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营丨龙城庙会越千年
淮阳在《诗经》中有“宛丘”一章: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从这首诗我国最早的诗集中可以看到淮阳的古老。宛丘是指四周高中间平坦的土山。淮阳也叫陈、陈州,历史渊源流长。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五亿七千万年前,在中国境内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淮阳古陆。 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创造了龙的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后炎帝神农继都于太昊之旧墟,易名为陈。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艺五谷,率领先民步入农耕社会。所以说,淮阳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体的象征。
这儿有伏羲墓,即太昊陵。伏羲何许人?中国历史上,传说有三皇五帝,伏羲是三皇五帝的头一名,是中华民族的老祖。相传,他来自甘肃天水,后来,率部沿黄河而下,来到河南淮阳,奠定了人类东方文明的基础。他所属的时代大概是人类原始社会中的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他是那个时期的最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被称为东方文明头一名奠基人。
太昊陵始建于春秋,汉朝时已有在淮阳祭祀伏羲的记载了,两千多年,延绵不断,直到今天。
我不是在二月初二那天来的,那天是公祭日,人太多,我是在初四去的。当地官方称,淮阳太昊陵为历朝历代全国太昊伏羲专祀地,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从二月初二一直到三月初三,也叫“人祖古会”,其渊源之久、声势之大、会期之长,堪为“天下第一”。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的高峰时,平均日客流量达40多万人次,单日游客曾达82余万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全球“单日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被称为中国最“牛”的庙会。
我亲眼目睹了当日老百姓对伏羲崇拜的狂热。十里长路上,人们接踵而至,道路两边都成了卖香火的人。随着人流在人海中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陵墓区。从队列中看到的是人山人海和高举着的香。我看见高大的伏羲墓前有个诺大的燃香处,人们来不及点燃香火,就挤到前边把香和纸投放在正在燃烧的熊熊大火中,这火是香火。香火两边停着两辆铲车,随时准备将香灰往卡车里铲,消防水龙头一会儿要喷一次水。喷过水的香灰已呈黑泥状,成卡车啊!这还是少的,多的时候,竟要拉走五六卡车。在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这一个月里,每天有四万人,累计一个月里要来八十万人!人们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河北、湖北等省的农村。他们把伏羲当成神,来这里拜神,求神保佑,求平安,求子孙,求福,穿着干净漂亮的衣裳,虔诚地排着大队,等候在伏羲墓前叩头烧香,或许愿,或还愿,由清晨到深夜。
这,并非宗教,是传统,只有历史的延续。中华文明是延续不断的,在淮阳,得到了最具体、最鲜活、最生活的体现。
我在祭祀现场看见三棵古树,它们离伏羲墓大概有十五米,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它们居然活活被燃烧的香火烤死了,只剩下枯干的树干立在那里。香火之旺,可见一斑。
我在太昊陵一座大殿东北角的石基上看见一个凹进去的小圆孔,直径有乒乓球大小,陪同人说,这是千万人用手摸出来的!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性文化的样板。小圆孔是女阴的象征。据说,妇女去摸它可以生小孩。从这点给我一个意外得启示:那就是人类的自身繁衍法则。虽然今天有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国策,但在广大中原城乡居民头脑中生孩子却依然是头等大事。被燃烧的香火烤死的一个古树上,有个小小的树杈,人们摸来摸去都摸成黑的了,据说这是象征男性的生殖器,应当和石基上女阴的象征是一个意思吧。
祭了太昊陵之后,人们不约而同地要到太昊陵内的岳飞观前打秦桧。岳飞观前跪着奸臣王俊、万俟卨、秦桧、秦桧妻王氏、张俊等5人铁铸像。凡是烧过香的香客都会到这儿打“秦桧”,以泄对杀害民族英雄岳飞的仇恨。民间传说,拍打秦桧后,再拍一下自己,会让身上的病痛好起来,久而久之,打秦桧成为淮阳太昊陵庙会上的一个独特景观。据淮阳县志记载,抗金名将岳飞曾三次收复陈州(今淮阳),故人们在太昊陵内建庙纪念。
无论是伏羲还是女娲,在信众的眼中都是至高无上的神灵,被膜拜的神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他们操纵着冥冥之中人所不能操纵的命运。因此,人们虔诚地跪倒,希望他们可以给自己现实的生活带来宁静与和谐。在庙会上,肆意放纵自己的情绪,疏导心中的积郁,以释放情绪达到愉悦心情的目的,从而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今后的生活。民众的生活终年辛劳,而最大的娱乐莫过于庙会。因此虽然平日生活节俭,人们也绝不吝惜购买香烛、置办祭品的费用。消费一点香火,求得一年安宁,值!
作 者 简 介
张振营,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心泉》、《时光里的印痕》散文随笔《幸福读本》等著作,现供职于平顶山市政协。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散文》、《散文选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