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锔瓷

锔,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释云:“以铁缚物。”

锔的方法是:先将金属条两头敲尖,弯曲成钉脚,做成锔钉,再用来钩合物件,使其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锔合工艺在古代广泛运用于器物制作、建筑、造船等多种行业。锔的技术最早产生于何时,已难考证,但至少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淄博锔瓷老照片 (本刊资料)

锔瓷出现得比较晚,应该是工匠受到古老锔合工艺的启发而发明。所谓锔瓷,就是用金属钉(即锔钉)将破裂的瓷器进行加固和修复,以便继续使用。其方法是:先用金刚钻在瓷面裂缝两侧等距离相对应处各钻一个浅眼,然后将预先做好的近似订书针那样的锔钉的两脚分别敲进两个眼中,把碎裂部分钩住拉紧;视破损情况决定锔几个钉,锔好后再在锔钉空隙处抹上用糯米汁与石灰粉(或用鸡蛋清与白瓷粉)调制成的白泥,等干透后即可使用。锔好的瓷器无论装冷水还是热汤,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

国内锔补康熙青花蓝地白龙纹盘正面

盘背面

由于古代文献向来忽视对于手工技艺的记载,有关锔瓷的文献记录更少,故我们很难考证锔瓷最早起源于何时。有人以《清明上河图》里描绘了一位锔瓷匠人的图像为依据,认为锔瓷技术在宋代已发明,但那个图像并非出自北宋张择端绘本《清明上河图》,可能是后世临摹时添加进去的,时间不会早于明代。我反复阅览宋代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并未发现类似锔瓷匠人的图像。事实上,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过宋元锔瓷的实物。

所谓《清明上河图》中的锔瓷匠人图像

国内文献最早提及锔瓷技术的要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编写完成的《本草纲目》。该书在介绍“金刚石”时说:“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李时珍说的补瓷应即锔瓷无疑。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钻头是锔瓷工具上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

海外最早接触到中国锔瓷实物的应是日本人。根据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著名儒学家伊藤东涯在1727年(相当于清雍正五年)所著的《蚂蝗绊茶瓯记》中记载:日本室町时代(1336~1573年)的足利义政收藏有一件南宋龙泉瓷碗,不小心摔碎了,就请人拿着这个碗到中国来,想找一只相似的,却没有买到,于是只能请中国锔瓷匠用铁钉将那只破碗锔好后带回日本。

日本足利义政藏中国锔补的南宋龙泉碗

由于锔钉排列的形状近似一条弯曲的蚂蝗牢牢吸附在碗上,所以日本人称锔瓷工艺为“蚂蝗绊”。足利义政的生活年代相当于我国明代正统至成化年间,也即明代早期,而国内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锔瓷实物也是明代早期的瓷器,因此,将锔瓷技术发明的时间锁定在明初较为合理。此项技术诞生后,便很快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世代传承,被称为三百六十行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从明初算起,锔艺流传了500多年。

锔瓷的产生,应与景德镇高岭土瓷器在中国民间的普及有关。早期的民间日用瓷器由众多地方窑口烧造,一般在当地销售,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便宜,故损坏后丢弃也不觉可惜;而朝廷、官僚以及富户使用的精细瓷器,如果损坏了,又不屑于做修补。到了明代,采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胎白釉润,行销全国,广受百姓喜爱。因其材料成本加上运输成本比一般地方窑口的瓷器价格要贵不少,老百姓比较节俭,不小心损坏了,不舍得丢弃,自然会产生修补的念头。于是锔补便应运而生。

▌从中国到海外

17世纪初,欧洲人才了解到锔瓷这项技艺,这要归功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他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锔瓷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按,利玛窦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到达中国,后定居下来,直到万历三十八年去世。他的《中国见闻札记》应该成书于17世纪初。文中“用铜丝熔合”一语如果不是翻译不准确,那就是利玛窦对锔瓷工艺不太了解而致误。锔瓷是用锔钉咬合碎瓷,而非“熔合”。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掌握着锔瓷技艺。起初我也这么认为,但后来改变了看法。近些年来,我在收藏外销瓷时意外发现,一些从海外回流的伤残外销瓷器上竟然也有锔钉,其形状明显不同于我以前所见国内瓷器上的锔钉。于是我思索:如果这些外销瓷在中国已受损,就不可能锔好后再出口;如果是卖到欧洲后再受损,也不太可能再漂洋过海拿回中国锔补,因为那时海运的成本太高了。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伤残的外销瓷应该是由欧洲工匠锔补的。

欧洲锔补清乾隆青花粉彩描金花卉人物纹盘正面

盘背面

据我了解,由欧洲匠人锔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外销瓷是明万历中期(17世纪初)中国出口欧洲的克拉克瓷。而同时期,利玛窦还在自己的书里惊叹中国锔瓷技术之高超,显然当时欧洲还不知道中国有锔瓷术,上述克拉克瓷自然是后世锔补的。那么,欧洲是什么时候引进中国锔瓷技术的呢?

