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国产良心片,比《我不是药神》早了好几年
整个2018年,国内观众们普遍沉浸在一部描写国内社会现实问题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当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观众们会沉浸其中,原因很简单,这部电影描写了当代的现实问题,并对于救命药没钱买的这种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叩问。该片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同时也引爆了票房,国内观众自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社会现实商业电影的大门。大家纷纷认为当时的这部电影,代表了国内现实题材的新的高峰。
该片能引发舆论热炒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商业片的成功,其次则是社会问题的深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占据的是第二点。《我是植物人》着眼于药品市场化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通过一个娴熟的故事试图要将这个问题提升到某种层次之上,不过在商业化的路上,本片不顺畅,或者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但是这些都掩饰不了本片所焕发的另类光芒,这是一部深刻的电影,所涉及的题材不亚于《我不是药神》。
《我是植物人》着眼于一个药品公司的业务员,在她辞职后却意外的遭遇了一场车祸,车祸过后昏迷了三年的俐俐意外的遇见了一个八卦记者刘聪。刘聪本来是新闻系毕业,立志做一个有操守有良知的记者,然而现实却和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毕业后的刘聪没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八卦记者,刘聪这一天为了拍摄一个女明星而闯入了俐俐的病房。最终,俐俐阴差阳错的和刘聪走在了一起。
因为没有过去,也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去,俐俐被迫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通过刘聪的帮助,俐俐成功的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药品业务员的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俐俐逐渐的发现了现所在公司的秘密。原来自己的之前的车祸昏迷,是因为使用了现有公司生产的不合格的药品,而同一个姑娘也因为这样不合格的药品而被夺去了生命。
通过一系列的证据,俐俐逐渐回想起来自己究竟是谁了,最终面对着正义与现实的拷问,俐俐选择了一条可以让自己良心上得到安慰的路径,邪恶的药品公司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俐俐和刘聪最终都变成了自己期待成为的人。
《我不是药神》好在宣发和演员阵容。《我是植物人》则输在这两点之上,原本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现实主义大作,然而却因为演员的不知名而使得本片一定程度上也不知名。当然,如果再挑毛病,《我不是植物人》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无疑是核心,但是除了这个核心之外,零散的故事丝毫没有太多的商业性可以开发,而非著名的演员阵容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这个题材却比《我不是药神》早了很多年,这无疑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不是缺乏好题材,我们是缺乏好“电影”。
电影该具备社会责任吗?毫无疑问,认同《我不是药神》的人一定会认同这个说法,但是他们为什么之前没有看到《我是植物人》呢?这一点需要我们深思。
社会现实问题拍摄的作品需要大家的关注,然而大家的关注点很多时候都很奇怪。如果仅仅以现实题材进行划分的话,本片一样的影片不在少数,然而当我们选择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却发现,这些所谓的现实题材影片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宣发路径。他们往往有着较高的质量,然而却得不到影院的认同。而影院的认同往往伴随着观众们的选择,且是大多数观众们的选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当大多数观众开始选择某一个类型的电影的时候,这种类型就是通吃的,而别的类型很难挤进去,即使是有着较高的质量也不行。而《我是植物人》就是一个例子。
你说他的故事不好?不是的,你说他的题材不妙?也不是的,纵使这些演员不是知名演员,然而他们却有着恰到好处的演技以及认真的职业精神,谁能说这些品质不能造就一部好电影?但为什么本片却没有能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突出重围呢?原因还是在于观众。
回想2010年是什么年代,那是美国大片横行的时代,我们沉浸在《阿凡达》等影片中不能自拔,谁会能想到国内的现实题材同样是一个精彩的领域。8年后,我们厌倦了美国大片,于是,《我不是药神》横空出世,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来看《我是植物人》多少是有些心酸的。
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它什么都有,好演员,好剧本,好题材等等;但同时它什么都没有,没有振臂高呼的宣发,没有IP流量,没有好的上映平台。但现在看来却依旧让我们感觉到舒心,为什么?只因为它还有良心。当我们吐槽国产电影的时候,除了影院,你是否关注过其他影片?这是一个有答案的设问。这个设问可以回答大部分对于国产电影的诋毁,你只是没看过,骂之前,多看看可行?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