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离婚书:《放妻书》

唐人离婚书:《放妻书》

以下是敦煌藏唐代古人撰写《放妻书》一则,全文如下:

“某李甲谨立放妻书。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稻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于时年月日谨立除书。”

中国古代有“七出”之条。《唐律》言:弃妻须有七出之状,即一无子,二淫,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嫉妒,七恶疾。唐代之前沿用的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所谓七出是指:

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按这个标准现在的女子,几乎10个有8个可以满足被休的条件,这里的盗窃是指藏私房钱。

女子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不能休弃:

“有所娶而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家可依,但休妻时已无本家亲人;

“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孝;

“前贫贱后富贵”是指娶妻时贫贱,但以后变得富裕。

唐朝女子再嫁不为失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与现代人离婚往往水火不容不同,你恐怕没有想到,唐宋时代离婚文书放妻书中,竟有如此宽怀文雅的文字。甚至,放妻书的文中,还有善良美好的祝愿: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

那么,唐人离婚都讲究好合好散吗?当时的离婚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呢?

水火不容和谐告终——放妻书是迄今最早离婚协议书

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了一批古代文献,被统称《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1941年,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发表了《敦煌发见唐宋时代之离婚书》,最早介绍了其中的放妻书。目前,已发现放妻书12件,英、法藏10件,俄藏2件。

最新的敦煌学研究认为,这批放妻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离婚协议书,其年代跨越唐末至北宋年间,约在公元9世纪至公元11世纪前后。放妻书的格式是:首先讲理想的婚姻应该是怎么样;其次讲现实的婚姻状况,亦即离婚的原因;最后说明离婚善后事宜。

放妻书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极不和谐、乃至水火不相容的婚姻关系,最后又以极其和谐的方式告终。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杨际平先生在《敦煌出土的放妻书琐议》一文中认为,这似乎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敦煌所出的离婚样书的基调却正是如此。

在已发现的明清时期休书中,往往语气生硬,遣词造句非常绝情。古典名著《喻世明言》中描述蒋德休妻,在休书中点明“妻王氏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新近发现的一份咸丰三年的休书,立休书的赵姓男子写道:“妻勾氏不守妇道,凡事不让不忍,多嘴多舌,搬弄是非,虽经多次劝解,恶行不改……”反观敦煌放妻书,语气都很缓和,只有“相离”、“分离”、“离别”、“相别”之类词汇,绝不见“斥”、“逐”、“弃”之类字眼。

不仅如此,放妻书还十分强调夫妻间的情爱与感情:如夫妻间应“恩深义重”、“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生同床枕于寝间,死同棺椁于坟下”、“夫妻语让为先……夫取妻意,妻取夫言”、“恩义深极,贪爱因浓。生前抱白头,死后要同于黄土”。这与传统礼教婚姻传宗接代的观念迥然不同。

有意思的是,放妻书没有单方面指责,而是将造成婚姻、家庭关系紧张的责任,分摊给夫妻双方,如“妻则一言十口,夫则反目生嫌”、“夫若举口,妇便生嗔;妇欲发言,夫则拾棒”等等。进一步,放妻书都强调宿世姻缘,或云“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年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宿世冤家,故来相对”;或云“夫妇之礼,是宿世之因。累劫共修,今得缘会”等等。认为现实婚姻中夫妻感情的严重冲突,乃至感情完全破裂,都是“宿世冤家,今相遇会”所致。既然如此,其出路也就只能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好说好散。

或即基于这种认识,放妻书会拿出一段祝愿对方,如“相隔之后,更选重官双职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韵之态。”

早在1941年,仁井田升认为放妻书中的“放”字,反映了夫妻关系中妻子地位的低贱。

多数敦煌学专家学者对这一观点并不认同,“放”字乃放归本宗之意,本身并无低贱的含义。在已发现的12件敦煌放妻书中,也有一些别的名称,如夫妻相别书文样、女及丈夫手书样文,更显示出双方的主体地位。这说明在晚唐和北宋初年时期,女子在婚姻关系中,要比后世的明朝和清朝地位高。

