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腾腾爸解读
两个月前,我读了集中介绍查理.芒格生平和思想理念的《穷查理宝典》一书,感觉非常受益。
一直想为这本书写点什么。
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慎重。
我看书,不是为了记几个名言警句,所以不会摘章逐句。我喜欢研究作者的主要思想。能弄懂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分得清楚他表达的东西中,哪些是我已经知道的,哪些是我未曾知道的,未曾知道的东西中哪些是我所需要的,哪些是我不需要的,搞清楚这些,就行了。
正因为这样,我没有急于写心得体会。
我需要沉淀——以我的经验,读一本书后可以先放上两个月,两个月后提起这本书你还能想到的内容,就是这本书最能给你教益东西。
当然,这可能也是你最需要的东西。
掩卷《穷查理宝典》大约已经两个月了,可以写点东西了。
我想了想,这本书能引起我的共鸣,能让两个月后的我依然记忆犹新的东西,主要有五点。
第一点,融入人群。
作为巴菲特事业上的超长期伙伴,伯克希尔公司的主要奠基人、开拓者,查理是位名副其实的有钱人。
但是坐飞机,除非是陪家人度假,他最喜欢买普通舱。
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拒绝更舒服的商务舱。
别人不解,查理解释说:我喜欢融入人群,而不是相反。
查理不是为了节俭,不是为了矫情,不是为了装B,也不是为了摆拍成功人士的谦虚。
他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认为这个小细节,生动地体现出了查理的最核心的入世思想:永远不要脱离人群。
人之所以为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社会性。人从社会中来,人必须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才能寻找到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管道。
人群是我们诞生的母体,又是我们诞生之后赖以生存的宿主。
一个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最直接最生动最真实最可靠地获得他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这让我想起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多年前,我在山东惠民县参观了当地最著名的一处景观——魏氏庄园。
曾经的魏家之盛之富,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家族中光副部级以上的干部,就多达几十人;最兴盛时,山东最大的商号、银号,都是魏家开设的。
魏家人太想把这份福泽和荣耀流传下去了,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极为严苛:儿子就锁在阁楼上苦读,女儿就锁在小院中针黹。
以至于孩子们几十年不出家门的地步。
书读得很多,但全无用处。
老魏一死,小魏马上垮台。
魏家的衰落超出魏家人自己的设计和想象。
个中因由,就是魏家只培养出了书虫,而没有培养出知民情识民意能与整个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才。
魏家最后的子弟,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个正常的人,更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尖刻点说,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人,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人。
魏家之衰落,根在游离于人群,脱离了社会。
另一件事,是关于我们股市投资者的——每逢一轮行情来临,总有乘风而上者得意之余遇此困惑:我是不是要辞掉工作,回家专职炒股呢?
如果是转行做基金经理,也便罢了——因为那只是转行,相当于从这一个行业跳槽到了另外一个行业,少不得调研,少不得交流,还处在社会大家庭之中。
很多朋友心中的“专职炒股”,是辞掉本职工作、回到家中、除了看K线分析股票、什么都不干——只靠自己手中的那两只股票,就渴望获得所谓的“财务自由”。
我反对的,也正是这种“专职炒股”。
这种人完全脱离了社会,缺少了与这个社会面对面交流和分析、评判的机会,你还能指望他对这个社会做出什么正确的决策吗?
我在拙著《生活中的投资学》中专辟一章,畅谈工作的经济价值,其实比经济价值更重要百倍千倍的,是工作的社会学价值。
对于工作者来说,工作不仅是一个展示的舞台,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呼吸和进步的管道。
没有了这个舞台,你什么都不是。
没有了这条管道,你什么也都做不成。
想想芒格,都那么成功、那么有钱了,甚至寿命也已度过九旬,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工作,还是融入人群——何况寂寂无名的你呢?
第二点,与诚实的人为伍。
芒格学的是法律,毕业后干的是律师,而且从职业的角度看,他干律师也干得相当地成功。
有了自己的律师所,并且名气日隆。
但是最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投资的事业中去。
后来有人问他:当年做律师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转行做投资呢?
