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后倾角在膝关节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晓东、郑沐欣、夏威夷、刘洪亮、许树柴、黄泽鑫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21(10)
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代表胫骨平台的倾斜角度,是膝关节矢状位形态的重要结构,临床上常被用来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假体位置是否合适。因其大小影响下肢矢状位力线的位置,进而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是左右膝关节手术是否成功的必要因素。但其重要性常被忽略,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翻修手术。此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描述PTS的测量方法以及其对膝关节手术的影响,使术者全面了解PTS的临床意义与应用,最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一、流行病学
文献证明PTS在种族与性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1,2,3,4]。白种人PTS平均为7.7°,黑种人平均为10.2°。性别方面,女性白种人的PTS平均为7.6°,男性白种人平均为6.4°,两者有显著差异[4]。亚洲人PTS较大[1],平均可达11°[2]。张树栋等[5]研究表明中国人的PTS平均为11.5°。但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正常人的PTS平均为7°[6,7]。
二、PTS的测量
PTS被定义为内外侧平台切线和与胫骨解剖轴的垂直线所形成的夹角[8](图1)。获取准确的PTS,必须具备标准的膝关节侧位线片(即X线片包括踝膝关节,股骨后髁尽量重叠或后髁分离小于5 mm[6])。下肢处于中立位时,胫骨内旋或外旋小于15°的范围内测出的PTS不受胫骨旋转影响,并且胫骨外旋大于15°时,侧位X线片示胫腓联合分离,胫骨内旋大于15°时,胫腓联合完全重叠[9]。根据这些特点,可获取较为准确的PTS。CT、MRI与X线片常用于测量该角度,但在测量上缺乏一致性[3]。使用CT和MRI测量PTS时,较易区分内外侧平台,然而其缺点只能观察到胫骨近端,在常规扫描中无法确定纵轴(即胫骨解剖轴)[10]。选择X线片测量后倾角度时,较难区分胫骨内侧和外侧平台,因此在侧位X线片上需要获取对齐的内外侧平台[11]。
测量PTS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测量方法上的多样性。侧位X线片上测量方法包括:内侧平台切线与胫骨近端解剖轴、胫骨干解剖轴、胫骨前皮质、胫骨后皮质、腓骨干解剖轴和腓骨近端解剖轴。理论上用胫骨干解剖轴测量PTS是最准确的。但是,常规膝关节侧位X线片只包括胫骨平台下16 cm。因此新的理念被提出,同时比较以上6种方法后发现,用胫骨干近端解剖轴(tibial shaft anatomical axis, TPAA)测出的PTS不受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的影响[4];并且TPAA测出的PTS最接近胫骨干解剖轴测出的PTS,目前临床上使用率最多[4],因此推荐使用TPAA测量PTS。
多数研究人员使用内侧胫骨平台测量PTS,相对外侧平台,其承载更多负荷,并且独特的几何结构使测量更加方便(即相对外侧平台而言,内侧平台比较平坦)[1];内侧平台相对外侧平台较为倾斜[7,12],能够即时反应当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状态。研究表明,内侧平台的PTS与胫骨平台PTS相关性密切,外侧平台的PTS与胫骨平台PTS无明显相关性[5]。
三、后倾角对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影响
PTS的改变会使膝关节稳定性产生变化,表现为胫骨前移或胫骨后移[13,14],X线片示PTS与胫骨后移的线性切线关系[13](图2)。理论上,增加后倾角度、矢状位力线由胫骨前方转移至后方,增加胫骨平台后方压力,同时胫骨前移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产生牵张力,引起膝关节前后不稳[8]。Shelburne等[15]使用三维肌肉骨骼模型,发现胫骨剪切力、ACL张力和胫骨前移三者与PTS呈线性关系,而且在站立位状态下,PTS增加5°时,相应的ATT增加2 mm。Li等[14]研究发现ACL断裂的患者中,PTS>5.6°时,胫骨前移>5 mm,而胫骨前移或胫骨后移>5 mm时,是引起交叉韧带损伤或ACL重建失败的危险因素。
同理在TKA术中,如果PTS过大,会导致膝关节前后不稳,增加关节活动时对聚乙烯假体的磨损,造成无菌性松动[16]。相反,PTS减少,矢状位力线前移,应力集中于平台前方,对胫骨软骨下骨压力增大,导致假体下沉[12],最终造成膝关节不稳定。并且减少PTS使屈膝间隙变窄,膝关节屈曲范围减小,反之则然[17]。