放妻书中,也有一篇独特的“放夫书”,名为“宋初留盈放妻书”。从格式上看,这篇放妻书讲的是丈夫富盈和妻子阿孟离婚,但文中却出现了“对众平论,判分离别,遣夫主富盈”、“自后夫则任娶”字样。放妻书中的“放妻”,是因为在夫系家庭制下,妻子一般是从夫居,因而在离婚场合,通常也就是妻离夫家,按此件文书所反映的婚姻情况,这篇放妻书本应题为放夫书。专家认为,当时基本上都是从夫居,离婚书绝大多数也是题为放妻书,所以阿孟与富盈离婚时就借用现成的放妻书的格式,加上阿孟与富盈离婚的具体内容,便成为以放妻之名、行放夫之实的离婚书。

杨际平先生提出,放妻书是用作离婚样本来参照使用的,体现了民间离婚的实际情形,具有普遍意义。也许,这一“放夫书”恰恰反映了唐朝的婚姻制度给人感觉更自由一些,唐朝女子在婚姻生活中的主动性,离婚并不如我们想象中困难。

从史实来看,唐朝妻子提出离婚的也不在少数。女方再嫁也不为失节,这与前朝的“从一而终”和后代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形成鲜明的对照。唐人范摅在《云溪友议》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秀才杨志坚嗜学而家贫,妻子王氏便向他索要休书离婚。杨志坚无奈,赋《送妻》诗一首,王氏拿上这首诗,到官府请求离婚,州官颜真卿认为王氏嫌贫爱富乃“污辱乡闾,伤风败俗”,判处打二十板,准其改嫁,以示警戒。同时,赠杨志坚布帛二十匹、米二十石,并留任署中,还将此事公之于众。此后数十年间,江右之地不敢再有休夫的妻子了。

有历史学专家专门统计了唐朝公主的离婚率情况,结果发现唐朝公主离婚再嫁的不在少数。据统计,唐朝公主总数是198个,除去34个早夭或当了道士的,有过婚史的不到164位,其中有再婚、离婚史的就高达28个,接近20%。

财产分配赫然在列——和离早已写入唐律

现代人在离婚协议时,往往纠结于子女的抚养和财产的分割。但在周秦以后的中国古代,这两项都不成为问题。子女的归属,按惯例都是归男方,女方对此无权争议;汉律规定:“弃妻,畀所赍”,意思是离婚时,女方可带回陪嫁物,但不能参加对男方家财的分割。

在敦煌放妻书中,财产分配赫然在列。放妻书表明了“所要活业,任意分将”、“所有物色书之”。有敦煌学者据此认为,当时夫妻和离时如果一方需要扶养,双方可以协商且双方的父母可以参与;扶养可以采取给付“衣粮”之方式,可以一次付清也可以分次给付;扶养只持续一定时间。

么振华在《唐人离婚探析》一文中提出,敦煌放妻书中的离婚属于和离,就是夫妻双方合意离婚。唐代以前,已有和离现象,单用法律规定和离,则自唐律开始,唐律规定:“若夫妇不相安偕而和离者,不坐。”这在当时是相当进步的措施了。

其实,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和离”,只是唐朝离婚的三种制度之一。唐朝法律还规定了强制离婚。夫妻凡发现有“义绝”和“违律结婚”者,必须强制离婚。“义绝”是一种强制离婚制度。如果夫妻之间、夫与妻的亲属之间或妻与夫的亲属之间、夫妻双方的亲属之间,发生了法律所指明的事件,如殴打、杀害、奸情等,不论夫和妻的意愿如何,必须离异,违者要受刑事处罚。

