋已欲传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余灾遗子孙,淹留俟稍丰。不意逆胡横发,朕当亲征,且使之监国。事平之日,朕将高枕无为矣。)”杨国忠听后大为恐惧,一退朝他就对韩国、虢国和秦国三夫人说:“太子早就恨我们杨家专权,如果让他当皇帝得了天下,我和姊妹们的性命将会危在旦夕!(太子素恶吾家专横久矣,若一旦得天下,吾与姊妹并命在旦暮矣!)”杨家诸姊妹听后相聚而哭。于是杨国忠就让三位夫人去鼓动杨贵妃,杨贵妃施展了手脚,这件事最后就搁置下来了。

高仙芝率兵东征,监军宦官边令诚曾多次有事求他,高仙芝大都不听。于是边令诚借入朝奏事向玄宗报告了高仙芝、封常清战败的情况,并且添油加醋地说:“封常清夸大叛军动摇军心,高仙芝无故丧失陕郡数百里之地,他还盗减军士的粮食和物资。(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玄宗听后大怒,马上派边令诚手持敕书到军中处死高仙芝和封常清。
起初,封常清兵败后曾三次派使者入朝上表陈述叛军的形势,玄宗都不见。于是封常清就亲自入朝报告,他刚到渭南,玄宗就下敕书剥夺了他的官职和爵位,命他回到高仙芝的军中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卒去效命。封常清写了上给玄宗的遗表说:“我死了以后,希望陛下千万不要轻视逆贼安禄山,不要忘记我说的话!(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当时朝臣都认为安禄山狂傲叛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失败,所以封常清这样告诫玄宗。

边令诚到了潼关后,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读了敕书。封常清把自己草写的遗表交给边令诚请他呈报玄宗。封常清被杀后,尸体被陈放在一张粗席子上面。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一百多名陌刀手,他对高仙芝说:“皇帝也有恩命给高大夫。(大夫亦有恩命。)”高仙芝听后立刻下厅,边令诚遂向他宣示敕书。高仙芝说:“我遭遇叛军后没有抵抗而退却,死是应该的。但是皇天在上厚土在下,说我盗减士兵的军粮和物资实在是冤枉。(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则诬也。)”当时高仙芝部下的士卒都在场,大呼高仙芝冤枉,吼声震地,但边令诚还是杀了他,然后命将军李承光暂且统领军队。

小人是惹不起的。高仙芝原本和边令诚关系不错的,但后来只因未能满足边令诚的要求而得罪了他,结果边令诚不顾大局,借高、封二人的战略退缩进行诬告,致二人被杀。

(0)

相关推荐

  • 第十七回 自毁良将(17.1)

    话说自"贞观之治"以来,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很多郡县无兵可用,导致对安禄山之叛乱毫无应变能力,因此安禄山之叛军在河北道二十四郡横行无忌,并得以长驱南下,势如破竹,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 ...

  • (启书有益)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摩诘黄昏(之七)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诗佛黄昏(之一)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摩诘黄昏(之二)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摩诘黄昏(之三)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浮沉人生之摩诘黄昏(之四) ...

  • 唐肃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驾崩时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公元756年,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的错误决策,哥舒翰被安禄山的叛军击败,潼关失守,自此,安禄山便可以轻而易举拿下长安. 在叛军的威胁下,唐玄宗也只得逃往蜀中避难,可是在这途中还有一场劫难等着他,这就是马嵬 ...

  • 废长立幼为什么是取乱之道?

    中国古代正经王朝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那怕这个嫡长子是个傻子,只要不是傻的很明显,这个位子大概率也是他的.(当然也有不正经的,比如蒙古未开化的时候流行走婚,头一胎往往不是自己的,所以他们实行嫡幼子继承制 ...

  • 甘肃龙隐寺,三朝皇帝在此藏身避难,大唐王朝的命运从这里开始转折

    龙隐寺 平凉龙隐寺"龙泉" 平凉市崆峒区有一座龙隐寺,这是一处隐秘的所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被安禄山赶出长安.太子李亨北上屯兵平凉,曾 ...

  • 唐玄宗杖杀二子(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四)

    起初,殿中侍御史杨汪杀了张审素后,化名为杨万顷.当时,张审素的两个儿子张瑝和张琇的年纪都很小,他俩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岭南.不久,兄弟二人逃回中原,伺机为父报仇.开元二十三年三月丁卯(十一日),张氏兄弟亲 ...

  • 武三思诬杀五功臣(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九)

    武三思指使郑愔举报郎州刺史敬晖.毫州刺史韦彦范.襄州刺史张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和均州刺史崔玄暐与王同皎合谋废掉韦后.神龙二年六月戊寅(初六),唐中宗将敬晖贬为崖州司马,将韦彦范贬为泷州司马,将张柬之贬 ...

  • 杨再思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九)

    长安四年秋七月丙戌(初三),武则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这个宰相,专门靠阿谀奉承来取悦于人.司礼少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请朝中的公卿大臣.在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张同休拿杨再思开 ...

  • 李林甫诬杀杨慎矜(资治通鉴卷二一五之十三)

    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慎矜因受到玄宗的赏识,遭到了李林甫的猜忌.杨慎矜和王鉷的父亲王晋是表兄弟,所以少年时代他就和王鉷关系十分亲密.王鉷能进御史台,也主要是靠杨慎矜的引荐.待到后来王鉷升任御史中丞后,杨 ...

  • 高力士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三)

    其一: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攻打南诏.南诏王閤罗凤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把唐军引到大和城下,并坚壁不战.李宓粮尽,所率领的士卒也因为瘴疫和饥饿死了十之七八,只好领兵撤退.这时南诏国才出兵追击,最后 ...

  • 唐玄宗罪己收人心(资治通鉴卷二一八之八)

    至德元年六月已亥(十七日),玄宗到达岐山县.这时有人传言说叛军的前锋立刻就到,玄宗吓得不敢停留,连夜赶路,晚上宿于扶风郡.随从保驾的士卒们见前途黯淡,都各自暗谋出路,所以经常出言不逊,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

  • 中宗复位(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二)

    武则天病得非常严重,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兄弟二人居宫中执掌朝中大权.张柬之.崔玄暐和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在朝外密谋处死张易之和张昌宗二人.张柬之对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一)

    左台中丞桓彦范.右台中丞东光县人袁恕己共同举荐太子詹事司直阳峤为御史.杨再思问道:"阳峤不愿意担任这种专门负责弹劾他人的职务怎么办?(峤不乐搏击之任如何?)"桓彦范说:" ...

  • 张昌宗之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

    鸾台侍郎.知纳言事.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安石上奏检举张易之等人所犯罪行,武则天下令将张易之等人交付韦安石及右庶子.同凤阁鸾台三品唐休璟共同审理.在此案还在审理的过程中,情况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八月甲寅(初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