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点微课】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家长可以这么做(1)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不知道有没有曾经出现过类似这样的经历:特别喜欢看某部电视剧,然后熬夜追剧?或者突然迷上了一部小说,然后就啥事也不想干一鼓作气全部看完?又或者明明知道刷抖音看视频浪费时间但还是舍不得放手……等等诸如此类,然后完事后又特别后悔,觉得自己不该如此放纵自己?
可能在一些人看来这些是小事,不必在意,可是如果在小事上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如何能在大事上坚持底线和原则呢?
作为成年人,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已经成熟,大脑额叶发展也已经完善,为什么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呢?因为一个人的自控力的强弱跟我们童年时期的延迟满足能力是否得到足够训练有关。
延迟满足指的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指的是放弃目前可以得到的满足,而甘愿为了具有更大的价值更长远结果而进行等候,以及在等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主持的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开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结果,有些孩子是马上就把糖吃掉了,有些孩子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而有些孩子坚持又坚持,忍耐又忍耐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最终得到了两块棉花糖。
十几年后跟踪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在青春期表现得更为出色,成年后也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以后更容易成功。毕竟,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有着更强的自控力,而自控力是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前提。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基本不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5岁以上的孩子处于萌芽阶段,8-13岁的孩子,就可以发展延迟满足能力了,所以在童年期是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最佳时期。但是很可惜,现在我们孩子的童年时期,大多数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有着高智商、高学历、高认知但自控能力却比较差。
只有那些常常被即时满足并且深信自己的需求会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才能真的有延迟满足的能力。试想一下,一个一直被禁止吃糖的孩子,突然给他一堆糖,他能禁得住诱惑吗?才怪!
当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深信自己的需求能够被合理对待的时候,也就理所当然的能够安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了。
西尔斯爷爷说:“孩子越是小的时候,越要对孩子的需求给予即时满足,哭了就抱起来,饿了就喂他吃奶,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安全感,确信他自己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被珍惜。
真的是这样吗?给大家分享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农场主为了让羊群吃那些发霉的草,故意把这些草放到栅栏外,结果羊群也不看新鲜的草了,争先恐后把脑袋伸出栅栏外,把发霉的草吃了个精光。
动物,包括我们人确实是会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要,人生八苦中其中有一苦就有“得不到”之苦。但是就像这个故事里的羊,如果农场主没有把发霉的草放到栅栏外,而是和新鲜的草分别放置在一起,羊儿在吃草时就会有比较,就不会选择吃那些发霉的草。
对于我们孩子而言,也是太容易得到就不会珍惜吗?
当孩子想要喝奶的时候,妈妈及时送上乳房,孩子边吮吸边享受的那个满足的表情,我相信每一位母乳妈妈都一定记忆犹新吧,孩子真的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我们的孩子其实是活在当下的,即使是一片树叶,他都能开心的玩上半天。他并不会因为玩具多昂贵、多高级,就会更加珍惜,也不会因为只是一片树叶,就不去珍惜它。以得到物品的难易程度来决定对其珍惜的程度,那只是我们大人们的想法而已。
很多女孩子,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总是被父母批评不要用护肤品、不要总想着打扮,而等到她自己有能力去买买买的时候,往往就会买一堆,然后又舍不得用,就一直囤到过期。其实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当小时候的这种天性被扼杀后,在她成年有能力时,内心的匮乏感会让她想要拥有那些护肤品,然而匮乏感又让她觉得自己不应该用这些东西,所以就一直买买买又会放到过期,最后扔掉!
所以呢,一个孩子如果总是被即时满足,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富足的,在面对一些诱惑的时候,他就能够理智的去权衡利弊,而不会轻易的被欺骗或者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来。
我们说即时满足,就是在孩子提出自己的需要的时候,如果能满足孩子的就痛痛快快的去满足。如果确实无法满足孩子的,就诚实地告知孩子无法满足他的原因,不要让孩子生出匮乏感,从而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规则。因为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很多方面他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了,所以在制定规则时,不能完全从我们父母的角度出发,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商量、一起制定,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去遵守。如果一味按照父母的需求来制定规则,其实这是在变相控制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会出现反抗心理。
给大家分享三种方法:1.共同约束法 2.代币法 3.鼓励法
比如:和孩子一起出去逛街,在出门前,可以一起商量孩子可以购买的东西以及数量,出门后必须遵守。
说到这里,需要再跟大家理一个概念:约束性顺从VS情境性顺从
约束性顺从是儿童发自内心地按照父母的要求、指令来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他自己自觉约束自觉遵守);
情境性顺从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是一种由外部动机诱发的外控行为(也就是说是你让他顺从,他才顺从)。
共同商定的规则,很容易引发我们孩子的约束性顺从,这种主动的顺从行为,才能发展为良好的自控力。
现在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感到苦恼,其实想提升孩子的学习自主性,我们也可以在学习方面跟孩子共同商定学习的规则,让他自己去遵守,作为父母就无须干涉太多学习的过程,我们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即可。
等孩子年龄稍大一点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买新玩具,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或“奖励分值”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一般在孩子积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奖励分值”类似于我们平时淘宝购物的积分,在什么积分范围内可以购买什么价值的物品,给孩子一定的选择范围。其实孩子每次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爸爸妈妈每次给予奖励的标准一定要统一,千万不能孩子哭闹或因自己心情好坏而失去原则。
这个时候可能会有父母会问:如果孩子因为不能及时被满足而难过或者大哭大闹,怎么办呢?我们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和倾听,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妈妈也很遗憾……”,说话的同时可以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这样的举止和言语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自己情绪的理解。在这样“延迟”的过程中,孩子虽然不愉快,但至少内心不会受到伤害。
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当孩子努力按照大人的要求“刷新”自己的纪录时,我们作为父母的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一些小奖励,从而让他们获得坚持的动力。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会的,需是在长期的行为养成中去获得这种能力。如果我们的孩子非得坚持要被即时满足,这个时候父母也不要勉强孩子刻意去延迟满足,尤其是对于小龄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有自我控制能力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会逐渐提高。
其实延迟满足的度确实很难把握,但只要家长有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的自控力就不会差到哪儿去。但在我们孩子童年时期,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
总之,爱孩子,就是要培养让孩子幸福的品质。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我们父母尽量做到即时满足、无条件满足,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我们父母就要对孩子有条件的满足。当然,当孩子上小学后,除了学习,我们也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发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克制、学会期待、学会珍惜,体验因为等待而得到的更大的快乐与成功!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