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慎入!!有耐心看完,算你赢!(亲身体会)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广州的冬来的似乎不早不晚。天气渐凉,才有入冬的感觉。开篇提醒大家,注意防寒保暖!
越长大越孤单牛奶咖啡 - 越长大越孤单

这篇文章本该在00:00更新,因好友生日,所以昨晚去凑了个热闹。顺便再来句祝福:生生性性,生日快乐!@dv
《越长大越孤单》是在回来的路上随机听到,刚好符合当时的心境。所以就插入进来。音乐,能让人平静,让人遐想。
当然我并不孤单,因为我有自己的规划。有自己的安排,更有自己想做的事,不断去执行,去坚持,保持自律养成习惯是对自己的基本功。
只是越长大,越很少去分享身边的事和人,更愿意倾听别人的分享,安静的做一个忠实的观众。甚至朋友圈大半年就发了几条。因为朋友圈的局限性太小,说白了我想表达的情感和我想说的,实在太多,但功能又有限,导致干脆不发了。
甚至是前段时间,我老大竟然开放了朋友圈,不再是3天可见。甚至连头像都改了。
用他的原话说“愿意看你朋友圈的人,就两类人。一是亲人,二是真正在意你的朋友,别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
的确。忙碌的社会,谁会一直在乎谁,谁会一直关心谁。所以,在公众号上写文章,我就无所顾虑了。毕竟,关注你的人,一定会仔细去感受你的思路,你的成长,你的故事。
前面啰嗦了几句,进入正题。
截止昨天,也就是13号为止,我已经写了快1个月了。自己都觉得惊呆了,真的印证了那句古话: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从最简单的排版,再到内容的定位,再到每天的坚持输出,最后到每天的坚持输入,思考,学习,刻意练习。这些都是在琐碎闲暇时间完成的。

所以,今天打算分享一下,《道德经》的所想所悟,聊一聊年轻人觉得无聊的国学经典:

 1 

知识,尊传统,践传承

其实以前的我,并不喜欢看文章。最多看一些看短的、简单的、有趣的文章。稍微长一些,大道理,天书之类的就看不下去。

因为自身太过浮躁,做事急于求成,做人急于求心。就像学生时代一样,看似聪明,考试却往往拿不到高分。

后来才明白,这是一个大坑,读简单文章,短期看,只是影响人的信息获取质量、思考能力。但长期的话,影响范围会更大,最明显的一个:让人的能力越来越弱。

而目前我们所有人接触的知识、文章、信息都来源互联网各大渠道。按复杂度,可以分为 2 类——
1 易读
比如一些爆款文章,这些内容是作者精心设计过,读起来很轻松,不需要思考,目的就是让用户即时满足。用户高兴了,就愿意转发,转发了作者就能获得流量,就能赚钱。这类文章,就是看个热闹,看完心里爽一下,就过去了。
2 难读
比如一些学习、成长、商业类文章,信息密度更多、逻辑深度更强,读起来很累,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这类文章,需要吸收到用户身上,思考、实践,才能有所收获。

而我认为,中国的国学经典著作,便是属于难读的文章。因为太深奥,深的让现在的年轻人直接丢弃,认为所谓的《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素书》、《黄帝内经》等等,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才能看。或者认为看了对自己帮助不大。其实不然!

我们的先辈留下来的经典, 我认为都是智慧的结晶。虽然我们深处新的时代,可能刷着抖音,打着王者,听着音乐,吃的KFC,喝着星巴克等,但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眼界,一个人的思路,一个人的境界,还是建议读一读经典著作。同时,不管儒释道哪一门派,哪种主流思想,有句词叫一通百通

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月疫情期间,由于只能天天呆家里,便天天研究中国近代史,从历史追根溯源到清史,再到古代史。在研究过程中,无意中听到“钟永圣”老师讲的国学大讲堂。我便从2月坚持到如今,一直反复听相关经典著作,便有了今日谈论《道德经》!