我想这与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海外,在欧洲民间普及有关。最初中国瓷器是欧洲各国皇室和贵族购买,他们一般不会将已经损坏了的盘碗等实用器皿修复后再继续使用。18世纪前期,清政府允许英、法、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在广州设置贸易机构,大量欧洲商船源源不断地将中国瓷器运往欧洲,使得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猛增,价格随之大大降低,在欧洲越来越平民化。到了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中国外销瓷已基本普及于欧洲平民家庭。而平民家庭购买了相对昂贵的中国瓷器,不小心碰坏了不舍得丢弃,必然会想到修补。因为有需求,故促使欧洲匠人引进中国锔瓷的技艺。我推测,锔瓷技术传入欧洲应在18世纪晚期,相当于乾隆末年。锔瓷技艺后来也被用来修补欧洲制造的瓷器。欧洲的锔瓷修复技术至少延续了300年,大约在20世纪上半叶消失。或许因为欧洲锔瓷在当时习以为常,消失后又无人再提及,故这段历史竟渐渐被遗忘了。

欧洲锔补清乾隆青花椭圆形花口盘正面

盘背面

我见过的欧洲锔补瓷多为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的外销瓷。仔细观察这些瓷器后,我感叹外国工匠锔艺之高超丝毫不亚于中国锔瓷匠,甚至有些锔补技术的美观程度还超过中国民间某些普通锔补瓷。稍稍不足的是,欧洲锔补瓷往往锔钉脚敲进钻孔后,尚留有部分空隙,需用白泥填塞。而中国锔补瓷的钉脚因上宽下尖,故敲入钻孔后,大多与钉孔严丝合缝,几乎找不出空隙,以致锔钉一旦敲进去,就再也拔不出来,硬拔的话要么钉脚折断,要么造成钉孔周围的瓷面碎裂。

欧洲锔补清康熙青花矾红描金花卉纹盘正面

盘背局部

欧洲锔补瓷与中国锔补瓷的区别主要在于锔钉的材料和形状。中国锔钉材料主要为铁和铜,民间以用铁居多。而欧洲锔钉的材料则主要为铜。同样是铜锔钉,两者所含的金属成分有异,表现在中国铜锔钉锈蚀较严重,而欧洲锔钉锈蚀很轻微。至于锔钉的形状,两者差异更明显,中国锔钉均被敲扁,大致呈菱形,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窄变细,且有两钉合并形成一组一组的钉法。

国内锔补清康熙青花盘背面局部

国内锔补清嘉庆青花缠枝莲纹碗局部

欧洲锔钉则多用铜丝,微微敲扁或不敲扁,铜丝形状仍在,外露的锔钉基本一样粗细,也未见有两个锔钉合并在一起的钉法。之所以造成锔钉形状的差异,应与制作锔钉的工艺不同有关。

欧洲锔补乾隆青花椭圆形盘背面局部

欧洲锔补清道光广彩花卉开光人物盘  背面局部

中国的锔瓷匠都挑着炉子,当场对锔钉进行热加工,容易敲得很扁,从而使锔钉紧贴瓷面;而欧洲锔钉可能采用的是冷加工,铜丝基本保持原形。另外,所见不少欧洲锔补瓷的锔钉部分都涂有白漆,可能是为了美观;而中国锔补瓷的锔钉是不做任何修饰的。

欧洲锔补清康熙五彩花鸟纹大盘

盘背面

如果掌握了以上所述洋锔瓷的特点,就能从某件瓷器上的锔钉形状来判断它曾经是在哪里修复的。比如北京中汉拍卖公司于2011年秋季曾拍卖过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摩羯鱼耳大罐,此件拍品原藏家购自伊朗,罐体残裂严重,浑身布满锔钉,锔艺高超。根据锔钉的形状,大致可以推断此罐曾经在欧洲锔补修复。

欧洲锔补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摩羯鱼耳大罐   北京中汉拍卖公司2011年秋季拍卖会拍品

大罐局部

有人一定会问:作为东邻的日本,为什么反倒没有引进中国的锔瓷技艺呢?我想这是因为日本有自己的传统修复术——金缮。即用天然大漆黏合器物的碎裂处或填补缺口后,再在漆上施以金粉或金箔作为装饰。用金缮法修复的瓷器不亚于锔补,一样可以正常使用,且视觉效果也佳,故没必要再学习中国人锔补的方法。

