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三转电三,想不想?好不好?行不行?

商情,专注行业21年

一看这标题,可能很多看官会认为这课题实在太大,难以用几千字篇幅概括完全,没错!此文仅为在汽油三轮车行业挣扎的老板抛砖引玉,提供一些创新的思路和观点,真正需要落实远不止一篇文章,一个报告那么简单的事。

以下章节将从:符合国标、产品打造、融资合作、配套培育、市场导向
五个方面进行策划、探索!

符合国标

目前燃油三轮车从7月1日起,全面接受国IV车型申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环保和节能,是国家能源大趋势,也是世界环保发展之必然!那么在国家标准越来越严格,执行力度越来越强的时候,符合国标的车就显得特别之必要。

电动车国家放任让其爆发式增长了那么多年,现在也要求上传合格证,需要上牌,这恰好给有资质和实力的企业送上一块垫脚石,一旦利用好这个机会,那么未来十年千亿级市场蛋糕,就有你的一份!

除了公告和车型符合国家规定,还必须提前储备相关技术,若企业到最后没有核心技术,也是难以为继。技术储备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自主研发和积累,一条腿可以借“东风”,即并购有真技术含量的企业。

产品打造

目前的电动三轮车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思路造车,因为思路和人才是传统型,配套是传统型,消费者也多数属于60、70后等传统型,那么未来产品创新打造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呢?

首先,笔者认为要结合当下流行的技术和终端市场变化的需求来考虑,比如引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让你的车无论从卖还是租售,或者做某品牌的共享用车,要有优良的基因作为造车前提。

其次,应当引入工业设计对当下外观进行创新设计,无论从造型美观,色彩搭配,还是便捷性,人机工程学的舒适性等,都要做出一个良好的样车模型,让投资人一看就觉得有前途能卖!

让消费者一看就喜欢想买,让同行一看就觉得那是他们的差异化壁垒,我们只有从另外方面考虑设计。

那么做到以上两点,至少可以保证车有钱来投,产出后能卖!卖了后还能挣点利润。这不正是所有老板想要的么?

融资合作

当下全中国做实体的老板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技术?资源还是市场?……通通都不是!是——钱!对,你没看错!是钱!为什么民间借贷最近几年如此火爆,为什么房地产企业可以高杠杆运作,还不都是因为钱嘛!

如果你的产品、市场、配套、盈利模式能描绘得像10年以前的房地产那样,你还愁没有投资资金进入?君不见中国大妈股市抄底的豪气,购买黄金时的霸气!说明,民间不缺钱,他们缺的是好项目,缺的是好产品,缺的赚钱的模式。

故在互联网造车的时代,老板尽可能的要引入战略投资,让企业能快速的复制成功的战略和模式,让原来困扰的问题变成赚钱的利器!恒大入股法拉第,格力董小姐入股银隆新能源,均是大资金投入的极好实例!

配套培育

为什么要叫配套培育,而不是配套引入或其他什么定位用语?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配套厂家本身的升级换代,不仅仅是像原来传统老思路,你有什么我就装什么,最终做出千篇一律的传统产品。

二是在新能源配套体系缺乏的大地区,企业应该和政府一起努力,共同引入和培育起新的配套体系,就相当于一个产业重建,这项任务是艰巨而有深远意义的!

如果一旦培育建成,将是多方共赢的局面!配套企业自身产能扩大,利润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和就业增加,整车企业获得了重生和再次腾飞的资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庆一个汽摩行业占比最大的地区,新能源的配套,几乎为零!这件事,我认为政府和企业很值得创新投入!

市场导向

在中国做市场营销,要快速上量。

历来有两种模式:一是低价中质高回报,二是铺款,铺款再铺款!几年前的广州大运走的第一种模式,让他的销量在短短一年时间迅速霸占了整个广东地区品牌三轮车80%以上的份额,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二种方式是重庆板块三轮车老板最常采用的方式,高增长高利润时期,这种方式一点没错,但一旦市场稍微有风吹草动,就如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所以总体来讲,要迅速上量占领市场,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市场导入方式。一旦卖开,后续研发跟上,拔高新品车型利润,精耕细作常规车型,从管理和规模要利润同样可以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电动车,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国家提倡,环保节能,您说该不该转?好不好转?

本期编辑:Susu

热文推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