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明星武器,大筒、焙烙玉的中国爹都是谁?

编者按:在《战锤3:全面战争》震旦势力预告片以及之前的数篇文章中,笔者都曾提到日本在战国大筒和焙烙玉火矢,但在前段时间笔者接受读者咨询时,却发现很多读者对这两种武器知之甚少,而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由来。托和中国一衣带水的福,日本接触火器比其他许多国家都要早。早在1274年的文永之役中,日本人就在与入侵的零星元朝军队的交手中,见识过了宋金式的手铳和震天雷(铁烙锥)。远胜于和弓穿透力的火铳和能把数米之内敌我炸个血肉横飞的震天雷,给日本人极大的震憾。战斗结束后,日本的工匠们迅速展开了对这些先进武器的仿制工作。

但受制于日本的资源、生产力与环境,对于元军新式武器的仿制工作推进的非常困难。竹制火铳的制造和普及,很快因为性价比太差被放弃了。震天雷所需要的坚固而薄,有较强密封性和较多破片量的铁壳,在日本,也是个又贵又难造的东西。

不过,活人显然是不会被尿憋死的。造不出来金属不意味着不可以用其他材料制造雷壳。当时的日本制陶产业已经十分发达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许多用陶土烧制的用具。用陶来制造一种密封性较好的雷壳,也因此成为了几乎唯一的选项。经过长期的尝试,他们终于以一种日本特色的煮茶器——焙烙为原型,制造出了一种薄厚适中、强度靠谱的雷壳。这东西和日本自产的火药结合,焙烙玉就由此诞生。

▲焙烙,是这个样子的,最近这些年国内茶道和功夫茶兴起后也有用的,当然,笔者并不喜欢这东西

不过,日本的黑火药配方并不是那么……正规,薄薄的陶壳也无法承担尖锐的内容物和较大的自重。这让焙烙玉存在着爆炸和破片威力皆不足的先天缺陷。不过日本人很快发现了它的合适用法。他们将填塞物内塞入了更多的硫磺(日本拥有非常丰富的硫矿资源)和助燃药。当焙烙玉落地破碎时,内部的填充物因为剧烈碰撞和接触到导火索上的火星立即燃烧,疯狂喷射火焰和烟,这让焙烙玉的定位从原本的手榴弹变成了一种燃烧发烟弹。

根据蒙古人的实战经验,燃烧发烟弹在野战中的主要作用,是封住对方部队的视野和在方阵中制造混乱(这点在蒙古对欧洲的征服中屡试不爽)。在日本,这种投掷物的主要战场则是海洋、城镇与城堡(本丸)。日本的船舶大多采用易燃的轻木,城镇建筑也多以类似的木材和茅草制造,城堡中也同样具有大量的易燃物和木制构件。当火焰与烟幕从易燃且狭窄的空间中窜出时,自然意味着一场难以扑灭的灾难。

▲人人都觉得奇葩的日本海上作战舰艇之一,关船,实际上并不是海贼专用

在村上水军(特别强调一下不是那个村上水军,嗯)和毛利水军的海战中,焙烙玉成为了双方竞相使用,焚毁对方大型船只的宝贝。和其他国家一样,海军有的东西,非官方军队基本上也都能整到。在濑户内海地区,村上水军们通过在重要的航道上设置关船(一种航速很低,基本不动的慢速大型趸船,主要用于横在航导上作为水上关卡和火力点),举着和弓火箭和焙烙玉,以焚毁对方为威胁路过的商船和渔船,向他们勒索保护费。这种勒索方式直到现在仍旧在日本黑道中流行着,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因为获取财富的方式,更类似于费拉不堪的山贼而非横行汪洋的海盗,这些家伙成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专有名词称谓——海贼。在海上的使用中,焙烙玉投掷距离短、容易点燃己方船舶以至同归于尽,装药太小、无法引发足够大的火焰等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于是体积更大、采用长长的麻绳作为投掷索的焙烙玉开始出现。随后,整捆的集束投掷焙烙玉也开始出现和普及,并被更为普遍的投入到陆地与水上的战斗中。

▲日本人的这个绳艺传承可以说是自古以来了……没有任何贬义

充分受训的焙烙玉投掷手是非常宝贵的存在,他们可以通过调节引线和投索长度,在远距离上实施焙烙玉投掷甚至实施空爆,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款投掷武器的威力和作用。许多武士依靠焙烙玉,帮助自己的大名对城楼进行纵火以实施攻坚。而忍者们则善于隐秘的潜入对方的城市,使用焙烙玉焚毁对方的城门、粮草和居所,甚至在城内纵火制造恐慌,以趁乱行动。

