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步枪那家弱?南欧意大利卡尔卡诺
咱们知道步枪弹在二战期间有个转折,也就是从普遍动能3500焦耳以上的全威力步枪弹中出现了一条分支,也就是中间威力步枪弹。代表就是德国人将将近4000焦耳动能的7.92x57mm毛瑟弹截短到7.92x33mm,因此动能也降到了2000焦耳不到。
而出现中间威力弹的原因不外乎是为突击步枪服务,毕竟全威力步枪弹自动射击时的后坐力不是正常人能Hold的住的。不过对于栓动步枪而言,为了追求远距离的命中率和存能,一般都是采用3500焦耳左右的全威力步枪弹,但也总有一些例外,比如意大利。
在19世纪末,随着无烟火药的出现,世界各国也都开始用无烟火药步枪取代原本的黑火药老古董。意大利也不例外,当时他们用的还是1860年代山寨瑞士的那批维特利,肯定得换。但意大利本身军工底子就很差,自己开发是不可能的。
1891年,意大利推出了卡尔卡诺1891步枪,枪机采用的是类似毛瑟的机头双凸榫闭锁,弹夹采用了曼利夏式的漏夹,比较有意思的是子弹选用6.5x52mm这种就当时看起来非常小口径的弹药。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的部队采用小口径弹,比如美国海军的6mm李式,希腊的6.5mm曼利夏·舍瑙尔等等。他的好处在于弹道更为低伸平直,至少在300米的有效射程内不怎么需要调整标尺归零点,非常适合意大利那群不爱打仗的汉子。
再者,当年意大利正在做着非洲梦,经常跑去诸如突尼斯、埃及之类的地方拓展。但深入内陆之后补给不足,如果用较大口径子弹的话携弹量会变少。早些年意大利人在非洲吃了亏,就把锅甩给维特利步枪的10.4mm子弹,说这玩意太大了,导致弹药补给跟不上,这弟弟行为很意大利。
19世纪末,大家的无烟火药步枪弹多数是圆头的,卡尔卡诺的6.5x52mm也不例外。但到20世纪初,大家都开始把圆头弹改成尖头弹了,连日本都在1907年把圆头的6.5友坂弹改成了尖头,但我们可爱的意大利就不改。一战不改、战后不改,直到1935年跑去埃塞俄比亚干仗,被拿着毛瑟的黑哥哥爆锤之后才寻思自家的6.5mm圆头蛋真心不给力。
1938年,7.35x51mm步枪弹问世,下图中三分别是7.9x57mm毛瑟,6.5x52mm卡尔卡诺、7.35x51mm卡尔卡诺
咋看之下这个弹似乎挺现代的,无凸缘,壳长和后来北约的7.62x51mm类似,弹头不算尖,而是半圆的,内部结构类似英国.303MK VII,属于前铝后铅结构,重心靠后,方便入体后翻滚,一看起来意大利似乎很有前瞻性的样子。
意大利还专门为这种弹把卡尔卡诺步枪的枪管从780mm缩短到了530mm,算得上是妥妥的短步枪或者卡宾枪(98K有600mm枪管长度),这也符合二战时期那种300米之内的普遍缴获距离,这票步枪也被称为卡尔卡诺M38。
意大利人还特别的省,当年别人家的步枪都是游标照门,但卡尔卡诺M38是固定照门,归零点是200米,也就是说,300米的目标就不知道用啥瞄准了......这个,我觉得也挺前瞻的,而且有点前瞻过头了,意大利人好像是在用冲锋枪的思路去造步枪。
但...意大利二战的贝瑞塔38冲锋枪上用的是游标照门啊!步枪用固定照门,冲锋枪用可变照门???意大利人你们在想什么啊!
还有,意大利人本身发射药技术就差,7.35mm弹的药筒短,装药少,卡尔卡诺M38的枪管子也短,结果就导致了这玩意发射时初速只有760米/秒。你别看和98K的初速一样,人家98K的7.92x57艇尾重弹的弹头有12.8克,意呆利的只有8克,所以说98K动能有3500焦耳以上,但意呆利的卡尔卡诺只有2400焦耳,甚至还比不上鬼子的三八大盖,和发射中间威力弹的AK47差不了太多。
中的来说,捋其他国家的枪械基本上还能摸出一点门道,但每次盘意大利的武器,我都会绕进去,完全想不出他们的逻辑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