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大年,那挂炮仗/赵韶伟

童年时,春节这天,当是最开心幸福的。能吃上三百六十五天里最极品的美味,穿上崭刮溜新的花棉袄,再燃放一挂大红鞭炮,打着剪步满村里蹿来跳去。过大年的感觉,让我们这些不谙世音的孩子兴奋异常。

平日里娃们的玩耍,无外乎打个水漂,推个桶箍,摔个砸炮的。只有过年那天,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一家老少都有新衣穿有肉吃,才算最好的光景了。

那时候,村里有结婚娶花媳妇的,出阁发落闺女的,添孩子过满月的,死了人奔丧的,都会摆十碗的席面。除了嫁闺女外,其他过大事都是要放鞭炮的。我们就是冲着这个,捡拾小花炮,吃遍全村饭。

过年前几天,父亲找到食品公司的头儿,特批了一个猪头四个猪蹄的条子,在义马火车站老街国营商店里,称上一包水果糖两包点心,再买一挂五百响的花炮,算是给家里带回过年的礼物。

听到小伙伴喊,我赶紧撒着欢地往村南头一路小跑。父亲放下背包,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剥开水果糖塞到我嘴里,再把鞭炮掏出来递给我。摸着那挂大红浏阳鞭炮,迫不及待的春节大年,在我心窝绽开了花。

母亲把猪头煮熟,我攥着剔下的骨头,啃得满嘴流油。末了,还用斧头把骨头砸开,吸了骨髓。猪蹄里的几个小骨头扣,几个姐姐用它来做抓子儿玩。

那时候没有电视看,年夜里,母亲最后赶着给自己缝新鞋。二姐和三姐在锅屋里炸果子、熬凉粉、剁饺子馅。我早早拱进了被窝,听到两个姐姐在斜对面锅屋里,一边叮叮当当地剁肉,一边嘻嘻哈哈说笑。

我怀里搂着小花猫,一边沉浸在熬年夜的快乐中,一边梦着天明了,燃放那挂长长的鞭炮。

我先是小心翼翼地拆开鞭炮包装,把一层层鞭炮伸展码放开,一个一个数着,做工精细的小花炮不多不少整整五百个。我再把长长的炮捻儿捋直,将鞭炮绑在细棍末梢,姐姐妹妹争着拿火柴点燃花炮。我瞪直眼睛,在青石铺的院里绕着圈儿地放。望着那挂炮仗在我身边炸开了花,鞭炮碎屑溅满了我的花衣裳,爷爷奶奶站在堂屋檐下,张开没有牙齿的嘴乐着,父母开心地望着家里唯一男娃,笑得合不拢嘴。几个姊妹们都争着去拾瞎了火的小花炮,最后把几十个小花炮都塞给了我,让我拿去自个儿放着耍。

睡梦里,突然鞭炮炸响了。一个激灵,我睁大眼睛坐了起来,锅屋里传来鞭炮声里,夹杂着二姐三姐的尖叫。三姐大叫着,快跺快跺,二姐说,赶紧,一会都来不及了。不大一会儿,没了一切动静,爆竹的硝烟味儿透过门缝钻进鼻孔,一阵喉头发紧,我的眼泪哗啦啦地滚落下来。

鞭炮燃放完了,一切归于宁静。傻眼的二姐和三姐在那边屋里,相互自责埋怨的话异常清晰,都怨咱俩把鞭炮在锅头窑炕好了,还嫌炮捻长,想点一段,谁知道弄不灭了。这可咋办呀,小伟明儿个起来木炮放了,咱爷知道了,不熊咱俩才怪哩。

我呆愣着,不大一会儿,瞌睡虫袭来,和着小花猫的轻声呼噜,渐入梦中。

起得早,过得好,农村人都信这个,春节更是这样。等到鞭炮再次响起,左右邻家的,南院北舍的,时断时续的鞭炮声传来,和着鸡鸣犬吠,交汇成大年的乐符。

我不敢怠慢,急忙穿衣,顾不得洗脸,推开街门栓。我一路小跑,东窜西窜,好多家紧闭院门,只有东院家的门开着。我趴着跪着拾些花炮,回到自家院里。

锅屋里,两个姐姐惊奇地看着我,她们也许在思摩,我估计知道了夜黑底发生的事了,真小的弟弟咋真懂事。抬头,我看到两个姐姐眼圈儿都是红红的。我从锅头里掏出一根未燃尽的红火苔棍,我在院里一个一个放了小花炮。妈端来了凉粉,看着我津津有味地海吃,几个姐姐都扑哧地笑了。

那时候的豫西农村,过大年早上要吃两顿饭的。喝罢凉粉,再吃了饺子,我蹦蹦跳跳地蹿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村里有三个叫古乱的,本家姓赵的就有两个,一个叫大古乱,小点的是从白羊山迁回来的,都叫他山古乱,还有一个本家兄弟中排行十三的,我们都管他叫老开。老开比我小好几岁,我们不和他耍,急得他眼睛瞪得咕噜咕噜的转。我们掏出布袋里的几个小花炮放了,再把没有炮捻的瞎火炮折断点燃,这叫放哧溜炮。我们各自掏出自制的砸炮枪,把火柴退去红色的头,放进注射器针头做的塞子里,砸炮枪往石头上一磕,声音和放小花炮一模样。玩得尽了兴,两通鼻子流出来,哧溜一下再吸进去,流得长了,往袄袖子上一擦了事。

