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究竟得的是什么病,让很多名医都治不好癞头和尚一语道破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曹雪芹早就在《红楼梦》里安排了林黛玉一个悲剧性的结尾,但至于她到底是怎么死的,这又无人能知了,毕竟80回之后的所有内容都是高鹗及他人续写的,而高鹗给林黛玉安排了一个在贾宝玉成亲之夜病死的结局,“成亲之夜病死”被不少红学家诟病,但病死这个结局却没有多少人提出异议,毕竟这也是曹雪芹埋过伏笔的。
文中曾处处提及黛玉“这女学生年纪又小,身体又极怯弱”“本自怯弱多病”“身体面宠虽怯弱不胜”,《红楼梦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又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以及“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
她还常年吃药,林黛玉说:“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吃的药是“人参养荣丸”,到了荣国府之后也是如此,王夫人一见她就问:“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红楼梦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细闷制风雨词》中,宝钗去看她,也说起她吃药的问题:“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
那么林黛玉到底是什么病,怎么这么费尽心思治疗还不好?倒回去说到《红楼梦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林黛玉在回答自己的病症时,讲过一个故事:
那一年我才三岁,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得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所以这赖头和尚其实已经一语道破了她是什么病,就是一种玄乎其玄的“不能哭也不能见外姓亲友的病”,说白了就是知道到她之后的悲剧人生,因此阻止她去荣国府的病,这一点要从佛教概念来说,《贤首五教仪》卷五将人类的疾病分为三种类型,即四大五藏得病、鬼神所作得病、业报所感得病。
其中业报所感得病就是指前世种下的果造成的疾病,《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讲过林黛玉的前世: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那绛珠仙子道::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于是黛玉体弱多病,凄凄惨惨,哭哭啼啼过一生就算报恩。
这种病吃药当然还不好,如果黛玉家人听从赖头和尚之言,让她出家,她才真的不会死,这一点从妙玉身上也能看出来,妙玉也是自小多病,家里面给她买了很多“替身儿”遮遮掩掩,但也没用,后来入了空门带发修行才好,虽父母双亡,过得也还可以,就是后来贾府造大观园她被王夫人请进去,才有“终陷淖泥中”的悲剧。
当然这是曹雪芹文学式的处理,如果真要将林黛玉的病对应到现实中来,也有一些病与其症状相似,从“先天不足”“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娇喘微微”“气弱血亏“睡往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还有死前“喉间尤是哽咽,心上还是乱跳……挣扎起来……又躺下去,翻来覆去”,基本可以推断是先天性心脏病。
加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谨慎性格,以及“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的敏感内心,还有“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的设定,导致她应该是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同时还有抑郁症。
这类疾病,前者于1944年之前都只能等死,因为心脏手术是1944年才开始的一项医学技术;后者不说当时,就算现代医学也束手无策,因为人的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且难以痊愈的,林黛玉不管怎么样都必然是一个“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的早逝结局,令人想来总是叹惋非常。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