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会成为泡泡玛特提振市值的x元素吗?

文 | 赵二把刀

自2015年国产动画大电影《大圣归来》取得9亿+票房之后,动画电影票房向好发展,尤其在2019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50亿,迎来了国漫崛起的又一高光时刻。因而动画电影成为了资本和平台关注的热门领域。

和“国漫崛起”几乎同步,“潮玩”市场的规模在过去10年中迅猛增长。据第三方数据机构报告,中国潮玩市场规模2015年-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4.6%,根据这一态势,预计在2025年左右,国内潮玩市场的规模将达到千亿——在这股风潮中,以“盲盒”乘风而起的泡泡玛特,在2020年12月成功赴港上市,成为“潮玩”第一股。

但是在上市之后,泡泡玛特的股价表现差强人意,市值表现也是下降明显。那么,当所谓的潮玩第一股开始在动画领域有所动作,这对其股价和市值会是利好消息吗?

潮玩和动画结合,行得通吗?

泡泡玛特进入动画制作领域终于落地。

9月中旬,武汉两点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点十分”)完成了数亿元B+轮融资,泡泡玛特领投,中文在线、鹰角科技等公司参投。根据资料显示,泡泡玛特持股比例为10.2259%,成为两点十分第三大股东。两点十分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动画制作公司,据介绍,其拥有《银之守墓人》《我是江小白》《巨兵长城传》等多个原创IP,还能制作强故事性、高质量的游戏CG。

行业人士认为,在上市之后,泡泡玛特对IP的运营也进入了更加精细化的阶段,而为IP打造内容是其尝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投资一家具有规模化、工业化制作能力的动画公司,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泡泡玛特投资部负责人也曾对媒体表示,“两点十分是蓬勃发展并且有扎实业务能力的公司。两点十分不光在接别人的内容制作,也有自己的IP内容,他们在理解IP(以及IP)制作方面达到了我们满意的预期。”

这对两点十分来说,肯定是一个利好消息。泡泡玛特自带新闻点的体质以及和潮玩IP的结合,对这家成长中的动画制作公司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但对泡泡玛特而言,潮玩IP内容化,是一个好方向吗?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电影节动画论坛上,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司德就谈到了动画和潮玩之间的话题。

首先,他认为基于动画IP衍生开发的手办以及盲盒等并不是潮玩。司德介绍说,“动画IP的角度做成类似的潮流玩具的形式,不管是大小、样子还是玩法,其实还是一个IP衍生品,并不算是准确意义上的潮流玩具,当它依然是一个IP衍生品的时候,大家买它关注的首先是它是一个什么IP,这个IP我认不认识、喜不喜欢,不管它的造型设计得多么好看,哪怕价格再便宜,只要这个IP是我没看过的、不喜欢的,我去产生购买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其次,他还提出不是每个潮流IP都适合赋予内容和故事,但他们(泡泡玛特)希望某一天能够创造出一些富有深厚内容的动画电影IP。

以上观点结合投资两点十分,可以看到,作为泡泡玛特的联合创始人,对于潮玩和动画市场的认识是理性的,他认为两者是可以结合的,但目前两者仍然有很大的差异,想要相互补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较于司德的谨慎态度,外界在评论泡泡玛特投资两点十分的时候则更加的乐观。乐观的缘由一方面是来自于国漫崛起契机下,动画IP衍生市场的缺口很大;另外,相当多评论认为,泡泡玛特在寻找下一个“Molly”的时候,需要动画这类强心针。

总结来说,可分为两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第一,对泡泡玛特而言,外界认为它需要讲述更好的商业故事;第二,国漫崛起,动画IP需要更好的衍生开发、需要更好的商业化。那么,泡泡玛特投资入股两点十分,能实现这两个目的吗?

上市后,泡泡玛特需要商业新故事?