虽然我没有亲自燃放那挂新年炮仗,但是,那浓浓的年味儿,却丝毫不减。

次年,父亲除了买一挂鞭炮外,还给我买了好几个两响炮。这次,我不再用棍挑鞭炮了,亲手掂着那挂炮仗,一任炮屑蹦满全身。我把两响炮拿到路上点燃,看那二踢脚在空中炸响,美滋滋的感觉溢满全身。

等我上班后,家里盖了新房。过年时,我买回一挂万字头的大鞭炮,站在出檐平房顶,淋漓尽致地放了一挂大炮仗。望着满院的大花炮碎屑,我感觉总算尽了兴致。

等到儿子六岁,过大年时,我在家属楼五楼,打开窗户,放大炮仗。谁料想,儿子一惊,把鞭炮扯回了屋里,劈里啪啦的鞭炮蹦得满屋子碎屑。儿子泰然若定,还哈哈大笑,连叫过瘾。儿子的脾性,随我。

多年过去,大年鞭炮的魅力, 在我心底挥之不去。每每忆起,总有种浓浓的故乡情思,深深刻在脑海。虽然当下,政府为治理雾霾,打造蓝天白云工程,禁放鞭炮。但我还是想着,年味里,该怎样增添些更多的节日喜气色彩。

作 者 简 介

赵韶伟,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义马市文艺研究会秘书长,作家协会常务秘书长,义马文学副主编,责任编辑。作品散见散文选刊,安徽文学,砥柱,三门峡日报等。与荒村合著长篇小说《紫色槿花》获北京首届华语文学交流会一等奖,多篇散文获国家和省市奖项。





(0)

相关推荐

  • 【原创】放鞭炮

    第248篇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12月12日,一则消息打破了晋城市的宁静.晋城市政府向社会发布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决定自201 ...

  • 【西散原创】柳生魁作品丨过年随想录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爆竹声,被忽略的年味 诸多的年味中,有 ...

  • 散文||放鞭炮 扎花灯【征文】

    放鞭炮  扎花灯 孟芹玲||安徽 说起小时候的过年,最让我不能忘记的就是放鞭炮.扎花灯了. 过了腊八,大街上的日杂商店里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进各种规格的鞭炮了,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价格也有很大区别.这时候 ...

  • 散文||鞭炮【征文】

    鞭   炮 陈劲松||四川 窗外不时传来鞭炮的脆响.我隔窗望去,看见礼花在茫茫的夜空中绽放了,五彩缤纷的流光从深青色的夜空纷纷降下,哦,过年了. 但我心里没有降下流光溢彩的礼花,唯有往事像秋叶一样缓缓 ...

  • 紫葳科:炮仗花

    新年即景--炮仗花 川    雪 形似炮仗花色艳, 柔弱身躯善攀援. 不惧寒风自在笑, 装点大地迎春天. 新年伊始,紫气东来.寒冷的冬天,在南国的大地上,盛开着一种艳丽的花朵--炮仗花. 炮仗花,别名 ...

  • 遇见花开‖ 这一串串鞭炮似的花,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前两年,第一次从东莞植物园南门进园时,沿路一排藤蔓植物上盛开着橙黄色的花儿,连串的开,很是状观,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花,或者说第一次注意到这种花,赶紧手机识物,补充知识,原来它就是--炮仗花. 现在每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父亲的梦想/赵艳荣

    看央视<城市梦想>节目,被一个个农民工在外拼搏的故事所感动,也让我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九年了,有两个画面还常常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父亲在热气蒸腾的老式油坊里轮着大锤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春满思源/刘景常

    美丽的思源,花事正浓,行政楼后面樱花大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大朵大朵白色的樱花早已挂满了枝头.就连前一阵子长出绿油油小叶片的海棠也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一片灿烂.学校医务室西侧金黄色的麻叶绣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路上,爱在杭瑞线之间/董金官

    那年初夏,没有太多行囊,只有一个黑色的单警装备包.里面装载着我的十七年寒窗,父母佝偻的背影,还有往后那一身藏青色戎装的责任.我记不清自己是如何把它从那辆大巴车的储物仓,挪到警校培训学员的宿舍,只记得自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道口街的老澡堂/马双喜

    豫北名镇道口镇,在历史上曾被冠于"小天津"之称的美誉.这是因为晚清光绪年间,道清(道口至清化)铁路.卫河水路和土路(道口至濮阳.清丰.长垣.内黄等地)相交于此,因此道口成为豫北重要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荆条/梁丽平

    牡荆,是书本上的学名,在民间叫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其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成串,生于当年生枝条末端,淡紫色,花期6至7月,荆花最亦酿花蜜,在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荒坡山地阳坡之上,常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飘雪的日子/李增强

    印象中的青龙湖,冬季有一种颜色始终让人向往如初.亦如三月的垂柳永远钟情于和煦的春风. 青龙湖是个人工湖,偏安于小城的西北部.原先是一座废弃的砖瓦窑厂,后来蓄水成就了今天的青龙湖.如今,这里遍植绿树红花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杏祭/郭建荣

    时下正是杏子黄熟时节,看着满树橙黄的杏子,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剔透,忍不住流口水的记忆,又静静的漫步在脑海里. 小时候最喜欢这个季节,因为杏子熟了,它是冬去春来,山里孩子迎来的第一种水果,孩子们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淳朴民风在早集/陈广德

    爽利的一夜,在甜梦正酣的三更时结束.从临街的窗,又听见若有若无的阵阵"踏踏".哦,久违了,家乡早集的脚步. 这是窑湾,苏北小镇,京杭大运河从这儿流过.古时这河里有船,岸上有纤,纤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