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堂川的英勇往事
斋堂历史悠久,素有“京西历史文化名镇”之称。清水河从群山之中蜿蜒而下,在斋堂一带汇入永定河。这里依山傍水,山高谷狭,沟壑纵横,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也是风景绝美之地。这里有个美丽的名字——斋堂川。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北平沦陷后成为日军入侵华北的大本营,人杰地灵的斋堂川也遭到惨无人道的蹂躏。
永定河文化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张邓华支队进驻西斋堂里的相片。当时照相机及胶片十分短缺,这张照片是为数不多的记录八路军进入斋堂川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的珍贵影像资料之一。今天,丹丹就为大家讲述这张珍贵照片背后以斋堂川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日历程。
文物展示
八路军挺进平西(邓华支队进驻西斋堂里)照片
建立平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
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
卢沟桥事变以后,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指出抗日战争是场艰苦的持久战,确定了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总方针,毛泽东深刻指出在北平外围冀热察边创建根据地、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
1938年2月,按照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聂荣臻抽调兵力,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大队为主,组成邓华支队,邓华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月初,邓华率三大队从涞源出发,出紫荆关沿长城东北行进,经涞水县的板城、涿县的野三坡进入平西斋堂川,司令部设在西斋堂村中的聂家大院。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地区第一支八路军主力部队。4月8日,邓华所率部队扩编为晋察冀第六支队。
邓华
邓华支队在斋堂川安营扎寨后,很快协助地方在东斋堂建立了宛平历史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政府。不久,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平西地方工作委员会。由于平西已打下良好基础,加之有主力部队为依托,抗日救亡各项工作很快在宛平七、八、九区开展起来。
西斋堂聂家大院邓华支队司令部旧址
随后,邓华支队以斋堂川为基地向周围地区发展。在西北方向,邓华支队第一营连克怀来的矾山堡、蔚县的桃花堡和涞水的金水口等敌人据点;第二营开到房山坨里车站附近,十几个警察携械投诚,一举摧毁维持会。于是,邓华支队在马水村建立了房涞涿联合县,在谢家堡建立了宣涿怀联合县。各县先后建立了中共工作委员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平郊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形成。
1938年东斋堂万源裕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
沙峪战役——怀柔抗日第一枪
1938年5月,曾在晋西北与日军作战的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会合,邓华支队改为11支队,宋时轮支队改称12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兼纵队党委书记。随即,邓、宋两支队奉命分南北两路,经平北向冀东挺进。6月10日夜,邓、宋两支队在铁矿峪、洞台、兴隆城、南冶、沙峪一带会合。6月11日凌晨,邓华支队在沙峪村拿下伪警察所,捉到3个汉奸特务。经过审讯得知,日军坂垣师团的一个中队正朝着沙峪方向行进,企图支援四海守敌。
为策应冀东大暴动,八路军总部曾指示四纵在东进路上尽可能避免与敌人正面接触。然而,这次日军迎头而来,四纵东进受阻,如不消灭这股敌人,八路军将无法顺利通过怀柔地区。沙峪村东有条通向怀柔县城的必经之路,路两旁是一米多高的土坡,坡北是土山,坡南是怀沙河。伏击日寇的战场就选在沙峪村的东山嘴。
当天11时,河边小路上,一队日军由东向西疾速而来。小路越来越窄,日军不得不变成一路纵队,当日军完全进入八路军埋伏圈时,隐蔽在山上的八路军战士向敌人猛烈开火,机枪、步枪、手榴弹霎时间响成一片。日寇乱作一团,有的还没来得及摘下枪就被击毙了。