另外,夫方单方面提出的强制离婚,即“出妻”也是当时的一种离婚形式。“七出”作为离婚的条件,在西周就已出现。《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即所谓的“七去”,也叫“七出”。“七去”包括“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但也有“三不去”,也叫“三不出”:“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余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也就是如果妻子无处可去,如果妻子为公婆守孝三年,如果娶妻时夫家贫苦,后来富裕了,在这三种情况下不能休弃妻子。但是,对于“七出”的淫、恶疾,不适用“三不去”。

么振华认为,唐朝和离不会超过离婚比例的三分之一。和离可能处于双方自愿,但又以父母做主为前提,因此它只是“七出”、义绝的补充。另外,由于古代男尊女卑,男子往往掌握着婚姻的主动权,加上经济等因素的考虑,女子往往是婚姻的弱者。放妻书达成的和离,其中很可能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男子提出离婚,而女子被迫同意的。

(0)

相关推荐

  • 【民族考古】敦煌“放妻书”研究

    [作者简介]刘文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摘要]敦煌文书中有一类汉文离婚契约,年代上属唐代中期至北宋初期,可统称作"放妻书".本文对此试作研究,从基本格式.时代与内容 ...

  • 普及 | “双宋”官宣离婚?对于离婚,古人有话说

    这两日,韩国著名演员宋慧乔与宋仲基离婚的消息占据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首页. 新浪微博热搜榜1位 "双宋"离婚 6月26日,宋仲基向宋慧乔提出离婚调解申请,并发表声明,27日,宋慧乔所属 ...

  • 【洞庭作家】邓荣生/平江古代习俗“退书”

    平江古代习俗"退书" 作者:邓荣生 退书,即:"休书",是旧时离弃妻子的文书,用以解除婚姻关系,是由男方或者地位明显高于常人的女子(如:公主.有权有势家庭的女儿 ...

  • 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

    在我国古代婚姻结构还不严密时,离婚相当自由,所谓"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自周朝开始,夫权制婚姻家庭制度建立起来.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夫权制家庭的基础并不稳固,如< ...

  • 敦煌莫高窟《放妻书》,自古以来最唯美的离婚书

    在出土的敦煌莫高窟官私文书中,约有十几件唐宋时期的<放妻书>,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休书".内容可以说是语气温柔,遣词风雅. 古文内容: 盖说夫妻之缘,伉俪情深,恩深义重. ...

  •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古人《放妻书》的温情与心机

    在中国传统社会,女子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男尊女卑"更是社会常态,在大多数历史时期,妇女是没有自由的,甚至在婚姻中,也处于极为被动的一方,虽然历朝历代都有 ...

  • 敦煌出土唐代放妻书12篇原文

    敦煌出土唐代放妻书12篇原文 一.英藏 1.某专甲谨立放妻手书 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年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十口, ...

  • 千古奇文《放妻书》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敦煌莫高窟 ...

  • 千古奇文《放妻书》:分手应该有风度,谁都不要说抱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敦煌莫高窟 ...

  • 千年一纸放妻书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间顺利美满之事,终归难久,良辰美景如此,花好月圆如此,二姓婚姻亦然.天作之合,潘杨之好,传说中有过,现实中难觅:仪态斯文,容止婵娟,局外人迷惑,当事人不堪.阴阳殊性, ...

  • 妻书

    听着听着就哭了,城南以南不再蓝,城北以北不再美,城中从此不再挤,从此心中再无你.南墙已撞故事忘,城东以东皆已空,城西以西不再喜,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终是悟空别了佛,负了

  • 98岁杨振宁高调秀恩爱,执妻书墨首曝爱称,44岁翁帆罕咧嘴笑

    近日,杨振宁翁帆一起参加活动的近照曝光,98岁的杨振宁,亲自执笔书墨,虽已年近百岁,但是笔记却刚劲有力,字迹非常大气.作为物理学家,杨振宁平时基本都是以偏正式的西装造型现身,感觉如今依旧很时髦,英伦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