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种天花

乡村记忆——种天花

文/游传化

我们这里四十岁以上的人,胳膊上都有一块或几块一分硬币大小的圆形或井字形疤痕,这是小时候种牛痘疫苗留下的印记,我们习惯称之为“种天花”。

过去,儿童接种预防“天花”的疫苗即“种天花”,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可能是最简单最普通不过的事了,可是在以前却是社会和家庭的大事。

     天花曾经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传染性极强。感染天花后初期症状包括:高烧、疲累、头疼、心跳加速及背痛。几天后,典型的天花红疹会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发疹初期,伴随疹子出现,皮肤还会呈现淡红色的块状。病灶逐渐化脓,半个月后开始结痂。接下来结痂就会慢慢发展成疥癣,然后慢慢剥落。天花由痘病毒引起的,患者即使痊愈脸上也会留有麻子甚至秃子,“天花”由此得名。过去人们一旦被传染,非死即残,一般只能听天由命。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小时候就曾染上天花,那个时候很多染病的宫女都被带到宫外活活烧死,真是残忍至极。天花让堂堂的天子都如此害怕,民间百姓的恐惧就不言而喻了。所以牛痘疫苗发明以后,乡间百姓千方百计给孩子“种花”,确保孩子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种花以后,为了确保小孩的伤口不被邪气感染,大人们拿来宽约一扎、长约一尺的两块红布,在其底下坠上两枚制钱(清代方孔小铜币),分别系在竹棍上,插在大门两边的房檐来辟邪,有点类似清明节插柳。一是驱鬼辟邪,二是示意生人或者串门者就此止步避免传染,(放制钱有制止前行的寓意)三也有告示街坊邻居家里添人进口平安无事的喜讯。

     小孩种植天花后,胳膊上伤口就会发起来,几天后就会慢慢地结痂脱痂,这样小孩以后平平安安再也不会染上这可怕的天花病了。所以结疤是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我们这里俗称“结疙疤”。这天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一般都要送些糕点红糖之类的,但孩子姥姥家一定要送来一笆斗上面点着红点的一百个馒头(寓意孩子长命百岁),上面还要盖上一块花布以示喜庆。当然,孩子家长也要备足了酒菜招待大家。酒足饭饱后主人是不能把客人来的礼品全部收下的,全部收下会被人讥笑为“牵老牛”,一定要视客人来的礼物多少回留给客人一部分,有的地方也会送给客人几个红鸡蛋作为回赠,当然也少不了客套一番。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花”已经宣告绝迹,当然“结疙疤”这种习俗也早已渐行渐远,与之相关的风俗也就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本文作者游传化(尤传化),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国红杏诗社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谣)申报人、灵璧红杏诗书画院秘书长、灵璧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资料审核小组顾问、第十届灵璧县政协委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