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教学手记——怎样使你的论点拥有多层内涵

论点是考场作文成功的关键点,其实,阅卷时,很大程度上是看一篇文章的论点是否有内涵。如果论点表述得简单无味,整篇文章也基本不太需要再细致阅读了。因此,用心凝练论点句是应试的重要法则。
请看写作材料:
互联网、数字化、云端服务、人工智能、线上教育,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顺畅地与他人沟通、学习、看到远方的美景,与世界密切接轨,那么,未来我们还要跋涉万里去旅游吗?还要“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吗,我们还要走出家门吗?请就这些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让我们来看这几类论点表述。
只给判断结果型
生1
网络世界的虚拟拥有并不能完全代替现实世界的实体感受。
生2
虽然现在是地球村,但我们还是要打开家门交流。
生3
类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促进物联网发展”与“真实的接触”是不矛盾且相互促进的。
看到这类论点,阅卷老师会这样的感觉,这个同学只是对材料内容作了一个简单的可否判断,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就很难有兴趣再读下去。其实,当论点立于此的时候,下面的文章可能也很难深入了。
稍有认识型
生4
数字化发展会让虚拟美景无限逼近真实,但永远到不了真实,仅且仅能让视觉直观感受。
生5
真正的世界是靠双脚丈量的,科技并不能完全取缔生活。
生6
在重视个人主观思想的时代,自然需要走出家门,亲自去看,亲自去听。
生7
远方的美景,自然有远方的味道,而这一番风味,必须我们到达当地去感受才能够有所领略、有所感悟,内心才能够真正有所启发,有所成长。虚拟的美景虽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好,但无法置身当地去融入那一种独特的氛围。
这类观点表述比上一类认识上稍有进步,提出了具体概念,表达了个人的某些认识,但这些认识,要么尽人皆知,要么没有打开写作的空间。因此,这类论点也很难形成较丰富的文内涵。
突显个人见识型
徐孟麒
足不出户却知天下事,是人类因“”欲”导致作茧自缚,殊不知在自我消沉,自我退化,自我灭亡。
施博文
网络的发达能使你足不出户便能游览千古名胜,但是一个名胜美的不仅仅是它的本体,更是在见到它之前的所有付出,有时候过程才是最美的地方。
丁曦菡
足不出户的便利式快乐可以存在,远足的实践式浪漫永远不灭。
王晨岩
喝茶所喝的不仅仅是树叶泡水,还有其中的仪式感;旅游所游的不仅仅是山河美景,还有途中的人和事;会友所会的不仅仅是友,还有等候时的心痒难耐。若只注重于结果而沉浸于技术带来的便捷,则小得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汪新宇
眼界从来不止于与世界密切接轨这么简单。看和说只是基础,它更需要的是悟,只有多出去走,才能发现世界的广阔,才能懂得人世的悲欢。
汤雨心
认知世界要有自我的切身体会,才能识别社会加工过的知识的正确与否。
徐然
绝知此事要躬行。感悟生活必须通过实践。
刘弘泰
只靠眼睛去看,耳朵去听,不用身体去感受,让肌肉形成记忆,又怎么领悟诗和远方。
赵艺
现实世界相较于虚拟世界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和人与自然产生更为亲密的联系与情感。
邵嘉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面对面沟通与置身自然之中方能体会真正的“生”。
贺可可
网络等智能应当是我们社交、生活的工具,不要让网络代替生活,而要让网络发现生活。
蔡翁杰
线上的交流不过传递着虚拟的代码,而面对面的交流则是心灵的沟通。
张金诺
网络世界带来的虚拟精神满足,无法弥补身临其境的真实氛围享受。
