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杂谈】要让灵璧正学书院与奇石、虞姬、钟馗画齐名
书院溯源与传承
文/同龄人
书院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和学术研究机构。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官方施以规范与控制(有时禁止),集藏书、教学、研究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萌芽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废止于清末,前后千余年(公元718——1901年)的历史,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书院历史溯源
中国最早的书院是唐朝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建的丽正书院,后又改为集贤殿书院。这是官办书院,御用藏书、修书、校书的地方。唐末(经五代十国)至宋初,战乱频繁,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模仿佛教禅林讲经而创立书院,是聚徒讲学性质的私立书院。北宋时期陆续出现了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等著名书院。主要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南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将程(颢)朱(熹)理学定为正统学说,书院又成为宣讲、传播、研究理学的地方。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一些书院奉为《学规》或《教条》。元朝元世祖 (公元1260——1294年)下令广设书院,创建书院296所,加上修复唐宋旧院,总数达408所。并且书院山长(相当于校长或院长)定为学官,是私立书院官学化的开始。明朝书院三废三兴,官办私办并行,到明末崇祯年间达到1699所。清朝书院达2000余所(也有说近5000所),书院山长要由官府任命或地方官兼任,官学化达到了极点。清末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诏令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退出历史舞台。
二、灵璧正学书院
历史上书院名“正学”的有三个:一个在陕西省西安市,明朝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建立,1772年并入关中书院;另一个在安徽省灵璧县,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建立,至今保存较好;第三个在河南省息县,清朝顺治十一年(公元1651年)建立,为息县第一高级中学前身。
灵璧正学书院,明万历二十五年由知县钟大章创办。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知县孙润重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再次修葺。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为官办高等小学堂。1937年改为县立完全小学。1944年,灵璧中学迁址于此。
灵璧正学书院,从其创建到两次修葺,直至三次更名,始终是官办性质的,并且是以教学(旧称聚众讲学)为主的机构。旧时前来就学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童生课”。凡民间俊秀、官员子弟,年满15周岁,并且读完“四书”者,来院学习以应童试(童试是由府州县组织的,童生、儒生参加的考试。录取为生员,俗称秀才,考中秀才即取得参加科举考试资格)。另一类是“文生课”。已中秀才者,定期来书院听讲学,请老师批改文章,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用现在的理解,“童生课”相当于基础训练班,“文生课”相当于高考冲刺班。该书院曾以培养出为数众多的进士、举人、岁贡和国子生而声名远扬。
灵璧正学书院,座落在灵璧中学院内西侧,占地面积494平方米。建筑主体由“学道堂”和“阅卷厅”组成。房舍均为模拟宫殿式木架结构,栋梁交织,结构严紧,青灰砖墙,赭红瓦顶,飞檐凌空。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御笔题字“正学之门”和楹联“正气凝天地 学风贯古今”。1994年,有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先生重新为“正学书院”题名。虽然历经420年的朝代更换、兵荒马乱、沧桑巨变,却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实为罕见!灵璧正学书院是淮北地区乃至安徽全省保存尚好的古代书院之一,实则是灵璧县的一大幸事!
三、书院文化传承
近几年,各地各类书院名声鹊起。如:北京风鸣书院(2013年)、上海同济复兴古典书院(2015年)、广东博益书院(2012年)、四川成都青山书院(2010年)、江苏盐城一中的博文书院(2011年)、安徽合肥蜀山区的国学书院(2017年)等等,其招生对象层次有别,办学特色各有千秋,办学方式灵活多样,但共同的宗旨是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书院文化,弘扬民族精华。我们县有古代正学书院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应该在传承书院文化上大做文章。为此,本人提出如下三点建议,以抛砖引玉。
1、组织编写《灵璧正学书院》专著,公开出版发行。目前,灵璧正学书院的知名度太低,甚至连本地人也不知道有这一古代书院,真正是“隐在深山人未知”。因而,当务之急是组织编写一本《灵璧正学书院》专著,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向外界宣传推介灵璧正学书院,以提高其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
2、以正学书院为基地,创新传承形式,弘扬书院文化。一座书院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脉动,拥有深厚的文化教育内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县、强省、强国的今天,要把书院文化传承下来,发扬光大。现在,国家提倡中小学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并且编入学生教材。要以此为契机,搞好传统国学与现代教育的对接。比如,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书院文化氛围,成立正学书院诗社,创办正学书院校刊,组织正学书院导游团和小记者采访团等。
3、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把正学书院打造成为文化旅游景点。要将书院文化资源发掘出来,引进高科技手段进行创意性开发,采用情景体验、动漫形象、影视场景及现场演艺等方式,以提高其文化旅游魅力。要让正学书院与灵璧县的奇石、虞姬墓、钟馗画齐名。早在2006年,灵璧正学书院已经成为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要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早日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作者:马香俊 1969至1970年,在灵璧中学兽医班学习;曾任中共灵璧县委办公室秘书、科长,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灵璧县志》特聘编辑;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