芒格非常干脆,非常直白地讲了两点:第一,我需要养很多的孩子,我需要更多的钱,干投资比做律师要赚钱;第二,律师这个行业有一个天然的缺陷,你必须经常与道德上有污点的人打交道,而且出于职业道德,你还得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帮助这些道德上有污点的人完成诉讼。
尽量避免和不诚实的人打交道,这是芒格逃离律师这个行业的理由,也是他后来一直恪守的投资原则。
在伯克希尔年会上,巴氏和芒格经常对投资者强调企业管理层的人品和诚实度问题,甚至把它们上升为企业护城河的角度。
诚实是这个社会上非常稀缺的资源。芒格对这一点,认识极深,以至于终身谨遵不渝。
对于这一点,我的生活中恰好也有很多的例子。
最近就有一个例子相当经典。
当年我在基层所队任职的时候,辖区里有几个所谓的“地方名流”,想尽千方百计想跟我交往。
我不冷不热,始终敬而远之。
四年之后,我回县局工作,再五年之后,我陪县局主要领导到看守所、拘留所检查工作,然后在两所的号房里,悉数见到了这些当初的所谓社会名流。
他们要么是因为诈骗,要么是因为骗贷,甚至还有一个稍微担任一点公干的哥儿还因为雇人放火焚烧账本,而锒铛入狱。
回来后我就很感慨:在道德上有污点的人,早晚会出事。
听说,和这帮人走得很近的人,最近日子都不太好过。
回家跟腾妈讲起这事儿,我颇有一点儿洋洋得意。
当年我在乡镇工作时,因为拒绝和这些人打交道,我被身边很多“关心”我的人劝导、甚至训诫。
他们认为我太过不近人情。
还有一些气急败坏的人,在背后对我冷嘲热讽,说:腾腾爸一心想当大官。
回头再想想这些人和事,真是搞笑啊。
腾腾爸做人不跟坏人打交道,投资不做泡沫股、垃圾股、题材股。
这里边的内在逻辑,跟远在万里之外的查理.芒格是一致的。
讲一句牛皮点的话:天下能者所见皆同。
第三点,多模型思维。
西方有句谵语,叫:在拿锤子的人看来,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
这句谵语反应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持锤人思维”,实际上这是一种单体思维模型,即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化成一种模式,分析和处理手段都非常僵化、单一。
芒格在他的写作和演讲稿里,经常引用这句谵语,并对“持锤人思维”极尽嘲讽。
芒格认为:
1、每一种学科都有一些基础的规则,这些基础的规则都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型。站在学科的立场,只坚持和弘扬自己学科的思维,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搞成了“持锤人”的立场。这是错的。
2、世界的运行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简单的地方体现在世界总依据着一定的规则运行(有时候,无规则也是规则),复杂的地方体现在它运行的规则不是只有一套模型。
3、因此,无论投资者,还是社会人,都应该摒弃“持锤人思维”,而建立起跨学科的多模型思维。一个人,建立的思维模型越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4、这种跨越多种学科的思维模型,就是“普世价值”。
每每看到芒格论述多模型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都忍不住往股市投资这方面联想。
因为按照我的观察,很多普通投资者在阅读投资类书籍时,无法深刻精准理解书中所讲内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维模型的单一。
比如腾腾爸在《投资大白话》中曾讲到自己的择股法则:两低(低PE、低PB)一高(高股息)一轻(轻资产)一适度(适度的ROE)。
很多朋友就简单地抓住其中一个指标作为救命稻草,或者抓住其中一个指标进行穷究根底式的质疑。
其实呢,我讲的这套法则原本就是一体的,单揪出其中任何一个指标作为择股标准都是不准确的。
而且我还反复强调,这套法则本身也是有适用边界的,它在寻找优质的稳定成长股方面有特长,但注定会遗露掉一些高速成长股。
这一系列指标,只是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择股模型而已。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我却需要千遍万遍、不厌其烦地向众多读者朋友进行解释。
有些朋友明显线性思维,再怎么解释似乎也无济于事。
想来真是让人好气又好笑。
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无法跟线性思维的朋友打交道。
所以这两年,碰到这样的主儿,我急赤白脸地跟人家解释的情形,基本没有了。
敬而远之,少却许多烦恼。
芒格认为,多学科学习非常必要,但除非专注于研究,否则没有必要每门学科都学精学细。
只要掌握学科的主要逻辑,提炼和构建出其中的基本思维模型即可。
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