日本金缮明万历青花五彩云龙戏珠纹盘

盘背面局部

欧洲锔补清乾隆广彩满大人图大茶壶

茶壶局部

中国的锔瓷技艺随着陶瓷的发展、普及而诞生,也随着陶瓷海外贸易的拓展而流传到欧洲。它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的一个生动例证。笔者因身处国内,虽竭尽所能,对海外锔瓷仍未能研究透彻,还有许多疑问亟待解决,比如:欧洲哪个国家于哪一年最先掌握和运用锔瓷技艺?欧洲人所用的锔瓷工具是什么模样?锔钉材料的金属成分如何?欧洲锔瓷匠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美洲和亚洲其他地区有没有引入锔瓷技艺?期待海内外专家们对这些问题加以更细致、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温馨提示:
藏友网实体店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喜鹊路283号花地湾古玩城4B08
欢迎全国各地藏友们过来实体店鉴赏交流, 商务合作电话13825050332

声明: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文源网络,同行转载请注明藏友网编辑整理,藏友网的传播需要您的力量。

点此 可跳转至下一篇文章

(0)

相关推荐

  • 绝世而独立的陶瓷制作工艺

    有人说,日本好的陶瓷品牌太多了,象深川制.香兰社这些都比Noritake(则武)好. 其实,这些品牌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锤炼和沉淀,各有千秋,所谓的好只是个人的喜好而已了.了解得越多,对他们的敬畏 ...

  • 她是东方深宫里的绝色佳丽,让西方人魂牵梦萦几百年!

    ▼ 大家好,我是杜小鲸. 快过年了, 借乾隆爷一句话给大家拜个早年- 亿万人增亿万寿,太平岁值太平春. ▼ 三百多年前, 东西方同时存在着两位伟大君王 --清圣祖康熙与太阳王路易十四 今天的故事就从他 ...

  • “留洋”归来的瓷器,还看的出中国风吗?

    国产· 洋瓷器 - 外销瓷- 清乾隆 墨彩描金耶稣诞生图盘 观复博物馆藏 近些年,很多中国人喜欢过洋节,比如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在中国就算是非常隆重的了.这种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随着信息时代和交通网络的 ...

  • 老锔瓷,传承千年的技艺

    锔,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释云:"以铁缚物."锔的方法是:先将金属条两头敲尖,弯曲成钉脚,做成锔钉,再用来钩合物件,使其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锔合工艺在古代广泛运用于器物制 ...

  •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民间老手艺锔瓷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就是民间老手艺---锔瓷. 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通过铜.铁等材质,再次让它修复,从而达到使用上的恢复和审美上的提高. 锔瓷手艺历史悠久,起初于何 ...

  • 超完整传统锔瓷教程,老工具老技法:手工锻打锔钉、金刚钻打孔、

    超完整传统锔瓷教程,老工具老技法:手工锻打锔钉、金刚钻打孔、

  • 老窑瓷

    所谓的"老窑瓷"藏品,就是特指我国古代明朝以前的唐.宋.辽.金.元时期的古陶瓷,另外元代时期由景德镇所烧制的青花瓷,又被单独称为"元青花".而宋朝所烧制的瓷器, ...

  • 浅谈“老”哥瓷鉴定的方法

    收藏家都有一个梦,在梦中与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相遇,相知,相守.作为瓷器收藏家而言,宋瓷就好像喜马拉雅,而五大名窑则好似珠穆朗玛.特别是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官窑,哥窑,更是难得一见.相比而言,均窑定窑则存 ...

  • 苏富比春季拍卖老窑瓷

    北宋/金 磁州窑黑釉划牡丹纹矮梅瓶(20-30万) 高23厘米 128 北宋/金 黑釉棱线纹小口瓶(20-30万) 高22厘米 124 金/元 黑釉铁锈花纹罐(15-20万) 高17.5厘米 来源: ...

  • 中贸圣佳:一波精彩老窑瓷来了

    ▲ 資訊.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序言 宋人有云--"四般闲事",然自古"闲"者多富贵,其器用亦多为不凡,务求精美雅致,以称其品位独具. 宋时瓷业鼎盛,上 ...

  • 王华祥:“锔瓷”的艺术

    " 王华祥教授的个展 "锔瓷:撕裂的修复" 无疑是今年最值得重视的 艺术成果之一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于迎春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习惯于在视觉图像中获得优美的 ...

  • 香港佳士得:一波件老窑瓷成交价来了

    香港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综合专场,作为每季的压轴拍卖,向来水平不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场拍卖高古瓷部分的具体成交情况.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时间 | 05月28日 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