不过,焙烙玉还是要面对自身投掷距离过短的问题。尽管日本的武将们也尝试过使用小型投石机向敌军城堡投射焙烙玉,但发射距离不好测量,导火索长度也不好控制,使用效果不那么令人满意。最终,投石机还是以火石和普通石块为主要弹药,而焙烙玉则依旧以徒手投掷为主要使用方式。

这时候就要介绍本文的另一个主角——大筒了。许多人认为大筒是火绳枪的直接发展产物,这一论断其实是不全面的,根据江户时期僧侣日记《碧山日録》的记载,早在公元1467年的应仁之乱中,细川政元一方就已经开始使用被记为“飛砲火槍”的火器。根据相关记载以及当时的情况推测,这种武器可能是中国元明时期铜铁铳大型化的产物,是一种大型火门枪或者火门炮,通过倭寇的劫掠或走私贸易抵达日本。尽管相关记载不多,也没有实物存世,但这确实是日本“火铳大型化”的开端。

▲火器界的万恶之源之大元铜火铳,东西方之后所有身管火器的前身

1543年,葡萄牙式火绳枪经种子岛传入日本,日人八板金兵卫模仿其构造制作出第一把日本制的火绳枪,遂以此地命名为种子岛铳。此后,火绳枪在日本迅速流行开来,并被日本人称为“铁炮”。在火绳枪的技术被彻底消化后,各家大名的手下们也开始改变这一武器的结构,以适应自身的战争需要,各种大大小小的铁炮随即出现并开始普及。大型化的改进和尝试也由此开始。

1576年,时任大友家主的大友宗麟凭借自己信仰天主教、积极与西洋人接触的特殊关系,从葡萄牙传教士手中率先购入了弗朗机炮,并命自己手下的冶铁工匠完成了仿制和国产化,将其命名为崩国(国崩し)配属到自己的军队。这些火炮在丰萨合战爆发后,艰苦的守城战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不止一次遏制住了号称九州最强的岛津家,如潮水般袭来的汹涌攻势。弗朗机炮因而威名远扬,各家大名遂开始大规模的仿制和购进该型火炮。这种使用火药发射石头弹丸的火炮,也被其他势力称为“石火矢”。

▲圣彼得堡炮兵博物馆藏·大友宗麟下令仿制的第一批石火矢之一,筒身上有其教名弗朗西斯科的缩写

▲这门炮身世颇为坎坷,经历了战国年间一直被用到幕末,最终被俄罗斯军队虏获

不过在野战中,弗朗机炮太大太重了,在日本缺乏牵引牲畜的情况下难以被部署(当然,这和日本各家购进和仿制的弗朗机皆为船炮,没有轻型轮式炮架也不无关系)。后装炮密封性不良,导致火药燃气利用率不足,弹丸威力太小且射程短,而自身又需要消耗远超铁炮的火药。这种除了攻城和守城外难以发挥价值(实际上攻城也未必好用,攻击山城的时候基本山就只能随缘射击和看戏),准头也不算高的火器,迅速受到了包括立花道雪在内的许多武将和大名的反感。一些重金购置的大口径炮甚至成为了摆设。

▲日本的城堡结构对于进攻方非常不友好,路途弯弯绕绕高低起伏,爬城则必须承担惨重的伤亡,轻型炮炮轰击也难以取得显著效果

但野战和攻城战中对于火炮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以主观厌恶为转移。大名们还是需要一种可以在铁炮射程外射入敌阵,并在中近距离发射散弹,阻止对方靠近突入战线的武器。这种需求最终导致了“飛砲火槍”与“铁炮”的结合。也最终导致了“大筒”这一神奇武器的出现。

▲比较典型的大筒造型

尽管具体的出现年限不详,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在16世纪初的战国中期,大筒已经开始快速普及了。这些大筒采用了标准的日本火绳枪点火击发结构,但拥有更粗的口径和更厚的枪管。这样的结构使之可以填塞更多的火药与更大的弹丸。

▲著名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绘·《抱着大宝贝的wraaaaaaag!的老大哥》

由于采用了封闭后膛和在当时看来颇为先进的锻造成型工艺,其稳定性、安全性和威力都比弗朗机矢高出不少。不过,与之相应,由于受锻造技术的限制,大筒的口径很难做的像大口径弗朗机那样巨大。但这东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拥有更高的便携性和易部署性,用小型板车就可以快速的部署和运输,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炮台和炮架,由体力较好的士兵手持发射即可(这也是许多大筒都配有看起来颇为滑稽的护木及把手的原因)。作为佣兵团体的杂贺众也大量装备了这一武器。

▲安装在轮架上的大筒,注意轮架下方并没有欧式炮车的“尾巴”,也没有明清炮车的承重横杆

这类小型火炮部署便捷、生产成本较低(仅仅与石火矢对比,锻铁火炮的价格仍然相当昂贵,视口径不同,单门造价可达100石~350石)、制造门槛低(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大筒都是在铁炮工厂中制造的,完全不需要单独开辟工厂和培训技工。)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这东西就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火炮形式。

