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教师应该拥有这种思维模式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有的人浅尝辄止,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等着寻求他人帮助;有的人则孜孜以求,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并将这一过程看作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历程。两种不同行为的背后,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思维的两种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CarolDweck)是美国心理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她在《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中认为,人的思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持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是一种“天赋”,是不会改变的。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就是因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领,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聪明和价值。

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的,平时的待人接物,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攻坚克难,其实都是锤炼自身的过程。他们总是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待自己面对的每件事,追求从做事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意义与快乐。他们虽然也注重结果,但更愿意从持续成长的角度来不断精进自己。

思维模式的背后是人抱持的信念。每个人一出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是学习的高手。之所以一些人到了某个阶段后不再抱有学习的热情,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具有某种天赋,自己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证明给别人看即可。他们急切地盼望成功,不仅要从成功中获得自豪感,还要从中产生优越感。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抱持的信念则不同。在他们看来,没有一个人是特殊的,没有人天生就比别人强,天生就具有应该赢的本领。所有的成功者都拥有坚韧不拔的品格,愿意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惧怕困难和压力,并且懂得如何在压力下保持专注。在他们看来,成功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源于持续学习和自我提高;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提升自己的视野和境界。

在人的思维中,上述两种思维模式往往兼而有之。人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固定型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而在处理另外一些事情时,成长型思维模式又占了上风。

觉察自己的思维特征

不难看出,固定型思维模式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但在一个人的思维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成分,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审视自己的言行,觉察这些言行背后的思维模式特征,将自己从固化思维的巢穴中解救出来。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看来,人是有优劣之分的。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是因为天生比他人强。他往往有很强的控制欲,常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判断行事,往往忽略下属的感受和需求,还会鄙视级别比自己低的人。他固执己见,不关心相关领域发生的变化,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他不喜欢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的人,认为自己的思路和决策才是最好的,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时间长了,再没有人对他提出异议,抱持批判的态度,大家都按照他的思维方式行事,上下步调一致,但这样的“群体思维”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少著名的世界级企业和组织,最后由盛转衰,与此有很大关系。

从日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每做一件事情都需要寻求认可,需要在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喜欢做自己可控范围内的事情,不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有可能会带来失败,这对他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他们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批评,总是要设法寻找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无论是在和自己的恋人还是闺蜜好友相处的过程中,若是感情方面出了问题,错的一定是对方。他们不仅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还会在觉得感情受到伤害的第一时间想着对对方实施报复。

教育是完善人的思维方式、促进人终身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就会强化固定型思维模式。

比如说,一些父母和教师喜欢称赞孩子能力出众、天资聪颖,殊不知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意识到:成功即代表自己聪明,失败则意味自己愚蠢。于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小心翼翼地加以选择,尽量不去触碰那些棘手的问题。

比如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举手发言的情况越来越少。他们认为一旦自己准备不足或者发言没能切中要点,就会损伤自己在别人心中留下的成功“形象”,这对自己来说是非常丢面子的事情。事实上,不论哪种思维模式,都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坚持以固定型思维模式行事,通常都与某种内在原因有关。人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减缓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焦虑,寻找一种安全感。就像有的学生每天学习到深夜,有的学生为超越别的同学而请家教,他们这样做或许并不是出于对学习本身的热爱,而是要向父母、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

用成长型思维模式重塑自己

我们如果通过觉察思维的特点,发现自己存在较多固定型思维模式,就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比较两种思维模式的特点,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重新塑造自己,帮助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自己终身成长。

思维模式是人在与生存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品质,要想对它进行彻底改造是不大现实的。德韦克为此给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是接受。虽然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它确实满足了我们的部分心理需求,保护了我们的自尊心。我们没有必要全盘否定它,完全可以接受其中的一部分,只要它出现的频率不要过高即可。

第二是观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固定型思维模式会主导我们的思维,找寻激发它的诱因。

第三是命名。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取一个名字,比如叫“常逃避”,一旦自己不愿承担责任、不愿接受挑战,就知道“常逃避”来了。

第四是教育。比如,当“常逃避”将你引诱到舒适区时,你告诉自己要努力,同时也告诉“常逃避”,这是自己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即便会失败,还是要去做。

教育在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家长和教师要给孩子设立高标准,同时教会孩子如何达到高标准;教会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与此同时,还要营造一种真诚、充满关爱和关注的氛围,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教给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告诉他们为了未来的成功需要付出全部努力,让他们在其中快乐学习,不畏困难和挑战。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校更加注重环境的营造,让身处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意识到:个体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这样的学校关注的是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不是现成的天赋和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通常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典范,他们热爱学习,同时发现教学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教师的进取精神和以身示范,是全体学生最好的学习资源。学校有良好的反馈机制,能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未来更容易走向成功。

来源:教师博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