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翼装飞行的大四女生遇难后,“为自己而活”真的对不起爸妈吗?你的孩子爱上极限运动怎么办?

前几天,北京刚下了通知,各高校的毕业年级可于6月6日自愿返校,没想到还没开学,一名大四的女大学生再也回不去了……
5月12日,24岁的安安(化名)在天门山翼装飞行时失踪。
在经过6天的搜救之后,不幸的消息还是传来了:救援队在密林里找到了安安,可惜的是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24岁,一个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
从安安失联到最后一跳画面曝光的一周内,众人对安安的这一行为有嘲讽、有质疑,也有惋惜。
其中嘲讽的声音特别刺耳:

“你寻求刺激,最终刺激到了你的父母”

“自己给自己玩死了还浪费公共资源.”

“把生命当儿戏,肆意挥霍的人,不配拥有生命”

我想为那位翼装飞行去世的女生刘安说两句。
也许她尝试天门山的飞行多少有些大胆,超越她此前的很多训练难度,但我不认为她这个尝试是“轻率”。
女生出事后,最开始放出的新闻讲她跳下后十几秒钟失去方向,然后许多人评论她“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因为“在迪拜跳伞条件远远好于天门山”。
甚至有人得出结论,让人对女生的印象停在了“被称为大神所以膨胀”的认知。
但是,随后,随着女生被发现,发现她的三个村民接受了采访。
村民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女生最后被发现的地点,是天门山山洞边的山肩上。”
那个地点,离她“最后一跃、被风吹走”的地点很远,并且靠近天门山停车场——这是一个降落地点。
也就是说,事实上,刘安已经克服了当初遭遇气流最大的困难、改出了飞行姿态,并且飞到了离降落地点很近的地方。
当时她可以选择直接开伞,等待救援;
也可以选择飞过天门山山肩,降落停车场。
可惜她选择了后者,最后撞树,只差了几米就成功。
也许她经验不足,远远称不上大神。
也许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自己不参与极限运动。
但是针对“她在天门山山肩、离降落地点不远处被发现”这个新闻事实,已经可以断定,她绝不是菜鸟,她已经克服了最大的技术和心理难关,更不能主观上说她是出于虚荣随意挑战的人。
这是一个「为自己活着」的勇敢的女孩。
我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其实有隐隐的担忧(其实是很明显的担忧……)。
因为转身一看自己的崽在玩大飞机……
他说,长大了想当飞行员,开战斗机的那种。
(我看我儿这个绘画水平,一定是继承了他爹)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告诉我,他要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人生要为自己而活——我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不仅仅是极限运动,小到升学选住校还是走读,大学读什么专业,长大后是帮孩子安排工作还是任由他自由发展,都和这位女孩是否玩极限运动有着同样的心理背景。
哪一个做父母的,不想自己的孩子安稳过一生?
也不用什么大富大贵,只要吃饱穿暖平安顺遂,就足够了。
可是想想看,我们年轻的时候莫不是如此折腾了一番才最终稍稍安稳?又拿什么来劝孩子一定要平稳过一生呢?
我倒宁愿他,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这很像是对于人性本能的选择:
是倾向「规避风险」,还是追逐「冒险的刺激感」?

对于多数人而言,应该是前者。
我们更希望孩子考个公务员,事业编和老师,即使没有走上这条路,也大抵做个朝九晚五的工作比较好。
因为这样的确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长期维持生计的最有效策略。
尤其是最“稳定”的公务员,每一年考试都人满为患。
可我们都忽略了一点,孩子,真的喜欢这样的安排么?
就不谈孩子,单单说我们自己,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寥寥无几。
不,仔细想了一圈,“寥寥无几”替换成“根本没有”恐怕更合适。
我们知道,一天里一半的清醒时间是被工作占据的。
选择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意味着生命中过半的体验都是压抑的,更不要说成就感和自我实现了。
这一点本该是致命的问题,却并未影响我们身为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最优化判断」。
因为我们普通人的选择,与其说是趋利,不如说是避害,两害相权取其轻。
“有可能养不活自己”的风险,是我们首先想要试图帮孩子规避的。
所以,光是“稳定收入”这一项优势,就压倒了热爱、情绪、自由、自我实现等等所有需求。
想到这一层的时候,我隐隐担心着,如果我阻止了儿子选择他喜欢的生活,由此一生庸庸碌碌麻木度日,他又会不会怪我?
只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任何选择都有代价。
“稳定”的代价,就是无限的,重复的,一眼看到尽头的,循环。
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触怒了众神。为了惩罚他,诸神要求西西弗斯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
巨石到达山顶又会滚落到山脚,前功尽弃。西西弗斯只能重新开始,永无止境的循环这个过程。
他的生命,就在这样没有希望的重复劳动中消耗殆尽。
世界上有的是见血的不见血的酷刑。
但没有希望的循环,被诸神认为是所有刑罚里,最残酷的一种。
可是,一份每一天重复劳动的工作,每一天没有变化的循环,岂不正是很多职场人的人生?
我不希望孩子未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生活也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毫无波澜起伏。
我担心他就此失去对生命的热情与好奇,担心他生命里的压抑是由于我的价值观和立场的抉择。
当然,为了说服儿子不要冒险,我也想过很多理由。
比如做飞行员要视力很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巨佳,学业压力上来之后,你就能保证自己不近视眼么?
娃说,我从现在开始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每天下课课间休息我就出去往远处看。
实不相瞒,他现在写作业我都不用督促他,头不要低得太狠,注意眼睛和书本的距离。
比如做飞行员在部队里要求令行禁止生活要学会自理,而且做事不能拖泥带水,你现在连叠被子都不会早上上学书包都收拾不好能行么?
娃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提前10分钟起床,自己叠被子收拾书包。
果然,现在连早上起床都不用叫了,会自己定闹钟自己收拾床铺和书包。
你看,我为儿子找的实现梦想很难的理由,不过是我自己阻止他的借口。
在这件事上,他给我上了一课。
日复一日没有希望的循环,神认为最残忍的刑罚,就是为了【规避风险】付出的代价。