四、PTS对膝关节周围韧带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PTS是ACL或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断裂的危险因素[1,12,18,19]。PTS增大后,膝关节胫骨和股骨髁的接触点相对后移,使ACL的胫骨止点和股骨止点之间的距离拉长,进而增加ACL的张力,久之引起ACL松弛断裂和膝关节的前后不稳定,对PCL而言,增加PTS减少了PCL的胫骨止点和股骨止点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PCL的张力,因此对PCL而言是一种保护机制;反之,减少的PTS会增加PCL的张力而减少ACL的张力。Song等[18]通过临床试验研究ACL、PTS、胫骨前移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PTS>10°是造成胫骨前移(>6 mm)而引发ACL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Webb等[19]对200例行ACL重建的患者进行ACL损伤与PTS的关系研究,数据表明,PTS增加与ACL重建后ACL进一步损伤的几率呈相关性,且PTS>12°的患者中,韧带损伤最为显著。因此,ACL或PCL重建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的PTS,对于PTS过大或过小者,应先解决PTS问题,再行韧带重建,可减少手术失败率。Kang等[20]研究PTS对TKA术后胫股运动学、髌股接触应力、股四头肌、PCL和侧副韧带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S的增加,无论伸直和屈曲,胫骨和股骨在内、外侧接触点向后平移,胫股关节和股四头肌的最大接触应力和侧副韧带张力减小,胫股关节间隙逐渐松弛。
五、PTS对胫骨平台压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PTS增大时,胫骨和股骨接触点后移,负重点后移至平台后方,可以减少胫骨假体前方压力,但相应的会增加胫骨假体后方的压力及假体后方磨损;反之,减少PTS,负重区前移至平台前方[16]。PTS为0的TKA患者中,10例术后出现胫骨假体前方至少下沉2 mm[21]。在TKA中,如果术后PTS过于平坦,胫骨前方压力增大,加之胫骨前方骨质削除较多,相应的软骨下骨强度减弱,因而临床上多出现胫骨假体下沉[22]。
六、PTS对伸膝肌装置的影响
相关文献针对PTS与股四头肌在TKA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关系进行研究。Kang等[23]研究股骨后髁和PTS的生物力学效应在后稳定(posterior cruiate, PS) TKA中的关系,发现当后倾角由-3°变至6°,伸膝所需的股四头肌力量减少14%。Okamoto等[24]发现在PS-TKA后0~15°的后倾角中,伸膝所需的股四头肌肌力随PTS增加而减小。Ostermeier等[25]研究在CR-TKA后,也得出同样的结论。产生这种相关性的原因是:PTS增大时,使胫骨股骨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因此在膝关节屈曲位时,伸膝力臂增大,所以所需伸膝力量减少[6,20,21]。
七、PTS对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ACL/PCL重建术的影响
综上所述,PTS对TKA术后功能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关节前后和周围韧带稳定性、假体压力和磨损、股四头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相关研究发现可通过加大PTS来增大膝关节屈曲间隙[17]。Bellemans等[26]在尸体模型试验中发现PTS每增加1°,膝关节屈曲度增加1.7°。Chambers等[27]的研究结果显示:当PTS从1°增加至4°,平均每增加1°,屈曲范围则增加2.3°。因而在TKA中,如想要获得更多的屈曲间隙,可以通过松解后关节囊或者抬高PTS来解决。Zelle等[28]发现,增加PTS相对于松解后关节囊更容易改善屈曲间隙。
PTS的作用是双向的,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因此禁止无限增大PTS来改善膝关节的屈曲受限。适当的PTS是平衡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决定因素。Okamoto等[24]认为术后PTS保持在5°左右时能更好地平衡膝关节。
对于单髁置换而言,增加PTS反而减少膝关节伸直间隙,原因为PTS增加时,假体间间隙减少,从而导致术后伸直滞缺。因此,术中应避免过度增加PTS(建议PTS<7°),确保术后能完全伸直[29]。
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中,普遍认为开式截骨术会导致术后PTS增大2°[30]。对于内翻膝合并后倾角较大的患者,接受开式截骨术会使术后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引起矫正度数的丢失[31]。因此在HTO术中,我们通过摆放撑开器在截骨线的前后位置来部分改变PTS,并在术中准确测量,或将截骨合页位置前移,以获得7°左右的PTS。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分追求PTS的矫正,会使术中发生合页的断裂,给手术造成影响。
在ACL或PCL重建术中,大多数运动医学医生术前不太考虑PTS。但是在翻修病例中,建议术前在下肢负重全长片下测量PTS,如果患者存在过大的PTS(超过12°)或过小的PTS(小于0°,即存在胫骨前倾角),此时HTO可作为ACL或PCL损伤的补充治疗。
八、总结与展望
PTS是膝关节矢状位的重要标志,其改变会对膝关节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增加PTS会导致:①胫骨前移或胫骨后移;②压力集中于胫骨平台后方,胫骨假体后方磨损;③增加ACL张力,减少PCL、侧副韧带张力;④减少股四头肌伸膝力量;⑤增加TKA术后屈曲间隙。减少PTS会导致:①压力集中胫骨平台前方,胫骨假体下沉;②增加PCL、侧副韧带张力,减少ACL张力;③减少TKA术后屈曲间隙。无论是韧带重建、胫骨高位截骨术还是关节置换术,都应同时考虑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力线,合理的选择手术适应证,以期获得最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略