本来作为年轻的我,不适合去谈这种高深思想篇章。但既然有幸接触到,就像钟老师讲的,能接触到,就是一种福报。就需要做一个传承者,通过实践,分享给更多人。尊重我们的传统。

当然今天只是浅谈,谈一谈自己经常接触到的,用《道德经》去解释跟我相关的。

 2 

相由心生 身由心主

首先给大家分享一小段文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是《道德经》文中的一段,经文读起来是很美的。

中国古代有些经文之美,美得令人落泪;经文之美,美得令人心动。

因为它确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内核,可以转化我们的人生。听钟老师说“学习经典时间长了,我们的面相都会转化”。

当然我在这里写文章,不是劝大家跟我一样学习这些无趣的经典。而是想分享一些经文中的智慧给大家。

相由心生,身由心主:大概意思是,人如果有一颗纯净的内心,他散发的表情是不一样的。听钟老说:九十四岁的周元邠(bin)先生,脸上没老人斑,这个事让我很震惊。说明周老的修为,修到了,真的是可以这样,由内而外散发出来,这叫有道。

一个人的面相,是由他心决定的。而心又是可以随时变化的。

其实我也一直告诫自己要改变,要把心地上的怨恨怒恼烦、自私自利全部扫除!因为我们经常讲,身心健康,身心健康,身体和心理是两码事,都是同等重要。

所以,要想让身体健康,我们自己的念头要绝对健康,念头不健康,不可能健康的。这也是疾病的来源。疾病会发生在内部,然后表现出来。

那“内部”哪来的?就是我们的念头自己生发出来的。

彭子益一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有提到: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分五行,心肝肺脾肾和火木金土水是一一相应的,这是现在养生的常识,大家都知道。

彭子益先生讲,人如果在健康的情况下,是一团和气,就从金木水火土上说,我们的五脏六腑是一团和气,这叫有道。

把脉的时候,就是调和的脉象,把不出来金木水火土。我们之所以被人把出病来,就是因为五行偏了,五行只要被人把出一行来,木、火、水、金,就说明已经偏了,就不是一团和气了。所以说为什么不能伤了和气,伤了和气就会导致自己五脏受伤。

所以,这是通过学习经典,我得到的第一个智慧。也是平时工作中不动怒,不娇躁,生活中真心待人,不生邪念,不自私自利,不烦恼,就算有,也会化为最低。这才是人生的修行,也是人生的智慧。

 3 

五常五脏 一一对应

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的五脏不能纯粹健康的话,身体健康也是不可能的。

仁义礼智信,刚好对应着我们的五脏:

  仁对应着我们的肝脏

义对应着肺脏

礼对应着心脏

智对应着肾脏

信对应着脾脏

仁义礼智信都不要缺,然后,金木水火土一团和气,我们的身体才健康。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去看一下政界和商界人物一些大人物的面相,我会发现,他们很多人长的不仅很有智慧,不仅和善,而且给人的感觉就是智者,所以他们的金木水火土才会一团和气,他们的仁义礼智信都会缺,所以他们是俱备了做大事的前提。

有一句话大家可能听过,就是“四十岁以后,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另有一种说法是三十六岁,认为三十六岁以前的相貌是爹妈给的,三十六岁以后就要自己对相貌负责了。

人这一辈子,是自己念念之间雕塑的作品,是念念之间仁义礼智信,还是念念之间怨恨怒恼烦,就把自己在人生的两条大道上分开了。

其实,我自己也很关注自己的面相。不是那种帅不帅的问题,而是要有我分享的仁义礼智信,金木水火土一团和气,智慧的结晶。也在不断的候选。也希望大家的面相有所转化。

最后的话

以往都会讲一段激励自己的话,今天就用这张图诠释。
这是一张学习的过程图。知行合一,是需要在形成闭环后,不断重复,再重复。
避免宝贵的注意力浪费在无意义无价值的事情上,你现在就应该开始给自己的时间标价。
而且,不用你现在的收入来标价,而是用至少三年后你期待的收入来给自己的时间标价。
生财有术创始人——亦仁

成功的路上其实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到底的人不多。

··················END··················
--------推荐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