我们可以发现,以上诸位同学的表达,体现了更鲜明的个性思维特色,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不用身体去感受,让肌肉形成记忆,又怎么领悟诗和远方”,这种表述在形象化的基础上表达了对走出家门亲身经历的深刻认识;汤雨心同学的表述虽然非常简短,但她明确表达了走出去的价值在于判断网络世界的正确与否,显然有了更高的认识价值;徐孟麒同学的三个“自我”非常清晰梳理了不走出家门的危害,极有震撼力;可可同学的“让网络发现生活”把人们的目光引向对网络的正确运用,新颖有见解。等等,这些同学的论点表达让我们认识到了他们对材料的思维与收获。
努力丰盈思想型
陈沁悦
屏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使面对面交流在潜意识中成为一种更为正式的情感交流需要,由于人的心理会受到与环境的接触感知,视觉差异,媒介带来的情绪体验的影响,面对面交流不仅需要,更是必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礼仪的内涵。
唐铁峰
有些事物是虚幻的虚拟所无法替代的,就如山河风光,就如相聚相庆,因为我想行路千里、万里相聚,推动它们的背后不仅仅只是个人的意愿,更有绵延千年的文化,这种因人而生的情结,也就是人情,更是虚假的表象所无法替代的。
秦舟舟
需要。现代化的数据社会代表的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然而人类社会终究是由人际关系情感枢纽联系的感性社会,需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进行适当的情感补充,人类的精神社会能够平稳发展。
祝子涵
我认为云旅游仅仅是昙花一现。游客在旅游时注重的是内心的感受,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去感知景物光泽与轮廓的变化;不同的距离去感知山水古建的统一性与差异性;不同的步伐去感知像一部电影一般的旅游行程。这三种感受具有不可代替性,甚至对于同一个景点的旅游,游客的年龄、身体、收入、家境等主管因素的差异都会使得对景观的感知存在着偏差。
朱越
通过电子设备达到的间接接触只是满足了精神世界的简单需求,而在这已祛魅的时代,人们对于精神层面上追求已远不止于此,只有真实的面对面接触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富足。
朱啸天
走出家门,不仅仅是用眼睛看世界,而是全身心地融入自然美景与生活,从浅层的视听,到深层的心灵交流,才能挖掘出游于图片之上的真趣,感受到社交的魅力,避免网络危机。
陆竞择
出门旅游的目的并非在于达到目的地看到期待美景的那一时刻,更在于朝目的奔赴的过程,在于即将达到的喜悦心情,在于独自或结伴的旅行方式;足不出户的旅游是错误的价值观的体现,亲临其境才是正确的生活观。
李明瑞
网络的便利给予不了人类对于土地的依恋,过分的虚拟现实只会使得人类作茧自缚,困入信息浪潮之中。
方嘉
现实与虚拟终有差距。视、听、嗅、味、触五大感官才能构成真正真实亲切的体验,而网络技术只使用听与闻,实是“盲人摸象”般的感知。
杨喆
数字化产品带来的提升相当于个人知识储备,而亲身经历、所谓“跋涉千里”所带来的是灵魂上的阅历提升。
以上诸位同学的论点,明显具有更高层次的思想内涵。首先,他们没有仅止于材料所给的现象,而是向其本质、性质、特征等方面延伸思考,这样就使论点自然具有了沉甸甸的感觉。比如,杨喆、方嘉两位同学的表述中出现了“盲人摸象”的感知、灵魂上的阅历提升等短语,这些短语代表着他们的认识由具体的材料上升到了其价值意义探讨的阶段;明锐、啸天从材料中看到网络信息浪潮的危害性;子涵与舟舟的论点表述则具有了多层次性的思考,这是非常可贵的,这种思考实际上就是在架构整篇文章,相当于勾画了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因此,这些的观点表述预示着其整篇文章的丰满,当然,也会更吸引阅卷人阅读文章;沁悦、铁峰的论点则更显出理性化思维的特征,特别是沁悦的“神圣的礼仪”的表述则足以让阅卷者判定这是一个有见识的考生,当然会更有兴趣读她的文章,这个时候情感分也就来了。
希望同学们认真比对这些论点表述,关键还是个人体悟并不断磨砺自己的思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