日军稳定下来后开始还击,埋伏在两侧山上的八路军战士在机枪的掩护下向敌人冲杀过去,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有的战士直到牺牲时双手还紧紧掐着敌人的喉咙。三名战士负了重伤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一部分敌人利用路旁沟坎作掩护,负隅顽抗。邓华下令,改变战法,集中特等射手打击日寇,日军露面一个打一个。战斗一直持续到15时,枪声渐稀,仍有五六十名鬼子拒不投降。邓华下令,组织突击队,隐蔽前进,绕到敌人背后,用手榴弹消灭敌人。
这次伏击战,八路军全歼坂垣师团一个中队120余人,缴获步枪80多支,轻机枪3挺,掷弹筒3个。八路军也付出了较大代价,伤亡200余人,纵队参谋长李钟奇负重伤,党总支书记郑良武等70多人英勇牺牲。战斗的胜利保证了四纵主力顺利通过怀柔地区到达冀东。同时,这也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又一次痛击坂垣师团,声名大振。
沙峪战役打响了怀柔抗日第一枪,星星之火在怀河两岸、长城内外燃烧起来,终成燎原之势。
敌人在斋堂川犯下滔天罪行
1939年1月,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肖克奉党中央之命率部来到平西,成立了冀热察挺进军,统一指挥平西、平北以及冀东的抗日游击战争。随着平西根据地的建立和冀热察抗日游击战争的猛烈开展,再加上斋堂川的重要战略位置,日军处心积虑地想把根据地一口吞掉。
1940年春,日军派出1万6千余兵力围攻平西根据地,但被英勇的平西军民粉碎。当年秋季,日军又调集重兵对平西再次进行大扫荡,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保存抗日军民的有生力量,挺进军司令部及地区党政机关暂时从斋堂一带转移至西部山区,继续领导平西军民的对敌斗争。
日军在斋堂川实行残酷的统治策略,先是疯狂掠夺斋堂周边的矿产资源。斋堂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铜、铁、银、石棉等宝贵矿产,日军强迫老百姓开采这里的矿藏,平均每天有100多人为日军当苦力,就连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十三四岁的孩子也不放过,几百万斤木料被日军掠夺走了。
与此同时,为镇压人民的反抗,日军丧心病狂地屠杀抗日干部和无辜的群众。宛平县被杀的地方干部有100多人,被屠杀的群众达500人以上。1942年10月,日军在华北地区开展第五次“强化治安运动”,在昌宛地区采取“并村”行动,制造了“王家山惨案”。
位于斋堂西北的王家山村当时有40余户人家,1942年12月12日黎明时分,驻斋堂日军头目赖野及汉奸带领日伪军50余人突然包围王家山村。村党支部组织村中青壮年进入深山,而来不及转移的老弱妇孺48人陷入敌人之手。日军强行将他们赶入村前的一片空地上,在四周架起机枪,让他们说出八路军的下落。乡亲们宁死不屈,恼羞成怒的赖野下令将乡亲们赶进临街的两间屋内,将房门用铁丝死死拧紧,放火烧屋,除6人跳窗幸免于难外,42名无辜群众葬身火海,其中还有部分妇女怀有身孕。
199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王家山惨案发生地为“国耻纪念地”,并立汉白玉纪念碑予以祭奠。
军民合围敌人135天,迎来胜利曙光
1944年冬,一场围攻敌寇据点的人民战争打响了。11月17日夜,平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将斋堂据点团团围困。这一夜,成功地袭击了敌在斋堂、胡林、军响、沿河城等主要据点。宛平支队配合部队全歼了色树坟据点之敌,将炮楼夷为平地。
与此同时,地方游击队大力配合八路军作战,600多名民兵携带枪支和地雷,数千名自卫队员拿着锹、镐、斧子、镰刀加入行动。日军的据点、碉堡都被封锁住了,所有通向外边的公路都被彻底破坏,电线被割断,电线杆被砍断,敌人饮用的水井也用土填上了。此后,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对斋堂地区的敌伪进行了持续135天的围困。
斋堂川抗日遗迹
1945年4月1日,东斋堂增加了几十辆大车与60多名鬼子,而西斋堂的伪军指导班也被撤回东斋堂。我军得到情报后,分析认为敌人有可能要撤退,于是命令各连队连夜进入阵地。第二天早晨,300多日军和伪军顺着大路旁边的水沟悄悄地离开据点,早已埋伏在那里的一连开火了,三挺机枪喷射出愤怒的火焰,敌人顿时乱作一团。战士们快速冲到敌人面前,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潜伏在背后的三连见敌人往回窜,立即占领有利地形,突然向敌人射击,给敌以重大杀伤。敌见前路被截,后路被堵,拚死反扑,端起刺刀向三连阵地冲来,三连一排长王朝银带领全排奋勇突入敌群,与敌展开白刃格斗。这时,一连也从东面追来,将敌人团团围住。王家河滩上顿时杀声震天,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共击毙镇村中队长及日伪军40余名,缴获大批物资。
斋堂据点被拔除后,平北和平西解放区连成一片。1945年8月,经过八年艰苦奋斗,英雄的平西军民终于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80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注视着
这张珍贵的老照片
回忆北平艰苦的抗战历史
缅怀不畏强暴
血战到底的抗战英雄
传承他们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