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行:探寻隆昌云顶寨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自从与隆昌摄协结为友好协会以后,到隆昌去的机会就增多了,对隆昌的一些知名景区进行了逐一游览。期间,隆昌的徐主席多次提及云顶寨,还把它说得神秘兮兮的,心中不免生出向往。于是,有一次我们只有几个人去隆昌时,在徐、赖二主席的陪同下对这个云顶寨进行了实地探访。
据徐主席介绍,这个云顶寨呀,是隆昌曾经富甲一方的郭氏家族的“云顶国”,这个大家族几十代人历经几百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了独特的云顶寨文化。特别是徐主席说的那个鬼市云顶场,像迷一样地萦绕于我脑海中,恨不得马上去一睹为快。
从隆昌城区出发,大约半小时车程,我们就到达了位于云顶山半山腰的云顶场。此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更增加了鬼市的神秘色彩。场口有木制门楼,上书“云顶场”,有宽宽的阶梯向上。
云顶场离云顶寨还有500米左右,是一个呈T字形两条街道的小场镇,在蒙蒙细雨中踏着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前行,一不小心是要摔跤的。我曾经被这样的道路摔怕了,就提醒同行的影友千里注意,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摔了一跤。
据徐主席介绍,镇上的多数房屋都是郭氏家族修建的。彼时,郭氏家族的生活起居、守寨兵士的粮蔬供应,都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易,交易就必须有场所,于是就在寨子旁修建了这个场镇。
入场口不远就是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也算是现在这个场上的管理机关了吧,我们也怀着好奇的心理进去看了看。
室内伟人画像高挂在墙上,好像穿越了时空一般,三十年前这是普通场面,而今却是一种怀古的味道了。仿佛间,你会有种错觉,不知今夕何夕。那些正在工作的人,对我们这一行游客的到来充耳不闻,专心于他们手上的事情,始终没发一声,没抬头看一眼,权当我们是空气呢。
云顶场上的房屋大多是砖木结构,临街的墙1米以下是青砖,上面是可拆卸的木板,屋面为小青瓦。
云顶场的建立与兴衰都与郭氏家族密切相关,寨子兴旺时,场上商业也兴隆,
从酒店茶馆、钱庄字号、山货铺、绸缎铺、药铺、米铺等一应俱全,是为适应当时寨主夜间打牌作乐后购物、进餐的需要而设,人们半夜进场交易,天亮散场。
至今云顶场仍保留着早市习俗,既神秘又奇特,俗称赶“鬼场”。农历三、六、九逢场日期,凌晨三、四点钟,远远近近山间灯笼火把连绵不断,从四面八方赶到云顶场。场上灯火通明,买卖交易热闹非常,大约六七点钟便人走散场。
鬼市交易时间短,一般为1小时,且“偷偷摸摸”,像是在买卖抢来的东西,也号称“强盗场”。
随便走进一家房子,主人说这房子是有六百多年历史的老屋。天井,依然是他们家生活的重要场所。在云顶场上,这样的人家比比皆是。
走云顶场后,沿着这青石板路走了一会儿,就靠近云顶寨了。
云顶寨寨墙周长约1640米,墙地宽度约6米,墙面平均宽度为4.2米,主体墙平均高度为5.2米。墙面外缘建有护身墙高为1米,其上建有垛口,高0.6米。墙周围开六门,正门名为通永门,宽3.5米,高4米,寨门以楠木为心,包铁皮,密布铁钉。
主要寨门建有门楼,作瞭望之用,二人日夜轮守,气势雄伟壮观。寨墙四周,修建有炮楼四座, 名为天炮台、地炮台、大炮台、烂炮台,每台放置土炮多门,炮楼上可观察寨外动向静。寨墙均以青条石丁挂砌筑,中间以块石和泥土填实,墙面以石板或三合土筑成通道。
根据史料记载,汾阳王郭子仪的第七子郭曙之后郭孟四举家入蜀,在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从湖北麻城入蜀,来到云顶山定居于此。后代郭廉、郭元柱先后在明代中进士,居高官。郭氏世代簪缨,渐成云顶大族。郭廉归林,就曾于山顶筑巢,因山高取名“云顶”。世族官绅,人丁资财俱富,田亩庄院并阔,到明末万历年间,更因地方上贼匪出没而垒石为墙、筑寨保安;直至清咸丰九年郭人镛“奉父命建云顶寨”,光绪二十年郭祖楷对寨扩建加固,才形成了今日如县城般规模的城墙。
进入寨子后,徐主席先带我们去参观云顶寨民俗博物馆,这房子据说以前曾是寨主居住的地方。
堂屋里放着一个云顶寨全貌的沙盘。
从沙盘上可以看得出盛世云顶寨的壮观:城墙固若金汤,上有炮台,正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内兵多粮足,最多时期,除了寨丁之外另有两个营的兵力,里面有煤有井,有火有水,粮食牛驮马载;加之族长威权高于一切,政由己出,有生杀予夺大权,甚至不受制于官府,权势财富在当地无人能敌。就是县太爷上任也要先来拜见寨主。民国初年,云顶寨的郭蔚华与四川都督张烈武有很深的交情,因此云顶寨的势力就更大了,那时期,云顶寨大旗招展,游兵散勇望而却步,尽管历史上曾有土匪试图攻占寨子,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离开博物馆后,我们沿如意池边前行。
如意池上有一座样子很特别的桥名叫落虹桥,我们正在感叹雨雾之中哪来什么彩虹哦,没想到同行的隆昌美女赖主席缓缓走上了落虹桥,犹如雾中的彩虹,把桥也变得更清晰更美丽了。
云顶寨里还残存着许多老院落,很有些古旧的味道。如今这寨子啊,残垣断壁间“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叫” 十分荒凉,青石板的小路在杂草中蜿蜒,如果没有人带路,兜兜转转就会迷失在这荒凉中。
徐主席带我们走进了如意池附近的一个大院落,从规模看,曾经是一个大户人家吧。
据了解,现在这些院落里都住的是一些老人。于是,我们便随着这个老人从这个大院落的侧门走了进去。
这偌大的院落里就住着这老两口,
天井一角
两位老人还做了不少的红豆腐勒
老人的卧室里,摆设和用具完全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样儿呢。
墙上的镜子挺有意思
从另一个侧门我们又进入了这个大院落的另一家院子,里面住着一位老太太。
老人说她平时一个人住,儿孙们会不定期的上山来帮她料理一些家务。
老人家的身体还是不错的,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还为我们演示了一下推磨呢。其实啊,我觉得人年龄再大,只要你能够生活自理,你的生活质量就是不错的。
同行的徐主席也来怀旧了一把
由于天气不好,我们仅仅走了这个寨子的一个角落。听徐主席说,这个地方政府也想把它开发出来,无奈没有钱啊。其实我想如果这地方能够出几个像李子柒那样的神仙妹妹,靠民间的力量,也许这里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从这个叫日升门的地方出去了。此时我就在想啊,要是这山寨里有几个客栈,大家住在里面,早上起来拍拍日出一定是挺美好的。
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离开了这个充满历史的气息,充满乡土的气息的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