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错综复杂”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一个词叫做“错综复杂”,主要形容各种因素、各方力量的综合交错,使得事情很复杂,很难厘清。
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一个词叫做“变卦”,主要形容原定的计划或者约定被改变,多少与不守信用和不靠谱沾点边。
变卦这个词应该来自于《易经》,错综复杂这个词是不是来自于《易经》就不知道了,我想,应该还是有点关系的吧,因为《易经》中的的确确是有这四类称谓,分别为“错卦”、“综卦”、“复卦”和“杂卦”。
先说一下这个“变卦”。我们知道六十四卦属于六爻卦,分别有六个爻。如果一个卦中的某个爻或者多个爻发生了变化,就会演变成另外的一个卦,所以称之为“变卦”,而发生阴阳变化的爻就称之为“动爻”。六爻预测中,动爻的信息很重要,作用也很大。
那么什么是错卦呢?错卦不是独立的,而是一对的。是两个卦相对应的每一爻阴阳属性都相反。并且因为阴阳属性的相反,其卦象的卦意、卦气、卦性也相反。八卦中,四对“错卦”分别是:“乾卦与坤卦”,纯阳与纯阴,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坎卦和离卦”,水性与火性的对应;“震卦与巽卦”震主动,巽主入;“艮卦与兑卦”,艮主止,兑主悦,也分别表示少男和少女。64卦中,则为32对“错卦”。比如下图中“既济卦”与“未济卦”互为错卦。
再来说说“综卦”。综卦也是成对出现的,即把一个卦旋转180度倒过来,就形成了这个挂的综卦。综卦的意义在于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比如:损卦与益卦就是一对综卦。同一件事,这么看是损失了,但换个角度,就是获得了。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是不是就很清晰?需要注意的是,“乾卦”和“坤卦”、“坎卦”和“离卦”、“小过卦”和“中孚卦”、“大过卦”和“颐卦”这四组各自没有“综卦”,因为倒过来还是自身。在学习《易经》时,可以时常一对对地来对比,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卦既是一对综卦,也是一对错卦,比如既济卦与未济卦。还有泰卦和丕卦,一个阴阳互换,一个乾坤颠倒便完全不同的卦意,蕴藏了天地交泰、否极泰来、居安思危等等的深意。
“复卦”相对比较简单。我们把三爻卦看作经卦,共八个,所以叫八卦。然后把这八个三爻卦做组合,上下两个经卦,变成八八六十四个卦,因此六爻卦就是复卦,自然也就64个。上下相同的复卦就叫纯卦,共八个。分别是“乾卦”和“坤卦”、“坎卦”和“离卦”、“震卦”和“巽卦”、“艮卦”和“兑卦”。
那么,什么是“杂卦”呢?杂卦首先也是复卦,是相对于上述八个纯卦而言的,杂卦共64减去8为56个。当为三爻卦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单卦,是没有杂卦一说的,正是因为先有了“复”,才出现了“杂”,说明变化的因素多了,自然就“复杂”起来。
通过“变卦”我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变易),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不易)。也通过各种“爻变”,形成了64卦中的种种变化,看似杂乱无章,却也含了“错”、“综”,于杂乱中隐隐地似有规律可寻。提前预知了变化,顺应了变化,那将会逢凶化吉。如果不能,一方面会被变化的时代所淘汰,另一方面也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包括时间,包括金钱,包括事业。
《易经》中的“三易”,除了刚才说到的“变易”和“不易”,还有一个叫做“简易”,在我理解就是“大道至简”。世事错综复杂,怎么能够从中去芜存菁,化繁为简?其实,我们学习《易经》,正是要用易经的智慧让我们知晓阴阳,懂得取舍,不仅淡看了云卷云舒,还能远眺了彼时彼事。
所谓的错综复杂都是表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蕴含其中的“变动”才有根本的意义。并且,通过易经智慧去认识规律、掌握规律、顺应规律也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