大筒被广泛的投入了战国时期的各个战场,且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常规的列阵迎击就不说了,在地面战场上,一些武将甚至还采用了类似于后来散兵和猎兵战术的打法——即以少量着甲武士分散排列在阵前,在对方射程外开始狂暴输出。对方射击这几个人,就要浪费一轮齐射,还有可能根本打不中。而在攻城和守城战斗中,威力巨大的大筒则可以说是挡箭牌和较薄护墙的杀手。在山地和山城攻坚作战中,由力士持握和射击的大筒,可以在极近的距离上支援攻城友军的行动,起到远胜于那些笨重火炮的作战效果。

而在海上,威力巨大且射程远胜于铁炮的大筒,也成为了攻击桅杆、炮毙对手指挥官和击破船板制造金属的重要武器。到了战国中晚期,一些没有专门火炮作坊,还需要火炮进行作战的势力,还进一步制造了身管更长且拥有更大的四轮炮车底盘的重型大筒,并用人力牵引之投入城防作业。这些拥有四轮车架的大筒甚至出现在了海战之中,承担了海战中2~4磅舰炮的作用。随着战国时代进入末期,战争的烈度日渐提高,新的战争形势开始需求新的武器,而这最终导致了大筒与焙烙玉走到了一起,而新的武器系统也由此诞生。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0)

相关推荐

  • 明朝的火器很强大?看看明朝与同时期欧洲的火器对比就知道了

    一直以来,明朝给人留有一种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它拥有很强大的火器.于是有人就说了,在明朝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火器装备就是世界第一. 关于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被夸大的地方呢?在我国明代时期,特别是明朝末年 ...

  • 明朝火器的发展——明蒙对峙的深层原因

    "火药与火器的采用,绝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是经济的进步"(恩格斯).许多人都有误解,以为中国古代是纯粹的冷兵器时代,上阵都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是不是古代军队没有或 ...

  • 河越之殇:日本战国时代关东上杉家的衰亡

    自永正三年(1506年)开始,二代古河公方足利政氏便与其子足利高基起了内讧,在上杉显定战死之后,古河公方家的内讧甚至对山内上杉家也造成了影响. 上杉显定生前曾收养足利成氏之子上杉显实为继承人,其另一个 ...

  • 日本战国时代名将诸角虎定的生平简介

    请问日本战国时代在武田信玄麾下的武将 诸角虎定的生平,他为武田军有没有立下功勋 他是不是在信虎时代就已经很活跃 诸角虎定的生平,他为武田军有没有立下功勋 A:当然有立下功勋,战死时为役职为侍大将,官位 ...

  • 改变日本战国时代的谋反——本能寺之变的真相

    本能寺之变野心说 本能寺之变的谜团很多,明智光秀是否是因为野心而发动的本能寺之变历来也有很多人讨论,与朝廷.幕府的阴谋论不同,野心说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明智光秀. 例如织田信长的侧近家臣太田牛一在其写作的 ...

  • 日本战国时代的美浓公主,本作为间谍嫁给织田信长,最后爱上对方

    每一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个美女.美女和英雄本来就是一体的,有英雄的地方就有美女,有美女的地方也有英雄.宝剑赠英雄,美女配英雄. 源赖朝有和北条政子的美丽故事,源义经也有和静御前的凄美故事,作为战国时代的 ...

  • 日本战国时代到底是不是“乡长打架”?

    本 文 约 4400 字 阅 读 需 要 11 min 关于日本战国时代,经常有一种声音:"所谓日本战国,无非是一群乡长县长打群架而已". 那么,日本战国到底是何种规模?究竟是不是 ...

  • 盘点日本战国时期的8大枭雄,其中德川家康排第七,武田信玄第三

    说起战国,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实不然,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有一段被称为战国的特殊时期,也是诸侯互相征伐,称为日本历史上少有的乱世:既然是乱世,自然不可能少了枭雄,而这里主要来盘点下 ...

  • 日本战国时代1

    前段时间看日本捐助我国疫情物资,我们国家网民对日本的态度发生180度转变.我发现对于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国,大部分中国人其实并不熟悉,也不清楚它的历史.趁着这段时间被关在家里有时间,我就来介绍一下日本战国 ...

  • 日本战国时代,初章:应仁之乱,战国登场

    序 日本的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义政时期的应仁之乱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纷乱及群雄割据的一段时期.最终,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混战,德川家康在1603年 ...

  • 日本战国时代,二章:明应之变,关东大乱

    传送门: 日本战国时代,初章:应仁之乱,战国登场 应仁之乱后,虽然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当时的各任幕府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 将军不但多次下令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守护大名,还屡屡颁布征讨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