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美术·专题丨萧搏 :艺术要开放

-专题-

瞬息之间

瓦伦提努认为:“世界形成于偶然间,也终将在偶然间消失”。面对架上绘画这一局限性太大的艺术形式,在上世纪一些先锋的批评家和艺术家想要将它终结。事实并未成功,但怎样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位绘画家。本专题的抽象艺术家以更私有化、更逻辑性的方式,将他们的个体体验,经验藏匿于作品之中,并最后形成关于时间的、直觉化的视觉语言。

艺术要开放

Question:N_国家美术 & Answer:X_萧搏

N:2018年你在北京、香港举办了个展,广受各界好评。请你谈谈展览的情况?“两种方法”是具体指的方法,还是暗示其他?

X:我在绘画语言上没有一种固定的风格,所以18年的两个展览在面貌上也不一样。香港的展览集中呈现了《草图》系列。作品用喷绘的方式把隔离胶在画面上自由流淌的痕迹固定下来,视觉化比较明显,类似于波洛克自动绘画的效果。而今格空间的展览呈现了两种绘画方法,除了《草图》系列外,还有《四格》系列。《四格》系列借用了设计中四方连续的概念,在绘画动作不断重复的内循环系统中建立起以画面自动延展为主体的绘画思路,人对画面的干预和控制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我这里,风格是拿来为观念服务的,反过来观念也会推进风格的发展。

设定和推敲方法是我的工作。画面的信息由设定的方法在程序内生成。方法是确定的,而剩余的视觉是不确定的。也就是方法自带信息。

我觉得使用方法来工作的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语言阅读的上下文关系,可以直接进入到你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个原初动机上。我更重视语言背后的逻辑和想法,想法本身也可以成为语言。

▲萧搏《草图2016-蓝色9》200x170cm 布面丙烯 2016

▲萧搏《草图2017-红色》200x170cm 布面丙烯  2017

N:你的“两种方法”展,显示出你近年来在抽象绘画领域的探索和实验,请你谈谈当时的展览对接下来几年创作的意义?

X:在对方法的尝试中会有借鉴和挪用,会跨越语言。抽象和具象的问题只在艺术史里,不在艺术里。我只是希望所有的问题处理的更合适,更完美。

▲萧搏《草图2017-黑色》100x60cm 布面丙烯 2017

▲萧搏《草图2017-黑色9》46x38cm 布面丙烯 2017

N:你的抽象作品的特点、图式及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你的抽象作品体现一种简约之美,色彩近乎单色,但笔触跃动感人。你为何要追求这种艺术效果的,请你谈谈好吗?透过作品中无数跃动的线条,你想向观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还是要表达一种内心的体验?

X:《草图》系列最终的形态属于自然形态。在创作过程中,人,材料和工具三者之间的从属关系是互置的,所以很多效果也在意料之外,有时候工具材料会更强硬。

我对画面没有具体的设定,对自然的痕迹也充分信任。从大范围来说,作品应该是人和自然的融合关系,还有书写式的体验。

▲萧搏《草图2016-绿色2》60x50cmx4 布面丙烯 2016

▲萧搏《草图2016-绿色3》200x150cm 布面丙烯 2016

N:你为何要从事抽象绘画,这和你早期创作的体裁和状态很不一样?从早期的关注现实题材的作品,借助影像的时间性消解绘画的语义。最近几年的抽象作品,似乎更关注绘画的本体,现实与你的创作有怎样的关系?

X:早期的作品借用图像去解决绘画的客观性问题,呈现的是客观的时间流程。影像中的一连串图像资源具备很好的说明性,也很直接。当我试图用绘画造型单独去面对这个问题时,始终面临图像和语言的选择,总是带有很强的个体属性。问题在材质和方法中找到暂时的出口,而材质和方法很容易引导画面走向抽象。

所以抽象和具象在我这里没有明确的分界,都是可以使用的素材,我解决的也不是语言内部的问题,更多的是想拓宽语言的边界,在媒介中寻找其他可能,以及人的状态的解放。

艺术最终还是以想法为核心,面对艺术的态度决定艺术的形式和走向。作品就是全部的现实。

▲萧搏《草图2017-绿色11》200x170cm 布面丙烯 2017

▲萧搏《草图2017-绿色14》200x170cm 布面丙烯 2017

▲萧搏《草图2018-绿色》 200x150cm 布面丙烯 2018

N:说起抽象,在此想请教一下,你理解的抽象的概念是什么?它的来源在哪儿?标准和依据又是什么?抽象艺术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中国,对普通观众来说,抽象艺术还是一种新的艺术、新的概念,并不能被普通大众接受,对此你怎么看?

X:从绘画史的角度去解读抽象艺术是有一条完整的叙事线索的,不管是中西方艺术还是传统和当代这些角度。我希望能综合这些因素,打破单一的模式,从思维的层面去搭建一个可能。

单纯的从抽象艺术来说,不乐观。更多的人对他的理解是纯美学的,没有着力点。当然,不带任何杂念的纯粹的观看,也是不错的看法。

抽象艺术作为打破具象绘画思维的历史使命早在100年前就完成了,现在更多的是整理和修补。

▲萧搏《四格》系列 46x38cm 布面油画 2018

N:中国抽象艺术未来的发展空间在那儿?前景如何?抽象艺术是外来词,在中国的传统语境里是没有抽象的,但中国传统文化与抽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请你谈谈好吗?在艺术领域,人们常会谈及当代与传统的话题,当代与传统的关系,以及它们两者是如何互相作用又相互转换的?

X:抽象绘画作为思考艺术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操作可能。只不过在目前难度很大。形式语言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开发殆尽,如果只从语言层面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会很难。抽象艺术从传统这个角度去解读会有距离感。我对中国传统的了解并不多,创作也不是从文化层面切入。但是最近也开始慢慢的关注传统。传统不是板上钉钉,可以多方面的解读,既是创作素材,也是很好的心理补给。

传统与当代不会像断代史一样有明显的区隔,他只是一个上下文关系,不应该做风格化定义。传统和当代也没矛盾,艺术一直都在默默的生长和蜕变,矛盾都是人为的。他们都是艺术家的营养池。

▲萧搏《四格》系列 46x38cm 布面丙烯 2020

N:艺术史就像一个时间的坐标,对于历史上的大师,你是否想象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你想完成的工作是哪一些?

X:里希特和杜尚都是我喜欢的,也是被艺术史认可的艺术家。他们代表的是工作高度,不提供具体工作的指引。个体工作还是应该从个体经验和认知出发,这样才能有持续性的推进。

我是几个系列的作品同时开工的,也没有明确划分时间,哪个比较顺利就多做一些。最近在做文字方面的作品,感觉像躲在角落里一个人玩游戏。

N: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你是怎么看的?

X:艺术和生活是一件事,并且千人千面。

艺术不是点线面,生活也不是米油盐,他们只是一起构成了日常。

萧搏

1977年生于杭州

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
现居中国,杭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