在被疯狂追捧数年之后,进入2021年的盲盒市场明显降温了!作为行业的领跑者泡泡玛特一定是感同身受的,玩家们对厂商的套路越来越熟悉,逐渐从激情消费转变为理性消费,导致二手交易平台的盲盒价格回落。据媒体报道,很多原价59元的盲盒,在二手交易平台的挂牌价格甚至只有19元——追涨不追跌的心态,从估值也传导至盲盒市场,也使得不少用户降低对新品的消费欲望。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过度的消费“Molly”,严重的依赖单一IP。推出同款“变大”的盲盒玩具,并且以限量版进行销售:据泡泡玛特官方数据,今年8月中旬推出的Space Molly西瓜和太妃糖两款大娃,仅在天猫一家平台,就有超过98万人参与产品抽签。这种销售策略可以说相当成功,大娃的二手价格甚至被追捧到数万元。

一方面,普通玩家对盲盒的热情降低,另外一方面,核心玩家或者说炒家仍热情不改,两者的同时存在就反映在泡泡玛特身上——财报数据以及市值不对等。

根据泡泡玛特2021年中期财报,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毛利、净利润17.73亿元、11.17亿元、4.35亿元,同比涨幅分别为116.8%、109.4%以及144.1%。虽然财报主要数据表现不俗,但其市值仍然是跌跌不休,较最高时的千亿相比,近乎腰斩。

财报数据向好,市值仍然下跌,至少表面,投资者不看好泡泡玛特的未来。

其中,较重要的是营收成本的增长。在上市后,泡泡玛特加大了线下销售渠道的铺设;其次,虽然手握数百个IP,但最赚钱的仍然只有Molly、Dimoo以及新晋的SkullPanda——而老顶流Molly开始逐渐下滑,新顶流SkullPanda又烧钱,后期能否寻找到更多的顶流,需要打问号。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上市公司的泡泡玛特必须要用新故事来打动投资者,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它市值的拯救者?

国风、线下乐园、动画……总能压中一个吧?

为了讲好新故事,泡泡玛特要做“追风者”。

汉服市场持续升温,泡泡玛特要让它更热。2020年,泡泡玛特跟投了汉服国风品牌“十三余”的亿元A轮融资。有分析认为,若是把握住国风传统元素,借“十三余”为泡泡玛特助力,或许会带来新的用户群体和增长点;此外,加入汉服也可以打造“文化+IP”的新模式。

美妆在行动。据了解,泡泡玛特已经和Fresh、科颜氏、IPSA、丝芙兰、欧莱雅小美盒、Make Up For Ever、Judydoll橘朵等品牌合作;还成立了安徽泡泡玛特贸易有限公司和杭州泡泡玛特贸易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化妆品批发及零售。

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北京环球影城开业引发的主题乐园热,泡泡玛特同样也没有错过。

2021年3月,泡泡玛特CEO王宁曾在分析师会议上表示,公司计划逐步发展主题公园以及内容业务;8月,由泡泡玛特全资控股的北京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城市公园管理、游乐园、演出场所经营等。

较之美妆品牌合作以及进军汉服市场等,“主题乐园”似乎更多的是泡泡玛特的“愿景”而非眼前必须要做的事情——换个通俗的说法,读娱君认为其就是借北京环球影城开业的热度,做一轮宣发,看能否提升下股价。

从泡泡玛特自身的定位以及公司战略来看,主题乐园都绝非其主要方向:最初,面对外界询问,公司CEO王宁是拒绝被贴上“迪士尼”标签的,他认为泡泡玛特有IP、有产品就好,并不需要内容;而当下提出发展线下主题乐园,可以被看作是为IP寻找落地的方向,也可以被看作是给市场讲述一个从潮玩到主题乐园的闭环故事。

只是,主题乐园的故事讲起来容易落地难。除了乐园投资和建设的长期性之外,如何将IP和游戏设计结合起来,更是相当之难——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也仅有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算是成功者,泡泡玛特想成为其中之一,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泡泡玛特的新故事中,动画或许是最现实的那个选择,也是更可能被压中的那一个。

动画是个需要实力和运气,更需要耐心的领域。无论是和泡泡玛特合作过的追光,还是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都是在动画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才有所收获的。那么,除了投资两点十分之外,泡泡玛特做好亲自上阵做动画的准备了吗?还是仅仅又是一个讲给投资者的商业故事?

小结:

在潮玩市场中,以盲盒成功起家的泡泡玛特,在上市后的长短板也越发被投资者熟悉。面对萎靡不振的股价和市值,泡泡玛特频频从潮玩市场中走出来,和汉服国潮美妆动画乃至主题乐园等诸多热门领域“亲密接触”,也是希望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提振股价和市值,那么,泡泡玛特的“IP+”故事会走得通吗?且拭目以待。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