尤其是对投资者而言,掌握跨学科知识、构建跨学科思维模型,的确是再怎么强调重要性都不为过。
希望不会发散思维的朋友,能多读一读芒格先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和见解。
第四点,误判心理学。
芒格是学法律专业出身的,但他经常拿法学院的正统教授取笑。
芒格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但他又经常取笑那些学院派的心理学家。
芒格认为这些人,大多都存在着严重的门阀偏见——实际上,这是一种思维缺陷。
芒格认为,传统的心理学家,只会把玩那些书本上的经典的东西,而却经常遗漏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些心理学常识。
也就是说理论有余,而实用性不足。
与那些夸夸其谈的学院派心理学家不同,芒格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一口气总结了25条人类常见的心理倾向,并统称之为“误判心理学”。
之所以称为“误判心理学”,是因为这些心理倾向的存在,常常诱导人类行为的偏差——心理的天性,最终导致了行为的误判。
举个简单的例子,芒格总结的25条人类常见的心理倾向中,有一条“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大意是:人类的心理和人类的行为天生地具有一致性倾向,即当人类做出某种行为时,必须有与之相类的心理做支撑,或者反过来讲,人类有某种心理,必有相类的行为与之相配。
这种倾向,是人类的远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沉淀在遗传基因中的。
以上泛泛地讲,大家可能还是听得云里雾里——我们再举一个简单易懂的小例子:监狱里的看守殴打犯人,这种行为明显是不对的,但殴打完犯人后,看守总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出一个两个甚至是一系列的借口,当这些借口找出来后,看守再殴打犯人就会心安理得,并且会变本加厉。由此,它会逐渐把暴力演化成一场正义的屠宰。想想伊拉克虐囚事件,实际上就是这种心理倾向的杰作。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在正反两个方面,有许多有趣的应有。
读书之后的这两个月,我也利用这一心理常识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小问题,效果可不是一般般地好哦!
因为篇幅的限制,不再多讲。哪天要是有兴致,也许我会专门写篇小文章集中讲述一下。
这里暂时略过。
读完芒格的“误判心理学”,我非常感叹芒格的聪明和伟大。
一个好的投资人,首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而天下所有充满智慧的人,一定是精通人性和人类心理的人。
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虽然不能像芒格那样对人性洞若观火,但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一下人性和人类的心理,是必须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一直认为“投资心理学”是投资教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很可惜,很多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的重要。
更有很多的人,刻意地回避甚至诋毁这一门学科。
想起来,殊为遗憾。
这些线性思维的偏执狂,应该弓下身子、向芒格谦虚地学习一下——一下,哪怕一小下,也许就能受益无穷。
第五点,真理很简单,查理很啰唆。
《穷查理宝典》是一本写芒格的书,其中很多内容出自芒格之手或者芒格之口,但这本书的确不是芒格亲自完整写作的一本书,他是旁人根据芒格的演讲或手稿或采访编撰而成的。
读芒格的这些讲稿,我发现其中的很多内容,真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原来芒格这老头,啰嗦和腾腾爸有一拼!
哈哈,裂嘴一笑——开森!
芒格的人生哲学和投资哲学如此简单,对于懂它的人来说,看一眼就能心知肚明,所以这种重复,经常让我们感到厌烦。
可是,静心一想,生活中总是对着你啰嗦的人,非母即父。
这是大爱!
除了笑纳,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附注:本文原题《我从查理·芒格身上学到了什么》,为腾腾爸原创作品,首发于2018年7月13日。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定位和企业分析。
擅长在网络上撒泼、打滚、吹牛、灌水、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