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童”战斗三步走,爸妈们快看看你们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
作者:周婧,青青莲子特约作者,俩孩妈,心理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现居香港,努力实践用所学来育儿,边育儿边育己(个人公众号ID:gh_6a3caf46440f)
比起给孩子报多一个兴趣班,你更需要get的新技能是,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家门。
1
我家也有“宅童”
——去图书馆吧?
——不去。
——去超市吧?
——不去。
——去公园吧?
——不去。
几个轮回下来, 儿子回答干脆果断, 依旧是摆弄着手里的玩具,丝毫没有出门的想法。
这便是我和儿子某一日的真实写照。
近日发布的5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合肥)小学生户外活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儿童课余时间的安排以写作业(1.88小时),看电视、玩电脑(0.8小时),辅导班(0.95小时)等室内静态活动为主,户外活动不足1小时。
有记者调查,近六成的孩子表示暑假有或者预计有补习班的学习,有超过五成的孩子表示暑假更愿意宅在家里,不愿出门的原因包括“在家里更好玩”“天气炎热”“作业多”。
一边是孩子基本习惯了室内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 一边是越来越舒适的室内环境和不断丰富的电子产品,更加让人欲罢不能。
“宅”已经不仅限于成年人,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变成“宅童”。
2
“宅”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
“宅童”更愿意呆在家里,不爱出门。父母邀请出门的建议,轻则拒绝,重则大发脾气。
足不出户,容易缺少运动,影响成年后的骨密度及生长发育, 而躲在家中“不见天日”,还会引起身体合成维生素D不足,造成骨质的钙代谢失常,骨密度降低,骨质的强度及硬度不够。
长时间呆在家里,更容易沉迷网络,缺乏正常的人际交流。长此以往便会导致社交技能下降,缺乏安全感,会变得不愿意与人沟通,情绪不佳、无精打采、焦虑抑郁,最终产生性格变化。
3
投其所好,引孩破“宅”
我看着儿子手里摆弄的车模,想了想, 继续问:
——去玩具店吧?
——不......哦,去去去。
这下,儿子眉开眼笑,迫不及待想出门。
——不过, 我钱包里钱不多了,咱去玩具店看看,不买玩具。
——我有钱啊,我存钱罐里好多钱,我给你钱。
儿子从存钱罐里拿出一把零钱,小手已经快捏不下了。跟他一起数了数,正好三十块。于是约法三章: 如果三十以内的玩具他随便选,超过三十就不能买。儿子一口答应。
一个形式积极,又能吸引孩子参与的提议,绝对是上上策。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总是能够智商上线,真实情况往往是,容易脑袋卡壳,好点子一个想不到,坏点子一个接一个。就好像, 我当时想不起提议去游泳、去溜冰,却能想得起去玩具店......
既然已经挖了坑,不妨顺势而为,曲线救国。若以成败论英雄,管它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标准来看,让他出门走走的目的达到了,也算是个”称职”的点子了。
但细想想,去了玩具店, 不买玩具那是很难收场的, 所以提前记得补补坑。(花他自己的零花钱, 我不肉疼,他也很有成就感。)
4
将问题抛给孩子
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说:不买玩具有什么好看的?我不去了。
问题又回归到原点----不出门!
此时,也不妨附和说:确实, 换作是我, 只看不买都会觉得不尽兴。那你有什么好提议?
将问题抛给孩子,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他可能说:拿我的零花钱吧。(没问题啊,给他一次自己做主的机会,培养独立)
他也可能说:好吧,这次先不买,看看有什么不错的,留着生日时候你再买给我吧。(也不错啊,训练了延迟满足)
他还可能说:那去踢会儿球/骑会儿滑板车......(这不是正中下怀的需要吗?)
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矛盾重心不再是出不出门的问题,而是聚焦在不买玩具还可以做什么。换句话说,出门是一定的,只是以什么形式出门而已。
即便是孩子暂时没什么想法,不接招, 你还可以试试跟孩子来个脑洞大开的游戏,看看谁能说出更多古灵精怪的点子:
穿自制的纸拖鞋出门, 吹泡泡圈蝴蝶,带着相机找不同......
在这样快乐的氛围中,更容易才思泉涌,产生出有吸引力又积极的好点子。而有了好玩的点子,出门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5
沟通才能破“宅”成功
到了玩具店,儿子看上一个玩具小套盒,标价69,超过预算,放回;又看上另一个大套盒,156,放回......
玩具店老板得知他的预算后,带他来到一个玩具台上选,可没一个看得上眼的。好不容易看上一个小车模型48,我已经暗自盘算添点钱帮他买下,可是他看了看又放回去。
最后,他惊喜的发现了一辆搅拌车,售价16。儿子激动的说,这个没有超过30,然后开心的买下,跟我乐呵呵的沿着河边走了三公里。
这场战斗不是我和儿子之间的战斗,这是一场破解”宅”困的战斗。
我很开心的看到,花点心思与孩子沟通产生的效果, 因为我知道如果强行要求孩子离开家门,甚至采取打骂的方式,一定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虽然通过买东西鼓励出门不是一个明智举措,不过偶尔为之,让他们了解钱和数的概念,通过认读价格,比较价格,支付费用,全方位的提升数学思维也未尝不可。
而更让我欣喜的是, 觉察到孩子当家作主的巨大力量。
在玲琅满目的玩具前,孩子的自主选择与判断,以及遵守约定的自主决定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与之相对的,是我却差点因为心软,成为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和一个规则的破坏者,请大家引以为鉴。
谨记,不讲原则的心软未必是好事。
暑期来临, 破解”宅”困的战斗刚刚吹响号角。
在这场战斗中,家长们所需的战斗技能,便是花点心思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的自主性,做好约定并坚决执行。
本文作者周婧,身兼多重身份,孕育两个孩子,努力实践用所学来育儿,边育儿边育己,感谢作者分享给我们的点点滴滴~
随着现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了,“宅童”现象愈发普遍,家长面对如此状况可能愈发担忧。
但是这样的情况是可以解决的。家长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引导孩子改变生活习惯,少接触手机电脑,多进行户外运动,多和同龄小朋友沟通玩耍。
真正的沟通和引导是,爸妈不宅,孩子才能不宅,以身立德,破“宅”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