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淮玉丨在淮河里学游泳
过去生长在淮河岸边的人大都会游泳。那时候不知道游泳可以健身,只知道可以去污纳凉,可以救命,不至于小沟小汊淹死,还可以是重要的交通技术。
我小时非常宝贝,因为我上面的两个哥哥和下面的两个弟弟都没成,爹妈时常怕我有个三长两短的,总把我攥在手心里,不让我轻易下水,常以“淹死的都是会水的”、“牛踢夹子里的水也能淹死人”这些话来吓唬我,威吓我,所以,我到了六七岁还不敢沾水,和我同龄的小伙伴们早在水里游来游去了。
水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小的时候曾经听邻居阿林讲过一个:大清早的,一个人过河到河对岸卖菜,不小心秤砣掉到河里了,他赶紧去捞,秤砣漂了,他蹚水去抓,而秤砣也往远处漂,蹚一步,漂一步,总够不到,再往深处蹚,手还没抓到秤砣,脚脖子却被什么攥住了。他忽然想到,这铁的家伙怎么会漂会走呢,水下怎么会有手攥脚脖子呢?肯定是下面有鬼呀!想到这里,他急得出了一身冷汗,莫非遇上“讨替魂”的了(传说人被水淹死,要找个替他的人,他的魂才能上天,所以叫“讨替魂”)?要索我的命。急中生智,他自言自语说:这河水把我的裤子也弄湿了,我上去脱掉裤子再来捞。听他这么一说,那“讨替魂”的鬼居然信了,攥脚脖的手松了。卖菜人连忙跑上岸,什么也不要了,拔腿就跑,跑出半里地停下来看看,发现脚脖子都被攥青了。这故事是说水里常有鬼“讨替魂”,水是不可轻易下的。
阿林的这个故事,让我更不敢轻易下水了。
八岁那年,父亲带我到河里摸蚬子(淮河里的一种软体小贝类,肉鲜美)。那时淮河里蚬子多,摸的人也多,水浅时几乎人挨人。我父亲爱吃蚬子肉,不会水也带我去摸,反正水浅人多,不用担心有危险。我在水里边摸边玩,感到很有意思。有了这次下水经验,我胆大了许多,小伙伴们洗澡,我也偷偷溜去,他们在深水里游,我就慢慢在河边蹚不敢往深水里去。在河边往身上撩水,总不过瘾,小伙伴们就取笑我,他们在深水里往我身上泼水,甚至钻在水里拉我的腿,我吓得赶忙爬上岸去,不知谁攥到了我的脚脖子,往深水里拽去,我联想到那个卖菜的脚脖子被鬼攥住,吓得哇哇叫。水越来越深了,没了脖子,没了头顶,我拼命挣扎,胡乱扑蹬,喝了几口水,眼前一片浑黄,小命可能要保不住,被哪个鬼讨去替魂,不知是谁拉了我的头发还是托了我的肚皮,我扑蹬扑蹬,头竟然露出了水面,透了一口气,不往下沉了。我纳闷,这“讨替魂”的鬼怎么会松我。这时却听见小伙伴嚷嚷,“会了,会了,会凫水了!”“不喝几口水,还能学会凫水?”于是,我就学会了“打嘭嘭(狗刨)”,扑蹬蹬、扑蹬蹬,在水里打起来,加入到了小伙伴们的游泳行列。
“打嘭嘭”是土法学游泳的基础,就像学自行车掌握住了平衡,上了车尽管东歪西趔,横冲直撞,只要不栽倒,就可以胡骑。在水里,只要不下沉,就可以胡扑蹬,胡游。那时的夏天,淮河水也很清,小伙伴都爱洗澡,爹妈知道了我的本领,也就不反对我下河洗澡了,于是我就名正言顺地和他们成群结队游泳了。
游着游着,我学会了“养娃娃”(仰泳)。小伙伴说,这种游法舒服,不累。当你游泳游累了就“养娃娃”。这种游法就像陆地的散步,不紧不慢,很悠闲。平静的河面上,微风荡漾,仰面朝天,两手张开,手臂悠闲地向身体两侧的前方交替甩动,像画个大弧,身体也就慢慢地向前移动。水里的小鱼,时不时地往你身上吮一下,痒痒的,你可以闭上眼尽情地享受。你也可以微睁双目,看天上的这朵白云那朵白云像什么。总之这种游法很惬意,很享受。
游泳的技艺差不多都是相通的,学会一样,其他好像都不难。游着游着,我又学会了“抢水”,这种游法在正规的游泳里不知叫什么名称(可能算蛙泳)。“抢水”是激烈的游法,是一种冲刺,速度最快,就像陆地运动的百米赛跑,常用于水上的紧急行动,如救人,逃生等。扑在水里,身体前倾,两手手指并拢,和手掌一起形成两个小棹板,手臂伸直,运足力气,交替向前扒水,两腿两脚也交替向前蹬,协调一致,动作越快越有劲,身体前行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被救的人跟前,或在水里迅速地逃生。
