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笔下的社会现实(四)
曹雪芹笔下的社会现实(四)
今天接着说宦官吧。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贾琏和王熙凤正因为家底亏空,难以维持日常开支,跟鸳鸯借当,求鸳鸯拿出老太太一大箱子暂时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一箱子出来,暂时抵押个数千两银子支腾过去。这事鸳鸯没说定,因为老太太急着找鸳鸯,鸳鸯先走了。
也正在这时,有人来回话,说:“夏太府打发了个小内监来说话。”这时,贾琏说了一句话:“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
贾琏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这个夏太监肯定是差人来要东西了,并且一年内也没少要,要不怎么能说他也搬够了呢?
凤姐儿叫贾琏躲起来,她来应付。
小太监就把事说明了。说夏爷爷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短个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额,这很明白是来要钱了,跟勒索也差不多了吧。
凤姐口才很好,说:“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凤姐很会说话啊,这意思即是说,只要我们有,你只管拿去,说什么送不送啊。估计凤姐心里说,这银子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
小太监接着又说了下面这句话:“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送来。”呶,我们读到这里不仅了然,怪不得贾琏说“一年也搬够了”,这个夏爷爷真是“爷”啊,也真够贪得无厌了。
不过,王熙凤下面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深思。凤姐说:“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
原来,那一千二百两是记清楚的,还有多少记不清的呢?看来,夏爷爷来贾府敲诈勒索是常态了。
最终,王熙凤叫平儿当了自己的两个金项圈,给了小太监二百两银子,送出大门。
这事看似完了,其实没有完。本来躲进内套间的贾琏此时出来,又说了句话:“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
昨儿周太监,今儿夏太监,这俩太监只是代表。这不是作者在暗示我们,太监对官员的敲诈勒索吗?由周太监和夏太监可知,这是一种很浓烈的风气,太监们习以为常了。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太监对官员敲诈勒索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范围之广。他们跟贾雨村一样,不也是妥妥的蠹虫吗?只不过,他们咬的是官员罢了。
再想想宦官戴权的卖官,宫廷该是有多黑暗?宫廷的黑暗,不就是朝廷的黑暗吗?这样黑暗的王朝,能不覆灭吗?
有人认为这件事反映的是元春在宫中失宠,有人认为这是贾府败落的原因,我看见的是社会现实的黑暗。
咱不是红学家,没有考证资料,只是从语文老师的角度,从文本解读的角度,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来养成一种阅读的方法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