所以我忽然觉得,其实每个人的生命最初,都是不堪忍受重复和循环的人生的,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着冒险的勇气的。
可是正因为我们成年人有太多不敢放弃的,有太多未来的担忧和顾虑,才显得我们畏畏缩缩。
我在欢乐海岸遇到过一对恋人,以街头唱歌为生。
女生已经怀孕七个月,她说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喜欢音乐。
我在盐田的夜市摊上遇到过一个卖柳橙汁的女孩子,大学毕业,能用三门外语和各种游客流利地对话。
她不愿上班,不愿坐在办公室里,她说这里的日子更有烟火气,身边的人都很开心。
这几年有很多从单位辞职的年轻人告诉我,忍不了这样死气沉沉的地方。
曾经以为自己能忍,现在发现还是不行。
在很多人的眼光里,在夜市卖柳橙汁,甚至在街头唱歌,辞掉表面光鲜的国企工作,显然是“不稳定”的选择。
按照那些“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之类的观点,人更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提升自己”“努力上进”。每天996都要思考今天提升了多少,何况唱歌和卖橙汁?
如果有一天,我儿子告诉我他不想做飞行员,而想去夜市摆摊儿卖烤串儿我一点儿也不奇怪。
毕竟孩子他爹最爱在夏天的夜晚,带着儿子一起去楼下撸串儿,还告诉儿子:楼下的烤串儿大叔,是这世上最伟大的职业;因为但凡你吃过他的烤串儿,工作或学习一天的辛苦都可以烟消云散。
喂,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么?
不在于贪安稳或享自由,而在于当下所作出的决定是否真正出自你的本心让你感到幸福。
放弃那个「本应该」,选择那个「做自己」,这本身就是人生最华丽的冒险。
这次翼装飞行的女孩出了事,也有很多每天重复过日子的人嘲讽她。
他们说人就不应该尝试危险的事情,人就该追求安稳,那些折腾“没有意义“。
有很多人都在说,冒险有什么意义?好好活着就行了,没必要折腾那些有的没的。
好,那么不妨再问的清楚一些——
活着有什么意义?权力,金钱,爱情,自由?还是每天能吃一口饱饭?
概而论之,活着的意义在于“体验”。
以上种种,都是获得体验的手段而已。
而冒险,对于某一类人来说是无法抑制的冲动,是最完美的体验。
每个人的人生千差万别,价值序列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追求平淡安稳,向往一生无波无澜。有的人则像那位女大学生一样,只有在翱翔天际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真正地活着。
不同的人生选择之间没有高下之别,好坏之分。
但冒险行为也并非「作死」或「没有意义」。
  • 在尤里加加林的时代,如果没有冒险,人类上不了太空。
  • 在莱特兄弟的时代,如果没有冒险,人类上不了天。
  • 在麦哲伦哥伦布的时代,如果没有冒险,人类不知道美洲,完成不了环球航行。
  • 更远一点,在远古时代,如果没有冒险,人类下不了树走不出非洲。
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峭壁上攀爬,在天空中翱翔,有很多人不惜性命,也要徒步把旗帜插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
这些人或许离我们很遥远。
平凡人之中也有冒险家,放弃稳定的工作在街头歌唱,背起一个包想要踏遍山川,无视一切劝阻坚守爱情,穷尽家当开张创业的企业者……
他们都在冒险。
对于那些选择冒险的人,与其说是为了什么人类文明的探索,不如说只是为了自己的冲动。
正是因为这些冲动的存在,我们的文明才一路走到了今天,而不是几片大陆上各自农耕的小村落,更不是没有胆量试着直立行走的猩猩。
如果一切冲动都要计算回报,一切冒险都要纠结“有没有价值”,那么那些登山队员,极地的探险家,海洋和天空的探索者,都要被质问一句“这有什么意义”?
但是,那些生于大海死于大海的流浪,是人类永恒的信仰。
7岁女孩在菜市场案板下学习一个多月:有些梦想,正因为在昏暗处才显得格外明亮。
李佳琦宣布停止直播,背后真相太扎心。
全国暴怒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揭秘:特医奶粉+母婴店套路,跟毒奶粉斗争12年,资本依然没放过孩子!
44岁刘敏涛在台上“翻白眼”“耍酒疯”,这个被婚姻禁锢7年的女人凭什么活得这么叛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