“踩水”是游泳里可以腾出双手干活劳动的一种游法。水性慢慢好了之后,技艺就趋于娴熟,身体各部就协调自如了,在水里通过腰部、腿部和脚的协调运动,人就可以直立起来,水性越好,人直立于水面的高度越高。小伙伴们也常以这种游法来比赛游泳技艺的高低。过河的时候,脱光衣服,绾成一个大结顶在头上“踩水”,过了河,水性好的人,衣服一点不湿,要是带个怕水的东西也绝对安全,因此这种游法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我游了一段后,也慢慢掌握了这种游法的门道,只是在水里没有他们站得高。
“扎猛子”(潜水)也很有意思,你在水里不知不觉的,突然会有人从水下钻来,摸你的腿脚或屁股,你去抓他,他突然又钻跑了。“扎猛子”,伙伴们说好学,我学起来却很难,不是钻下去露屁股,就是要喝水。我常常捏住鼻子,闭上眼睛往下钻,但钻不远就会漂出水面,我总埋怨自己笨,不像有的小伙伴一猛子扎下去能扎四五十米远。我的一个老表,“扎猛子”技术特好,他一猛子能从淮河的陡lin子(河床里的陡坑)里搬出几个大蛤蜊,那水又深又凉,一般人是不敢往下扎的。我非常佩服他的“扎猛子”技术,也曾拜他为师,但总也学得不好。
十七八岁后和大人们一起劳动,锄地热了,男人们都下淮河洗澡,女人们就回家喂孩子或休息。赤条条的十几个大男人噗通通扑下河去,河面顿时一片飞花,粗话也在河面上荡漾。老陈说没想到你也会水,我再教一招“放茅排”。他仰面朝天,手脚并用,全身协调,把肚皮和阴部挺出了水面,阴毛晃悠悠的。他说你看看,这就叫“放茅排”。亏他想得出“放茅排”的名字,不过也挺好玩的,要是游泳技艺差的,挺不直腰杆,露不出“阴部”,还真放不了“茅排”。我在他的授意下,学习他的“放茅排”,还真学了个差不多呢。
游泳学会了,还真有不少好处。六八年涨大水,去菜园的路全在水里,菜长疯了,家里没菜吃。我拽个大笸箩游到菜园,摘了茄子、辣椒,割了韭菜,掐了苋菜,拔了葱,弄了一大笸箩回来,全家人吃了好几天。生产队要交青草任务,本村的青草割完了,我们就凫水到淮河对岸去割。为了增加浮力拉动草筐,我们把裤子湿水,吹饱气,裤腰、裤腿扎紧,制成救生气球,浮在水里,一只手拿着,一只手拽筐,再凭借腰身和腿脚的运动,就把一筐草从河那边弄回来了。那些女孩子们看了非常羡慕。那些年文化比较荒漠,本村电影不够看,年轻人精力又充沛,一听说淮河对岸有电影,就策划去看。一次听说河对岸放的是五个美女(《五朵金花》)演的电影,伙伴们不管河水很大,就相约头顶着衣服“踩水”过去了。那个劲头现在想也不敢想。
游泳救人是最不容易的。我水性一般,不敢救人,也没遇见要救的人。据说落水的人在被淹的绝望时,抓住一根稻草都不放,因此抓住救人的人,就死死地抓住,以期有一线生机。有目睹者说,被淹死的人,你抓我,我抓你,互相死缠在一起,尸体出水后掰都掰不开,可见生前绝望那会儿的力度有多大。有经验的人说,救落水的人要从后面上去,最好是抓住其头发,将其拖走,他抓不到你,就顺着你被救了。倘若从前面去,若被他抓住,你有力也施展不开,最容易出危险,甚至同归于尽。
淮河岸边生活了大半辈子,年轻时也经常游淮河,但这些年几乎不游了。近来听说几起青少年被水淹死的事,不由得有些感慨。孩子们都不会水,又想玩水洗澡,不就险象环生了。过去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是说会水的好逞能。可现在淹死的都是不会水的呀。家庭、学校、社会,都不支持也没条件支持孩子们玩水,都一味的强调孩子学习,旱鸭子是越来越多了。淮河里有的是水,我们又临近淮河,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不开辟些游泳池,开些游泳课,鼓励孩子们玩玩水,让更多的旱鸭子变成水鸭子呢?他们学会了游泳,身手好了,不就可以危险自消,不就可以游游淮河,游游长江,游游大海了吗?
作 者 简 介
刘淮玉,男,汉族,固始县三河尖乡人,1977年4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在淮滨县教研室任初中语文教研员。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多年,在《教育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新课程教学》等杂志发表语文教研论文多篇,2014年出版语文教学专著《语文教学浅论》。爱好文学,在《读书报》《信阳报》发表过散文、诗歌作品,散文入选2013、2014、2015《信阳年度散文》,小品《替班》获信阳市情景剧创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